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陈毅市长》教学设计8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0-04



陈毅市长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剧情梗概、戏剧的特点。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 
二、教学过程  
1.导人课文。 
陈毅,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之一,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长。关于他的事迹在许多电影、小说中都有介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陈毅市长》(板书课题)也是展现陈毅崇高品格的作品,不过,课文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的文学样式——戏剧(板书)。 
2.学生结合注解,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 
    教师补充: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舞台演出必然要受时空限制,因而,剧本的篇幅不宜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变换不宜频繁,它必须高度集中、紧凑,全部剧情必须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演出完毕。 
    (2)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戏剧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在剧本的情节结构上,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3)台词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 
    人物的台词应该是高度个性化的,它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并且是人物个性在特定环境中的自然流露。 
    3.听录音,让学生总体感知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剧中人物的咬字吐音。 
    (1)正音释义。 
    (2)分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分清节奏。 
    台词是在自然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直接诉之于人的听觉,因此,特别强调节奏分明、和谐,入耳动听。朗读时应体现这一特点。 
  节奏划分示例: 
  ①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 
  ②知道/干吗/还来打扰我! 
  ③先生之言/差矣 
④停电/伊/不怕,怕只怕/敌人破坏电厂,那就要/一片漆黑 
    4.剧情梗概。(先独立训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明确: 
    1949年冬天的一个深夜。著名化学家齐仰之家。上海市市长陈毅专程登门拜访齐仰之,却遭到冷遇。进门之后,陈毅借刘禹锡《陋室铭》赞扬主人,融洽了双方感情。于是,陈毅乘机巧用“激将法”,大谈共产党的“化学”,使清高、正直、不乏爱国心的齐仰之发生了深刻的“化学变化”,欣然同意出山筹建全国第一个盘尼西林药厂。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把握戏剧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2.    理解矛盾冲突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1.复习上课时教学内容。 
  (1)请同学回忆戏剧的三大特点。 
  (2)尖锐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推动剧情发展,展示人物性格。 
(3)人物、场景、情节高度集中,矛盾冲突要在短暂的时间内、不多的场次中反映出来。 
  (4)人物语言要求个性化、行动化和口语化。 
  (5)回顾故事情节。 
    陈毅夜访齐仰之,说服他主持筹划建立全国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 
 2.疏理、分析故事情节。 
    (1)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提示:由故事情节来考虑戏剧冲突。 
    讨论明确:矛盾冲突是陈毅与齐仰之之间的矛盾冲突,即陈毅说服齐仰之参加祖国医药事业的建设与齐仰之不问政治、闭门治学间的矛盾冲突。 
    (2)矛盾冲突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从剧情出发,可把这场戏分为哪四个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提示:戏中仅两个人物,而且两人始终都在舞台上,因而,不能以人物上下场来确定层次。可联系陈毅在夜访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及难题的解决来划分层次。 
    同桌间讨论明确:碰到四个难题:被拒门外、谈话限时、难以说服齐仰之、请齐仰之出山。据此,这场戏可分四个层次: 
    ①矛盾的发生(开头至“齐仰之请陈毅坐下”):解决了难以进门的矛盾。 
    ②矛盾的发展(至“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解决了谈话限时三分钟的矛盾。 
    ③矛盾的激化(至“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解决难以说服齐仰之的矛盾。 
    ④矛盾的解决(至结尾):解决了请齐仰之出山的矛盾。 
    3,研读第一部分。 
    (1)开头设置齐仰之接电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一是交代陈毅市长曾下过请帖这一情节,为亲自登门夜访作了铺垫;二是表明齐仰之不问世事,不问政治,对共产党不理解,及耿直的性格,这就为矛盾的产生埋下了伏笔;三是渲染了舞台气氛,使观众产生了悬念。 
    (2)一个执意夜访,一个拒之门外,于是冲突产生。那么,陈毅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讨论明确:“再次按门上的电铃”“继续按电铃”表明陈毅的倔强与诚意;在“工作”上与齐仰之取得一致;齐仰之以“我在工作”拒访,而陈毅以“也是为了工作”求访。 
  4.研读第二部分。 
  (1)派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进门后,齐仰之语气生硬,限时三分钟,局?其他同学思考:陈毅陈毅如何打破这一僵局? 
    讨论明确:引<陋室铭)表示对主人的敬意,博得齐仰之的好感,缓和气氛,融洽了感情。 
  (2)尽管齐仰之有了让步,请陈毅坐下了,但“三分钟”仍不让步,那么,陈毅怎样打破这一限制,使访谈得以深人下去呢? 
    讨论明确:陈毅巧用“激将法”,称齐仰之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对有一门化学好像一窍不通”,这样一说,使清高、自信的齐仰之急于寻根究底,请陈毅“尽情尽意言之,不受三分钟之限”,于是,陈毅由被动转入主动,掌握了主动权。  
5.研读第三部分。出示投影片,四人小组讨论以下四个问题: 
    (1)陈毅所讲的“共产党人的化学”指什么? 
    (2)陈毅为什么要采用“革命化学”的说法? 
    (3)陈毅怎样针对齐仰之“这种化学,与我何干”的思想进行宣传? 
    (4)齐仰之的思想为什么会起“化学变化”? 
    明确: 
    (1)  “共产党人的化学”指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改变旧中国黑暗的社会面貌,建立人民新中国的一场社会革命。 
  (2)“革命化学”的说法是陈毅针对齐仰之只做学问、不问政治所采取的一种谈话策略。陈毅假借谈论化学,实质上是对他进行启发和教育,由此可见,陈毅谈吐的机敏与睿智。 
    (3)先概括指出实验室里的小气候与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紧密相连;再联系齐仰之的身世遭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齐仰之感慨万千;然后不失时机地指出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齐先生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时机已经来到了。 
(4)内因:齐仰之正直、爱国,•愿意施展自己的才华,有报效祖国之心。外因:陈毅求贤若渴,谈话有艺术性、层层推进、扣人心弦,是促使齐仰之思想起“化学变化”的有力催化剂。  
6.研读第四部分。思考:这场戏的结尾有何特色?作用是什么? 
讨论明确: 
    结尾安排颇具匠心:开场,齐仰之只让陈毅谈“三分钟”,此时却已谈了“三十分钟”,还要陈毅再谈“三天三夜”。突然停电时,陈毅“要马上赶到发电厂去,连三秒钟也不能耽搁”。与开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妙趣横生,回味无穷。既降下了这场戏的帷幕,又为下场戏作了简单的铺垫。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体会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特点,归纳人物思想性格特点。 
2.了解舞台说明的特点、作用。 
3.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思考:话剧的表现手段有哪两种? 
    明确:话剧是一种以动作和对话为主要手段的戏剧形式。本节课重在体会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讨论:文中两位主要人物陈毅与齐仰之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 
    陈毅:坚定、豪爽、机敏、雄辩——无产阶级革命家 
    齐仰之:急躁、诚恳、有爱国心、清高、固执、政治淡薄、科学严谨——爱国主义科学家 
    3.在课文中找出能够表现陈毅与齐仰之性格特点的语言和动作的例句。男女同学分工,男同学找能表现陈毅性格特点的语言、动作,女同学找能表现齐仰之性格特点的语言、动作。 
4.把握人物语言中的潜台词。  
(1)引导学生了解潜台词。 
    潜台词是藏在字面之下的没有说出来的台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这个“意”反映了特定的情景之下人物说话的真实意图和内心世界。 
(2)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和特定的对话场合挖掘和体会言外之意。 
    ①齐仰之 : 这……可以延长片刻。 
    “这……”包含着激烈的内心冲突:想问个究竟就得破多年恪守的信条;不问清楚又于心不甘,因为“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在进退两难中,勉强作出了“可以延长片刻”的选择。 
    ②陈毅 : 我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到一起,不就中和了? 
    “碱性”是比喻说法,指革命性、事业心、进取心;“中和”指用革命性、事业心、进取心影响齐仰之,让他适应新时代,改变过去不问世事,不问政治,言谈、行事拘泥于陈旧准则的做法。 
    5.分析舞台说明的特点和作用。 
    (1)明确概念(结合文后练习二)。 
    舞台说明也叫“舞台提示”,是剧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写在每一幕(或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根据演出的需要,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展开。 
    (2)四人小组讨论分析这场戏中“舞台说明”的特点和作用。 
    ①开头,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身份——深居简/潜心科研的化学家。 
    小道具——条幅,说明他埋头钻研,无意接待来访。 
    这部分舞台说明为陈毅夜访被拒绝,两人间产生戏剧冲突作了铺垫。 
    ②齐仰之对“急促的电话铃声充耳不闻”“大皱眉头,拿起话筒”“将电话挂上,坐下继续工作”。 
这些舞台说明表明了人物神情、动作,揭示了他清高、固执的性格及急躁情绪,预示与陈毅发生冲突的必然性,确定了戏剧氛围。 
③齐仰之“乒的一声将门关上”“气冲冲去开门”“请陈毅进“请陈毅坐下”“连忙拦住(陈毅)”“点燃蜡烛”。这些动作、神情展示了矛盾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解决的情层次分明、脉络清晰。④齐仰之“烦躁地”“一惊”“为难地”“高兴地”“不悦”“深有感触”“兴奋得不知如何回答”“大笑”“大喜”。 
    勾勒了齐仰之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有助于读者揣摩人物心理,理解人物形象。 
    6.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1)朗读指导。 
    ①在充分理解剧作、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进行朗读,从总体上说,陈毅的语言坦率、豪爽,又不乏幽默;齐仰之的语言由冷淡、生硬转为热情、诚恳、急切。 
    ②通过揣摩人物语言确定声音的轻重、快慢、化。 
    ③借助舞台说明,辅以一定的表情、动作。 
    (2)四人小组组内分角色朗读。 
    (3)抽同学在班内朗读,教师进行适当点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陈毅市长》教学设计17
《陈毅市长》ppt课件(42页)
《陈毅市长》ppt课件(46页)
《陈毅市长》教案16
《陈毅市长》检测题
《陈毅市长》教案15
《陈毅市长》教案14
《陈毅市长》教案13
《陈毅市长》同步训练
《陈毅市长》教案12
《陈毅市长》ppt课件(25页)
《陈毅市长》课堂实录
《陈毅市长》mp3音频朗读
《陈毅市长》预习学案
《陈毅市长》改写成记叙文
《陈毅市长》表格式教案12
《陈毅市长》导学案(2课时)
《陈毅市长》练习题
《陈毅市长》学案
《陈毅市长》板书设计(2篇)
《陈毅市长》导学案
《陈毅市长》学案练习及答案
《陈毅市长--打电话》rm视频素材
《陈毅市长》ppt课件8
《陈毅市长》ppt课件7
《陈毅市长》选场·电子课文阅读
沙叶新《陈毅市长》课文阅读
《陈毅市长》教学反思
《陈毅市长》教案11
《陈毅市长》教案10
《陈毅市长》教案9
《陈毅市长》教学设计7
《陈毅市长》教学设计6
《陈毅市长》ppt课件6
《陈毅市长》ppt课件5
《陈毅市长》同步检测
《陈毅市长》ppt课件4
《陈毅市长》ppt课件3
《陈毅市长》教案5
《陈毅市长》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陈毅市长》教案4
《陈毅市长》同步练习1
《陈毅市长》教案3
《陈毅市长》教案2
《陈毅市长》ppt课件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