容止 第十四 何晏朱衣自拭 【原文】 何平叔[1]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2],正夏月,与热汤饼[3]。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4]。 【注释】 [1]何平叔:即何晏,字平叔。 [2]魏明帝:但晋人裴启所著的《语林》则为"魏文帝"。傅粉:汉魏期间,贵族男子也有擦粉的习俗。关于何晏擦粉一事,《三国志·曹爽传》注引鱼豢《魏略》则说何晏粉白不离手,与这里说法不同。 [3]汤饼:放在水里煮的面食。 [4]皎然:洁白明亮。 【译文】 何平叔相貌很美,脸非常白。魏明帝怀疑他搽了粉,想查看一下,当时正好是夏天,就给他吃热汤面。吃完后,大汗淋漓,自己撩起红衣擦脸,脸色反而更加洁白明亮。 【评析】 魏晋时期,男子的傅粉之风已经普遍存在于上层士族中间,不足为怪。何晏不仅聪明,而且唇红齿白、身材修长、清秀儒雅。尤其是皮肤特别白皙,所以使得很多人都误认为他是粉擦多了。魏明帝见何晏如此白皙,便想试探是真是假,于是请他喝热汤面。但是何晏在擦完汗后脸色却更加洁白了。 芦苇倚玉树 【原文】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1]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2]"。 【注释】 [1]魏明帝:即曹魏明帝曹舣。毛曾:魏明帝毛皇后的弟弟,仪容举止粗鄙,常为时人耻笑,官至散骑侍郎。夏侯玄:字太初,三国时魏国人,自小聪颖知名,博学善辩,官至太常。当时中书令李丰等人不满司马师专权,密谋以夏侯玄代替他,事情败露,和李丰等人都被杀害。 [2]蒹葭:未抽穗的芦苇。玉树:传说中的仙树。 【译文】 魏明帝叫皇后的弟弟毛曾和夏侯玄并排坐在一起,当时的人评论说,这是芦苇倚靠着玉树。 【评析】 夏侯玄天生英明俊朗,博学多思,好谈《老》《庄》,且年轻时期就盛名远扬。有一次,魏明帝叫他和皇后的弟弟毛曾坐在一起,两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便有了"蒹葭倚玉树"这个说法,后来,人们就用这个词来形容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后多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贵的人。亦常用作谦辞,即借了别人的光。 风姿特秀美嵇康 【原文】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1],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2],爽朗清举[3]。" 或云:"肃肃[4]如松下风,高而徐引[5]。"山公[6]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7]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8]若玉山之将崩。" 【注释】 [1]嵇康:字叔夜。七尺八寸:晋尺短于今尺,不过也表示身材高大。 [2]萧萧:形容举止洒脱大方的样子。肃肃:严正整齐的样子。[3]清举:清朗挺拔。 [4]肃肃:状声词,风声。 [5]徐引:舒缓悠长。 [6]山公:山涛。 [7]岩岩:高峻挺拔的样子。 [8]傀俄:同"巍峨",形容高大雄伟。 【译文】 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风度姿态秀美出众。见到他的人都赞叹说:"他举止洒脱大方,气质挺拔清逸。"有人说:"他像松树间沙沙作响的风声,高远而舒缓悠长。"山涛评论他说:"嵇叔夜的为人,像挺拔的孤松傲然独立;他的醉态,像高大的玉山快要倾倒。" 【评析】 这段是描写嵇康优雅的风貌和仪容,而且通过好几个人的评点来夸赞他的风度和精神面貌,从他们所赞誉的那些话语中可以看出,他的形象已经被神化了。这些虽然建立在他的学识和修养之上,但是所表现出来的仍然是魏晋人士们对于士者姿容仪态的注重。 潘岳妙有姿容 【原文】 潘岳[1]妙有姿容,好神情[2]。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3]之。左太冲[4]绝丑,亦复效岳游邀,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5]而返。 【注释】 [1]潘岳:字安仁,晋人,官至黄门侍郎,后被司马伦及孙秀所杀。 [2]神情:风度;神采。 [3]萦:围绕;环绕。 [4]左太冲:左思,字太冲,晋人,外貌丑陋,但博学能文,曾花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分别描写三国时蜀都益州、吴都建业、魏都邺的山川风物、政治经济等情况),世人竞相传写,一时洛阳纸贵。 [5]委顿:萎靡疲乏。 【译文】 潘岳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年轻时夹着弹弓走在洛阳大街上,遇到他的妇女无不手拉手地一同围住他。左太冲长得非常难看,他也来学潘岳到处游逛,这时妇女们就都向他乱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去了。 【评析】 潘岳因貌美而被妇人围观,左太冲想东施效颦,却没想到自取其辱。虽然所描述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男士的貌美,但是本文中的妇女们对美丑的爱憎有着更为直接的表露,而且可以任意宣泄自己的观点。她们对两个容貌上极具差别的人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待容貌出众的人围观欣赏,而对容貌丑陋的人则是以吐口水去鄙夷他。 裴楷病困,目若闪电 【原文】 裴令公[1]有俊容姿,一旦有疾,至困,惠帝[2]使王夷甫往看,裴方[3]向壁卧,闻王使至,强[4]回视之。王出,语人曰:"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5],体中故小恶[6]。" 【注释】 [1]裴令公:即裴楷。 [2]惠帝:晋惠帝司马衷,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的二儿子,憨愚昏庸,在位十七年。 [3]方:正。 [4]强:勉强。 [5]挺动:晃动。这里指精神无法集中。 [6]体中故小恶:只是身体不适。 【译文】 中书令裴楷容貌俊美。有一次生了病,非常疲乏,晋惠帝派王夷甫去看望他。这时,裴楷正向着墙躺着,听说王夷甫奉命来到,就勉强回过头来看看他。王夷甫告辞出来后,告诉别人说:"他双目闪闪,好像山岩下的闪电;可是精神分散,身体确实有点不舒服。" 【评析】 当时的人们注重个人的容貌、举止,而且根据"神、形"的密切关系判定"神"具有的持久性与恒定性,所以一旦最初在人们心里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形象,便不会丧失。 嵇绍鹤立鸡群 【原文】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1]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注释】 [1]嵇延祖:即嵇绍,嵇康之子。卓卓:超然独立。 【译文】 有人对王戎说:"嵇延祖气度不凡,在人群中就像野鹤站在鸡群中一样。"王戎回答说:"那是因为您没有见过他的父亲罢了!" 【评析】 嵇绍是"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因为遗传了父亲的优点,年轻的时候就长得体态魁梧,而且英俊非凡。王戎是嵇康的好朋友,听到有人这么夸赞嵇绍,他只淡淡一笑,说:"您还没有见过他的父亲呢!"可见,嵇康和嵇绍父子二人的气度相当不凡,在当时是有口皆碑的。从那以后,"鹤立鸡群"这个词就被用来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眼里显得很突出。 刘伶不修边幅 【原文】 刘伶身长六尺[1],貌甚丑悴[2],而悠悠忽忽[3],土木形骸[4]。 【注释】 [1]六尺:相当于现在四尺多一点,是比较矮小的。 [2]丑悴:相貌丑陋而身材瘦弱。 [3]悠悠忽忽:悠闲、不经意的样子。 [4]土木形骸:指形体如同土木块一样质朴自然。 【译文】 刘伶身高四五尺,相貌非常丑陋、憔悴,可是他悠闲自在、不修边幅、质朴自然。 【评析】 刘伶虽然身形不佳,容貌也不美,外形就如同土木块一样质朴自然。但是他却毫不遮掩,潇洒自然,无形中表现出了他性情豪迈、胸襟开阔、不拘小节,以及本性的真实与不做作。再加上他高深的学识修养,大大提高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赢得了众人的口碑。 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原文】 骠骑王武子[1]是卫玠之舅,俊爽[2]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3]。" 【注释】 [1]王武子:即王济,字武子,死后追赠骠骑将军。他的外甥卫玠,风采秀异,见者皆以为玉人。 [2]俊爽:俊迈豪爽。 [3]形秽:相貌丑陋。成语"自惭形秽"源于此。 【译文】 骠骑将军王武子是卫玠的舅舅,容貌俊秀、精神清爽,很有风度仪表。他每见到卫玠,总是赞叹说:"珠玉在身边,就觉得我自己的形象丑陋了。" 【评析】 王济才华横溢、风姿英爽、气盖一时,是个和他姐夫和峤及裴楷齐名的人物。但是当他和外甥卫玠在一起的时候却仍然会感到自惭形秽。这足以说明了卫玠的才华与容止都胜他一筹。 其人如玉 【原文】 有人诣王太尉[1],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还,语人曰:"今日之行[2],触目见琳琅[3]珠玉。" 【注释】 [1]王太尉:即王衍。在王衍家所遇的五个人都是王衍的兄弟或堂兄弟,安丰即王衍堂兄王戎,大将军即堂弟王敦,丞相即堂弟王导,季胤是弟弟王诩的字,平子是弟弟王澄的字。 [2]行:在此处为量词,"趟"的意思。 [3]琳琅:玉,比喻人物风姿秀逸。 【译文】 有人去拜访太尉王衍,遇到安丰侯王戎、大将军王敦、丞相王导在座;到另一个房间去,又见到王季胤、王平子。回家后,告诉别人说:"今天走这一趟,满眼都是珠宝美玉。" 【评析】 琅琊王氏从第三代开始,在当时便是叱咤九州的,令他们整个家族成为最为煊赫荣耀的世家大族。这几个人都是整个家族的主导人物。王戎属于"竹林名士",王澄属于"中朝名士",王敦、王导则属于"江左名士"。王诩是他们的族弟,在此时虽然名气没他们那么大,但也是一个人物。如此声名显赫的贵族,他们的那些容貌举止自然是不必说,也难怪这些人聚在一起会让人眼前一亮。 庾亮登楼尽情 【原文】 庾太尉[1]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道,闻函道[2]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3]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许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4],竟坐甚得任乐[5]。后王逸少[6]下,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规尔时风范[7],不得不小颓[8]。"右军答曰:"唯丘壑[9]独存。" 【注释】 [1]庾太尉:指庾亮。 [2]函道:楼道,楼梯。 [3]许:同"所",概数词,大约,左右。 [4]咏谑:歌笑戏谑。 [5]任乐:随意、无拘束。 [6]王逸少:即王羲之,文中右军也指王羲之。 [7]风范:气派。 [8]颓:低落;收缩。 [9]丘壑:山水幽美处所,是隐士所居之地,比喻深远的意境。 【译文】 太尉庾亮在武昌的时候,正值秋夜天气凉爽、景色清幽,他的属官殷浩、王胡之一班人登上南楼吟诗咏唱。正在吟兴高昂之时,听见楼梯上传来木板鞋的声音很重,料定是庚亮来了。接着,庾亮带着十来个随从走来,大家就想起身回避。庾亮慢条斯理地说道:"诸君暂且留步,老夫对这方面兴趣也不浅。"于是就坐在马扎儿上,和大家一起吟咏、谈笑,满座的人都能尽情欢乐。后来王逸少东下建康,和丞相王导谈到这件事,王导说:"元规那时候的气派也不得不收敛一点。"王逸少回答说:"唯独幽深的情趣还保留着。" 【评析】 庾亮上楼的时候发出脚步声,早已让楼上听见声音的人猜到是他了。当他登上南楼高声吟咏、谈笑风生的时候,便更显示出潇洒的气派和儒雅的气度。加上他为人坦率,喜好老、庄,所以尽管年龄大,风度和气派有所减退,但王羲之却认为他依然有着那种无法比拟的高雅情趣和超脱世俗的情怀。 王恬貌不相称 【原文】 王敬豫[1]有美形,问讯王公。王公[2]抚其肩曰:"阿奴恨才不称[3]!"又云:"敬豫事事似王公。" 【注释】 [1]王敬豫:即王恬,王导的第二个儿子。文中阿奴,是王导对儿子的昵称。 [2]王公:即丞相王导。 [3]称:相符、符合。 【译文】 王敬豫形貌很美。有一次去向父亲王导请安,王导拍着他的肩膀说:"遗憾的是你的才能和形貌不相称。"有人说:"敬豫样样都像王公。" 【评析】 王导责怪他的儿子王敬豫才华比不上容貌,其实也是"望子成龙"的意思,外面的人看着却都说他儿子不管是才华还是相貌都赶上他了。一个出自贵族大家庭的人,从小就被各种各样的"优秀"熏陶着,本身的修养、学识肯定不低。 企脚北窗奏琵琶 【原文】 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1],桓大司马曰:"诸君莫轻道,仁祖企脚[2]北窗下弹琵琶,故自有天际真人[3]想。" 【注释】 [1]谢仁祖:即谢尚。不乃重者:轻视,意为平庸之辈。不乃:不太,不怎么。 [2]企脚:踮起脚。[3]真人:修真得道的人,泛指仙人。 【译文】 有人拿别人来和谢仁祖并列而不那样看重他。大司马桓温说:"诸位不要轻易评论,仁祖跷起脚在北窗下弹琵琶的时候,确实有飘飘欲仙的情意。" 【评析】 在南朝,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并列为第一豪门。但无论从政治、军事、文学上讲,琅琊王氏都略胜陈郡谢氏一筹。但是这也不代表陈郡谢氏就没有优秀的人才了。谢尚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个,他是一位相当有器量和谋略的战将;长得标致、亮丽,就好像一件精雕细刻又浑然天成的玉器,再加上他个性开朗,经常参加名士们的聚会,也很懂得表现自己,所以谢尚便得到了"乌衣门第"这样一个赞誉。在魏晋朝代里只有出身贵胄又风流倜傥的纳兰性德才敢以"乌衣门第"自居。可见,陈郡谢氏这个美男贵族在历代中国士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
返回目录 | 上一页 下一页 |
|
|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QQ:11180768 浙ICP备050191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