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卖蟹》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0-23


《卖蟹》 

                                                 

一、《卖蟹》资料卡片 

小知识———小说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二、 预习提示 

这篇小说以某海滨小城的蟹市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卖蟹的 小姑娘和两个卖蟹人的故事,塑造了三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阅读全文,注意把握小说刻画任务的艺术手法,并品位小说鲜活的语言。 

这篇小说以某海滨小城的蟹市为背景,围绕买蟹卖蟹的曲折经过,向读者一层一层的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的语言、动作都很有特色。个性鲜明、突出,道德品质的卑微与高尚,泾渭分明。富有特色的环境描写,方言俗语的恰当运用,给小说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多处精彩的细节描写,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学习这篇课文要仔细体会上述特点,尤其要分析小姑娘这个人物形象。 

查词典,掌握下边的词语:断然忿然 悠然 审视 疲惫 诡秘 不屑 云集   

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王润滋,男,1946年生于山东省文登县农村。1967年文登师范学校毕业后做教育工作、新闻工作。后从事专业创作。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0年发表的《卖蟹》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王润滋:《要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卖蟹〉创作断想》(摘录)  

有人问:《卖蟹》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呢? 

我问他:你说的主题思想含义是什么呢? 

他说:“譬如,你触及了当今社会上什么重大的政治问题?你歌颂了四化建设中哪些令人振奋的精神?你提示了人生路上…… 

我大声打断他的话:没有,我没有!我赞美了劳动的美! 

   他愕然了:那也算主题? 

我说不出算不算。但这是我的一点追求。凡是我切身体验过、又实实在在感受到的东西,哪怕是一点点儿,也非常珍惜。因为它是我自己的。在别人都去追求“重大”“尖锐”的时候,我偷空追到了我的这一“点点儿”。 

   他摇摇头:太肤浅了!太肤浅了!…… 

我希望深些,再深些!但也未必要在“肤浅”前面加上一个“太”字。 

看人作国画,颇受启示:只淡淡一抹,便是远处的山,便是高天的云,便是雾中的小屋…… 

   作画的同志讲:这淡淡的一抹中藏得下很深的功夫。 

我想,文学创作也该如此吧!浓有浓的风格,淡有淡的味道。有的题材应该浓墨重泼,有的题材应该轻描淡写。要紧的是知道何处该浓、何处该淡,浓如何浓,淡如何淡…… 

该是清汤白脑儿。不过,这要看蟹是否鲜,火候是否到…… 

又是麦子黄梢儿的时候了。 

在海边,我又看见卖蟹的小姑娘了。好像长高了一点,不过还是那么爱笑,那么野。她说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捕蟹,明天要赶过早市。说着,她跳上船,一边摇橹一边唱起渔歌来…… 

渔歌远了,小船远了。听不见,也看不见了。只留下一片碧蓝碧蓝的大海。大海上涌动着一层层美丽洁白的浪花……    

阅读课教案:《卖蟹》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2、学习通过形象的描写刻画栩栩如生的的人物形象。揣摩他们的作用。 

3、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感情倾向,从中把握作品的主题和写作意图。 

4、体会文章中既生动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的地方语言。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具:投影仪 

教学设想:以学生朗读为主,穿插默读、跳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大意,在诵读中理解主题,在诵读中品味,积累并丰富自己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王润滋的《卖蟹》,这篇小说曾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乡土特色,获得1980年优秀短篇小说奖,今日读来,人有其独特的魅力。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预习中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王润滋的有关的情况。(学生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补充介绍王润滋的有关情况及《卖蟹》的创作背景(投影仪投放王润滋的照片,同时配以字幕) 

王润滋,男,1946年生于山东省文登县农村。1967年文登师范学校毕业后做教育工作、新闻工作。后从事专业创作。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0年发表的《卖蟹》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行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螯   擎  绺   皴裂   汗溻   膘  莞尔  褶皱  憨厚  撸着  钳住  慷慨    诡秘 

2、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让学生提出阅读中不理解的词,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翘首而待:抬起头等待。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 

诡秘: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捉摸。 

3、学生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和两个卖蟹人之间的故事。 

三、深入阅读: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通读课文,看一看作者主要是以什么手法刻画三个主要人物的, 

学生发言归纳: 

这篇小说在人物刻画上非常有特色,通过栩栩如生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有力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教师引导: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通过“买蟹——卖蟹”这一中心事件得以充分展开。从课文中划出具体的描写语句。教师找几名同学起来交流,其余的同学边听边思考。 

3、学生交流所划的语句(语句略), 

细致入微的肖像描写: 

A过滤嘴是个出众的胖子,突出其“胖”“白皙”“五官小而有神”   

 B  旱烟袋,则恰恰相反,是个“土里土气的瘦老汉”,“黑苍脸,络腮胡,背有些驼,眼睛灰蒙蒙的象落了一层土”       

C小姑娘:朝气蓬勃“蓬松松的流海”“大而亮的眼睛”“裤腿挽者,袖子撸着”想是晨光下的花骨朵。 

教师引导:文章使用的修辞方法(借代,并体会这种修辞方法的秒处) 

4、学生进一步的阅读课文,完成下表 

人物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人物性格 
  
过滤嘴 
   
   
   
   
  
旱烟袋 
   
   
   
   
  
小姑娘 
   
   
   
   
  


5、教师引导点拨分析: 

小说一开头,就以精练的笔墨介绍了螃蟹的诱人美味与“蟹市”的行情,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然后,笔锋一转,将目标聚焦在等着买蟹的两位主要人物身上。一位是过滤嘴,是个“出众的胖子”,文中对他的肖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突出其“胖”“白皙”“五官小而有神”,显然养尊处优惯了;而另外一个人物旱烟袋,则恰恰相反,是个“土里土气的瘦老汉”,“黑苍脸,络腮胡,背有些驼,眼睛灰蒙蒙的,像落了一层土”,看穿戴就知道是个山里的农民。这是外表的鲜明对比。两个人惟一的共同点是都急切地想买蟹。两人第一次发生联系是焦急的旱烟袋向过滤嘴寻问时间,不料过滤嘴以搪塞的话语表示了对旱烟袋的轻蔑,进而有意欺骗旱烟袋,狡诈性格初露端倪,而旱烟袋受了骗还道谢,老实诚厚的性格可见一斑。这部分不长,但交待了背景,介绍了人物,引出了事件,是情节的开端。 紧接着,小说的另一中心人物卖蟹的小姑娘出场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通过“买蟹卖蟹”这一中心事件得以充分展开。  

先是小姑娘与过滤嘴展开了正面争锋。卖蟹的小姑娘一来,过滤嘴就“敏捷矫健”地将别人挤到一边,自己占据第一名的位置,然后挑肥拣瘦,又试图压低价钱,明明自己斤斤计较于“角儿八分的”,还想为自己脸上贴金。而泼辣能干的卖蟹小姑娘不买他的账,哗地一声,把称好的蟹又都倒回筐里。这为下文旱烟袋与过滤嘴的冲突埋下了伏笔。过滤嘴的“价格统一战线”没有形成,人们纷纷把蟹买走,焦急的过滤嘴只好把最后剩下的几只蟹紧紧地攥在了手里。在外围一直挤不进来的旱烟袋这时也想买蟹,因为自己老伴得了癌症,别的不想吃,只想吃只蟹。不料,过滤嘴缺乏起码的同情心,小姑娘让利讲情也不行,不惜自抬价格要全“包圆”,就是不肯匀给旱烟袋两只,自私冷酷到了极点。三个人的冲突这时也达到顶点。解决冲突的关键系在卖蟹的小姑娘一个人身上。小姑娘不仅健美活泼,充满青春的气息,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她利用过滤嘴贪图小便宜的心理,诱使他放弃余下的蟹,然后将这些蟹全部倒进旱烟袋的网兜里,只象征性地收取了一点钱。在这两个人身上,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同情,人性美得到鲜明体现。而在“争利弃利报复争更大的利”的过程中,过滤嘴的丑恶灵魂也得到彻底暴露。情节在这里达到高潮。  

在小说的结尾部分,聪明机智的卖蟹小姑娘巧妙地将过滤嘴引至海边,然后驾船而去,给自私自利的过滤嘴以应有的惩罚,赞美了人性中的善与恶,鞭挞了丑恶的小人,突出了扬善抑恶的主题。在艺术手法上,这篇小说也独具匠心。它通过惟妙惟肖的肖像描写和鲜活生动的语言、动作描写,塑造了三个形象鲜明的人物,使三个人物的性格乃至心灵得以凸现。同时,三个人物互相映衬、对比,表现了人性的美丑善恶。小说还成功地运用了山东地方口语,充满浓郁的乡土风情和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风趣之感。另外,这篇作品描写细腻生动,有多处精彩的细节描写,如两次写过滤嘴把半截烟丢掉,却对“角儿八分” 斤斤计较;多次写过滤嘴的胖、眼神和笑容等等。特别是小说结尾,写过滤嘴被沙里的蟹螯扎疼了手,低头一看,竟是小姑娘“特意”赠送的“礼品”,赶忙弯腰捡,还数着“16只螯,还有34只蟹腿儿……”,这个细节活生生地刻画出过滤嘴的灵魂。 

四、拓展迁移: 

1、文中多次写到小姑娘的“笑”,有从容的笑,有开心的笑,有不动声色的笑,请找出下面的“笑”在文中的位置,并简要说明这些“笑”的含义。 

(1)小姑娘从鼻子里哼出一声笑 

  

  

(2)小姑娘破涕为笑了。 

  

  

(3)小姑娘回过头,诡秘的眨着眼睛,莞尔一笑。 

  

  

(4)小姑娘格格的笑,笑弯了腰。 

  

  

  

2、联系上下文,回答下列问题,体会小说构思上的特点;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过滤嘴”被螃蟹夹住这件事? 

  

  

  

(2)作者为什么要写议价过程?“过滤嘴”一再压底价钱,小姑娘坚持“一分钱一分货”,写这些同后边的情节有什么关系? 

  

  

(3)小姑娘唱的那首渔歌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五、作业设计: 

到你家附近的农贸市场去,观察一下人们是怎样做生意的,抓住有特点的人或场景,写一点观察日记。 

附参考资料: 

一、读《卖蟹》 

《卖蟹》像碰在礁石上溅开的一朵浪花,清新而优美散发着海的气息。  

粗看上去,这篇小说的主线是买与卖的矛盾。先写“等蟹”。蟹少人多,而买主中又有“过滤嘴”和“旱烟袋”这样两个特殊人物,风波自此开始。次写“卖蟹”。“过滤嘴”拼命想压价,耍尽花招也没能成功,小姑娘的买卖开张了。接下去写“赠蟹”,这是故事情节的高潮部分。小姑娘力争低价把剩下的蟹让给“旱烟袋”,深情目送老人离去。最后写“取蟹”。小姑娘机智地戏耍了贪心寡义的“过滤嘴”,只扔给他一堆蟹腿,驾着船远去。透过买与卖的矛盾,我们看到的是“利”与“义”的角逐。为了维护公理与情感的尊严,小姑娘对利欲熏心的“过滤嘴”不让分毫,对忠厚憨直的“旱烟袋”慷慨解囊;为了尊重劳动的价值和不让好人“作难”,“旱烟袋”不肯少付钱,甚至忍痛割爱,下了“不买”的决心;“过滤嘴”则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不顾廉耻和良心。角逐的结果,“义”战胜了“利”,美好、善良的感情战胜了低俗的市侩气。由此看来,买与卖、低价与高价的矛盾是呈现在表层的,而两种思想观念的冲突才是构成故事情节发展的内在的“驱动力”;应把二者统一起来,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情节与思想的基本脉络。  

如果立不起有神采、有血肉的人物形象,再好的情节与思想也难以深入人心。《卖蟹》比较成功地塑造了三个人物,他们可以分为两组,即“过滤嘴”与“旱烟袋”、“过滤嘴”与小姑娘。主要写法,是把人物推到矛盾冲突的漩涡之中,让美的与丑的、高尚的与卑劣的形成强烈对照;长于细节描写,刻画入微,写出鲜明的个性来。  

下面,侧重谈一谈“过滤嘴”与小姑娘这一组人物。作者描述二者的矛盾冲突,大致分为四层,其各自的思想性格随之逐步深入地展示出来。  

1初识:重点描述“过滤嘴”被蟹钳手的情节,三次写到小姑娘对贪心者的嘲笑。对小姑娘的音容笑貌也作了点染,把她比喻成晨光下散发着朝气和野味的花骨朵。  

2初次交锋:“过滤嘴”在价钱问题上接连发难先骗,报假价码;煽动众人,一同胁迫;一连三次压价;以鼓动人们“走”(不买)相威胁。作者插入“过滤嘴”抽烟的细节,分三次刻画(点着、吐出、丢下搓灭),兼之肖像、语言、动作等细致描写,活画出一副市井小人的嘴脸。对小姑娘沉着反击的描述,则突出了“笑”这一细节。第一次“笑”,是“不动声色”的,揭穿对手的骗局;随即向众人讲述捕蟹的辛苦,表明自己不是在争钱,而是在争“理”,即对劳动的尊重。第二次“笑”,是“从鼻子里哼出来”的,对“过滤嘴”分分计较的丑态抱以极大的蔑视。“钱是你的,蟹是俺的!”说得多么痛快!其潜台词是:我珍重自己的劳动;你这样的人,不配来买!第三次“笑”在开张以后,含着得胜的喜悦和嘲讽之意。这场交锋,进一步暴露了“过滤嘴”汲汲于蝇头小利的本性和惯用骗术、精于势利的特点;显示出小姑娘性格中坚定、倔强的一面,她有“花骨朵”的纯美,有风中响叶的开朗,更有不畏风雨的强劲。她的美是多侧面的,是成熟的。  

3再度交锋:二者矛盾的焦点由价钱转移到如何对待“旱烟袋”的感情上,冲突向纵深推进了。“过滤嘴”宁肯多花钱,也不让自己所瞧不起的、而且曾为小姑娘说过公道话的“山里人”遂了心愿,这显然是一种自私与嫉恨相交织的心理在作祟。然而,贪利之心又诱使他为了那个“三角五”而“沉思”,乃至同意让蟹。从争利“弃”利报复争更大的利,这几度转折的过程中,“过滤嘴”彻底亮出了他不光彩的灵魂。这一层,小姑娘很少“笑”了。听罢老人含泪诉说的缘由,她“紧抿住嘴唇,眼里闪出亮光”;拉住忿然欲去的老汉,向“过滤嘴”作了最大让步,以满足老汉让老伴临终前尝到鲜蟹的心愿;吐露自己丧母之痛,热心叮嘱老人……这感人的一幕,体现了小姑娘鲜明的性格:对恶人,针锋相对,以恶制恶,机智沉稳地周旋;对好人,则以诚相待,视金为土,真心援助,像亲人一样地关照。她的美是崇高的,富于很深的人情味,在鲜明的对比中得到新的升华。对这一集辣性子与热心肠于一身的新型人物,作者的分寸感掌握得比较恰当。  

4分手:这一层带些漫画的色彩。“过滤嘴”满心欢喜而又略存狐疑,一路紧追不舍,丑态出尽,白白让人戏弄一场。恶人自有恶报,读来十分解气。最后写他数蟹腿,这一细节加得好,活脱脱地将笔锋刺到这等小人的骨子里去了,讽刺性强,余味不尽;也与小姑娘潇洒的风姿、坦荡的胸怀形成对比。小姑娘则从“莞尔一笑”,到“暗暗地笑”,直至“格格地笑,笑得弯了腰”,一次比一次笑得舒心、得意。这巧妙的计谋,这开心的笑声,给她的形象添上一笔粗犷的色调,正与小说前面介绍人物时用的“野味”一词相合。她的美又是豪放的,像略带凉意而无拘无束的海浪。  

总之,几个主要人物的确写得活,某些精彩片断里,似乎有呼之欲出的效果。各种写人的手法运用得比较熟练、自然。  

《卖蟹》还具有较浓的乡土气息,景物和场面描写起到了适当的烘托作用。比如,开头几段交代故事的背景,着墨不多,却很精到,轻巧地把读者带进海滨蟹市的特有的氛围之中;结尾一段可谓“余音袅袅”,那层“美丽洁白的浪花”里,似乎浮现出了小姑娘甜甜的笑容。这些,都是阅读时当留心品味的。  

(刘占泉,选自《中学语文教学》1988年第12期。)  

二、人性高低的巧妙折射王润滋《卖蟹》赏析 

这篇小说的题目是卖蟹,顾名思义,写的自然是集市上卖蟹与买蟹的事儿。但作者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要通过买卖螃蟹这样一件小事,折射出人性中的善良与污浊、崇高与卑下,从而使读者在审美的愉悦之中得到一次灵魂的荡涤。小说在短短的篇幅内塑造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卖蟹女孩的淳朴善良、机智果敢和富有同情心,还是“旱烟袋”的拘谨、老实,以及“过滤嘴”的骄横自私、好占小便宜,其个性特点无不鲜明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小说的女主人公,那位卖蟹女孩不仅美丽活泼、充满着青春朝气,更有着金子般的心灵。她一个人挑了两大筐螃蟹来卖,执拗而坚决地不肯压低价钱,那并不是她多么贪财好利,而是对自己起早贪黑才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无比珍视:“看看,谁有这么新鲜的蟹!是俺跟爹出远海打的。在海上漂了一宿,两顿饭没吃!说什么也得给俺个遭罪的钱啊!”但是,当她一旦得知那位拿着旱烟袋的农村老大爷买螃蟹是为了身患绝症的妻子的时候,她立即毫不犹豫地将剩下的螃蟹全都送给老大爷,仅象征性地收了老大爷一元钱。在这里,小姑娘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不懂得多少精深的大道理,但她从心底自自然然地流露出的对他人的关爱与同情却让我们感动:“大伯,你别嫌,就算俺对大妈一点心意,回去跟俺爹说,他也会同意。俺妈也是得的这号病,去年……”孟子所提倡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儒家道德情怀,说的也是这种从最朴素的亲情之中升华出的一种高尚的道德信念。这其实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将心比心”。也就是在这一点上,《卖蟹》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  

小姑娘还以自己的机智巧妙地挫败了“过滤嘴”的“阴谋”,并且设计惩罚了这个自私自利、毫无同情心的“过滤嘴”。相比之下,“过滤嘴”这一人物无疑是作者讽刺和嘲弄的对象。他一出场就给读者以养尊处优和过于精明算计的印象,作者运用漫画化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外貌特征,同时表达了对他的蔑视和讽刺:“他倘若低头看,断然是看不到自己脚尖的,中间隆起的那部位会把视线挡住。……由于胖,鼻子、眼就显得特别小;由于小,就显得格外精彩有神。”但这“精彩有神”的眼睛却只会用来算计个人的一点点利益得失。他故意哄骗老实巴交的“旱烟袋”,想把他支走而自己“留下来吃独的”;等听到卖蟹的吆喝声之后,又是他十分敏捷地占据到了队伍中第一名的位置。他又斤斤计较于“分把拉的”价钱之高低,拼命压低价格,让自己获得最大的便宜。尤其不可原谅的是,他缺乏最起码的同情心。在听到“旱烟袋”的痛苦遭遇后仍然无动于衷。而卖蟹的小姑娘也正是利用他好占小便宜的性格特点,巧妙地惩罚了这样一个小人。小说的结尾,卖蟹女用计摆脱了“过滤嘴”,摇着小船唱着渔歌离去,“过滤嘴”可谓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小说最后描写他专注于捡拾掉在沙滩上的蟹螯蟹腿的动作,更是总结性地向读者展示了这样一个丑态百出的人物形象。  

另一个人物“旱烟袋”虽然着墨不多,也同样个性鲜明。他一出现在买蟹的人群中就显得非常不协调。他长着一副黑苍脸、络腮胡,驼着背,因为上了岁数,一双眼睛也浑浊了起来。手里还端着一只旱烟袋,“看上去,似一株老了的干松树。”这样一副形象与“过滤嘴”的白皙精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其实比任何人都急于买到螃蟹,无奈他挤不过那些年轻人,只能在人群后面团团转。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刻,老人才道出实情:“闺女,说出来不怕你笑话,俺家柱他妈得了……唉,得了那癌病,住在医院里,没几天活头了,啥也不想吃,就想吃只蟹。”老人的不幸遭遇打动了卖蟹女,善良者的心灵永远是相通的,他终于如愿以偿地买到了蟹。  

三个人物互相映衬和对照,鲜明地折射出了人性的高低善恶。作者善于在人物刚一出场时,就通过肖像描写来揭示人物独特的性格特征,同时也为事件与人物性格的发展定下基调。前文提到的对“过滤嘴”“旱烟袋”的外貌刻画就是如此。而对卖蟹女孩的描写也同样精彩:“蓬松松的刘海上缀满着雾星儿,一颤一颤的;大而亮的眼睛里,像滴进了露水,含满了,要溢出来;被海风吹红的凸圆圆的腮上,也是湿润润的一层。她像是一朵晨光中的花骨朵。”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这一健壮、单纯而美丽的渔家女孩的倾心赞美。  

整篇作品洋溢着一种乐观、幽默的精神。即使是讽刺,也不乏善意和宽容。而这篇小说的语言则更是幽默风趣,充满诗情画意,那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更增加了小说语言的表现力。如“分把拉的”“角儿八分的”等口语,都是山东胶东半岛一带的人们耳熟能详的语言。这样的语言不仅使人读来特别亲切自然,还另有一番新颖别致的艺术感觉。当然,作为一篇创作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小说作品,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例如今天的人们对“过滤嘴”香烟已经没有什么稀奇,但在当时,嘴上叼一只“过滤嘴”香烟,还是一种身份和派头的象征,所以作家要用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事物作为人物的绰号,并以此揭示他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卖蟹》简案
《卖蟹》练习题
王润滋《卖蟹》ppt课件2
王润滋《卖蟹》原文阅读
《卖蟹》ppt课件1
《卖蟹》教案4
《卖蟹》教案3
《卖蟹》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