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刘义庆《世说新语》在线阅读及下载 >>《企羡第十六》原文及翻译上一页 下一页     



企羡 第十六

桓彝赞王导
【原文】
王丞相[1]拜司空,桓廷尉[2]作两髻,葛裙策杖,路边窥之,叹曰:"人言阿龙[3]超,阿龙故自超!"不觉至台[4]门。
【注释】
[1]王丞相:即王导。
[2]桓廷尉:即桓彝。
[3]阿龙:王导的小字。
[4]台:中央机构的官府。
【译文】
丞相王导受任为司空,就任的时候,廷尉桓彝梳起两个发髻,穿着葛裙,拄着拐杖,在路边观察他。赞叹说:"人们说阿龙出众,阿龙确实出众!"不觉跟随到官府大门口。
【评析】
王导在少年时代就很有胆识,且容貌不凡,那时候就有名流认为他有将相的才气。在他官拜司空的时候,桓彝化装混到人群里想去一睹王导气宇轩昂的风姿。当亲眼目睹了王导那超然脱俗的神态气质之后,便深深地被他所折服,不自觉地跟随王导一行到了台门。这也正好说明了王导本身的人格魅力所在。


王右军甚有欣色
【原文】
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1],又以己敌石崇[2],甚有欣色。
【注释】
[1]王右军:即王羲之。《兰亭集序》: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流谢安等人在兰亭举行集会,与会者轮流赋诗,王羲之把这些诗汇编为一集,并写了序文,这就是《兰亭集序》。兰亭,亭名,在今浙江绍兴西南。《金谷诗序》: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石崇在金谷园设宴送征西大将军王翊回长安,与会者三十人,各自饮酒赋诗,后编为一集,由石崇写成《金谷诗序》,记载当时的盛况。
[2]敌:抗衡。石崇:字季伦,曾任散骑常侍、侍中、荆州刺史,在荆州劫掠客商而成为巨富,生活奢靡。
【译文】
右军将军王羲之得知人们把《兰亭集序》和《金谷诗序》并列,又认为自己和石崇相当,神色非常欣喜。
【评析】
元康六年,石崇在金谷园举行盛宴。邀集苏绍、潘岳等[3]0位名士,以文为酒之会。事后,石崇留下轰动一时的《金谷诗序》。金谷园会昼夜宴游的侈汰与石崇的务竞功名及金谷园的奢侈豪阔一致。[5]0年后的永和九年,书圣王羲之邀集文人雅士[4][2]人,在绍兴兰亭"曲水觞咏,畅叙幽情"。在东晋也作了一个《兰亭集序》,兰亭会的高雅潇洒与王羲之的坦荡超逸及会稽山水的自然清丽相得益彰;各自记载了当时文人雅士们聚会饮酒赋诗时的欢乐场景,成为中国古代文坛广为传诵的佳话!亭因其清山秀水,"一觞一咏"闻名天下,《兰亭集序》亦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杰作。


郗超大喜
【原文】
郗嘉宾得人以己比苻坚,大喜。
【译文】
郗嘉宾得知人们把自己比做苻坚,非常高兴。
【评析】
苻坚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国君、军事统率。算是一个有勇有谋、骁勇善战的军事家。他在位的时候,懂得安抚民心、励精图治、抑制豪强、强化王权,懂得整顿吏治、提倡儒学、选拔贤俊;又劝课农桑、兴修水利,使国富兵强。苻坚长于谋略、恩威兼施,一时间人心思勉、人才济济。后又派遣军队先后消灭了仇池的氏族首领杨纂、前凉、代国等割据势力,并在东晋孝武帝太元七年派大将吕光进军西域,相继讨平了西域三十六国。自西晋末年以来长期纷扰割据的黄河流域,终于重新实现了统一,建下了赫赫功绩,也证明了他是个难得的军事天才。所以,当郗超听到有人拿他和苻坚相比的时候,便会感到十分欣喜。


孟昶赞王恭
【原文】
孟昶[1]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2],被鹤氅裘[3]。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
【注释】
[1]孟昶:字彦达,平昌人,为人庄重严肃,志向高远,曾任丹阳尹、尚书左仆射。
[2]王恭:即王孝伯。高舆:高车。
[3]被:通"披"穿着。鹤氅裘:用鸟羽制成的毛皮外套。
【译文】
孟昶还没有显贵时,家住京口。有一次看见王恭坐着高车,穿着鹤氅裘。当时下着零星小雪,孟昶在竹篱后偷偷看他,赞叹说:"这真是神仙中人!"
【评析】
王恭出身显赫的家庭,而且本身就是个极其出色的美男子。再加上他为人高洁自爱,这无疑为他多增了一分美的感觉。他在雪中乘坐高车,身披用鸟的羽毛制成的皮衣,给人一种神美。比形体更美是气质,有如神仙中人。这一雪中的景象被历代文人墨客们视为一种意境,并且在文学作品中屡屡出现这样的说法。如《红楼梦》中的第五十回中,薛宝琴在粉妆玉砌似的雪地里披着裘衣的情景,就仿佛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QQ:11180768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