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粤教版《心术》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3-05


《唐宋散文选读》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心术》
广州一中    潘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苏洵其人,体会他论说文真切鲜明的特点
2、与《六国论》进行比较阅读
二、教学要点: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理清思路。
三、教学方法:自读、讲析、比较(2课时)
四、教学步骤:
1、走近作者: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时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著名散文家。著有《嘉祐集》。 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苏洵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地说服力。其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练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比喻。苏洵的论文,见解精辟。他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
2、写作背景:
北宋中期,国势日弱,民族矛盾十分严重,来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昌炽。为求苟安,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纳币输帛,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针对这种情况,苏洵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 ,《权书》十篇就是他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专著,本文是其中一篇。
3、解题:心术:
(1)居心(多指坏的)。如 “心术不正”。
(2)心计、计谋
本文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御敌之道,以及运思、机权之术,全文都是围绕着为将的心术发挥,故题作《心术》。
4、研读课文
(1)第一步:齐读课文,要学生注意正音和句子的停顿及语气—— 学生自读课文,疏通大义,能流利地朗读课文——齐读课文,力争不读破句子,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二步:自主学习,明确重点词语;逐段疏通文意。
(2)课文结构:(板)
[1]论“将”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2]论“兵”(“凡兵上义”)
[3]论“战”(“凡战之道”,有四养)
[4]论战时为将之道(“智而严”)士则应“愚”
[5]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彼——举例论证
[6]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己(“知理、知势、知节”)
[7]论运用长短之术(避实击虚和暴短阴长的辩证思考)
[8]论善用兵之道(“无所顾”、“有所恃”)
(3)思考探究:
明确:各自然段的中心句都是文段的第一句。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治心(首段)、养士(二、三、四段)、审势(五 、六段)、出奇(七段)、守备(八段)。
◆先解决思想意识问题,再注重具体的战术和安排;先提出将帅所需的素养与条件,再论述士兵的表现与结果。
(4)精华赏读:
[1]文章切实讲理,以理服人,以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如:战争中的“义”和“利”的关系;战争与财、力、心、气的关系;战争的阴长和暴短的关系等。另外,文章还阐述了智与愚,理和势,忍和勇 ,静和动,尝敌和自尝等众多双方因素的关系。
[2]文章的语言十分鲜明。
起语多用“凡”字 ,使行文理直气壮;
转接多“然后”“而后”、“故” ,语气果断斩截;
排比和对偶句有十几处之多,音韵铿锵,气势不凡。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 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5、作业:
(1)阅读苏洵《六国论》,试比较《心术》与《六国论》在论说方式上的异同。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三、四
(补充练习:)
(2)阅读下面的文段,思考后面的问题
文段一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含义
(1)为将之,当先治心( )              (2)麋鹿兴于左而目不( )
(3)然后可以制利害( )                  (4)凡上义( )
(5)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        (6)惟义可以士( )
(7)未战养财( )                      (8)所以养财( )
(9)丰犒而优游之( )                    (10)小胜益急( )
(11)小挫益厉( )                       (12)而士不兵( )
(13)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也( )   (14)一战而胜,不可矣(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译:
(2)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译:
文段二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已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因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故士皆已而听命( )                 (2)邓艾兵于蜀中( )
(3)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 )               (4)彼因有所侮而也( )
(5)能以兵敌( )                       (6)故就可以决(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
译:
(2)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
译:
5、这两段中,作者认为作战时,作将领的应该( ),作士兵的最好( );出兵时应该要做到( )。
文段三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晰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按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形固,则力有馀矣
6、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理而后可以兵(出动) 知节而后可以兵(节制)
B、知节则不(困窘) 夫然后有以大利大患(应付)
C、彼将不与吾(通“较”,较量) 吾而置之(隐藏)
D、彼将与吾角(坚决,强硬) 吾而暴之(反抗)
7、下列加点的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使之疑而(退却) 吾而养之( 暗中)
B、使之而堕其中(阴险) 使之无所顾,有所(依靠)
C、尺棰猛虎(相当) 可以矣(带兵)
D、冠胄甲(衣服) 兵而寝(靠着)
8、下列各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
——说明行军打仗要有全局战略眼光,不能贪小失大。
B.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
——意为要尽量掩盖自己的短处,使敌人发现不了而犹豫不决。
C.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用兵打仗既要无所顾忌,又要懂得利用外物。
D.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善于用兵的人懂得凭借和利用形势,那么就有多余的力量了。
9、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作者所主张的用兵“心术”的一项是:
①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②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③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④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⑤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⑥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10、翻译下列句子:
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译:
⑵、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译:
文段四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按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11.下列各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知理而后可以兵             举:发动
知势则不                   沮:沮丧
夫然后有以大利大患         支:应付、支撑
B.不足以吾技也               辱:玷污
而置之                   蔽:隐藏
使之而堕其中               狎:阴险
C.此用长短之也               术:本领
使之无所                   顾:回头
知此者,可以矣             将:出发
D.乌获不敢                  逼:靠近
冠胄甲                   衣:衣服
而寝                   兵:武器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善用兵者以形                     不在战矣
B.夫能以形,则力有余矣               兵劲城
C.夫惟养技而自者                      向使三国各其地
D.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弱于秦          知而后可以加兵
1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说明行军打仗要有全局战略眼光,不能贪小失大。
B.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
----意为要尽量掩盖自己的短处,使 敌人发现不了而犹豫不决。
C.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用兵打仗既要无所顾忌,又要懂得利用外物。
D.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善于用兵的人懂得凭借和利用形势,那么就有多余的力量了。
14.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作者所主张的用兵“心术”的一项是:
①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②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③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④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⑤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⑥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参考答案】11.A12.B 13.B(暴为显露) 14.C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心术》作业练习
《心术》学案
《心术》阅读练习及答案
《心术》教案2
苏洵《心术》mp3音频朗读
《心术》ppt课件4
《心术》ppt课件3
《心术》备课资料
《心术》ppt课件2
《心术》同步练习
《心术》译文
《心术》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