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髡》
学习目标
1. 熟读本文,把握人物性格
2. 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
3. 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说、引、止、绝、辞、遗”和“者、之、以、且、若”等虚词。
4. 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1. 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 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3. 对人物性格的把握
学习难点
1. 较难翻译的语句
2. 对淳于髡的评价
文本解读
一. 关于《史记·滑稽列传》
《史记·滑稽列传》记了淳于髡、优孟、优旃三人的故事,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以及“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能力。但对三人活动的年代,记载有明显的矛盾和错误。如说淳于髡是齐威王(前356前320年在位)时人,优孟是楚庄王(前613—前591年在位)时人,优旃是秦时人,秦亡(前206年)后归汉,数年而卒。可是原传却又说淳于髡后百余年有优孟,优孟后二百余年有优旃。这是太史公的疏忽。淳于髡出身于赘婿,优孟、优旃出身于优伶,这两种人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处于社会底层。他们虽出身微贱,但机智聪敏,能言善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因而其言其行起到了与“六艺于治一也”的重要作用。
“滑稽”一词的古义与今义并不全同。古义有多义性,屈原在《楚辞·卜居》中使用它带着贬义,有圆滑谄媚的意思;司马迁在《滑稽列传》里使用它带着褒义,有能言善辩,善用双关、隐喻、反语、婉曲等修辞手法的意思。这两种意义与今义都不尽相同,但又都有语义发展上的相承关系。
二. 《淳于髡》内容梗概
淳于髡是齐之赘婿,齐威王沉溺酒色,荒废朝政,致使外敌入侵,国家危在旦夕。“在左右莫敢谏”的情况下,淳于髡讲了“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的隐语,使齐威王听出了弦外之音,终于发奋图强,使齐国强盛起来。齐威王八年,齐王在楚国用兵的情况下,派淳于髡到赵请救兵,带的东西很少,淳于髡用向田神祷告者的故事予以暗示,最后使楚撤兵。淳于髡还用隐语使齐威王罢“长夜之饮”,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中,表现了他的胆识和才智。
三. 研讨探究
1. 第1自然段中讲述“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用意是什么?
提示:提示齐威王不理朝政,致使百官处理政事懈怠混乱,国且危亡,而齐威王就像大鸟一样,三年不蜚不鸣,没有任何措施。
2. 第2自然段的隐语在向齐王暗示什么?
提示:前往赵国带的东西少却达到向赵国求得救兵的要求。
3. 淳于髡是个怎样的形象?
提示:“不流世俗,不争势利”,“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机智聪敏,能言多辩,为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义执言,灵活地批评残暴荒淫的统治者。
四. 拓展延伸
1. 请与《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行比较阅读,看两者的异同。
提示:①在劝谏的方式上
②在表达主旨上
③在人物塑造上
2. 司马迁在《滑稽列传》中用“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一语颂扬淳于髡的非凡讽谏才能。依据文本,谈谈淳于髡向齐威王进谏时“谈言微中”的具体表现,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语言积累
1. 通假字
三年不蜚又不鸣 通“飞”
诸侯振惊 通“震”,惊恐
汙邪满车 同“污”
威王大说 通“悦”
卒然相睹 通“猝”,突然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 通“镒”
合尊促坐 通“樽”
髡尝在侧 通“常”
2. 古今异义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 古义:言谈辩捷 今义:(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未尝屈辱 古义:折服侮辱 今义:受到压迫和侮辱
百官荒乱 古义:荒废混乱 今义:社会秩序极度不安定
执法在傍,御史在后 古义:指监视酒政的人 今义:执行法令、法律
私情相语 古义:个人情感 今义:私人的交情
3. 一词多义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 到(动词)
止王之庭 的(动词)
淳于髡说之以隐 劝说(动词)
笑岂有说乎 说法(动词)
威王大说 喜悦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语气词)
今者臣从东方来 用于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代词)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 用于动词、形容词后,指代人或事物(代词)
奋兵而出 承接关系连词
髡恐惧俯伏而饮 修饰关系连词
欢然道故 旧的事情
故曰酒极则乱 所以(连词)
夜引兵而去 退(动词)
六博投壶,相引为曹 邀请(动词)
淳于髡说之以隐 用(介词)
以讽谏焉 来(目的连词)
以髡为诸侯主客 把(介词)
4. 常见实词
数使诸侯 屡次(副词)
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过度(形容词)
沉湎不治 管理(动词)
委政卿大夫 委托(动词)
止王之庭 止息(动词)
诛一人 杀(动词)
奋兵而出 振奋(动词)
奋兵而出 军队(动词)
赍金百斤 携带(动词)
冠缨索绝 断(动词)
见道傍有禳田者 祈祷(动词)
酒一盂,而祝曰 祷告(动词)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 少(形容词)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 多(形容词)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 增加(动词)
髡辞而行 告别(动词)
赵王与之精兵十万 给(动词)
若亲有严客 父亲(名词)
若亲有严客 尊敬(形容词)
奉觞上寿 恭敬地捧着
欢然道故 说(动词)
私情相语 谈论(动词)
行酒稽留 延长(动词)
六博投壶,相引为曹 同辈(名词)
后有遗簪 丢失(动词)
日暮酒阑 尽(动词)
5. 常见虚词
国且危亡 将要(副词)
左右莫敢谏 没有谁(无定指代词)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就(副词)
恶能饮一石哉 怎么(副词)
不过一斗径醉矣 就(副词)
若亲有严客 如果(假设连词)
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大约(副词)
6. 词类活用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使……上朝(使动用法)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使……吃惊(使动用法)
先生少之乎 认为……少(意动用法)
7. 特殊句式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判断句)
淳于髡说之以隐 (状语后置)
侍酒于前 (状语后置)
止王之庭 (省略句)
赐酒大王之前 (省略句)
方法指导
1. 反复阅读培养语感
2. 结合注释初步翻译
3. 概括段意揭示中心
4. 了解作者经历性格
5. 表达方式把握语言
6. 找出通假古今异义
7.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8. 常见虚词特殊句式
9. 做成卡片及时翻看
10. 适当练习延伸拓展
11. 背诵鉴赏经典片断
【模拟试题】
一. 语言知识及运用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卒然相睹,欢然道故 谈论
B. 六博投壶,相引为曹 同辈
C. 日暮酒阑,合尊促坐 尽
D.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非常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
B. 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C. 执法在傍,御史在后
D. 欢然道故,私情相语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髡恐惧俯伏而饮
吾尝终日而思矣
B. 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
赵宗灭乎,若号
C. 卒然相睹,欢然道故
枝枝相覆盖
D. 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輮使之然也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可烧而走也
A.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B. 先生少之乎
C.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D. 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5. 下列句中“之”指代的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A. 先生少之(金百斤,车马十驷)乎
B.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禳田者)
C. 赵王与之精兵十万(淳于髡)
D. 楚闻之(淳于髡),夜引兵而去
6. 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1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窭满篝,汙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
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委托
B. 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赠送
C.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断
D. 笑岂有说乎 说法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国且危亡
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
B. 淳于髡说之以隐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C. 不蜚则已,一蜚冲天
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
D.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
臣固知公子之还也
9.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淳于髡“滑稽”效果的一组是( )
①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②淳于髡说之以隐
③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④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
⑤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
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10.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淳于髡是“齐之赘婿”,社会地位地下,又其貌不扬,但是他有辩才,在多次出使诸侯的行动中,没有屈于压力而让自己受辱。
B. 齐威王喜欢隐语,也好无节制地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把朝政交给大臣处理。淳于髡抓住这点,用隐语以劝诫,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C. 齐王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派淳于髡到赵国请求援助,但带的礼物很少。淳于髡于是用一个人带的祭品少而要求得到的多的事例给齐王以暗示,齐王顿悟。
D. 邹忌讽齐王纳谏,首先是邹忌有敢谏的勇气,齐王有纳谏的魄力。淳于髡之所以用暗示的手法劝谏齐威王且收到成效,也得益于齐王是一个明君。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1. D 2. C 3. C 4. A 5. D 6. 略 7. B 8. C 9. A 10. A 11. 略
译文
淳于髡是齐国的“招女婿”。个子不到七尺,辞令机智善辩,几次出使诸侯国,从没有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喜欢隐语,爱恣意作乐整夜唱酒,陷在里面不理朝政,把国事托付给卿大夫。官吏们怠工腐化,诸侯国一起来犯,齐国即将危亡,就在朝夕之间了,左右没有一个敢谏诤的。淳于髡用隐语来劝说:“国内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大王的宫庭里,三年不飞也不鸣叫,大王可知道这鸟是为什么?”威王说:“这鸟不飞则罢,一飞就直冲云天;不鸣叫则罢,一鸣叫就震惊世人。”于是上朝召集各县令县长七十二人,奖励了一个,处死了一个,重振军威出战。诸侯国一时震惊,都归还了侵占齐国的土地。从此声威盛行三十六年。这事记在《田敬仲完世家》中。 齐威王八年,楚国对齐国大举进攻。齐王派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带上赠送的礼品黄金百斤、车马十套,淳于髡仰天大笑,笑得系在冠上的带子全都断了。齐王说:“先生嫌它少吗?”淳于髡说:“怎么敢呢?”齐王说:“那你的笑难道有什么可说的吗?”淳于髡说:“刚才臣子从东方来,看见大路旁有祭祈农事消灾的,拿着一只猪蹄,一盂酒,祷告说:‘易旱的高地粮食装满笼,易涝的低洼田粮食装满车,五谷茂盛丰收,多得装满了家。’臣子见他所拿的祭品少而想要得到的多,所以在笑他呢。”于是齐威王就增加赠礼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一百套。淳于髡辞别动身,到了赵国。赵王给他精兵十万,战车一千乘。楚国听到消息,连夜撤兵离去。 齐威王大为高兴,在后宫办了酒席,召见淳于髡赏他喝酒。问道:“先生能喝多少才醉?”回答说:“臣子喝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威王说:“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喝一石呢?其中奥妙能听听吗?”淳于髡说:“在大王面前赏酒,执法官在旁边,御史在后边,髡心里害怕跪倒喝酒,不过一斗已经醉了。如果家父来了严肃的客人,髡用袖套束住长袖,弯腰跪着,在前边侍候他们喝酒,不时赏我点多余的清酒,我举起酒杯祝他们长寿,起身几次,喝不到二斗也就醉了。如果朋友故交,好久没见面了,突然相见,欢欢喜喜说起往事,互诉衷情,喝到大概五六斗就醉了。如果是乡里间的节日盛会,男女坐在一起,酒喝到一半停下来,玩起六博、投壶,自相招引组合,握了异性的手不受责罚,盯着人家看也不受禁止,前有姑娘掉下的耳饰,后有妇女丢失的发簪,髡私心喜欢这种场面,喝到大概八斗才有两三分醉意。天色已晚,酒席将散,酒杯碰在一起,人儿靠在一起,男女同席,鞋儿相叠,杯盘散乱,厅堂上的烛光熄灭了,主人留住髡而送走其他客人。女子的薄罗衫儿解开了,微微地闻到一阵香气,当这个时刻,髡心里最欢快,能喝到一石。所以说酒喝到顶就要做出乱七八糟的事,乐到了顶就要生悲,世上所有的事都是这样。”说的是不能到顶,到顶就要走下坡路的道理,用来讽谏的。齐威王说:“说得好!”就停止了通宵达旦的喝酒,用淳于髡担任诸侯主客的职务。王室宗族举办酒宴,淳于髡常在一旁陪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