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5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0-27


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 

一、  专题解说  

    朱熹《观书有感》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亩方塘,要想清澈可鉴,出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景,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同样,一个人要想吸收新思想、增长新见识,要想掌握新技能、学习新本领,要想拥有高尚的道德、获得良好的教养,也必须不断地读书学习、求师问道、思考创新。    
本专题由三个板块组成: 
第一板块:经典的力量。 
重点探讨的是阅读经典作品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第二板块:求学之道。 
重点探讨的是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第三板块:从质疑到创新。 
重点探讨的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思考的方法以及质疑与创新的关系。 
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和学习,使学生基本上能从读书学习、从师问道的意识逐步上升为获得教养、完善自我的精神追求。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是问题探讨。探讨时,要注意专题的内涵以及专题中每个板块的侧重点。课文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应当在预习中解决,因此教师在专题教学前,要有整体的预习计划,让学生作一定的准备,以保证课堂探讨能顺利进行。要抓住专题的核心问题,尽可能使探讨能循着有价值的思路展开,以达到专题设计目的。学生在深入探讨时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教师应当有一定的准备。探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同桌之间讨论,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重大的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在班级范围进行专项的探讨交流。探讨问题要注意过程,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可以作一些记录,教师对学生的探讨结果,要作出恰当地评价。     
    本单元的核心思想是“获得教养的途径”,探讨须紧扣这一主题。黑塞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阅读经典,《劝学》和《师说》的主题也不难把握,《贵在一个“新”字》中心明确,四篇文章的关系,可以概括为:“阅读”——“学习”——“思考”。     

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讨学习之道,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引导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理解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4、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议论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并能够在作文中正确运用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手法。   

三、       课时安排 

共计8个课时   

《获得教养的途径》         2课时    
《劝学》                   2课时     
《师说》                   2课时   
《贵在一个“新”字》       2课时     

四、  教学设计 
1、经典的力量——《获得教养的途径》。 
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文章强调一个“读”字。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讨论展开探讨: 
(1)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2)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3)为什么作者强调阅读经典作品? 
(4)阅读经典作品的必要性是什么? 
(5)对经典作品为什么要反复阅读? 
在探讨中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掌握随笔式议论文 
的一般写法,同时进行必要的语言训练。   

2、求学之道——《劝学》《师说》。 
两篇文章都是中国传统的典范文章,历久不衰,正可以说明“经典的力量”所阐述的内容。 
这部分议论的出发点强调一个“学”字。 
探讨时还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认识学习的阶段性?“童子之师”与“读经之师”真的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吗? 
(2)从终生学习的目标看,我们目前的“学业”起的是什么作用? 
(3)如何提出进一步的学习目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师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超越。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4)两文都谈到学习的重要,那么正确的学习目的究竟是什么? 
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两篇文章的内在关系,让他们注意文本中的语句,从中找出古人对学习规律性的认识。《劝学》讲的是学习的基本道理,从修身立德的角度出发,更多的谈的是个人的学习;而《师说》讲的是从师而学,涉及到个人与外部的联系。对青少年而言,这是获得教养的主要的两种途径。 
指导阅读可以逐段阅读,理清基本意思,不必要求学生对文本作过细的研习,重要的是弄清几个问题的关系,围绕“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个中心,对学习呢容作整体探讨。 
3、从质疑到创新——《贵在一个“新”字》。 
这是一篇介绍学习方法的普及读物。 
本文强调一个“思”字,重点论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独立思考实现创新。 
作者是著名数学家、资深教授,担任过大学校长,不但在数学研究上卓有成就,研究成才理论也有独到的发现。 
本文通俗易懂,但是相对于“读”和“学”,独立思考的内涵更为丰富,论述问题既有深度也有广度。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行展开探讨,能提出问题并作较为深入的思考。 
本文文本浅易,没有什么阅读障碍,组织探讨时可以启发学生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作者认为培养“独立思考”这种能力需要哪些条件? 
(2)为什么文章的题目是“贵在一个‘新’字”,而文章却并没有具体地谈“创新”? 
(3)他的论述对社会科学研究有用吗?能否找出一些实例? 
(4)为什么作者把独立思考的素质看得如此重要? 
(5)他介绍的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启发? 
在探讨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获得教养的途径》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检测练习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测试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阅读练习及答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读后感
《获得教养的途径》说课稿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25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22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复习ppt课件(5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反思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16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获得教养的途径》《幼学纪事》教学参考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26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17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20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学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9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8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7
《获得教养的途径》难点知识剖析
《获得教养的途径》rm音频朗读
《获得教养的途径》原文阅读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6
《获得教养的途径》节选重点文段阅读练习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5
《获得教养的途径》同步练习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4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0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9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8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7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获得教养的途径》课堂教学实录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2
《获得教养的途径》ppt课件1
《获得教养的途径》相关资料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