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三年级上 >>月考试卷 >>
成都2005级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月考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7-02


  成都石室中学2005级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月考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是选择题,45分,第II卷105分,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前仆(pū)后继        潸(shān)然泪下       荫(yìn)庇     青冢(zhǒng)

       B.衣(yī)锦还乡         针砭(biān)时弊        埋(mán)怨    绵亘(gèng)

       C.人心叵(pǒ)测        箪食壶浆(sì)           慰藉(jì)        投奔(bèn)

       D.爱憎(zēng)分明     淆(xiáo)乱乾坤        梦魇(yǎn)     熨(yùn)帖

2.下面词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

       A.沐猴而冠                   头晕目眩                     闲情逸志           死有余辜

       B.响誉中外                   鞭辟入里                     一筹莫展           殒身不恤

       C.锲而不舍                   历经苍桑                     罄竹难书           声名鹊起

       D.出神入化                   矫揉造作                     仓皇失措           锱铢必较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1)北京大学作为我国重要的教育学术文化       ,为祖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士。

  (2)鲁迅先生后期杂文,几乎都是讽刺文学的       ,他的谈话,也往往表现了同样的风格。

  (3)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         ,但仍属于虚构的现象。

       A.领域  典型  原形                                        B.阵地  典范  原型

       C.阵地  典型  原型                                        D.领域  典范  原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23日傍晚,小城澳门万人空巷,市民信众早早来到湄洲妈祖金身巡游澳门的拟定道路两旁,翘首企盼一睹仙容,膜拜这位在海内外中华儿女心目中享有盛誉的海上女神。

       B.在这个厂里,他是敢于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

       C.园丁康居工程,确定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D.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不能目无全牛,本末倒置。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B.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

       C.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D.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使一道十米高、七十米长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山旁边。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B.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迷惘,面对这片绿菌场,不知道是该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C.“差强人意”这个成语在报刊中的误用率较高,常被人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其实它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意思理解差不多相反了。

       D.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相和越区切换性能。

二、(每小题3分,共12分)

       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技术实际上是科学家受天然湿地净水功能的启发而发明的一项技术。在天然湿地中,丰富的野生植被及大量的生物对水质起到良好的净化作用,同时还能调节水分和气候,被人们称之为“地球之肾”。在我国青藏高原、黑龙江等地有多种形式的自然湿地,各类繁多的动植物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人工湿地是模拟和强化自然湿地功能的结果。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起净化作用的主要是植物、基质和微生物。基质由砂和石构成,是湿地中最基础的物质。植物栽种在砂石上,与砂石共同创造一个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产生的微生物能将污水净化。

       人工湿地净水技术的原理:当污水流入净化池后,首先接触的是植物,污水中颗粒比较大的污染物会被植物的根和茎以及基质表层阻挡,形成厚厚的像泥巴一样的污垢。污水继续向下渗透,由于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可将大量的氧气导入污水中,使好氧菌大量繁殖,从而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吸收和降解。污水中的氧气被好氧菌消耗完后水流继续向下渗透,当到达深度近1米的净化池底层时,污水中的氧气含量极少,厌氧菌便能在无氧的环境中,以污水中剩下的有机质为营养进行大量繁殖。污水经过系统中的好氧菌和厌氧菌的吸收、降解后,最终变成干净水排出池外。

       在生活中,湿地净化水质的现象随处可见,一个荒芜的小水塘,门前的一条小水沟,它们天生就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人工湿地净化水质系统就充分地利用了这一原理,大大提高了净化水质的效率。目前国外已广泛地采用了人工湿地技术,根据居民居住的地理条件设计小户型人工湿地。福罗瑞恩是奥地利的一名环境工程师。他说:“奥地利人工湿地技术一般应用在偏远的山村、村庄和家庭。他们将房子后院的一处低洼地改造成人工湿地,建好后根本不用怎么管理就可以把生活污水处理得干干净净,十分方便。”

       也许不久的将来,人工湿地系统只是我们农舍旁的一条小水沟,社区里、别墅边的一个小水塘,但是它比天然的小水沟、小水塘净化水质的效果高出上百倍,到那时我们每个人所消耗的废水都将会无污染地回归大自然。

       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技术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由于它具有投入小、因地制宜等特点,将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随着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球上的许多自然湿地已遭到严重破坏,而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技术能够降低因自然湿地的缺损而造成的环境危害,在不知不觉中既净化了水质,又美化了环境。

                                                            摘自《走近科学》2002年10期

7.下列对“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技术”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技术是污水流入净化池,经过植物、基质的净化,然后被好氧菌和厌氧菌吸收、降解后,最终变成净水排出的一项技术。

    B.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技术实际上是科学家受天然湿地净水功能的启发而发明的一项技术。

       C.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技术就是利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植物、基质的降解作用和微生物的吸收作用,将污水净化的技术。

       D.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技术是既能净化水质,又能美化环境,降低因自然湿地的缺损而造成的环境危害的一项环保技术。

8.从全文所提供的信息看,下列对“人工湿地是模拟和强化自然湿地功能的结果”,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人工湿地不仅具有自然湿地的功能,而且还有比自然湿地更强的净化水质的功能。

       B.人工湿地和天然湿地一样,能对水质起到良好的净化作用,同时还能调节水分和气候。

       C.在生活中,湿地净化水质的现象随处可见,但规模同等的自然湿地其净水功能不及人工湿地。

       D.人工湿地中微生物能大量繁殖,从而能更好地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吸收和降解,因此人工湿地有比自然湿地更强的净水功能。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技术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它具有投入小,因地制宜等特点。

       B.我国的自然湿地都分布在青藏高原、黑龙江,它们由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C.当污水流入净化池后,颗粒比较大的污染物会被植物的根和茎以及基质阻挡,形成厚厚的污垢。

       D.国外已广泛采用了人工湿地技术,建好的人工湿地,有的不用怎么管理就能将生活污水处理得干干净净。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目前,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技术已能将我们每个人所消耗的废水无污染地送回大自然。

       B.随着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许多天然湿地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可以通过建造人工湿地,来弥补自然湿地的缺损。

       C.要净化水质、美化环境最关键的是要有调节水分和气候的天然湿地——“地球之肾”。因此,保护天然湿地已刻不容缓。

       D.将来,人工湿地系统可能走向小型化,但它们比天然湿地净化水质的效果高出上百倍。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然

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侨居阳平。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寻征军谘祭酒,居丹徒之京口。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宾客义徒皆暴杰勇士,逖遇之如子弟。时扬土大饥,此辈多为盗窃,功剽富室。或为史所绳,逖辄拥护救解之。谈者以此少逖,然自若也。

       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巡进说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沉溺之士欣于来苏,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                      赞:称赞

       B.阳平辟察孝廉                                     辟:征召

       C.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                          逆:迎接

       D.谈者以此少逖,然自若也。               少:不满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                   B.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

       C.逖则拥护救解之                                 D.沉溺之士欣于来苏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            至丹以荆卿为计

       B.后乃博览书记                                     今其志乃反不能及

       C.或为史所绳                                        吾属今为之虏矣

       D.中流击楫而誓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祖逖轻财好侠特点的一组是                         (    )

       ①逖性豁荡,不修仪检                            ②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

       ③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              ④宾客义徒皆暴杰勇士,逖遇之如子弟

       ⑤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                  ⑥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①④⑤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祖逖从少年时代起就闻鸡起舞,博览书记,乡党宗族都说他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B.京师发生大乱,祖逖率领亲属宗党数百家避难,途中,将自己的车马让给老人和病人,自已步行。

       C.祖逖认为晋朝发生大乱不是因为皇帝昏庸而导致老百姓怨声载道,而是由于藩王争权,自相残杀,使戎狄乘机占领中原。

       D.元帝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并提供了粮食、布匹,但不提供武器,并让他自己招募士兵。

第II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译文:                                                           

   (2)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

        译文: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爰。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接舆,春秋时的隐士。五柳,指陶渊明。

     (1)“寒山转苍翠”中“转”字在写景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2)本诗写景有何特点?(2分)

        答:                                                         

   (3)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8.(4分,选择其中四句即可)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2)                   ,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3)云无心以出岫,                            。

   (4)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

   (5)为人性癖耽佳句,                           。

   (6)三军可夺帅也,                             。

五、(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

人间鲁迅

林贤治

     一个可以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时代是大时代。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

     鲁迅是巨人。他不是帝王,不是将军。他无须挥舞权杖。作为旧世界的逆子贰臣,惟以他的人格和思想,召引了大群的年轻的奴隶。他把对于民族人人类的热爱理解得那么深沉,乃至他的目光,几乎只让人望见直逼现实的愤怒火焰。数千年的僵尸政治,“东方文明”,“专制,强暴,虚伪,保守和蒙昧,都是他攻击的目标,他教奴隶们如何反抗,如何“钻网”,如何进行韧性的战斗。他虽然注意进行实力的保存,却不惮牺牲自己,必要时照例地单身鏖战。在一生中,他呐喊过也彷徨过,甚至在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但是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赢来众多的私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剑,因此也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辉煌的战绩。他所获得的仅仅是一支“金不换”,便在看不见的但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

     在他身后,自然要出现大大小小的纪念物,石雕,铜像以及传记,可悲哀的是:当再度被赋予形体的时候,这个始终屹立于人间的猛士,却不只一次地经过有意无意的铺垫与厚饰,成为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平凡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鲁迅是“人之子”,人之所具有的他都具有。正因为他耳闻了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呼号,目睹了淋漓的鲜血和升腾的地火,深味了人间的一切苦辛,在他的著作中,古老而艰辛的象形文字才会变得那么平易,那么新鲜,那么富有生命的活力。

     这样一个毕生以文字从事搏战的人,他的形象,其实早经文学本身表达无遗了。世间的纪念物,丝毫不能为他增添或者减损什么,无非是后人的一种感念而已,如果它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不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而是宗教式的膜拜,那么毋宁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

       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的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花。

       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应当相信,历史终将会把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

19.指出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召引了大群年轻的奴隶”:                               

“铺垫与厚饰”:                                         

20.解释为什么说鲁迅是巨人,请简要回答:(6分)

   (1)                                                      

   (2)                                                      

   (3)                                                       

21.从文中找出与下面词语相照应的句子:(4分)

   “宗教式的膜拜”:                                           

   “最有分量的东西”:                                         

22.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的开头第一句话意思是:一个可以使人为它而生,也使人为它而死的时代,是一个有志之士大有作为的,创造辉煌业绩的时代。

       B.作者认为:鲁迅的伟大早经他的作品表现无遗,而后人为鲁迅造的石雕、铜像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C.鲁迅没有把一个充满光明的美好世界描绘给人们,却以炽热的革命战斗精神去感召无数革命志士。他的思想成为鼓舞人们战斗的旗帜。

       D.本文多处采用对比手法,如将鲁迅与帝王、将军对比,将鲁迅与宙斯对比,将平凡与伟大对比,从而表现他的伟大思想和伟大人格。

       E.题目“人间鲁迅”表达了作者在文中的观点:世代为人景仰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鲁迅,是人而不是神。

六、(12分)

23.对下列句子作局部修改,使之表意准确、表达通顺、语意连贯,不得改变句子意思。(4分)

       人类曾经凭借理想、信念和追求未来而创造了文明,并以此自豪;但是在贪欲如潮的物

化世界里,却常常迷失自己,还为此浑然不觉。

    答:                                                                        

24.仿照下面的句式,以“青春”开头,再续写两个句子,组成文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

                                                                                   

                                                                                 

25.填空补齐对联(4分)

   (1)春光无限,且放千里目              ,                 

   (2)荷塘散清韵,                         

七、(60分)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寻找快乐,寻找友情,寻找财富,寻

找知识,寻找幸福……相信你也会有这方面的体验、感想和认识。

       请以“寻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成都石室中学2005级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月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8分)

1.A //   B.绵亘(gèn)   C.慰藉(jiè)   D.熨(yù)帖

2.D //   A.闲情逸致      B.享誉中外     C.历经沧桑

3.B

4.A //   A.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B.始作俑者,贬义词,是指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首开恶例的人。B句中,仅仅将它理解为“第一个”,显然是不当的。C.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本谓王吉、贡禹两人友善,王吉做了官,贡禹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用作贬义。句中只理解为“因高兴而庆贺”,显然不当。D.目无全牛,形容技艺纯熟。

5.D //  A.表达时因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将两种句式放在一起说,半截转向的现象,即结构杂糅。A句后半截是“从……也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去掉“从”。B.句中“条理”本是名词,此使用为形容词。与“完整、清晰”并列应改为“有条理”。C.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管”应移到句首。

6.C //  A.括号分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句内括号要紧贴在被注释词语(蔬菜、作物)之后  B.问号应改为句号  D.在句子中,如果用了表示列举未尽的“等”字,就不该再使用省略号。

二、(12分)7.A   8.B   9.B   10.B 

三、(15分)11.A  12.B   13.C  14.B  15.A

四、16.(1)半夜听到野外的鸡啼叫,祖逛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不是坏声音呀。”(3分)

   (2)(他)又有很多权谋智慧(方略),因此老少都敬重他(2分)

17.(1)写出了山的颜色渐变的动态。(2分)

   (2)①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②所写景物都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③选取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以上三点答对两点即可)(2分)

   (3)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2分)

18.(4分,选择其中四句即可)(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忧劳可以兴国

   (3)鸟倦飞而知还  (4)故不积硅步  无以成江海  (5)语不惊人死不休

   (5)匹夫不可夺志也

五、19.(4分)“召引了大群年轻的奴隶”:号召许多受压迫的年轻人起来反抗旧世界“铺垫与厚饰”:过分的抬高、美化

20.(6分)因为鲁迅具有:伟大的人格和深刻的思想;坚韧的战斗精神;有辉煌的成绩。

21.(4分)“宗教式的膜拜”;成为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最有分量的东西”;对真理的渴求,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

22.(4分)B  D

六、23.(4分)一处,在“追求未来”后加“的热情”等词语或将“追求未来”改为“对未来的追求”2分;二处,删除“为此”2分

24.(参考)青春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

           青春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

           青春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跨陈旧的桎梏。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农一师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周考试卷
四川省南充市第十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11月月考试卷
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0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07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月考
东北希望国际学校2006年高三上学期11月份月考试卷
浙江省杭州2006—2007学年度高三年级11月份月考试卷
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浙江省杭州高中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
重庆37中2005——2006学年度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
济南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月考
东北师大附中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