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七年级上(初一上) >>课文练习 >>
《十三岁的际遇》突破难点能力训练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22


突破难点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无题
 
1)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2)“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锃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3)“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抵御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但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的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4)“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的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5)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6)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7)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也是砍得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决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________地砍着,仿佛在雕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的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沉重的冬衣。
8)“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动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9)“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10)“那有什么不好呢?”
11)“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12)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13)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14)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15)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1.根据文意,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将它们的字母依次填入括号内。(    )(   
A.虔诚  B.侥幸  C.真诚  D.庆幸
2.第(7)段中作者用“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8)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
谜:□□□□□□□□□□
底:□□□□□□□□□□
4.在文中划出由记叙转入议论抒情的过渡句。
5.根据语境,解释第(13)段中加粗词“芬芳”的意思。
芬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看似无情的刀,却能够为树酝酿养料,使收获的果实更加甜美。
B.如果爱一个人就应该“砍掉”他骄狂傲慢的枝条。
C.在人生旅途上,人们应当有遇到困难和伤害的思想准备。
D.“伤”和“爱”看似矛盾,其实“刀之伤”正蕴含着“刀之爱”。
7.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中心的词语,作为本文的标题,将它写在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与详解
 
1D  A
答题思路:首先看语境,然后用分析近义词的方法选择恰当的词。辨析近义词的方法很多,如:(1)从词义的轻重上辨析;(2)从词义的范围大小;(3)从词义的褒贬色彩;(4)从和其他词语搭配习惯;(5)从运用场合不同;(6)从词性和句法功能;(7)从词的内部功能上辨析。
解这道题,首先看语境,联系上文看,当时我误以为奶奶伤害了枣树,后来发现枣树没死,所以暗暗为大难不死的枣树感到幸运。显然第一处应从“侥幸”和“庆幸”中选一词。下面就运用辨析近义词的方法辨析二词:用方法(7)和(4)分析,“侥幸”,是形容词,意为由于偶然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祸;“庆幸”是动词,意为庆祝得到幸运,即为偶然得到成功或免去灾祸而高兴。两词意思上的侧重不同,词性不同,前者侧重偶然成功,表示事情的性质;后者侧重为偶然成功而高兴,表示内心的活动;根据语境,应选表内心活动的词,所以“庆幸”才合适。
2.成百上千把跳跃飞舞的刀  形象生动地描写梨农们砍树技艺的娴熟和姿势的优美
考查明确比喻句的本体和分析运用比喻的作用的能力。本题找到本体并不难,关键在于要把“这些刀”指代的具体内容全面回答出来,这样的答案才明确。这是容易失分的地方。分析作用,首先应明确本体、喻体,本句喻体是“芭蕾女郎”。然后再分析喻体的特点,“芭蕾女郎”特点是姿态优美,舞姿轻盈,如行云流水,最后再联系本体的特点思考两者的相似点,砍树的刀的跳动轻快有节奏,在于用刀的人手法娴熟,而且姿态优美。这样答案就出来了。
3.三月三奶奶砍枣树  储存养料,以利结果
注意题干中的联系上下文的要求,解答此题要注意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后方可作答。同时还必须注意字数要求。先找到“谜底”所在的句子——“这个理由,就是童年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再看这个句子所在的段,本段写我向一位老人提了一个问题:“这树为什么要砍呢?”并且断定答案就是童年未解之谜的谜底。再联系上文,就可知道这个“谜”就是指前文记述的童年往事——奶奶三月三砍枣树。后一问的解题思路相同,所不同的是要联系下文[第(11)段],并且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4.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根据要求,答案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此句要有过渡作用,一是句子得是议论抒情句。这句“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正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写“我”听了老人解释了砍树原因后“怔在了那里”,“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树是这样”就承接了上文,“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又引出了下文作者由树及人的感悟,而且此句抒写了作者的感慨,符合议论抒情句的要求。
5.酝酿(或:酿造)
注意“根据语境”的提示,解词是必须把词语放在句子中,根据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这叫“瞻前顾后法”。这句后半句说的是“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就自然是酿造出来的,由于人们习惯形容好酒气息芬芳,所以“芬芳”在这里为“酿造”的意思。
6C
要注意原句是从“刀之伤”和“刀之爱”两方面来写的,分析的句子也必须蕴含这两方面的含义。备选答案中只有C句的分析是只从“伤害”这一个角度谈的,所以答案是C
7.刀之爱。
正像题目所要求的,只有把握了本文的中心才能答准题目。本文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归纳这类文章的中心,就是要通过对事件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理解,分析事件本身的内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时文章的中心会在抒情议论的语段中点明或揭示,本文就有这个特点,抓住了这个特点就好答了。第(14)段的议论就点明了中心,“伤短爱长”强调“刀之爱”。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十三岁的际遇》导学单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16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22页)2
《十三岁的际遇》导学案6
《十三岁的际遇》教后感
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阅读练习及答案
《十三岁的际遇》表格式导学案2
《十三岁的际遇》学案4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22页)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10页)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26页)
《十三岁的际遇》表格式教案4
《十三岁的际遇》学案(含答案)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50页)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实录
《十三岁的际遇》学案2
仿写作文:十二岁的际遇(2篇)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15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14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13
《十三岁的际遇》表格式教案(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23页)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14页)
《十三岁的际遇》表格式教案2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19页)
《十三岁的际遇》表格式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导学案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9
《十三岁的际遇》读后感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两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学案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反思
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课文阅读
《十三岁的际遇》flash课件2
《十三岁的际遇》说课稿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8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11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10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9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8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7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6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5
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rm音频课文朗读
《十三岁的际遇》flash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