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1-13



 《议论散文两篇》教案 
作者:SCNU “1+6”创作小组 
一、教学目的 
1、体会课文的情物交融并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  
2、学习文章以自我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书写个人的见解和感受的方法,从而学 
   会关注生活,有意识地感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3、通过优美句段的欣赏,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和创新 
   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学习于平凡中见深意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  
(3)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 
(二)难点 
(1)对课文蕴涵的主题思想的理解。 
(2)对优美句段的欣赏和课文精彩语言的把握。 
(3)学习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新意的思想方法。 
三、课型:讨论型 
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预习要求: 
1、门和窗是常见的事物,它们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它们可能有自己丰富的经历,也可能是生活无声的见证……大千世界,和它们有关的故事很多很多,芸芸众生,由它们生发的见解也见仁见智。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门和窗的图片、故事以及中外名人对它们描绘的佳句等,并思考它们引发了你那些回忆,激起了那些联想,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准备在课堂上发言交流。此外阅读课文,把你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暂定) 
2、收集钱钟书的生平资料,初步了解作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理解作家对窗赋予的哲理。 
2、对课文的语言作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二、教学程序 
(一)导语  (6分钟) 
1、简单的介绍一下作者。家族名流――钱穆、钱学森、钱基博;名字故事――仰先、钟书、默存;钟书热――《围城》、杨绛《我们仨》(控制在1分钟内)…… 
补充:钱钟书在国内外文艺界刮起一阵“钟书热”,他带着“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以旁观者的姿态对世道人心发表看法,博闻善说,睿智幽默,妙语横生,启人心智。《窗》这篇文章就很好地体现这一特色。 

2、课一开始,展示多媒体图片,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和学习兴趣。接着让同学们展示图片,讲述图片相关的故事之类。然后让同学们通过教室的窗户观看景象,体会与直接观看景象的不同感受,由此引入课文《窗》(板书)。 
(二)导读 
整体感悟课文 
引入:为什么从窗子和从外面看到的风景会不一样,下面我们阅读第一段,看看钱钟书怎么说。 
答:因为框子对大自然作了取舍,如照相的原理 
(1)    阅读全文,找出每段中能反映行文线索、集中体现作者感悟的语句(点拨查找观点句的方法),拉出文章的脉络。 
第一段:门——窗 
追求、欲望(物质)——占领、享受(精神) 
第二段:生存的需求——奢侈的需求 
第三段:窗是房子的眼睛(房子是让人居住,所以窗也就是人的眼睛) 
明确:《窗》中能反映行文线索的句子有: 
第1段:“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 
“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第2段:“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 
“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第3段:“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第4段:“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2)    具体分析,门和窗的分别。阅读第二、三段,回答问题:用奢侈形容窗子是不是贬义?为什么说奢侈是更高的进化阶段?(小组讨论) 
答:谈谈马斯洛的需求论,窗子洞开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解释精神和物质的关系,以陶渊明的例子物质是精神的基础,但物质贫乏,精神也可以很丰富,要做生活的主人。 
(3)    阅读最后一段,抛出三种观点,让学生讨论,更同意哪种,答案为开放式 
提示:a.既想开窗让心灵自由又外界纷扰的矛盾 b.针砭时弊,不满现实逃避 c.表达对人生精深的认识 
(4)    小结:散文形散神聚,本文内在的逻辑就是通过联想,由春天引到窗子,由窗和门的区别想到物质和精神的区别,由窗想到眼睛,开窗关窗就像睁眼闭眼,课文最后又想回春天,首尾呼应。 
附板书设计: 
  
(四)布置作业:  
回读课文,再次感悟。品味“窗”的特点,加深对“窗”的总认识,并记录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也可记下自己的不同见解。此外,品味课文语言并阅读《门》,并且找出文中门、开门、关门的含义,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说:开门和关门是严峻的生命流动的一部分? 
第二课时 
一、    教学要点: 
1、把握《窗》的语言特色(未定)。 
2、理解学习课文《门》。 
二、    教学程序 
(一)    继续学习《窗》(钱佳、陈建霞) 
通过上节课的初步学习,同学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接下来便引导同学们来学习作家独特的语言,让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特别的句子,然后点评和解释。 
(1)从钱锺书的文字引申开看《窗》的艺术特色: 
A、生活化、世情化: 
词语: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 
举例: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比喻:有如女人对于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 
B、    生动形象 
拟人: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 
拟人: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 
比喻:屋子的本意,只像鸟窠兽窟, 
C、    引用信手拈来; 
         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 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 
        正和凯罗(GottfriedKeller)《晚歌》(Abendlied)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Fensterlein),佳景收历历。” 
D、    处处对比 
排比对比: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 
定义对比: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整个第三段几乎都是对比,门和窗的对比。 

(二)    进入《门》的学习(伍敏茹、黄雪莹) 
1、同学们花三分钟时间从文中找出文中门、开门、关门的含义,可相互讨论交流。 
2、请学生陈述自己找到的含义后,老师用课件列举所有含义。 
2、    门、开门和关门在文中的含义,其实就是本文的主要表述内容。那么下面让我们看一下作者是怎么组织这些内容的。 
(板书)A、关于开门: 
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开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 
门内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         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因为它意味着将进入未知 

   B、关于关门: 
                 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 


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结束 


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 

5、请大家根据我们之前找到的含义,并结合刚才开门关门两个动作的分析,讨论后回答“作者为什么说:开门和关门是严峻的生命流动的一部分”。 (参考答案:生命充满了开始和结束,开门和关门象征着这许多的开始和结束,所以说开门和关门是严峻的生命流动的一部分。) 
6、门,本身有生命吗?它会述说生命种种吗?(参考答案:没有,这是作者借门以及开门关门这两组动作抒写着世间百态。) 

(三)总结议论散文两篇,学习从常见之物见新意,打破惯性思维。 
1、回忆我们之前学习的《窗》这篇课文,为什么门和窗这两种平常之物在作者笔下变得如此意蕴深远,并藉此写出世间百态?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探讨,而要选择“门”和“窗”这样一种具体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讨论) 
参考答案:直接抒写深刻的思想或者抽象的道理往往会令人难以理解,而如果能借助某种具体的事物表现来抒写这些思想道理,或通过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这样就可以使深刻的思想变得浅显易懂,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可感,同时也能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这种象征手法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门》就是运用了象征手法,写的是具体的“门”,表达的却是作者对社会以及人生终极的思考和感悟。只有理解了门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整篇文章的寓意所在。 

2、展示多媒体(一些从平常事物中显示出新意的图片等),引起同学发散思维的兴趣,并学习如何于平凡中见新意。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同步练习
粤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窗》《门》练习题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教案3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ppt课件3
粤教版《窗》《门》ppt课件3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ppt课件2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ppt课件1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