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庄暴见孟子》说课稿(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9-08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庄暴见孟子》这篇课文是职高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它具体安排在语文教材第一册的第六单元,可以作为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来学习。文章由叙入议,先通过庄暴和孟子的问答,引出话题:“好乐何如”,然后叙述孟子就这个话题因势利导地劝说齐王要“与民同乐”。全文围绕着“音乐”这一话题,阐明不与民同乐就会失去民心而与民同乐就会得到民心、统一天下的“王道”思想。本文充分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其中提出的“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人文性,即以人为根本,重视人在自然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并以此为中心,解释一切问题,这种人本精神与上一篇《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的乐道精神构成了孟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儒学的人文精神的体现。
    本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最基本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了解儒家思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文章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故学习本课时,可让学生对孟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先作一些了解,这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意。
 
    本文中孟子采用了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的说理方法,充分体现了孟子的雄辩。让学生把握这种论辩艺术,对于他们的思维能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本文的语言不太深奥,语句多有重复之处,学生理解的难度不大,但文中的一些文言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以及常见虚实词,古今异义现象等加以摘录整理,做到能理解其含义,辨析其用法,以加强文言知识和语感的积累。因此,反复诵读不可少,要求学生对文章要反复朗读,力求做到熟读成诵,从而进一步理解孟子的政治思想。
(二)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语文学科要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结合本课实际,结合职高生的理解能力,拟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与民同乐”的观点.
    2.把握本文思路,体会孟子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的论辩艺术。
    3.掌握文中的疑问句式,体会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的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对比手法的学习、中心意思的讨论,
本文的教学难点拟定为文中的六个疑问句:
①好乐何如? 
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③可得闻与?
④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⑤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⑥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其依据是:(1)从语言上看,这六个疑问句是本文最主要的语言障碍,学生在阅读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2)从内容和论辩艺术看,这六个疑问句由庄暴提出问题,到孟子从谈音乐入手,步步引导,层层深入,最后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张上来,既能充分显示孟子的论辩艺术,又能让学生领会本文的行文脉络和主要内容。
二、说教法
1.诵读法。让学生在反复的默读、朗读中熟悉、感悟文章的行文脉络和主要内容。
2.导读法。
(1)设问激疑,讨论释疑。让学生了解六个疑问句的意思,思考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解决上述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避免繁琐的字句串讲,突出重点,激发学生的思维。
(2)让学生分析六个疑问句的特点,体会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的运用,从而掌握一些疑问句的基本特点。
3.练习法
本文在学习过程中及结束后,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既检查了他们的听课情况,又加深了对文言词类活用的掌握.同时也结合实际安排一定的课后讨论等.
4.多媒体教学法
     使用依据:电化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展示。电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电化教学,使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利用电化教学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我们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在学习训练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直接学会了学习方法。但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在同一个学习过程往往有不同的理解方法,仅仅学到了老师教的一个简单学法,这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应主张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独到见解。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自己的深入思考,领悟出新的学习方法。在不断积累众多的学法后,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实践中,自觉地总结、归纳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这也是创造的过程。
    1.培养学生掌握“提取——分析——综合”的阅读方法。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纳、比较联系的能力,实现知识迁移。
四、说教学程序
  本文拟用一课时授完,教学程序如下:
1.导入:“与民同乐”是古代当政者常常标榜的一种做法。那么,这种说法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呢?它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孟子是如何提出这个主张的。
2.学生默读全文,借助注释,初步疏通文字。
3.录音范读,学生朗读,进一步增强语感,熟悉内容。
4.学生再次迅速默读全文,找出六个表疑问的不同句子。并提示思考:(1)这六个问句的大意怎样?分别是谁问的?为什么要这样问?(2)这六个问句之间有何联系?
6.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并总结归纳。
(1)“好乐何如?”是庄暴向孟子发问。初步提出这个问题,又暗示这个话题的难度,暗衬后文孟子论辩艺术之高明。
(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是孟子向齐王发问。承接上文,提起话题。
(3)“可得闻与?”是齐王向孟子发问。齐王由“变乎色”到希望“得闻”,孟子巧妙地抓住了齐王的兴趣,为下文开了个好头。
(4)“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是孟子向齐王发问。这是最关键的一问,孟子借助一个“乐”字,巧妙地转入正题。
(5)“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是百姓之问。这是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强烈的不满之情。孟子借此来说明国君贪图享乐、不顾民生疾苦的后果。
(6)“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也是百姓之问。这是“欣欣然有喜色”之问,恰与前一问构成对比,突出了国君“与民同乐”的结果。
7学生分组讨论考虑三个问题:
   ① “独乐乐……不若与众”的比喻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与民同乐”还是“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③文章主要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这一中心的?
教师解疑
      ①(“独乐乐”这一比喻,由“独”不如与“人”,与“人”又与“少”不如与“众”步步推进,潜藏的结论自然是“愈众愈乐”,这就为中心论点“应与民同乐”,设置了一个前提,或曰用欣赏音乐作比,给中心论点提供了论据。)
   
    ②文章的中心论点应是“与民同乐”,而不是“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理由如次:“独乐乐”的潜台词是“愈众愈乐”,既然愈众愈乐,就应该与民同乐,因为民最众,自然也就最乐,这是“与民同乐”的一个理由。接下来“同乐”与“不同乐”两种结果的对比,自然显而易见,是劝说齐王应与民同乐。最后的“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是从“与民同乐”的结果,即“王”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应与民同乐,劝导齐王与民同乐,实行仁政。
   
    ③当然,孟子提倡的“与民同乐”,也仅仅是要求统治者实行“让步政策”,但不管怎样,客观上对劳动人民还是有益的,因为仁政比暴政总要好得多。
   
     文章先用“独乐乐”的比喻论证,最后用“与民同乐”的结果论证,但主要是中间的对比论证。理由是不仅文字的分量最多,对中心的论证也最有力。)
6.小结:这六个问充分体现了孟子高明的论辩艺术。
 
(联系高一所学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加以比较,加深理解。)
7.     学生齐读课文,加深体会。
8.   布置课后练习:
    ①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管龠之音(   )   疾首蹙 (    )   羽旄之美( )  可得闻与(  )
②找出上面六个句子中表疑问的词语,并翻译该句。(说明:本题的训练目的一是让学生掌握三个文言中的疑问代词何、诸、孰,以及两个疑问语气词与、乎;二是注意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的现象。)
③解释
庄暴见孟子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 
 
 9口才练习
     (这道题既针对了目前校园内“告别网吧” 的活动,又让学生学习了孟子的论辩艺术)
           有一个同学热衷上网,几乎不能自拔,   请你对他说一番话,运用孟子的谈话的技巧,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庄暴见孟子》教案7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7
《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教案及练习
《庄暴见孟子》随堂练习
《庄暴见孟子》教案6
《庄暴见孟子》教学设计5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6
《庄暴见孟子》说课稿
《庄暴见孟子》同步练习
《庄暴见孟子》教案4及练习
《庄暴见孟子》能力训练
《庄暴见孟子》练习测试(二)
《庄暴见孟子》练习测试(一)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5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4
《庄暴见孟子》教案3
《庄暴见孟子》教案2
《庄暴见孟子》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庄暴见孟子》参考译文
《庄暴见孟子》mp3音频课文朗读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3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2
《庄暴见孟子》ppt课件1
《庄暴见孟子》课堂实录
《庄暴见孟子》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