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说课稿 >>
《死水》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5-31


 

《死水》说课稿 

浙江省富阳市新登中学 洪申健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死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中国现代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教学重点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死水》是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描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学习《死水》重点要领悟“死水”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对祖国的那份深沉的感情,以及《死水》所体现出的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并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 
教学目标: 
1、语文积累:(1)关于闻一多文学常识;(2)熟读,最好能背诵全文。 
说明: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文化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吸收内化而学以致用。 
2、感知《死水》的三美;探究死水的象征意义,领悟诗人对祖国的深沉感情;学习新诗赏析的方法。 
说明: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和难点:《死水》的象征意义和艺术特色。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问题探究法。  
媒体设计:播放《七子歌》、朗诵带《死水》。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澳门回归时的主题歌《七子歌》导入闻一多。先让学生讲述对作者其人其文的了解。再由老师补充介绍闻一多:(1)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2)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代表作有诗集《死水》《红烛》。(3)诗歌创作主张:“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二)诵读吟咏,整体感知 
说明:《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从形式看,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齐;从韵律看,各大体均押。abcd型的二四脚韵,每行诗又以四音节为主。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全诗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反复吟诵,建筑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自可领悟。 
1、    先让学生自由诵读。 
(我之所以不要学生齐读,是因为我觉得朗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这种再创造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因为朗读本身就打上了理解的烙印,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他朗读时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是不一样的。) 
2、再请学生自荐诵读;师生评点并正音。文中有几个字词很容易念错,如: 
漪yī沦  剩菜残羹  油腻  罗绮qǐ  酵jiào成等 
3、播放朗诵带《死水》(由于本人嗓音沙哑,朗读水平平平,不适合范读,只能借助朗读带子,比较遗憾) 
(三)诗歌鉴赏,问题设计: 
鉴赏该诗我主要从分析“死水”的象征意义与新格律诗的艺术特色入手。 
(1)全诗共有五节,试概括每节的主要意思。(因为死水的象征意义比较难理解,让学生通过概括每节大意而对全诗有个整体感知与把握) 
明确: 
    第1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这是它的特征。 
    第2节,直承第1诗节的3、4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这4句类似“反语”,“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看成是正面写死水的美。 
    第3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霉烂的死水“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产物——“水珠”们如鱼得水,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与那些借机滋生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这“一沟绿酒”。 
    第4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仿佛空山闻鸟语般以动显静。 
第5节,诗人在前4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 
总之,诗人围绕“死水”的呆滞、肮脏和霉烂,创造出一系列丑恶的意象,将痛恨的感情隐藏在反讽的背后。 
(2)探讨“死水”的象征意义。老师先列出三种理解,让学生从文本和创作背景等方面去找依据。 
一般人认为,《死水》一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地不同,其象征意义至少有三重: 
A、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 象征美国社会。 
明确: 
此诗的后面,署有创作时间:1925年4月。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先生准备提前回国的前夕。留美期间闻先生的情绪,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国身受种族歧视之苦,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这种爱国反帝的激情,集中表现在他回国前夕所写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诗中,如诗人所说,这些诗是“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 
诗人描写“死水”的外表为: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绮”和灿烂的“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 
诗人揭示“死水”的内里为: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绮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见,“死水”的外表的华美,只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B、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明确: 
《死水》虽然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闻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来发表,又有什么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就是鲁迅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段棋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态度决绝、激烈! 
C、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   
    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只有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着书名与作者。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死水》一诗和《死水》这一书,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了。 
    到这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 
(3)《死水》的写作艺术 
A、寄托和象征 
对《死水》的寄托有不同的看法。比较流行的一种认为,全诗是一种隐喻。它以一沟死水比喻那个黏滞的流不动的、沤的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死水”再加上“绝望”,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表现了鲜明的批判精神。 
意象是诗人创造想象的产物,怎样体会诗中的意象,取决于吟诵者的再造想象。一个人所处的时代,所站的立场,所经历的生活以及所具有的思想倾向等,都会影响其审美趣味,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优秀诗歌的浓厚的欣赏趣味。 
对《死水》的象征意义也有几种说法。(1)“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2)象征北洋政府。当时腐败的北洋军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3)象征黑暗的中国现实。 
B、反讽手法的运用 
诗人汲取了西方现代派代表人物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和批判了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句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C、具有“三美”性 
    闻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所谓“音乐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谓 “绘画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死水》,就是他新诗理论的尝试与实验的最完美的作品。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银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等词语,安排妥帖,缕金错采,在视觉上令人目眩神摇;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融合。 
(四)课后练习。 
1、试谈《死水》的象征意义。 
2、赏析《死水》的三美。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死水》ppt课件(30页)
闻一多《死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死水》教学反思(3篇)
《死水》教案8
中国现代诗歌三首《死水》《再别康桥》《雨巷》教案1
《死水》ppt课件7
《死水》ppt课件6
《死水》ppt课件5
《死水》课堂实录
闻一多《死水》赏析
《死水》教案7
《死水》教案6
《死水》教案5
《死水》教学设计4
关于“死水”的象征意义
中国现代诗三首《死水》《赞美》《我爱这土地》ppt课件3
《死水》ppt课件4
“死水”活解
《死水》ppt课件3
《死水》ppt课件2
解读《死水》《再别康桥》的绘画美
中国现代诗二首《死水》《黄鹂》教案1
《死水》wma音频课文朗读
中国现代诗三首《死水》《赞美》《我爱这土地》ppt课件2
中国现代诗三首《死水》《赞美》《再别康桥》ppt课件1
《死水》ppt课件1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死水》教案3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死水》教案2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死水》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