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 布鲁塞尔大广场
卢鸣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识目标:
1) 了解布鲁塞尔。
2) 了解城市历史造就城市文化的道理。
2、 能力目标:
学习课文将景点的介绍与历史传说的描述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写作方式
二、 过程与方法:
选取一个类似布鲁塞尔的城市——罗马,学习课文将景点的介绍与历史传说的描述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写作方式,介绍意大利首都罗马的一些广场。
三、 情感价值观:
感受布鲁塞尔的历史、规模、风光和情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欧洲大陆,广场醒了……英伦三岛海德公园广场上出现了第一位骑车人;紧接着,西班牙马德里广场上人流逐渐多了;法国巴黎凯旋门广场,鲜花店里的小贩迈出了第一束玫瑰;而意大利罗马的大广场咖啡馆前也排起了长队——欧洲人一天的生活从广场开始。在欧洲,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一个甚至几个广场。几百年来,欧洲的人们在广场上休闲、集会、享受生活。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广场,欧洲的文化才得以在此交流,在此融合。因此,一个广场能体现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古城——布鲁塞尔,去感受布鲁塞尔大广场的魅力。
2. 分析理解课文
1) 集体朗读第一小节,读的时候保持一定语速不拖沓。
A 布鲁塞尔在哪个洲?是哪个国家的首都?西欧大陆中心地带;比利时
B 我们来简单认识一下比利时:国旗;比利时位于欧洲西北部,东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接壤,东南与卢森堡相连,南与法国交界,北与荷兰为邻,西邻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隔海想望,这是布鲁塞尔所在地。
C 在第一节中找布鲁塞尔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地理环境优越、气候宜人,纬度与我国漠河相当,气候却似大连般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D 那么这种地理优势给布鲁塞尔带来什么影响?也就是说她的国际地位如何?
中心优势使她得到众多青睐,欧洲经济共同体、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把总部设在这里,享有“西欧首都”的美称。
2) 布鲁塞尔是名副其实的古城,让我们把第二节集体朗读一遍,看看文章是从哪两方面来写布鲁塞尔是名副其实的古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繁多
3) 那几句写历史悠久?
下面几句就是描写名胜古迹繁多。那么着重写了哪里? 布鲁塞尔大广场
文章到这里就切入了主题,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一下描写名胜古迹繁多的句子,领略一下布鲁塞尔大广场的概况。
4)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布鲁塞尔独特的文化特点。从第3节开始,作者集中介绍布鲁塞尔大广场。那么从第3节到第7节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些景点?
天鹅咖啡馆、布鲁塞尔市政厅、“布鲁塞尔第一公民”塑像 、大广场鲜花地毯节
5) 分组讨论:几个景点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为什么?
天鹅咖啡馆——引出马克思、恩格斯的事迹 ;布鲁塞尔市政厅——由与布鲁塞尔历史密切相关的艺术珍品引出“比利时民族史的风云变幻” ;“布鲁塞尔第一公民”塑像——由于廉的传说引出布鲁塞尔不平凡的历史;大广场鲜花地毯节——由渲染鲜花地毯的鲜艳美丽引出比利时在“二战”中的战斗英姿
(结合市政厅的图片来了解一下哥特式建筑:
始于12世纪末,最早出现在法国,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地,看图由教师介绍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空灵:柱子之间空空的,空间增大了
纤痩:墙面上有数不清的垂直线条,精精干干的
高耸:高而直,整体上看有向上拔起的感觉
尖峭:尖形拱门、尖形窗,重重叠叠的尖顶
再来看一下其他的哥特式建筑:
法国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哥特式建筑,看图找一下他们各自最突出的特点:
法国巴黎圣母院:建造时间早,桃形门洞,中间一个直径约10米的玫瑰圆窗,顶端尖塔作装饰。 德国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的工程前后都历经600余年。德国科隆大教堂:轻盈,双尖塔直插云天,四周无数小尖塔相呼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轰炸机数次飞过它的上空,但实在不忍炸毁它,因为它太美了,美得令人眩目。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雄伟,顶部135座大理石尖塔,犹如半空中浮现出的一座巍峨瑰丽的尖塔之林。)
6) 总结出线索后集体朗读一遍,根据这些线索思考一下,为什么要重点介绍这些景点?
都是古老建筑,历经沧桑,并都有一段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事件。
作者在重点介绍这些景点时,采用将景点的介绍与历史传说的描述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写作方式,可读性很强。
7) 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当一次小导游,带老师游览布鲁塞尔大广场。分组交流一下,每组一个代表介绍你最喜欢的那个景点。注意要将景点的介绍与历史传说的描述相结合。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准备得又快又好。
都说得很好,既是集体的智慧,又是个人能力的体现。那么,是不是有点意犹未尽呢?那就继续我们的旅程!
3. 拓展
到过天堂的人不愿再回到陆地,走进意大利你的心情便会如明媚的晴日般阳光灿烂。不信?就走进意大利首都罗马去看看那儿的广场。
根据图片查信息,要求找到的景点介绍的资料必须与历史传说的描述相结合。
诚实之嘴广场:诚实之嘴在广场最里面的圣母玛丽亚-因-科斯梅迪教堂入口处的左边。是古代一位河神的大理石面具,古时用它作为遮盖墙壁水道之用。这一人形面孔,有鼻有眼,张着一张大嘴。这一大圆盘式的面具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自古以来就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将手放进嘴里,如果谁不讲真话,这张嘴就会咬谁的手。到这里观光的旅客,纷纷将手伸进嘴中试一试自己的手会不会被咬。由于千千万万只手在真理之口中伸来伸去,这张大嘴已被人们的手指磨得锃亮。
威尼斯广场:威尼斯广场是罗马举行一切国家庆典活动的中心地点。广场上那座雄伟的维托里亚诺建筑是为纪念维托里奥·埃玛努埃尔二世和意大利独立而修建的,名为“维托里奥·埃玛努埃尔二世纪念碑”或“祖国祭坛”。 这一纪念碑於1911年落成,这项工程共花了二十六年时间,所用的材料全部是博蒂齐诺白色大理石。由於建筑物采用了雪白的大理石,与周围传统的褐红色的建筑和古建筑遗址的色调形成明显的反差,曾经受到很多指责。在纪念碑中央是意大利王国的第一位国王维托里奥·埃玛努埃尔二世的骑马铜像,雕像下面是无名将士墓。 面对纪念碑,右侧是威尼斯宫。这是一座文艺复兴时代早期的建筑。据说是威尼斯共和国很多年来驻圣廷的大使馆的馆邸。法西斯统治的二十年里,墨索里尼曾经把他的办公机构设在这里。在中间的那个阳台上,他曾发表过著名的演说。该宫殿现在是一座博物馆。 纪念碑的左边矗立着建於公元110年的图拉真圆柱,用以庆祝图拉真皇帝在达契亚所取得的胜利,大理石圆柱上的浮雕栩栩如生,刻画了两千六百个人物,描绘了胜利的场面。
西班牙广场:那是一个连接着高高在上的圣三山教堂与平地上的红尘繁华的中间地带,因坐落在此的西班牙大使馆而得名。那是一个无限延伸着万千风情的曲线台阶,错落起伏,宽大舒缓,宛如一首柔和抒情的小夜曲。台阶本来是天堂与俗世的通道,是用来走的。这里的台阶显然更多的时候是用来坐的,坐下来居高临下地打量红尘之中的种种诱惑。画像的、卖鲜花的、弹吉他的、拍照的……虽然人潮和喧嚣都近在咫尺,可是感觉上却远在天涯,很自然地有一种明快、悠闲的气氛,处处飘落的炒栗子香味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让人甚至忘记了灼热的光线悄无声息地从左脸转到右脸。西班牙广场下有一座奇异的船形喷泉,那是一艘即将沉没的船只,大量的水正从船体内涌出,据说它是为纪念1598年罗马大水灾而建造的。当时台伯河泛滥成灾,河水一直漫进西班牙广场一带。洪水退后,一条破船便遗留在广场之上。后来雕塑家彼得罗以此为题材设计了这座漂亮的喷泉。当一切感伤都成了过去,我们看到的往往不是苦难,而是苦难之后的幸福笑脸。如今,船形喷泉更像是全世界浪漫的人泛滥的情感。
拿波拿广场(纳沃那广场):这个汽车被禁止入内的广场,比罗马任何别的广场有更舒展的天空。白鸽子在天空飞翔,一副悠闲的景象。傍晚卖艺和绘肖像画的人会来陆续来到广场。广场上有3个喷泉,最著名的是广场中央的一个,叫做“四河喷泉”。它中央高高竖立一座来自埃及的方尖碑。方尖碑下四周是贝尔尼尼将世界四大河流拟人化后建造的4尊巴洛克风格的人像,分别代表多瑙河、恒河、尼罗河和普拉特河。其中的尼罗河,身体对着广场西侧正中圣阿涅斯教堂,却背过脸去,举起的左臂遮住目光。而普拉特河则紧张地举起手来,好像要扶住教堂,怕它倒下来。据说建造这些喷泉的费用来自在面包上征的附加税,老百姓怨声载道。把方尖碑从城外慢慢运来的那些日子,每天晚上都有人在碑身上刷大字:“上帝呀,把这些石头变成面包多好呀!”
许愿池(特雷维喷泉):倘若你知道那个无比著名的特雷维喷泉,意译后就叫“三岔路喷泉”,你会失望吗?其实,罗马人更注重的是艺术喷泉对于街巷的装饰意义,而不是喷泉的名字要起得多动人。特雷维喷泉具巴洛克风格,乍看起来更像是富人的庭院。象征富饶与安乐的两尊女神雕塑是风情万千的背景,在她们前面就是半裸的海神,他英俊威武地踏在巨大的贝壳上,左边有桀骜不驯的烈马象征汹涌澎湃的大海,右边有温驯地听着螺号声踏浪而行的翼马象征着风平浪静的大海,喷泉沿着雕塑的石缝奔涌而出,注入一泓碧波。一个原本只听得见匆匆足音的三岔路口,因为有了这样迷人的喷泉,这样精致的雕塑,便让人有了停留的欲望,有了在此释放浪漫情感的期许。罗马人喜欢在实体上寄托美好的愿望,于是特雷维喷泉被寄予的含义不俗,那一泓碧波被称为许愿池,只要背对着它将一枚硬币由左心房丢过左肩,让它以美丽得抛物线沉入水底,重游罗马的愿望就能轻而易举地实现。
斗兽场:两千年前,人的享乐欲望与今人并没有本质的不同。罗马圆形竞技场的开工兴建,就是在帝国政治风雨飘摇中开始的。公元68年,当一代暴君尼禄在众叛亲离后自杀身亡,紧接着就是长达一年的内讧,政权四易其手,直到韦伯芗当上皇帝,罗马才变得风和日丽些。当时,人与人、人与动物的竞技在民间已经风行多时,却始终没有一个给观众提供安全保障的大竞技场来显示帝国的强盛。于是,他想建造4层高(相当于19层现代公寓)的圆形竞技场,用来容纳5万名以上观众的激情。一切都按他那个午后的奇思妙想有条不紊地进行着。9年过去了,眼看着就要完工,韦伯芗却等不及剪彩就一命归天了。他的儿子提图斯替他接受了罗马平民众情激昂的欢呼和赞颂。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每个进入圆形竞技场的人都会产生心灵和视觉的震撼,因为它的恢弘壮丽和无懈可击的完美设计。想想5万人可以通过8条拱廊,在几分钟内全部撤离,就已经够神奇了。时至今日,2万人在体育馆为一个歌星欢声雷动就已气势如虹,而5万罗马人在圆形竞技场看3000对角斗士同时上场进行生死搏斗,又该是怎样的疯狂?!在一百多年的岁月里,圆形竞技场总是挤满了如痴如醉的看客,他们目睹一批批的动物和角斗士在极限挑战中死去。角斗士相斗时,场面十分残忍。双方必须作出生死决斗,直至一方取胜为止。败者的性命操纵在看台上寻欢作乐的贵族们手中,他们将大拇指向下,败者遭杀;若大拇指朝上,败者可免于一死。一直到公元405年,这种野蛮的娱乐活动才被西罗马帝国皇帝霍诺留宣布停止。在腥风血雨已经远去的废墟上,怜悯与感叹已经不重要,惟一值得庆幸的是人类发展进程中文明总是不断地战胜野蛮。
4. 课堂小结 :
1)了解了布鲁塞尔
2)学习了课文将景点的介绍与历史传说的描述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写作方式
5.回家作业:
各国各个城市都有各自具有代表性文化的景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也是如此。如:豫园、南京路、外滩等。请以上海的某一景观为材料,仿照课文将景点的介绍与历史传说的描述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写作方式,写一段300字左右的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