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北京立交桥》教案5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3-02


 

教案示例之五 

《北京立交桥》教读导引 

  阎福新 

一、导语设计 

  平时我们常听到一句富有哲理的话:“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桥”是通向光明、胜利的桥。 

  今天,人们在总结脱贫致富的经验时,从心底由衷地讲出这样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修路要是遇到水就要架桥,在发展经济的大路上,这“桥”是通向小康的金桥(板书:“桥”)。所修之路如果横穿过铁路、公路,还不停车让道该怎么办呢?对,修立交桥(板书:在“桥”字前面加写“立交”二字)。同学们一定见到过各种美丽壮观的立交桥,不知是否见到过北京的立交桥(板书:在“立交桥”前加写“北京”二字)。我想还是没见过北京立交桥的同学多,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介绍北京立交桥的文章:《北京立交桥》,初步了解有关北京立交桥的一些情况,来弥补没见过北京立交桥的遗憾。 

二、重点段落教学示例 

  首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前的“训练重点”和“预习提示”,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后的“理解·分析”题。让学生学习课文有目标、有重点、有方法。 

  本文的“训练重点”既是学习重点,也是学习目标;“预习提示”围绕目标和竽点提出了学习方法:比较阅读。这应是学习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焦点。叶圣陶先生讲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理解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方法修辞的法则,最重要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板书叶老的话)课文后的“理解·分析”题,是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方法的具体体现。 

  问:谈谈你对叶老这句话的理解。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叶老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肯地教诲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明确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问:本文要求将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和记叙文《北京立交桥》比较阅读,理解说明文和记叙文的特点。叶老强调阅读“最重要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谁能谈谈什么是比较阅读? 

  在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概括:比较阅读指将两种或多种材料的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的记叙成分。教师综合学生的意见指出:《中国石拱桥》的第7、8、10自然段就有记叙成分,记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说明。 

  结合上面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再次强调阅读的重点和正确的方法。读后组织学生研讨课文。 

  问:《北京立交桥》全文可分哪几部分?哪部分是重点段落? 

  学生研讨、发言,教师小结: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孩提时只见过水上的桥,没见过陆地桥。 

  第1自然段写护城河桥,昆明湖上的玉带桥,著名的芦沟桥,都突出写了水上的桥,为区别下文要写的陆地桥,引出北京的立交桥。 

  第2自然是是承上启下的一段,引导学生抓关键性词语,体会每句话的作用。这一段两句话,前一句是总结,后一句是引发下文。 

  第二部分(3─8自然段),写十年间北京立交桥的飞速发展。 

  引导学生读第3、7自然段,从记叙中找出说明的成分。此时要求学生与《中国石拱桥》中的说明作比较,区别两者的异同。这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启发学生抓表时间的词语,看北京立交桥的发展,挖掘其深层含义:改革开放方针的正确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问:请同学们读第9自然段,然后谈谈这段在文中的作用,放在哪一部分合适。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第9自然段同第2自然段一样,也是一个过渡段,由前面叙述立交桥的发展转入对立交桥特点——造型和姿态的描绘。我同意同学们的意见,将其归在第三部分更合适。 

  第三部分(9─14自然段) 

  引导学生默读10─1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任务: 

  1.用课文中的语句,把每座立交桥的造型特点概括出来:(苜蓿叶式。整个空腹转盘。放射式。蜻蜓式。) 

  2.朗读第11、13自然段中说明的成分。与《中国石拱桥》中的说明作比较,进一步体会记叙文中的说明与说明文中的说明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结合《中国石拱桥》中的记叙成分与《北京立交桥》中的记叙作比较,体会说明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 

  在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总结:两篇文章都是写桥,《中国石拱桥》主要向读者说明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北京立交桥》是通过记述北京立交桥的发展,歌颂改革开放的正确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两者表达方式不同,前者主要用说明的表达主法,其中的记叙成分是为了说明的更形象、生动;后者主要用的是记叙的表达方法,其中的说明成分是为了记叙的更具体、可信。 

  第二、三两部分的学习的重点,要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 

  第四部(15─18自然段),写北京立交桥建成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采用了对比的写法: 

  15、16自然段写立交桥修建前,北京交通堵塞和发生交通事故的严重情景。 

  17、18自然段写立交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学习这一部分,应引导学生透过恰当的词语和必要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语段阅读训练 

  阅读17、18两个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长虹飞架之处”句中的“长虹”指的是 ,使用了 的修辞方法。 

  2.“纵情地行,痛快地跑,何等的顺畅,惬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第18自然段连用了六个破折号,试说说各自的作用。 

  4.结尾四句话:“跨越时间的桥。节油养车的桥。保证安全的桥。美化环境的桥。”各说明了什么意思?是从哪几方面来说的?使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5.从18自然段中找出两个比喻句来,写在下面:① ,② 。 

参考答案: 

  1.立交桥,比喻。 2.表面上表达了作者舒心、愉快的心情,实质上赞美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好形势。 3.前两个破折号起解释作用;后四个起强调作用,强调了立交桥的作用。 4.有了立交桥,解决了交通堵塞老大难的城市问题。节省时间;有了立交桥,大道通天,各走一方,互不干扰,加快了车速,节省了汽油;有了立交桥,解决了堵塞问题。人流、车流自成体系,保证了行人、行车的安全;有了立交桥,无论是净化空气,减轻噪音,还是从立交桥的造型、绿化、美化等方面讲,都为首都增光添彩,确实是美化环境的 桥。(意思对即可)是从加快行车速度、节约用油和保养车子、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美化首都环境四方面说的。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5.①路——城市大动脉;②立交桥——动脉栓塞通。 

四、有关资料补充 

  比较阅读法的形式:以比较的项量来分,有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宏观比较是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比较;微观比较是音项的、局部的、片断的比较。以材料的时间关系为控制荡围作比较,有横向比较(共时比较)和纵向比较(历时比较)。如,把作者的定稿与手稿作比较,把同一作者的不同时期的作吕作比较,把不同时期的用相同创和方法创作的作品作比较是纵向比较,把同一流派的不同作者的作品作比较,把同一时期的作者的同一题材的作品作比较是横向比较。以文章的内容、形式作比较则有选择比较、结构比较、立意比较、语言风格比较、表达方式比较、文体比较等。以阅读目的来分,还有理解性比较、评价性比较、鉴赏性比较。 

  运用比较阅读法,应注意五点: 

  1.确定比较的范围,选好比较的角度。比较的范围、角度由阅读的目的决定。阅读目的不同,比较的形式也就不同。 

  2.比较,要找出材料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比较是使思维深化的重要手段,比较贯穿于阅读思维的全过程之中。 

  4.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尤其要注意仔细研读材料,研读有利于分析材料的异同,发现材料之间的细微差别。 

  5.比较阅读中要随手作好必要的笔记,以便对照检查,分析鉴别。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北京立交桥》ppt课件(15页)
《北京立交桥》学案3
《北京立交桥》学案
《中国石拱桥》《北京立交桥》阅读练习及答案
《北京立交桥》练习题
《北京立交桥》导学案
《北京立交桥》ppt课件5
《北京立交桥》ppt课件4
《北京立交桥》ppt课件3
《北京立交桥》ppt课件2
刘宗明《北京立交桥》课文阅读
刘宗明《北京立交桥》mp3音频朗读
《北京立交桥》ppt课件(56页)
《北京立交桥》教案7
《北京立交桥》教案6
《北京立交桥》教学设计4
《北京立交桥》教学设计3
《北京立交桥》教案2
《北京立交桥》教案及练习
《北京立交桥》同步练习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