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之侨献琴》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6-01 |
[教学目的]
德育点: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人得有真才实学。
能力点:理解本文的深刻寓意;体会本文简洁的语言特点;训练复述与翻译。
知识点:掌握“期”“美”“斫”“适”等词的意义和“而”字的用法。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的深刻寓意;体会本文简洁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而”字的用法。
[教法设计]
采用“阅读——讨论——拓展”式的教学方式。
首先要让学生在认真读注释的基础上自己疏通文章,然后对课文进行复述。复述之后引导学生提炼观点,先弄清作者本意,再进行发挥。最后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当堂把读后感说(写)出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先讲个故事。有个同学到古董市场上卖花瓶,他只卖二百块钱一个,可是卖了一个星期,一个也没有卖出去,后来他灵机一动,去到丝绸店里买了一幅上好的丝绸,又买了几个几百块钱一个的红木的盒子,然后,他整天就坐在市场里擦,也不理会别人,别人要看一下,他都装出一幅很不舍得的样子,别人问价钱,他就一口价,五千,别人要还价,他理都不理,不到一个星期,他带来的几个花瓶全卖了出去。你看这事儿!其实这事一点都不新鲜,明朝的一代名臣刘基早就写过一个寓言。读过这则寓言后,大家想想,看看能从这两件事中感悟出什么?
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l.对照注释或查字典,读准下列字音。
斫 弦 篆 (古)窾 期(年)
2.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时期)青田人。
3.指名朗读,如有错误要指出、纠正;然后抽查:
①是否掌握了“期”“美”“斫”“适”等词的意义。
②是否理解了“弦而鼓之”“匣而埋诸土”“抱以适市”“莫不然也”等重点语句。
4.全班齐读;共同归纳本文3个自然段的大意。
——第1段,写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贬抑。第2段,写工之侨第二次献琴,琴经过伪装并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高的评价。第3段,写工之侨的慨叹,说明献琴之事反映了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
三、复述故事,体味语言
1.复述。
复述不等于翻译,要求学生尽可能讲生动些。允许学生用合理的想象来补充故事情节,增加一些生动的细节。
2.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本文语言上的最大特点就是简洁。例如,写琴的音质优美,仅用“金声而玉应” 五字,既概括又形象;写国王和乐官对琴的评价,只用“弗古”和“希世之珍也”两个短句来表现他们的无知,其余与故事主旨无关的话一概不提。
3.做课后练习第二题,一是让学生了解“而”字的用法,二是让学生用通顺的现代口语对文言句子进行翻译。
——①“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句中的前两个“而”表顺承,可译成“然后”、“就”、“便”等,第三个“而”表示并列,可译为“和”、“与”、“并且”等。②“匣而埋诸上,期年出之,抱以适市。”句中的“而”连接状语和谓语,可译为“着”、“地”等。③“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句中的“而”表示顺承关系,可不译。
四、理解寓意,领悟内容
1. 点拨解悟。
①工之侨为什么叹“悲哉世也”?他叹的是什么?
②从这件事上你有什么看法?
2. 讨论领悟。
作者的本意在于讽刺世上很多人缺乏见识,不看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学生提炼观点要以原作内容为基础,但可以有多种角度(如:工之侨作假、乐官们喜假、好古的风气……),也可不受原作意图的局限。不妨提供一些观点供学生参考,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比较好,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看法。
A. 讽刺世俗不能识别美的实质,一味追求虚伪的外表。
B. 形象地揭示了当时黑白不分、真伪倒置的腐败世风,指出了黑暗透顶的元朝即将灭亡的必然性。
C. 抨击了盲目“以古为贵”的观念,表现了作者对新事物遭扼杀、社会进步遭阻碍的愤怒。
3. 表达感悟。
首先确定好自已的观点(如:造假的喜剧、爱假的悲剧、反对弄虚作假、要重视真才实学、关键在于提高鉴别能力、包装的重要、酒香也怕巷子深、造假风气要不得……),再围绕观点联系现实生活谈看法,或写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五、布置练习,完成作业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的意义或用法。
A. 弦而鼓之 B.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 C. 献之太常
D. 使国工视之 E. 还之 F. 期年出之
G.. 贵人过而见之 H. 易之以百金 I. 希世之珍也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砍削后做成琴,装上弦,然后弹奏,发出金子般的声音,玉石般的声音。)
②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用匣子装着埋入土中,一年以后把它挖出来,抱着它去集市上。)
③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如。(有一个大官路过,看见了这架琴,用一百两金子买下它,把它献给朝廷。)
④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这样的世道真可悲啊!难道只是这架琴有这样的遭遇吗?各种各样的事情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啊!)
[板书设计]
工之侨献琴
刘基:元末明初、字伯温
良桐、金声而玉应、天下之美――弗古
作断纹古窾、匣而埋之,适市、贵人易之献之――希世之珍
工之侨:叹――悲哉世也,岂独一琴?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