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民族荣辱
山东省高密市第二中学2003级5班 徐兆超
在人类的历史上,是劳动维持了人类生存; 是斗争,推动了人类的进步;是思索,升华了人类智慧;是爱憎,延续了人类的文明,是荣辱,支撑了人的本性。无论在哪个年代,知荣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一个人如此,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人之初,性本善,善的内容包罗万象,一概而论,凡是美好的为人们所提倡的品行都 可称之为善。人应知荣辱,以善为荣,以恶为耻。人因知荣辱而成为人,不知荣辱便形如走兽。而知荣辱的程度决定了人精神境界的高低。个人与民族息息相关,民族的荣辱关便是个人荣辱观的统一,一个有荣辱观的民族方能自强自立,才能在世界历史之林中占有一席一地。胡 锦涛主席所提的“八荣八耻”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项羽血染乌江,何其悲壮,只因耻于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殊不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况项羽乃一国之去柱,却因个荣辱而忘却民族荣辱,留在他身后的只能是一个民族的覆亡和一段千古的悲叹。‘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越王勾践正是不计个人荣辱,铭记国耻,方最终得以洗刷民族耻辱,使越国称霸于诸侯。可见一个人只有把民族荣辱置于人个荣辱之上,才能成就一个强有力永不言败的民族。
知荣辱方能使民族走向强盛。当今日的德国日渐强盛的时侯,依然没有忘记他们昨日的耻辱,德国总统在犹太人墓前的惊世一跪正表达了德意志人民内心的忏悔,正因为他们正视历史,铭记那一一段民族耻辱,才得到了世界人民的重新认同和宽恕,正因为他们的民族荣辱感才使得他们在二战的废墟上重新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更加热爱和平的脱胎换骨的国家。相反,日本大和民族却寡廉鲜耻,教育部门篡改教科书,扭曲历史,其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丑行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公愤,这样一个没有民族荣辱感的民族是不可能根基牢固的,其要进入联合国也是妄想。
知荣辱,一俱方能自立于世,受敬于人。
知荣辱,一个民族才能自强于世。
让我们以“八荣八耻”为精神纽带,铸就志我们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民族凝聚力,让历史的笔墨挥洒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的更加光辉的一页。
在荣辱中站立成丰碑
山东省高密市第二中学2003级1班 吴丽红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浓缩了世界的精华。历史的长河依旧滚滚东流,那来自远古的滔滔东流水融入了多少英雄的血泪,精忠报国的呼唤伴着远古的水击声澎湃到世界的远方。
中华儿女以荣辱为浆,荡在奔流不息的河流中,于“平流无险处”都荡起娇人的水花。
“精忠报国”的刺青在岳飞的脊背上引起阵阵灼热,燃起了这意气风发的青年人的浓郁的报国热情,他大恨长呵:“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中华的脊梁在宋代的长空中站立成永不磨灭的丰碑。然而,战场中硝烟弥漫之计,却有一张丑恶的嘴脸在毫不知耻的编造着:“莫须有”的罪名。秦桧,你肮脏的心灵终究被历史的巨浪击碎,化作血泪,抚慰英雄的灵魂。
浪涛依旧,仍在刷新廉耻与涌起 高尚的灵魂中滚滚前行。但激起的朵朵浪花更是妩媚。
在受骗的耻辱中,他梳理了心志,他把无尽的愤怒化作拼搏的动力,把心中的伤痛化作爱国的热情,砺剑十载,锐意革新,终于填补了中国航空发明6年来的空缺。中国人再次扬眉在世界的舞台上。黄伯云,中国的脊梁再次因你而站了起来!然而,另一个麻木的灵魂却置国家的利益于不顾,他猖狂走私贩运,损耗了数以千计的国家资财,赖昌星,你不仅是厦门的耻辱,也是整个中国的耻辱。
中华的骄子把热爱祖国的祖训深深印在骨子里,一阵阵呐喊唤醒了在耻辱中挣扎的生命。
载着两岸人民的深情厚谊,踏着“大哥,你回来了”的惊喜欢呼,连战把台湾游子的心带到了祖国身边,世界为之震惊。在一次次饱含深情的探亲游访中,他把热爱祖国,维护统一的热情播洒在了山川大地的每个角落。那恬不知耻的一心分裂国家的灵魂也该在这伟大的形象中瑟瑟发抖了吧?人民的咬牙切齿难道不足以让你明白自己一直是行进在没有绿洲的沙漠中吗?陈水扁,中华母子血浓于水的真情不会因你的造作而削减半分。
又记起康德那句振聋发聩的话:“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考,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心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准则。”回眸历史,审视当今,惟有知荣知辱才能划破苍穹,成为耀眼的明星,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翻腾浪花的身影。
将明耻的警钟敲响
山东省高密市第二中学
2003级
3班孟雯
一朵无名的野花曾在雍容华贵的牡丹面前害羞,但知耻的它最终为春天增添了一抹激情迸溅的色彩。
一脉蜿蜒的小溪曾因大江的奔腾咆哮而气馁,但知耻的它最终一泻千里汇入了浩淼无边的大海。
自然界的弱小生灵尚能知耻而后勇,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将会怎样呢?将明耻的警钟敲响。
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英雄们无不用一份强烈的民族耻辱感告诉我们答案。越王勾践在败给吴王夫差后没有自惭形秽,而是将这份强烈的民族耻辱感化为自己东山再起的动力。卧薪尝胆,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是一份耻辱感成就了一代霸王。“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是一代抗金名将对祖国前途的忧虑,也是他对祖国耻辱的沉重思考,是这份催人奋进的耻辱感成就了岳飞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韩信受胯下之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是知耻的警钟敲开了他们伟大的灵魂、闪光的人生。
明耻让我们由愚昧走向光明;明耻让我们由懦弱走向坚强;明耻让我们由贫穷走向富裕;明耻让我们由闭关自守走向对外开放;明耻让我们由被人欺凌的弱小者逐渐强壮高大……
明耻的警钟让我们铭记那段刻骨铭心、波澜壮阔的岁月。明耻,正确对待耻辱,才能超越耻辱,写出新的篇章。六十年前法西斯阴云密布的侵略续写了晚清“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的历史。惟有铭记民族的耻辱,才能告慰凝结着千万人生命与鲜血的历史;惟有深思那段民族的耻辱,才能避免民族的悲剧。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明耻的警钟依然不能有片刻的停歇。明耻之心让先进的中国人登上太空,纵观寰宇、傲视苍穹;明耻之心让伟大的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飞机刹车片,由受制于人到先发制人;明耻之心让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欣欣向荣。
人们总是向往安逸与美好,其实平常生活中更需要耻辱的提醒,告诉我们如何反击,如何进取。逃离耻辱的警醒,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更大更多的耻辱。
耻辱就像慈爱父母善意的提醒,规范着我们的言行,指引着我们前进的行程,将明耻的警钟敲响。
相关材料: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八荣八耻”,导向鲜明,概括精辟,内涵深邃,振聋发聩,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荣辱观是对荣与辱的根本看法。“荣”指光荣或荣誉,“辱”指耻辱。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从耻为亡国奴的文天祥,到拒绝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无数铮铮傲骨的人物,在中华历史上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从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吴登云,到陈先岩、朱快乐、“二妹子”民兵班、吴杰,一批批优秀共产党人,闪烁着一个个平凡而光辉的名字,每一个姓名都代表一段感人的故事。他们公而忘私,助人为乐,敬老尚贤,无私奉献,张扬着道德的大旗,耸立着一座座人格的丰碑。
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古人说:“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我们致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秩序规范的经济,更是一种道德高尚的经济。我们现在最缺的资源,不是有形的物质,而是无形的道德。当前,在树立荣辱观、加强道德建设方面,我们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对信念与实惠,奉献与索取,竞争与合作,效率与公平,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向前看与向钱看,党性原则与市场经济原则等问题,许多人认识模糊,是非不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长蔓延,有的人见义不为、见死不救、为富不仁,有的人重金钱重实惠而轻名誉轻人格,有的地方假冒伪劣商品和社会丑恶现象泛滥严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最根本的就是荣辱观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树立新时期的道德观,必须将“八荣八耻”走进内心,融化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最近,市委倡导要大力开展城市文明建设工程活动,广大公民要积极参加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城市文明建设活动,主动参与“希望工程”、“志愿者”、“手拉手”、“春蕾计划”、“扶困助残”等公益活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加强人格锤炼,为弘扬社会新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尽职尽力。
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考,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道德良心伴随着人类生存的每一天。有学者指出,人类和动物的区别不仅仅是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还在于人类有着道德良心。
作为国家、民族更应发挥道德的规范和教化作用。
荣辱观是中国传统思想道德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进行道德约束和道德评判的重要手段和标准。“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宁可毁人,不可毁誉”、“人不可以无耻”、“人唯知所贵,然后知所耻”等知荣明耻的道德格言,在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维护社会道德秩序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精辟概括,明确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应该倡导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为普通社会公民提供了一个容易识别的具体标准。
知荣明耻,既是维护道德的防线,也是一种精神动力和民族凝聚力。欧阳修认为,廉耻是“立人之大节”。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陈寅恪说:“士大夫无耻,是为国耻”。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永远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
不仅如此,民族耻辱感还往往是一个民族走向强盛基本动力之一。历史上的无数志士仁人能够在国难当头时以身报国,就是具有强烈的民族耻辱感的表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岳飞“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等等。这就是孔子讲的“知耻近乎勇”。
知耻之心,需要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来培育和不断强化,学校必须将知荣明耻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历来十分重视知耻教育。《礼记•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就是说教育对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古人认为,“耻者,治教之大端。”“教人,使人必先知耻;无耻,则无所不为。既知耻,又须养护其知耻之心,督责之使有所畏,荣耀之使有所慕。督责荣耀,皆非所以为教也。”这是说,教人知耻,并养护其知耻之心,奖惩并用是最佳的教育方法。
3月13日,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教育中突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既是对学校教育的工作要求,也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需要,更是学校教育的使命。邓小平在1989年春就讲过,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指的就是对青少年思想教育方面的失误,而忽视对青少年的荣辱廉耻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要进入学校教育,更要形成强大的社会教育合力。“教”,在《说文解字》上被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孔子曾经多次强调:“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有“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的说法,意在强调领导者的德行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实践证明,“上行则下效”;“上有克让之风,下有不争之俗”,“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大臣不廉,小臣必污;小臣不廉,风俗必败。”可见,只有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共同构成的完整体系,才能促成健康向上、知荣明耻社会风气的形成。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需要社会多方面、多部门的共同关注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