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灵洁九寨沟》教案1
作者:   上传者:gfdsfdsfuuikk  日期:08-07-23


《灵洁九寨沟》课文全解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词积累:
跋bá涉shè:爬山趟水,形容旅程辛苦。
绮qǐ丽:鲜艳美丽(多指风景)。
静谧mì:安静。
澄chéng澈:清澈明亮。
曼吟:声音拉得很长地吟哦,柔美而抒情。
洗涤dí:洗。
心悸jì:心里害怕。
匍pú匐fú:趴。
膜拜: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
栖qī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艾煊(1922~2001),原名艾光道,安徽舒城人,当代著名文学家。1940年参加新四军,历任文工团指导员,抗日军政大学八分校队长、教员、指导员,新四军《抗敌报》及《先锋报》记者、编辑,华东野战军前线新华社分、支社编辑主任、采访主任、特派记者,曾长期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进行火线采访报道。解放后历任《新华日报》编委、特派记者、副刊主编,中共江苏省委文艺处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秘书长。艾煊在“反右”和“文革”运动中受冲击,先后被下放到西山明月湾和宜兴太华山劳动,但始终达观处世、宠辱不惊,始终保持着对党的忠诚,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20世纪80年代起,艾煊长期担任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自1943年开始,艾煊曾先后发表了5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了《大江风雷》、《山雨欲来》、《乡关何处》、《清浊界》等长篇小说和《秋收之后》等10部中短篇小说集,还有《烟水江南绿》、《金陵梦华录》、《碧螺春汛》、《美在太湖》等15部散文集,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风雨下钟山》更是脍炙人口。他的小说和散文创作主要抒写对伟大祖国、对锦绣江南的文化思考,具有丰厚的哲学内涵和很高的美学品位,所以艾煊素有“艾江南”的美称。200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八卷《艾煊文集》,收录了他的大部分作品。
2、相关知识:
旅游胜地九寨沟
九寨沟,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50公里,总面积约720平方公里,其中52%为林木繁茂的原始森林。境内山脉、沟谷纵横交错,雪峰耸峙,溪涧四布。属高山深谷碳酸堰塞湖地段;主景区长50余公里,由呈“丫”字形的树正、日则、则查洼三条主沟组成,无数的湖泊、草海、瀑布、溪涧散落其间。
古时九寨沟一带被称为“翠海”。据《松潘县志县志•翠海》记载:“羊峒番部内,海狭长数里。水光浮翠,倒映林岚。”现在九寨沟的得名,来自于景区内九个藏族寨子,由于有九个寨子的藏民世代居住于此,故名为“九寨沟”。
九寨沟的山水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期,现保存着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九寨沟的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钙质,湖底、湖堤、湖畔水边均可见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体;而来自雪山、森林的活水泉又异常洁净,加之梯形状的湖泊层层过滤,其水色愈加透明,能见度高达20米。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被誉为九寨沟“五绝”。水乳交融,美不胜收。
“黄山归来不看云,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的精灵是水。湖(海子)、泉、溪、瀑、河、滩连缀一体,飞动与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济,千颜万色,多采多姿。高低错落的群瀑自丛林峭壁跌落,高唱低吟,热情洋溢。大大小小的群海置身于高山深谷之中,碧蓝澄澈、恬静秀美;水中倒映着红叶、绿树、雪峰、蓝天,一步一色,变幻无穷,水在树间流,树在水中长,花树开在水中央,有“中华水景之王”的美誉。
20世纪70年代,这片在莽莽丛林中沉寂了千百万年的仙境终于被一群偶然闯进的伐木工人发现。1987年,被列为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2年,成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90年,在全国40佳风景名胜区评比中,名列新自然景区榜首。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1997年,又被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同时获得这两项殊荣的景区。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这是一篇形神兼备、意蕴深厚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灵洁”二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以及丰富的联想,向读者展现了九寨沟湖水的“美绝,灵绝,妙绝”,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然、崇尚自然的人生理想。文章中也透露出作者对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的忧虑。
二、文章脉络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写作者去九寨沟的沿途所见,点明了九寨沟所处的地理位置,侧重于写九寨沟独特的地理环境,为下文写九寨沟的“灵洁”作铺垫。
第二部分着力描绘九寨沟的“灵洁”。作者先总写九寨沟“山美,树美,云美,雪峰美,瀑布美”,然后指出九寨沟最美的是大大小小串珠般的湖泊。接下来作者就开始集中笔墨写九寨沟圣洁的湖水。
三、写作方法
1.取材广泛,安排精当
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散文的“形”,包括反映在作品中的现实生活材料,语言材料和形式,文学样式和手段,段落的构成和排列等等;而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以作家社会实践为基点,在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倾向、创作意向和思路趋向”,“简言之,神就是作品的虚的方面,是需要贯通在一定的实体中才得以体现的。”(韩少华《散文散论》)由于散文的特点在于散,“散是散文的特质”,因此,散文的选材是十分广泛、自由的。
本文在选材上十分广泛。为了更好地表现九寨沟的灵洁,作者不仅写到了九寨沟的地理方位,尤其写到了九寨沟的峡谷风貌,“互相对望,情意缠绵”,写到了热情好客的藏民,“牵着藏马等在路边,欢迎人们骑着如猫般温驯的马,轻松地跋涉于岷江源的沼泽中”。接下来作者写九寨沟的湖水,写湖水的水质清澈见底,洁净无染,能孕育生命;写湖水的水色,色彩缤纷,色阶丰富;写湖水的澄澈明静;进而联想到音乐、绘画,来表现九寨沟湖水的不可言传的美。这样通过反复地铺排、渲染,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有力地表现了九寨沟的湖水美绝、妙绝和灵绝的特点。行文到此,似乎可以搁笔了,但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通过写自己面对这洗涤灵魂的纯水时的感受与感动,进一步地渲染九寨沟湖水之绝。而作者所写的这一切又都是围绕着文题中的“灵洁”二字来进行的,使得文章形式上确实很散漫自由但中心却很明确,主题相对集中,形散而神不散,体现出作者选材、组织材料上的独到匠心。
2.语言简明准确、形象生动
作者认为:“要想写出一篇真正好的、耐读的艺术散文,那就需要多方面的长期修养。”他说:“一篇散文的好坏,很大程度是由语言来决定的。”这篇文章就运用了许多形象、准确、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力•法以及长短相济酌多变句式,极其形象地描绘出九寨沟“灵洁”的特点。
如对湖水颜色的描写,不只简单的用“蓝,绿,黄,红”来说明,而是用更细微、更准确的词语来描绘:“蓝”化开为“藏青,宝蓝,淡蓝”;‘绿”又洇染成深深浅浅的“墨绿,翠绿,浅绿”;“黄”又分为“鹅黄、金黄”;“红”则有“紫红,桃红”。这些准确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绘出了色阶丰实的湖水,使水的形象独具特色,并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又如在铺写了九寨沟湖水的美后,发出了“美绝,妙绝,灵绝’’的赞叹。这简短的六个字是作者在感到“笔钝词拙,只能叙述形容,无法传达她的灵妙仙韵”后发出的。它简明、准确、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九寨沟湖水的赞叹:啊,九寨沟温柔、平和、澄澈、明亮、多色的湖水真是太美了,太神奇了,太有灵性了,简直像仙境一般!
至于文中的比喻句、对偶句和长短整散相济的多变句式则比比皆是。这不仅使语句显得生动、形象、精彩,而且使所写的景物具有某种情韵和灵性,同时还丰实了景物的美学内蕴,提高了景物的美学价值。
四、问题探究
1.课文结束部分唤起了读者心中的什么意识?
敬畏自然,就要去感受自然的美,体验自然的美,尊重自然的规律。敬畏自然,就应该在考虑我们人类集体的利益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其他“生命”的利益。如果我们只顾自己的利益,只顾眼前的利益,那我相信自然将对人类的无知进行报复,我们面临的可能就是灭顶之灾。文中的“但近十数年间,30万人的侵扰,又无情地搅乱了此山此湖亿万年绝美的宁静”就表达了作者的这种忧患。而只有尊重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造就人与自然的融溶之美。《灵洁九寨沟》一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阅读审美的快感,激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活动,让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唤醒我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意识。
2.作者对九寨沟的“灵洁”的描绘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0世纪,人类在战争、扩张、发展中狂奔、追逐,只是在人为划出的“世纪之交”才歇一下脚。放眼望去,发现被当成征服对象的自然正在愤怒反抗,悲怆地用滚过大地之躯的各种灾难提醒我们它依然存在,生命有赖于它。“自然”,当一字一板地把它念出,是的,人是否应当生而如是,自在天然?什么时候,自然问题会成为人们日常思考的主题,成为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人类都共同关注的“唯一的问题”呢?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的一部分一样。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永远只是母亲怀抱里的孩子,我们需要大自然母亲为我们提供各种必需的生活条件,我们要吸吮大自然的乳汁。如果谁蓄意破坏大自然,谁往她身上下毒、丢垃圾,那么我们必然也会成为受害者。我们每天都在谈生命,淡生命的可贵,谈爱护生命。可是我们却忽略宇宙也是有生命的。“谁说宇宙没有生命?”是啊,宇宙本身就是生命的体现,“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字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沉默也是生命的一种状态,没有生命就无所谓沉默。)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我们要爱护生命,保护生命,那就应该也保护地球上其他的生命,将来更应该保护宇宙中的各种生命。生命是神圣的,是庄严的,谁也不能随意来糟蹋生命。
【练习解答】
第一题:最能体现九寨沟“灵洁”的是九寨沟的湖水。湖水具有澄澈明静、色阶丰富、宁静平和、灵绝妙绝的特点。
第二题:文章第—部分写九寨沟所处的地理位置,侧重于写九寨沟与众不同的地理环境。这既突出了九寨沟的灵洁,也为下文写九寨沟湖水的灵沽作了铺垫。
第三题:略
第四题:参考答案:据分析,这些高山湖泊的湖底是由石灰岩构成的。在石灰岩的表面有许多种类的水藻和有色矿物质,加上湖底岩石层次高高低低,色彩各各有别,所以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呈现出独特的大自然之美。
【类文品读】
九寨沟的水
高山有好水。镶嵌在川西北岷山怀抱中的神奇的九寨沟,那里的水美得让人发呆、目眩,美得文、画师手脚无措!
九寨沟翠海叠瀑,山水广袤,数百平方公里,一步一景,九个藏胞寨子如宝石点缀在沟壑稍宽处,人文与风景相依相衬。溪流、湖、I白、瀑布,千姿百态。一百余个海子(高山湖泊)个个清澈凝翠,或碧波荡漾,或五彩缤纷,或深蓝莫测,或玲珑秀丽;它们由一条彩缎般的锦溪相连。那条时分时合异彩纷呈的溪,乳白色的堤使水高高低低,林林总总,蜿蜿蜒蜒,时而急流飞下,时而信步闲庭。阳光耀处,溪水一会儿白玉相叠,一会儿金泊泛灿,一会儿多情可人,一会儿如万马奔驰。浅蓝、瓦蓝、深蓝,蓝得发稠;青翠、珠翠、玉翠,翠得怡心。集天下水景美态之萃,娟娟秀秀卓然天成,色彩奇异,赏不胜赏,叹不胜叹!巧夺天工,神奥奇秘,引无数游客竞折腰。
“九寨归来不看水。”因水舞动洒落九寨沟景观无数,百十公里圣洁和灵性,像风格迥异的戏班子在沟内同时上演着连台好戏。盆景滩,褐黄色斜坡上,如蝉翼的水层,明净澄澈,扬扬洒洒,杨柳松柏恰到韵味地点缀其中,秀枝葱茏,一盆盆造型别致的“盆景”在流动的水中摇曳,要多么美就有多么美。芦苇海水明亮碧透,有如精心移栽的芦苇随风起舞;满湖清葱清馨。波光粼粼处,泛起无比动人的情律。树正瀑布十余米宽,二十余米高,从古树林莽中呼啸而出,出没于悬崖林木之中,气势如虹。峰回路转,惊天地位鬼神的诺日郎大彩瀑,数千平方米的一幅巨型珠帘垂挂于半天,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似乎是从天际蹦出来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自然交响曲……
最让人难忘的还数五彩池。它深藏于挺拔参天的高原翠木怀中,湖不大,方圆百丈而已。湖静时,翠绿、淡蓝、瓦灰、奶白相间相叠,酷似匠心独具、晶莹剔透的水彩画;阳光映照下,有如舞台灯光,变幻莫测,不同的方位有不同的感觉,赤橙黄绿青蓝紫演绎着一池章回故事;游客若不小心踩动小石一颗,刹时泛起圈圈动人涟漪,光晕频频,色泽交融,风光无限,更兼万紫千红于其中,斑斓灿然,奇图异境,湛蓝怡心,深蓝爽情,还隐隐蓝中泛绿。那一池美丽、多情,有如瑶池。
1.文章开头第一句“高山有好水”有何作用?
2.依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九寨沟的水具有哪些特点?
3.说说下列比喻句的表达作用。
①阳光耀处,溪水……一会儿如万马奔驰。
②因水舞动洒落九寨沟景观无数,百十公里圣洁和灵性,像风格迥异的戏班子在沟内同时上演着连台好戏。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第2段是运用全景式的镜头概写九寨沟的水,第3、4段则是运用特写镜头,分别写水。
B.文中既描绘了水的静态,又刻画了水的动态,动静结合,神形兼备。
C.文章之所以把五彩池作为重点来描写,是因为五彩池的美是九寨沟水的特点的典型代表。
D.“九寨沟归来不看水”说的是九寨沟的水太美,看了九寨沟的水,发现其它地方的水无法与之相比了。
5.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请你从语言美的角度,自命一题,写出解答。
(参考答案:1.这句既点了题又开启了下文。 2.个个清澈凝翠,或碧波荡漾,或五彩缤纷,或深蓝莫测,或玲珑秀丽。 3.①写出了其声势之迅猛。②形容九寨沟景观无数。 4.C。提示:九寨沟的水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灵洁九寨沟》阅读练习及答案
《灵洁九寨沟》ppt课件2
《灵洁九寨沟》ppt课件1
《灵洁九寨沟》同步练习
《灵洁九寨沟》教案及练习
艾煊《灵洁九寨沟》原文阅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