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上 >>课文练习 >>
《文学的趣味》《明湖居听书》同步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2-25


《文学的趣味》、《明湖居听书》练习
一、填空
1、《文学的趣味》作者朱光潜,选自《谈美• 谈文学》,本文运用了以喻明理现身说法的方法,使论述深入浅出,清楚明了。
2、《明湖居听书》节选自《老残游记》第 回,作者是 刘鹗 ,字铁云,笔名 洪都百炼生,清末小说家。本文为显示王小玉高超的演唱技巧,作者在其出场前采用了 烘云托月的手法,通过次要人物琴师和 黑妞以及有关场景描绘和观众的 议论,来烘托主人公演唱技巧的精湛。鲁迅认为刘鹗的《老残游记》“叙有状物,时有可观”
3、复句关系分析:
A研究文学也是如此,|(承接 ) 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
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假设)  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B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  |(因果)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因果)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见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4、指出下边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仔细品味,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A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比喻  其作用是活画出了白妞双眸神采照人,富于青春
B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夸张  其作用是渲染出白妞说唱的巨大艺术魅力
C、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通感  其作用是使一发即逝的说唱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使读者在阅读中通过联想品味到白妞说唱艺术的高超,从而得到音乐美的享受。
二、阅读理解
 
(一)
1阅读《文学的趣味》节选,然后答题。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被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1.本文作者对知、好、乐三者关系的看法与孔子有什么不同?( 2分)
    孔子认为,                  (不超过7个字)
    作者认为,                  (不超过7个字)
2.“这三种流行的毛病”指的是什么?导致这三种毛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每处只答4个字)(4分)
三种毛病:
①是        ,即        
②是        ,即        
③是        ,即         。主要原因是        
3.作者引用“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旨在说明什么?(答案不超过30字)  (2分)
说明                                                
                                              
4.下列说法中,本语段中不包含的两项是(    )(2分)
A、文学的趣味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通过阅读、学习培养的。
B.通过多多益善的各项比较才能掂量出价值,才能培养出趣味。    
C.知、好、乐都是精神领域内的活动,这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D.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现新境界
 
(二)
 
2阅读《明湖居听书》中的几个段落,完成练习。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肺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迥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
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予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迥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光十色,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予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熨(    )斗    人参(   )果    相和(    )相合    花坞(    )春晓
2、解释下列词语。
  (1)装束:
  (2)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3)陡然:
(4)周匝:
(5)屏气凝神:
3.文章的二、三两段是对王小玉说书情景的描写,试概述王小玉演唱过程中各个阶段展现的说书技艺。
    (1)“声音初不甚大”:
(2)“唱了十数句之后”:
(3)“他于那极高的地方
(4)“陡然一落”:
(5)“从此以后”:
(6)“两三分钟之久”:
(7)“这一出之后”:
  4.文章的作者在表现王小玉的说书艺术时,运用了多种比喻将听觉艺术转化为读者能感知的各种形象,使我们“如闻其声”,获得美的享受。根据作者选用的多种喻体,摘出相应的语句。
(1)看得见的景象:
 
(2)经历过的事情:
 
(3)体验过的感觉:
 
(4)想像得出的形象:
 
  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在描写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时也运用了精彩的比喻。阅读下列诗句,比较《琵琶行》中的比喻与本文中的比喻的异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
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相同点:
     不同点: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情景默写汇编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练习
《兼爱》拓展练习
《五石之瓠》练习题
《老子》四章知识点梳理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苏武传》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归去来兮辞》并序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滕王阁序》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逍遥游》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兴贤》作业练习
《鞭贾》作业练习
《心术》作业练习
《原毁》作业练习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作业练习
《荔枝赋并序》作业练习
《后赤壁赋》作业练习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作业练习
《寄欧阳舍人书》作业练习
《与微之书》作业练习
《与尹师鲁第一书》作业练习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作业练习
《方山子传》作业练习
《陆文学自传》作业练习
《六一居士传》作业练习
《张中丞传》后叙作业练习
《百丈山记》作业练习
《道山亭记》作业练习
《黄州快哉亭记》作业练习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