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文言文 >>
《聂小倩》赏析
作者:大西国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3-08


作者:大西国
联系方法:http://hi.baidu.com/nagual

夜读《聊斋》之《聂小倩》赏析2007/04/24 00:01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巧妙采取谈狐说鬼的艺术形式,演绎了一个个经典动人的人鬼相恋、人狐相爱的精彩故事,《聂小倩》即是女鬼和书生相爱相依的爱情绝唱。从艺术风格角度,笔者认为此文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精当细腻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它是指对处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可以更深刻的揭示人物丰富而复杂的精神世界,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灵动。与西方小说相比,中国古代小说常以奇异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取胜,心理描写相对比较薄弱。心理描写直到唐人传奇始现端倪,且多以诗词歌赋、隐语双关出之,字数很少,且深度有限,像《红线》写红线取金盒归来的喜悦心情的那种描写心理的文章是唐传奇中少之又少的。然而《聊斋志异》则不同,整部著作善于通过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注重人物心理的流程、心态的变化《聂小倩》就成功地描写了宁采臣对聂小倩在几个不同的场合相遇后,所随之产生的各种想法和不同的心理变化, 请看下面一段话:
女笑曰:“月夜不寐,愿修燕好。”宁正容曰:“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女云:“夜无知者。”宁又咄之。女逡巡若复有词。宁叱:“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女惧,乃退。至户外复返,以黄金一铤置褥上。宁掇掷庭墀,曰:“非义之物,污吾囊橐!”女惭,出,拾金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

聂小倩最初的“笑曰”,说明她内心满怀着成功的希望,揣测有成功的把握,因而才喜形于色地流露出得意的媚笑,并说出挑逗性的话“月夜不寐,愿修燕好。”当宁采臣“正容”、“咄之”之后,聂小倩便收敛了起先的“笑” ,一下子变得“逡巡”起来,在对方一再的叱责之后,小倩终于因怕而“乃退”,这样的描写,说明了当宁采臣的义正词严唤起她内心良知的关键时刻,她的心里、她的思维中显然出现暂时的矛盾——回去怕无法向老媪交待,不回去又一时达不到诱惑宁采臣的目的,于是女主人公尴尬、难堪、进退两难的心里活动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活化出一个女性因为要求遭到拒绝而变得面红耳赤的丰富而多变的特定心态。亲昵之计不成,“至户外”的小倩决意采用惯用的金钱引诱手段,因而“复返,以黄金一铤置褥上”来试探,遭遇更严厉的斥责后,她惭愧不已,满腹委屈无奈地埋怨宁采臣的铁石心肠。这样成功的心理刻画,不仅表现了聂小倩内心深处既喜且惧又委屈加羞惭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了宁采臣不为美色金钱所迷惑的洁身自爱的正人君子形象,极大地丰富了男女主人公的性格,而且更好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可见,蒲松龄不愧是心理描写的行家里手。

二、多彩凝练的语言。
《聊斋志异》的语言内涵丰富又典丽凝练。虽是文言,却不僵死,具有明白流畅、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曲高和众,可读性强的特点。正如《法兰西大百科全书》说聊斋语言:“达到了中国古典散文的高峰”。《聂小倩》一文即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色。

首先: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许多古代的文学语言,而且还大量地提炼并巧妙熔进了不少当时的方言俗语,形成一种活泼而不失典雅、俊逸而又生动有趣的语言格式。抒情写景也好,叙事状物也好,都因为自己的语言功底而被处理得妙趣横生、多彩多姿。有的整句和散句相结合,例如:“殿塔壮丽” “蓬蒿没人”、“似绝行踪”、“东西僧舍”、“双扉虚掩”、“扃键如新”、“顾殿东隅”、“修竹拱把”、“野藕已花”等语句,和“至北郭”、“阶下有巨池”、“意甚乐其幽杳”、“遂散步以待僧归”、“阶下有巨池”、“会学使案临”、“惟南一小舍”等句子,整散结合,灵活生动;“眉颦蹙而欲啼,足劻勷而懒步”一句与它前后的句子也具有整散变化,错落有致的特点。有的在单行奇句中又间用俪语骈词,例如在“审谛之,……白昼端相,娇艳尤绝。遂与俱至斋中。嘱坐少待,先入白母。”这一连串绝妙好词当中,作者巧妙镶嵌上了“肌映流霞,足翘细笋”,可谓字字珠玑,声声铿锵,小倩的娇美艳丽活灵活现;当小倩提出“愿修燕好”的希求的时候,宁采臣回答的话语简直就是一对典型的骈体句——“卿防物议,我畏人言”。读之韵味十足,回味不尽。这些语言材料的巧妙运用,成功地使得全文句法灵活多变,平中添奇,雅中有俗,俗中显雅。
其次:语言的凝练。《聊斋志异》用文言写作,较白话小说,准确精练,生动传神的语言是它的特长,充分显现了蒲松龄熟练驾御文言文的卓越的语言功底。《聂小倩》一文,语言洗炼明快,情趣盎然,且不失形象生动,典雅别致。“女朝旦朝母,捧匜沃盥,下堂操作,无不曲承母志。”不过二十个字,即把小倩勤快贤惠、安良柔顺的形象和盘托出,引人联想。尤其是宁叱:‘速去!不然’,女惧,乃退女惭,出宁诺。又坐,默然自得女,逸甚,心德之”等诸多一字、二字句,言简意赅,干脆利落,给人以简捷不啰嗦,恰到火候之感,从而达到了一字千金的艺术效果。

3。写人物转化注重掌握分寸
《聂小倩》描述了被妖物役使的孤弱少女通过自己的心智与计策,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复杂而又尖锐的矛盾斗争中,得侠客之助,摆脱凶恶势力的要挟和控制,逐渐脱离了专门以害人为生的生活轨道,还阳与宁生结为夫妇,从而过上知恩向善、悔过自新的崭新的人间生活,并享受到了甜蜜的爱情,反映了古代社会被侮辱被摧残的妇女对邪恶势力的顽强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从性格的发展、精神的变化,还是立场的转变,作者在写这个人物转化的时候,非常注重掌握合适的分寸,尤其是每一个细节的转化。

黑格尔认为,艺术的中心问题在于“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出来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性……只有适合于照实表现恰恰某一确定内容的东西才应该纳入艺术作品,不应该有什么显得是无用的或是多余的。”[3]蒲松龄在描写聂小倩悔过转化之时,就非常注重把“要表现出来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这一种“妥帖性”,也就是非常注重掌握描写的分寸。“孤魂” 聂小倩原本是一个良家女子,不幸被恶魔老媪无情地掠去,被逼无奈充当了老媪的爪牙,专门做起了“为非作歹”的害人的职业。但聂小倩心灵深处的本性仍然是纯真善良的。当她前往兰若欲害宁采臣而被对方“惊问”的时候,她笑着回答说:“月夜不寐,愿修燕好。”当宁采臣郑重严肃地警告:“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以后,文章如此描写:
女云:“夜无知者。”宁又咄之。女逡巡若复有词。宁叱:“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女惧,乃退。至户外复返,以黄金一铤置褥上。宁掇掷庭墀,曰:“非义之物,污吾囊橐!”女惭,出,拾金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

从最初的又笑又说,到后来的只说不笑,说明遭到宁采臣的拒绝和呵斥之后,聂小倩很受感触地良心发现、扪心自问,人物的转化逐渐开始了。当发展到“女逡巡若复有词”的时候,进一步表明聂小倩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斗争——对这样的一个善良书生伤害呢,还是不伤害呢?伤害吧,被书生驳斥得理屈词穷而不能不“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不伤害吧,又担心老媪训斥虐待。这样一描写,即把聂小倩进退两难的尴尬神态刻画得几近淋漓尽致。当她用女色和金钱双管齐下进行诱骗皆以失败而告终的时候,作者描写的“女惭,出,拾金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明确地告诉我们:聂小倩的内心思想进一步发展到了惭愧难过的地步——这样一个正直正派令人钦佩崇敬的人怎么能去乱加伤害呢?这样,由不怀好意的笑到只说不笑,由决意害人到“逡巡”犹豫,由先前的“女惧”到后来的“女惭”,由想伤害宁采臣到钦佩崇敬宁采臣,作者在写人物变化和人物心理的时候,如此这般时刻抓住了恰切的分寸感、“妥帖性”,一个真实感人、前后变化的人物形象,就这样随着有分寸的细节描写而站在了读者的面前,亦活在了读者的心里。
评论家薄子涛认为,“要做到准确合乎艺术分寸,不仅要把握人物特定环境下的思想行为,在艺术表现上贬褒得当,恰如其分,而且还要写出一个人物立场转变、精神变化的真实依据和独有特点,做到适中、恰好。如果说,作者在描述聂小倩被迫害人的场景中是揭露中有同情的话,那么,随着她的渴望做人、悔过自新的言行表白,作者便把同情的因素递增为支持的热忱。兰溪生及其仆人接连被害后,老妖就准备对宁生下手了。宁采臣的不受娇艳容貌的蛊惑、拒绝金钱物质的引诱的高尚品德、学识无疑打动了聂小倩的心。所以,聂小倩在半夜时分偷偷地跑来给他通风报信,并且跟她娓娓倾诉,吐露了长期埋藏在心底的真情实意。这段对话,很有分寸地表达了男女主人公的性格。”
《聂小倩》对女主人公外貌形象的描写,同样做到了有分寸、合乎情理地表现,衬托出女主人公的精神及其性格的发展。宁采臣月夜中见到的聂小倩的形象是“仿佛艳绝”。这里所写到的“仿佛”,不但是夜间看人的真实情景的恰当描写,而且是“孤魂”真实面貌还不十分清晰的虚笔暗示。当聂小倩最终摆脱掉恶魔控制从而得以个性解放的时候,宁采臣眼中的聂小倩就非常的光彩照人、焕发青春了:

审谛之,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昼端相,娇艳尤绝。

这里的‘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简直美不胜收,“尤”字用得也极有分寸。而当男女主人公爱情实现的时候,作品这样写到:

因列筵告戚党。或请觌新妇,女慨然华妆出,一堂尽眙,反不疑其鬼,疑为仙。

聂小倩的“慨然华妆出”,是作者对她的爱情得以实现时的那种喜出望外的愉悦心情的恰如其分的描写。用来形容聂小倩成为“新人”时的美丽外表的“疑为仙”三个字,更是匠心独运,字斟句酌,准确至极,充分表现出作者有分寸、“妥帖性”地描写人物变化的超人的艺术功底。

4,巧用伏笔与照应。
伏笔与照应是小说创作常用的手段,但要想运用好这一手段,作者必须做到构思周到缜密,行文自然流畅,细针密线,不着痕迹,天然圆润,无懈可击。而《聂小倩》在描写人物的转化的时候,就非常成功而又巧妙地运用了伏笔与照应的表达手段。伏笔的运用在《聊斋志异》中主要有四种——一是远伏,即在距离后面的照应比较远的地方埋下伏笔,使读者最初并不怎么注意,但是随着行文的继续和情节的发展,读者经过回味和思考,自然会发现其中的奥妙,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从而拍手称绝,例如《花姑子》《水莽草》、《续黄粱》等;二是复伏,也就是层层设伏笔,而伏笔当中又有新的伏笔,或者同一个伏笔有着几种作用,例如《陆判》、《鸦头》等;三是暗伏,也就是无论在何处设伏笔,不管与照应的距离远近,作者都好像是在无心插柳,信手拈来,从而使得读者毫无察觉,直到最后通过自己仔细咀嚼与研究发现已入作者彀中,这才顿觉其中的美妙,例如《宫梦弼》;四是闲伏,即用闲笔当伏笔,所写的内容乍一看好像是多余累赘的,但是经过细心研读才发现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婴宁》、《张诚》、《胡四娘》《莲香》、《小二》等《聂小倩》运用的是四种伏笔中的远伏。作者远远的在文章的一开头就介绍到:“宁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而且他还经常对别人夸耀自己“生平无二色”。当聂小倩为了引诱他而有意“以黄金一铤置褥上”的时候,宁采臣却不但将黄金“掇掷庭墀”,而且还毫不犹豫地说到“非义之物,污吾囊橐!”,巧妙照应了宁采臣“性慷爽,廉隅自重”的伏笔。当聂小倩主动提出要与他“修燕好”且嘱咐、安慰他“夜无知者”尽管放心的时候,宁采臣决然没有被女色所动,相反,他对聂小倩的唐突要求斩钉截铁地进行了“咄之”、“叱”之,其耿直自重足以可见。夜深人静之时,两人“默然”而坐,宁生“促之”,并说:“斋中别无床寝”,明示聂小倩如果妻子还没有死去就不能同她相爱,所有这些见美色而不惑的情节内容,都是对开篇交待的宁采臣“生平无二色”的巧妙回应。


正因为有了像《聂小倩》这样的有着高超艺术技巧的作品,再加上广博的内容和卓异的思想,《聊斋志异》才能够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艺术明珠,成为一部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文学巨著,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盛赞和高度评价。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专集之最有名者”,“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问闻,亦多简洁。”(《中国小说史略》)
        《聂小倩》这篇文章的思想倾向,艺术手法都很能反映蒲松龄的思想艺术追求.这是一个善与恶,美与丑构成的强烈对比,而最终是善战胜了恶,美战胜了丑的动人故事.
其中,从小倩与宁采臣以及甯母三人互动可见得.甯母初因惧小倩是鬼,不敢答应小倩与宁采臣的婚事时,这时小倩的表现很值得人寻味,她并没有伤心哭泣,也没有心生怨恨,而是乖巧地说:「儿实无二心.泉下人既不见信於老母,请以兄事,依高堂,奉晨昏,如何 」这样既表明了自己对宁采臣决不会有加害之心,又给宁母及自己一个台阶下,同时还可因「依高堂,奉晨昏」与宁母接近,消除宁母的疑惧,获得宁母的欢心.另外,与宁母见面时不为接纳,但她毫无怨言地解释,愿兄事甯,在甯妻已久病的情况下为减轻宁母的负担「即入厨下,代母尸雍」.从此「朝且朝母,捧匜沃盥,下堂操作,无不曲承母志」,使由於甯妻病卧不起后操劳家务劳累不堪的宁母自从小倩来后「逸甚」而「心德之」.她这样做固然包含著取得甯家母子信任与好感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表现了她的善良.
        

《聊齋》雖多言情小說,卻很少單純言情,大多利用神異幻想之便,創造種種寓意形象,使作品兼有寓意功能,以豐富思想意蘊,本篇寓意尤其明顯。聶小倩說她用女色與黃金作為誘殺人的兩種手段,「 凡以投時好耳」 ,一語道破當時好色貪財的世風。而非分的黃金「乃羅剎鬼骨,留之能截取人心肝」,更是警世之語。 

「鬼」是一種觀念的存在,被藝術家想象成形形色色。《聊齋》筆下的鬼女都是早夭少女青春生命的另一種存在形式,具有濃郁的生活氣和人情味。聶小倩對寧生又崇敬,又感激,又傾心愛慕,而礙於鬼的身份和寧母的顧忌,只得與寧認作兄妹,若即若離;她夜間怕回到「荒墓」中去,但又無可奈何,在寧生的催促下,只得起身,愁容滿面,欲行又止。凡此種種,都寫得曲盡其情,意味深長。

《聂小倩》写鬼女聂小倩初入宁采臣家对婆母之戒心能理解承受,尽心侍奉,对宁采臣有依恋之心,却不强求,终于使婆母释疑,变防范为喜爱,富有浓郁的生活内蕴,展示出女子的一种谦卑自安的性情。


小说开头写聂小倩美,是女鬼祟人之美。结尾聂小倩仍然美,也仍然是鬼,人们却怀疑她是仙。从鬼到仙,从恶到善,一念之差,是《聂小倩》这个鬼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聊斋志异》[M],齐鲁书社,济南,1981年版24卷抄本。

薄子涛《写转化掌握分寸》,《名作欣赏》[J],1985年第二期。

雷群明,《蒲松龄与聊斋志异》[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马瑞芳讲聊斋(就是百家讲坛里播出的那位了,还是很不错的,我有看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原文译文
《梁甫行》原文及翻译
《项脊轩志》原文译文(完整版)
《卖油翁》电子课文(含注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原文及翻译
《木兰辞》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原文及译文
《富贵不能淫》原文及翻译
《月夜忆舍弟》拼音版
《卖油翁》朗读节奏划分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诗文翻译汇编
《诫子书》分段翻译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课文原文及翻译
《马说》节奏朗读划分及文白对译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北冥有鱼》原文及翻译(二)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冥有鱼》原文译文
《北冥有鱼》朗读停顿划分
《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译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译文及启示
《魏武将见匈奴使》原文及译文
《叔向贺贫》原文及译文
《浑沌之死》原文及译文
《呆若木鸡》原文及译文
《十五从军征》拼音版(含译文)
《蒹葭》拼音版(含译文)
《聂小倩》同步练习
《聂小倩》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聂小倩》ppt课件1
《聂小倩》白话文阅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