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沪教版《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教案1
作者:hcaiyun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9-21


作者:hcaiyun
作者EMAIL:hcaiyun@126.com
 
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笔法小议
上海南汇中学  洪彩云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司马迁的生平经历,理解其“发愤著书”的创作心理。
    2、理解资中筠写这篇文章的写作心理:同样是因为“意有所郁结,以舒其愤”。
教学重点:理解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创作心理。
课前预习:查找关于司马迁的生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到司马迁,那是一颗需要我们仰望的文学星辰,我们期待能了解他更多的故事。
下面我们请同学们自己讲讲回去搜集到的关于司马迁的故事。
1、  二十漫游。
世代史官的家庭,父亲司马谈有志于写一部规模空前的史书,并积极为此准备。但后来觉得自己年事已高,精力学识皆不济,于是寄厚望于司马迁,并着力培养他。让其饱览诗书之后,行万里路。他要求儿子进行一次为期两年多的全国漫游。
  他在汨罗江畔高声朗诵屈原的诗,痛哭流涕;他在曲阜学行古礼,表达对孔子的纪念;他在孟尝君的故乡考察当地民风与好客养士的关系。这是为《史记》做准备的一次实地考察。
2、  李陵之祸
22岁漫游归来,位任郎中。38岁继父职:太史令。开始写《史记》。47岁时,匈奴犯汉,李陵气傲领五千(少)兵抗击,上得战场,捷报连连,朝廷内夸饰之词满溢的同时,匈奴集所有兵力应付李陵,于是寡不敌众战败被俘。
武帝问,史官直言。获罪为阶下囚,一年后,判死刑。
3、  痛下蚕室
汉朝刑法:死罪犯人有两种方法可以免死,一为缴纳五十万钱,二十宫刑。清贫史官,下蚕室,坚强的苟活于羞辱中。50岁出狱,为中书令(传达文件的宦官),恍惚只为《史记》延残喘。直到孙子为候,汉宣帝时,《史记》才得以见天日。
二、              问题:
1、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那么你怎么理解司马迁在自己的生死面前所作的选择?
明确:有志之士忍辱者,必为负重——发愤著书,延续生命的意义。
2、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意有所郁结,以舒其愤”是写作的一种心理契机。比如,本文的作者资中筠,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不是也处在这样的心理契机之中?
“在那段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怀着压抑无告,欲哭无泪的心情,通读了《史记》”,于是恍然悟得,于是强烈的共鸣。
          总结思考:发愤作书者,书必然内容充实、精神饱满。用资中筠在文中的词就是——“奇气”。所以,我们同学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尝试着去寻找自己的“动感地带”。好,下面我们来细读文本,看看资中筠在《史记》里发现了怎样的“奇气”。
三、              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寻找奇气。
板书:  司马迁的故事
        发愤著书——“动感地带”
奇气:不仅在于……
      也不仅在于……
      尤其在于……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梳理论证过程,明确例证法的充分使用。
          2、明确序、书评、读后感的不同并练习写书评。
教学重点:梳理论证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课堂师生共同梳理论证过程的环节里,真正体会领悟太史公笔法的奇气之所在。
课前预习:阅读文本。
教学过程:
  一、 回顾上堂课所学,自然接入第二课时,继续“寻找奇气”:
上堂课我们开始了我们阅读文本的寻找奇气之旅,那么我想知道你们找到了吗?{把学生找到的板书出来。}
继续追问:你认同这是《史记》的奇气之所在吗?认同的话,你是怎么理解此奇气的。{请同学讨论交流然后发言}
 
【老师的准备:奇气三★例证一《李将军列传》】
1、  第二自然段里,作者隆重推出了她发现的奇气,不仅在于,也不仅在于,而尤其在于哪里呢?
           “以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了深沉的感情和强烈的爱憎。”
      2、  这是作者的一个鲜明的观点,那么她是如何证明她的这个观点的呢?
举例子,《李将军列传》的例子。
      3、回顾一下李广在我们记忆中的形象:
ppt展示王昌龄《出塞》、卢纶《塞下曲四首》——一个高大的勇武英雄。
        再看一下司马迁所记述的这位飞将军的生平遭遇,有哪些关键的句子?
“还,赏不行。”
“当斩,赎为庶人。”
“引刀自刭”
“何其相似乃尔!”
“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甘肃)之士居门下者皆以为耻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分析点:世代勇武,世代有功不赏,无罪严惩。我们的不平,司马迁作为耿直史官的不平,是差之千里的。然而司马迁用这些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几个文字,记述这不平之事。可见这几个简单文字所承载的内容有多丰富。     
【老师的准备:奇气四★例证二《孝武本纪》;奇气五★例证三《项羽本纪》】
1、齐读倒数第三、四自然段,找出并思考资中筠所指出的其它奇气之所在。
奇气四——以独特的省略来表达他对汉武帝的怨怼。——无声胜有声
奇气五——把当朝开国皇帝手下败将写成悲壮的英雄。——胸襟气度
2、  关于汉武帝:
a、       雄才大略的盛世之君: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     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
B、统治者的残酷无情:宫刑(外儒内法);“金屋藏娇”阿娇被废、卫夫子也终究被废。
总结板书:
 奇气:不仅在于
        也不仅在于
        尤其在于
        这,也是太史公文章奇之所在。
        这也是太史公一大奇笔。
再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呼应主题,收起全文。
 
二、问题:
练习思考一:
“对《史记》经典的评论,也被资中筠认同的评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那么为什么在本文的题目里取其后面部分而舍去前面半句话?”
明确:作者在这里共鸣的是司马迁那些简单文字背后的汹涌情怀,这也是作者所要写所最想“小议”的部分。所以,无关史家,而只言文字,这是资中筠明智的选择。
拓展:为文,小切点更容易写得充实。为议论文,能把一点说清楚,自圆其说,论据充分,那么就是充分的。
三、总结书评和议论文写作
     之前我们学过序、我们写过很多的读后感,今天我们学了书评。在这三者当中,书评,是最具有议论性质的文章。现在我们总结一下写书评这种议论性质文章的要点:
1、  寻找你的动感地带
2、  小切点
3、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摆出观点,证明观点,总结观点。)
利用好例证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引用论证等等的论证方法。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ppt课件(9页)
《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教案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