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上 >>课文练习 >>
《留取丹心照汗青》同步练习
作者:lnx9020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9-10


留取丹心照汗青
基础与能力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凛然   伶俐   凌厉   淋漓
 B.怦然   烹调   抨击   怦然心动
 C.戏谑   噱头   洞穴   贫血
 D.门槛   佛龛   鸟瞰   侃侃而谈
2.选出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
 ①一个死去七百年        光芒四射的人物,一个再过七百年将        如钻石般璀璨的人物,当年,他生命的巅峰状态,却是被狭小的土牢所扼杀,窒息。
 ②你想知道《正气歌》的创作过程吗?应该说,文天祥早就在        、        了。
 A.依然   还     酝酿   构思   
 B.仍然   犹然   构思   酝酿   
 C.犹然   依然   酝酿   构思
 D.还     仍然   构思   酝酿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室外,滂沱大雨裂天而下,夹杂着摧枯拉朽的电闪雷鸣,天空大地似乎将要崩裂交合了。
 B.室内,天祥前额也可见汗淋如雨,然而他顾不得擦拭,只是一个劲地笔走龙蛇。
 C.孛罗随后又搜索枯肠,多方诘难,企图从根本上摧毁文天祥的自尊,以便乘隙诱归。
 D.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漩涡里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
4.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美术工作者看不到儿童自身发展的主动性,过早地让他们接受专业绘画知识,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儿童发展的枷锁。
  B.为解决巴以冲突,目前,国际社会正采取了多种措施,协力斡旋调解。
  C.麦迪逊饭店在华盛顿的名声是与它曾经接待过难以计数的访问美国的政府首脑和要人分不开的,可以说,它实际上是经常被政府租用的国宾馆。
  D.如果国家有计划地多生产这类配件,就可以把省下来的外汇,进口我国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
5.提取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字)
 台湾消息:台商春节包机再过两天就要正式启航,包机无须中停第三地港澳机场,但台湾“行政院”“陆委会”昨天却要求所有春节包机不能只是经过香港飞航情报区,必须飞到香港机场上空绕一圈才能前往大陆各航点。如此一来,飞往上海的班机要多20分钟航程,航空公司私下抱怨,陆委会根本是多此一举,为德不卒。
  据悉,台湾民航局日前接获“陆委会”指示,为避免让外界对春节包机有“直航”错觉,所有春节包机都不许只经香港飞航情报区就交接到大陆航管手中;必须先飞到香港机场定位点后,再交接给大陆航管。民航局以技术观点反应,所有到大陆航机都没有这样的飞法,而且,即使民航局要求航空公司在香港机场上空“报到”,都不见得香港航管人员会同意“带路”,但仍未能说服“陆委会”。业者表示,按照陆委会要求,航程多200浬,时间浪费20分钟。
□□□□□□□□□□□□□□□□□□□□□□□□□。
6.指出下面这段话中所含的修辞方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这一次,便是借文天祥之口朗吟《正气歌》。歌之临空,则化为虹霓;歌之坠地,则凝作金石。五岳千山因了这支歌,而更增其高;北斗七星因了这支歌,而益显其明;前朝仁人因了这支歌,而大放光彩;后代志士因了这支歌,而脊梁愈挺。
 答:                                                                           
                                                                                        
7.举例说明文章语言文白嵌合、气韵生动、富有气势的特色。
 答:                                                                           
                                                                                  
                                                                                         
8.文学常识填空: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是         (朝代)著名的爱国政治家、文学家。他所作《过零丁洋》诗中的两句“                               ,             
                          ”是他爱国精神品格的写照。他在狱中也创作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4题。
 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760岁。7个多世纪,一个不朽的生命,从南宋跨元、明、清、民国昂昂而来,并将踏着无穷的岁月凛凛而去。他生于公元1236年。当他生时,“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临安朝廷,已经危在旦夕,人们指望他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而,毕竟“独柱擎天力弗支”,终其一生,他没能,也无法延续赵宋王朝的社稷。他就在四十七岁那年化作啼鹃去了。当他死时,不,当他走向永生,九州百姓的精神疆域,陡地竖起了又一根立柱,虽共工也触不倒的擎天玉柱。
  他是状元出身,笔力当然雄健,生平留下的煌煌笔墨,正不知有凡几。只是,真正配得上他760岁生命的,则首推他在零丁洋上的浩歌。那是公元1279年,农历正月,他已兵败被俘,恰值英雄末路,在元军的押解下,云愁雾惨地颠簸在崖山海面。(如墨的海浪呵,你倾翻了宋朝的龙廷,你噬碎了孤臣的赤心。此一去,“百年落落生涯尽,万里遥遥行役苦。”“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无一丝一毫的张惶,在这生与死的关头,他坦然选择了与国家民族共存亡。但见,一腔忠烈,由胸中长啸而出,落纸,化作了黄钟大吕的绝响。这就是那首光射千古的七律《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假如文天祥在这时候就死去,结局又会怎样?毫无疑问,他是可以永生的了。南宋遗民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的战友,庐陵人王炎午,才在他被押往北方的途中,张贴了数十份《生祭文丞相文》,疾呼:“大丞相可死矣!”敦促他舍身取义,保全大节。他自己又何尝不明白这一点。因此,一路上才又是服毒,又是绝食,自谓“惟可死,不可生”。然而,且慢——打量历史,我们只能作这般理解——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钙质;盘古氏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长江和黄河,渴求更壮美的音符。一句话,他的使命还没有结束。于是,同年10月,他就在一种求死不得、欲逃又不能的状态下抵达元大都燕京。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凛凛:                                                                          
②煌煌:                                                                         
③绝响:                                                                         
④擎天玉柱:                                                                         
10.请写出“直把杭州比汴州”这句诗的出处及作者。
    出处:《                        》 ;作者:                           
11.写出下面句子所含典故的原意或用意。
 他就在四十七岁那年化作啼鹃去了
                                                                                         
 一腔忠烈,由胸中长啸而出,落纸,化作了黄钟大吕的绝响
                                                                                         
12.文中括号的内容为教材编者删去了,你认为这样处理合理吗?并说明理由。
 答:                                                                                 
                                                                                       
13.“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760岁。”如何理解“他已活了760岁”?
 答:                                                                                 
                                                                                14. 文章写道,假如文天祥在一定时候死去,毫无疑问,他是可以永生了,但同时作者又说:“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撮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取更多的钙质;盘古氏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20题。
梵高的坟茔(节选)
范曾
  (1)冬天来到了巴黎,寒风凛冽,木叶尽脱。顺着塞纳河向西北行,便是一片冬天的萧瑟。我们驱车向瓦兹河上的欧维尔城疾驰,去瞻仰我心灵深处的艺术殉道者梵高的遗踪。
  (2)梵高这位荷兰籍的天生奇才100年前来到法兰西后等待他的是贫困与饥饿。梵高一生卖不出一张画,人们也根本不知道梵高,艺术界汪洋大海般的平庸在压抑着他。他曾在一张画上描写了一最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座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张纸包的些许烟草,它似乎向我们唱出一首凄凉的身世之歌。艺术既然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自栽便是最简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萨都的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他在华贵的建筑前对这不平的社会用生命作一次壮烈的抗议。
  (3)梵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鲜花的慰藉。当罗丹命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昂尼面对着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面上把她们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在哪里?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踏遍人间含辛茹苦的农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在他的画笔下,野地里摘来的向日葵燃烧着一把火,蓝色野花临风摇曳,这哪里是在依物描像?这是在倾诉爱情,但是他的情人却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天穹的日星隐耀中。看他画的所有的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闪现的光芒有竖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他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和疏懒惰性。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正是梵高撒向人间的一个永恒的谜。
  (4)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今天所有豪华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当一幅《没有胡须的梵高》最后以7150万美金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5)我们来到梵高的坟茔,它坐落在一所极平凡的公墓里,梵高和他心爱的弟弟德奥合葬,两块墓碑,方身圆顶,没有任何纹饰,没有花岗岩的墓室,碑前只有一 黄土,覆盖着长青的番藤。公墓寂然无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然而梵高墓上的碧草却在刺骨寒风中颤动着不屈的生命。堪告慰于九泉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四周。这不禁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坟》,总有一些人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
15.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凛冽(     )  殉道(     )  粗糙(     )  丰腴(     )
 妩媚(     )  慵懒(     )  坟茔(     )  咄咄逼人(     )
16.解释下列词语。
①萧瑟:                                                                                   
②藩篱:                                                                              
③含辛茹苦:                                                                       
④咄咄逼人:                                                                       
17.为什么说梵高是一位“艺术的殉道者”?阅读第二段的有关内容,作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第3段中,作者提及罗丹和莫提格里昂尼这两位艺术大师的创作情况,这里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1)表现手法是_________   _     ;(2)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19.梵高的作品有哪些特点?请仔细阅读第3段,然后作简要概括。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对本文理解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    )(    )
  A. 第5段说:“堪告尉于九泉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四周。”意即坟茔远离城市喧嚣,他的灵魂可以享受这里的宁静与芬芳。
  B. 文章最后提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意即一个人生前的荣耀不过是过眼云烟,等待他的常常是身后的寂寞,而伟大的艺术家却永远被铭记和敬仰。
  C. 第3段说:“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意即梵高的画风填补了美术史的空白,开辟了色彩学和美学的新领域。
  D. 古往今来的画家不可胜数,可分为三类:一是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二是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三是置好坏于度外,被冥顽不朽之力驱动着画笔作画。梵高属于第二类。
  E. 梵高死后的荣耀说明真正的艺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如醇酒,愈久愈香。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B(B都读“pēng”。A凛lǐn 伶líng 凌líng 淋lín ;C谑xuè 噱jué/xué 穴xué 血xuè;D槛kǎn 龛kān 瞰kàn 侃kǎn)。2.C(判断标准:“犹然”与“过去”呼应,“依然”与“将”呼应;先“酝酿”才能“构思”)。3.D(“搜索枯肠”应改为“挖空心思”。搜索枯肠:一般用来形容写作时苦思苦想)。4. C(A项中,后面句子已经变换主语,主语不能省略;B项中,“正”与“了”前后矛盾,“翰旋”与“调解”语义重复;D项中,误用“把”字,应该将“把”改为“用”)。5. 台当局称包机非两岸直航,航班须绕香港机场一圈(要点:“台当局”,“包机非两岸直航”,“航班须绕香港机场一圈”)。6.比喻、排比、夸张。生动形象地显示出了文天祥《正气歌》那种“惊天地,泣鬼神”撼人心魄的艺术和道德力量。
7.略。8.南宋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正气歌。
 (二)课内阅读
 9. ①凛凛:严肃而使人敬畏的样子。②煌煌:煌,光明,光亮;“煌煌”一词,极言文天祥生平创作的作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光焰照人艺术感染力。③绝响:本指失传的音乐,后来泛指传统已断的事物。④擎天玉柱:支撑天的柱子。比喻担负重任的人。10.《题临安邸》  林升。11. (1)啼鹃,即啼声凄厉、动人归思、能啼出血来的杜鹃鸟。传说蜀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哀鸣感人。(2)黄钟大吕,黄钟、大吕均是我国古代音乐律制中的音律,现在经常用“黄钟大吕”一词形容音乐、文辞的正大与庄严。12.这一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从不同角度加以回答,合情合理就行。13. “他已活了760岁”是对文天祥精神不死的崇高礼赞。14. 文天祥被捕之后,在敌人的各种劝降、诱降面前宁死不屈、大义凛然,这时候,即使死去,舍生取义、保全大节,他高尚的品格也可以流芳千古了。可社会还需要他,人民还需要他,大宋还需要他,需要他实现更崇高的人生价值,需要他为了民族的解放、大宋的复兴,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
 (三)课外拓展
 15.凛lǐn 殉xùn 糙cāo 腴yú 媚mèi 慵yōng 茔yíng 咄duō。16. ①萧瑟: 冷落;凄凉。②藩篱: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③含辛茹苦: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④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17. 艺术界的平庸压抑着他,使他的艺术无人欣赏,他只能以自杀来反抗这不公平的社会。18.(1)反衬。(2)突出梵高清白无瑕的生活和朴实、淡泊的画风。19.(1)感情自然、真挚,不娇饰;取材于平凡事物。(2)充满对人性的批判和对命运的抗争。(3)手法神奇,色彩高妙,构图超绝。20. A、D(A.梵高虽然生前潦倒,但死后,终于以他的杰出艺术成就赢得人们对他的景仰,爱戴;D.联系文章内容,不难看出梵高属于第三类)

标题: 《留取丹心照汗青》同步练习
文件大小: 6K
文件格式: rar
作者: lnx9020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留取丹心照汗青》导学案
卞毓方《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原文阅读
《留取丹心照汗青》教学实录
《留取丹心照汗青》练习题
《留取丹心照汗青》教学反思
读传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另类想法
《留取丹心照汗青》课堂实录
《留取丹心照汗青》ppt课件5
《留取丹心照汗青》ppt课件4
粤教版《留取丹心照汗青》ppt课件3
《留取丹心照汗青》教案3
《留取丹心照汗青》ppt课件2
《留取丹心照汗青》教案2
《留取丹心照汗青》教案1
《留取丹心照汗青》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