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七年级上(初一上) >>课文练习 >>
《十三岁的际遇》综合能力测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15


十三岁的际遇·综合能力测试
(一)
才进校门,高年级的同学就带我们参观北大图书馆。当时,好像还看了一个介绍图书馆的纪录片。入学之初那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400多万册图书!实在难以想像。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目的最小零头都不到吧!不知怎么,我回忆起了1983年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记得那时灯已熄了,我们在黑暗里躺在床上,随意聊着天儿。我和领队的那个女老师正说得津津有味,我上铺的女孩却忽然哭了起来。我们惊讶地问她怎么了,她呜咽着答道:“你们知道得那么多,可我什么都不懂……”如今,我和女老师的谈话早忘得一干二净了,可那女孩子的呜咽反倒长久而清晰地留存在心中。当我随着面孔尚未记熟的新同学一起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    )  呜(    )
2.结合文意解释词语。
清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前后的破折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一句后面的冒号的作用是什么?“近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原文说明“我”的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00万册图书!”中,感叹号改成逗号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从记叙顺序上来说采用的是什么顺序?作者写这件事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目的最小零头都不到吧!”中的“最小”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为什么说“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果不读下文,你能通过这一段的叙述推想出作者接下来会怎么样做吗?请试着说出你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①以往的岁月里,我曾经向好几位书法大师求过墨宝。每次,当宣纸铺开,笔墨调匀,大师问我要什么字时,我总是说,我喜欢“静水流深”的意味;每当这时,大师们总会歇下竹管,良久不语。这份静默,让我隐约感到了一种深度。然而,不知为什么,每次大师们留下的,都不是“静水流深”这四个字。我多少有些遗憾,却没有深想。
②直到前不久,我向一位同龄朋友再次讨求这四个字时,他才坦诚地说:我不敢写这四个字。
③这让我着实吃了一惊。
④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朋友说,但凡弄墨之人,对汉字都怀着一种深深的敬畏。一般说来,有多深的功夫,多深的悟性,才敢写多(shēn  ào)的字。而“静水流深”一句,初觉陌生,可凝神细想,心底,便觉有一种涌动,是什么呢?一时难以琢磨透彻,又怎么能轻易落笔呢?
⑤落拓不羁的那些年,生命渴望被一句格言警醒,一句真正从我的血脉心魄里流淌出的叮嘱,于是我开始寻找。那一年,我从海上(piāo  bó)归来,经了一夜的水路,清晨走上甲板,蓦然一惊:那是怎样阔大无边的静啊,全然不见了想像中的惊涛狂澜……
⑥静,让水焕发出了生命原初的博大与深邃;静,让我感受到家乡大平原那安详坦荡的呼吸……
⑦静水流深。
⑧也就是在那一刻,我深刻地感知到了什么是生命中的际遇与契合,我心底的泉眼涌出了这一句生命禅。
⑨朋友不禁也被我的“凡人格言”所触动:是啊,“静水流深”这四个字,字面很是宁静,绝没有伸胳膊蹬腿的张狂,排列在一起规矩自然,不显山不露水不虚张声势。即便有大家风范,遇上这样的字也不敢轻易挥毫。有道是:一枝竹管安天下,锦绣心机卷里藏啊!
⑩我感动于朋友的会心。
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一段独白:……左手研墨,右手卷一册汉简来读。读至心通了,墨浓了,蘸好了笔,这时面对着那张白纸的感觉,真像是要去茫茫宇宙中投胎。这日子该多么有滋味!
我又想起一诗友从黄河边归来时说过的话:(A)黄河的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滞不动的浑浊的泥浆,(B)然而,连搏击过激流的黄河船夫,也不敢在这里放船,(C)因为河心是活的,没有谁能说清它究竟有多深……
我还想起那些有渡河经验的人,在涉水之前,总会习惯地随手抓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以测量水深。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浅。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测的……
我就这样想着想着,心中便又一波波地涌动了,那阔大无边的静啊……
静,就是生命的完满;水,就是生命的本源;流,就是生命的体现;深,就是生命的蕴藉啊……
(选自《读者》2003年第七期)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    )  (    )  (    )  深(    )
2.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①落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深不可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虚张声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深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法大师们为什么都没有给“我”留下“静水流深”四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俗话说:“满瓶水不荡,半瓶水晃荡。”文章第 段也表达了相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第④、⑤两段括号中的拼音提示写出汉字。
shēn  ào________________   piāo bó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说“‘静水流深’这四个字,字面很是宁静,绝没有伸胳膊蹬腿的张狂,排列在一起规矩自然,不显山不露水不虚张声势。”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的母亲河并不总是奔腾咆哮的。”一句是从第 段中抽出来的,请根据上下文判断,应放回(A)(B) (C)中哪个位置才完整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④段中有“而‘静水流深’一句,初觉陌生,可凝神细想,心底,便觉有一种涌动,是什么呢?”一句,第 段中有“我就这样想着想着,心中便又一波波地涌动了”一句。读完全文,谈谈“我”心中到底“涌动”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pō) 呜(yè)  2.①清晰:非常清楚。②津津有味:形容兴味浓厚。  3.作用是突出誓言的内容。  4.冒号的作用是为了引出对“绝望的感觉”的具体描述。“近乎”一词不能去掉,因为此时“我”的感觉是异常复杂的,不仅仅是绝望,是类似绝望但又不完全是绝望的复杂感受,去掉了“近似”表达就不准确。  5.具体指:400多万册图书!实在难以想像。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目的最小零头都不到吧!  6.不好,因为感叹号把“我”的震惊表现出来了,冲击力是巨大的,不是一个逗号所能体现的。作者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感到了自己的无知。  7.属于插叙。作者因为看到了如此多的图书,痛感到了自己的无知,这种感受和以前那个哭泣的女孩是一样的,作者写出这件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作为一个北大的新生,面对气势恢弘的图书馆时对自己的重新认识。  8.不能去掉,因为北大图书馆的书的数目是巨大的,一个最小的零头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作为一个北大新生的“我”没有读过如此多的书。一个“最小”表现出“我”对自己清醒的认识。  9.因为以前的“我”,自我感觉学识渊博,不可能理解那个女孩哭泣的原因。今天,她的际遇和那个女孩一样,感受也就一样了,此时的“我”才能理解那个女孩的心情。  10.读完前文,我们已经了解到“我”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今天,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后,一定会发奋图强,刻苦学习。
(二)1.(tuò)  (jī)  (zhàn)  深(suì)  2.①落拓:潦倒失意。②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形容很深。本文指学问很高,难以攀比得上。③虚张声势:假装出强大的声势。④深邃:幽深,深奥。  3.但凡弄墨之人,对汉字都怀着一种深深的敬畏。大师们对“静水流深”一时难以琢磨透彻,不能轻易落笔。  4.有渡河经验的人投石测量水深,“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浅。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测的。”  5.深奥;漂泊  6.略(言之成理即可)  7.(A)  8.静,就是生命的完满;水,就是生命的本源;流,就是生命的体现;深,就是生命的蕴藉。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十三岁的际遇》导学单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16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22页)2
《十三岁的际遇》导学案6
《十三岁的际遇》教后感
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阅读练习及答案
《十三岁的际遇》表格式导学案2
《十三岁的际遇》学案4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22页)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10页)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26页)
《十三岁的际遇》表格式教案4
《十三岁的际遇》学案(含答案)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50页)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实录
《十三岁的际遇》学案2
仿写作文:十二岁的际遇(2篇)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15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14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13
《十三岁的际遇》表格式教案(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23页)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14页)
《十三岁的际遇》表格式教案2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19页)
《十三岁的际遇》表格式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导学案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9
《十三岁的际遇》读后感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两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学案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反思
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课文阅读
《十三岁的际遇》flash课件2
《十三岁的际遇》说课稿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8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11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10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9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8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7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6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5
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rm音频课文朗读
《十三岁的际遇》flash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