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作家介绍 >>
钱钟书简介
作者:钱钟书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7-13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是古文学家钱基博之子,幼年过继给伯父钱基成,由伯父启蒙。伯父上茶馆听说书,钟书都跟去。二十岁后,伯父、伯母先后去世。钟书考上清华大学。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获文学学士,赴上海,到光华大学任教。后考取第三届(1935年)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资格,名列榜首,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大学毕业后任教于多所高校,后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媛(1937-1997)。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1998年逝世,享年88岁。 当年在清华大学外文系有龙虎狗“三杰”之说,狗是翻译家颜毓蘅,虎是剧作家曹禺,龙则是钱钟书,实为三杰之首。夏志清说钱钟书“才气高,幽默,很会讽刺人。他什麽人都看不起,当时联大的教授恨他的也不少。他虽然一方面仍是谦虛,但是恃才傲物。”,据说钱对西南联大外文系几位教授有这样的评价﹕「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钱读书爱做眉批,于是清华图书馆的藏书上便到处有了“钱批”。钱钟书早年「好义山、仲则风华绮丽之体,为才子诗,全恃才华为之」,陈衍则批评他:「汤卿谋不可为,黄仲则尤不可为」,因而改弦易辙,奉衍若神明。 钱钟书在小说《围城》中成功塑造了一批特点鲜明的知识分子,生动地再现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状态与心态。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1938年,钱钟书留居蓝田两年,写了《谈艺录》的一半。两年后回到上海,又写了《谈艺录》的后一半。此书于1942年完稿。《谈艺录》问世后,广受好评。文史家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1972)一书中说:“胜利以后,回到上海,读了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才算懂得一点旧诗词”。夏志清认为“钱著《谈艺录》是中国诗话里集大成的一部巨著,也是第一部广采西洋批评来译注中国诗学的创新之作。”然而,海外学者一开始对于《谈艺录》它的评价并不高。夏志清就说过,尽管该书‘眼光正确,范围惊人,旁征博引……,却没有能替中国诗的急需重新估价立下基础’(《中国现代小说史》)。 1957年,钱钟书的《宋诗选注》出版,不久即遭到批判。当时在台湾的胡适看过这本选注说:“黄山谷的诗祇选四首,王荊公、苏东坡的略多一些。我不太爱读黄山谷的诗。钱钟书没有用经济史观来解释,听说共产党要清算他了。”“他是故意选些有关社会问题的诗,不过他的注确实写得不错。还是可以看的。”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1959年) 1979年,在其学术代表作《管锥编》中,钱先生不仅通过传统的训诂方法澄清了许多学术史上之公案,更在大量文献梳理与互证的基础上,作了大量精辟与独到的评论。是集数十年功力的学术钜著。该书为集合各种学科知识,对中国古典如《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焦式易林》、《楚辞洪兴祖外传》、《太平广记》和《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进行论述,自成一家之言,他也因此被推为现在中国的文化批评大师。《管锥编》据说起草于1972年,是文革中期,钱当时无家可归,住在文学所的一间小办公室里。据《谈艺录》、《管锥编》责任编辑周振甫记载,钱当时的书桌既是饭桌,晚上还要当床。 夏承焘在1948年9月17日的《天风阁学词日记》中说过,「阅钱钟书《谈艺录》,博闻强记,殊堪爱佩。但疑其书乃积卡片而成,取证稠叠,无优游不迫之致。近人著书每多此病」。他的《管锥编》大抵上也是如此。
著作
论文:《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牛津大学学士学位毕业论文,1937),《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钱钟书参加意大利米兰举行的欧洲汉学家第26次大会的演讲,1978);
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1);
小说:《猫》(1945);
中短篇小说集:《人·兽·鬼》(1946);
长篇小说:《围城》(1947);
诗集:《槐聚诗存》(1995);
学术著作:《管锥编》(1979)、诗论《谈艺录》(1948)、《七缀集》(1985)、《宋诗选注》(1958)等。
其他作品:《诗可以怨》(后收入《七缀集》)(《文学评论》1981年1期)、《也是集》(1984)、《模糊的铜镜》(《随笔》1988年第5期)、《石语》(1996)。

参考书目
杨绛著《干校六记》(一九八一年五月在香港出版,同年七月在北京出版)
杨绛著《我们仨》(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出版)
李洪岩著《钱钟书与近代学人》(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钱钟书《围城·冬夜》阅读练习及答案
钱钟书《论俗气》阅读练习及答案
钱钟书《围城》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亲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钱钟书《说笑》阅读练习及答案
钱钟书《围城冬夜》阅读练习及答案
有关钱钟书的经典语录
《钱钟书先生》教案3
《钱钟书先生》教学反思
《钱钟书先生》说课稿
《钱钟书先生》教学设计2
黄永玉《钱钟书先生》课文阅读
《钱钟书先生》ppt课件3
《钱钟书先生》ppt课件2
《钱钟书先生》ppt课件1
钱钟书《读伊索寓言》原文阅读
《钱钟书先生》教案1
钱钟书《窗》ppt课件2
钱钟书《窗》ppt课件1
钱钟书《窗》教学设计
钱钟书《窗》说课稿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