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中考复习教案 >>中考诗词名言复习 >>
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古诗词鉴赏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5-31


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古诗词鉴赏
[专家概说]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应引起我们的继续关注。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所以难度不大;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为此,我们平时诵读古诗词时要善于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今年中考中不少地区由客观题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解题指导] 
(1)客观题解题方法:
    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2)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⑤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典型考题] 
1.(2004年北京市海淀卷)对诗歌赏析有误的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答案选(B) “千寻塔”是塔名。 

2 .(2004年江西省中考卷)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9-11题.(6分) 
【甲】                      【乙】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9.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答出两个即可)(2分) 
                     
10.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2分) 
                                     
                                     
11.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2分) 
                                     

分析:第1题找出关键词语,其实就是对全诗的整体理解,解答时要善于抓住将自然景物拟人化的词语,”如惜”、“爱”、“立”。 
第2 题比较甲、乙两诗不同的写法,甲诗写的是小池中的荷花,乙诗写的是西湖中的荷花,这样比较就抓住了解题的要领。甲诗是从小处入手,细致入微;乙诗是从大处着眼,境界开阔。 
第3题属于开放性鉴赏,无论喜欢哪一首,都是可以的,只要赏析合理到位,没有固定答案。 

[扩展练习] 
1.(2004年南通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                                    
2.[2004年无锡卷] 对下列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别云间 
                  文天祥                       夏完淳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下洋里叹零丁。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A.《过零了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3. [2004年四川卷]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鉴赏答案]
1. 答案:寄托了为培育人才以及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能从“为培育人才而献身”,或从作者思想、著作对后世的影n向,或从作者的理想、事业等方面作积极的思考,得2分;语言通顺,得1分。共3分) 
2.答案:D 
3.答案1.(共2分)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记分)2.(共2分)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答案 
[2004年北京海淀卷]答案:1.①B ②C ③B ④A 
2.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 
3.壮阔、浩渺 
4.阴晦萧索 晴朗明丽 悲凉低沉 喜悦昂扬 
5.答案示例:①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②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2004年无锡卷]答案:1.①约定   ②下雨   ③到……去,往     ④难道,哪里2.A 3.(魏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意思对就行,“之”的指代义要译出。)4.言而有信,或讲信用。 

[2004年厦门课改区中考卷]答案:1.解释加点词:①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或:卑贱低下,见识短浅。) ②由是(因此,由于这样) ③顾(探望,拜访) ④辅(辅助,协助) 
2.翻译句子:①只求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扬名显贵。 或:只求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3.(②)(2分)  
4.简要回答下面问题:(1)答: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或: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开放题。答案略。 答题关键在于有自己的观点,且能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加以评说,答题能自圆其说。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河北省中考必背古诗词40篇及历年真题考点
2022届北京市各区中考一模分类汇编:古诗阅读
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
2022年河北省中考诗歌鉴赏总复习
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阅读
诗词复习——李白专题ppt课件
初中古诗词常识
初中熟读背诵的古诗文ppt课件
初中熟读背诵的古诗文122篇(首)含译文(按年级分类)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诗歌类型及常见情感ppt课件
初中古诗背诵ppt课件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阅读
第二轮中考古诗词曲鉴赏复习ppt课件
2013-2021年天津市中考试题分类整理——诗词鉴赏
千锤百“炼”的智慧---古诗词鉴赏炼字专题
千锤百“炼” 的智慧————古诗词鉴赏“炼字” 专题ppt课件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艺术手法ppt课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古诗词曲鉴赏(打包40套,含答案解析)
2021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阅读
2019年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
初中毕业古诗词曲理解性默写练习
2021届中考课内必背古诗文
2021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一模试题汇编——古诗文
2021年上海市各区中考二模汇编: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课件
中考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
中考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阅读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与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古诗词比较阅读》教案及课件
《对联诗词格律知识》练习50题
2005-2020年北京市中考古诗文汇编
2020年部编版七至九年级古诗词汇编
部编本初中语文的24个古诗词典故
2020年初中古诗文背诵复习资料(部编版)
2020年江西省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古诗文言文大全
2020年中考对应性训练题(一)——诗歌赏析
部编新版初中语文古诗文分册目录
中考专题:诗歌阅读指导ppt课件
品味诗歌中的形象ppt课件(30页)
江西中考诗歌阅读专题ppt课件
托物言志ppt课件(1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汇总(七至九年级全)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