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听潮》教案及练习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8-27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造型:创造出来的形象。
穹qióng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用毡子做成。
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浩浩荡荡:形容壮阔或壮大。
沸沸扬扬:原指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这里指浪花多。
无穷无尽:没有穷尽。
盘旋:环绕着飞或走。
遐xiá‚想:悠远的思索或想像。
缥piāo缈miǎ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驰骋:(骑马)奔驰。
蜿wān蜒yán:曲折延伸。
皓hào月:明亮的月亮。
眷恋:(对自己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休憩qì:休息。
反璞pú归真:去掉外面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相关知识:
本文选自《名家点评当代散文》,“海思”,由大海引起的沉思。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海引起的联想,产生的沉思,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写大海的壮阔图景及自己富有哲理的思考,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希望人类应像大海一样有着博大的胸怀,极强的生命力,并像大海一样纯真,表现了作者对大海与人生的理解。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写海的美丽图景。
第二部分(3、4),写大海引起的联想。
第三部分(5、6),写面对大海的沉思,抒发了作者对大海博大精深、包罗万物以自己为独特的魅力赐予人类新生与活力的赞叹之情。
三、写作方法
1.跨越时空的联想
本文的成功首先体现在思想的魅力。课文取名为“海思”,着重点应在“思”上。面对大海,多数人可能也会想到赞美海的壮美,可是谁会想到由海的博大联想至海的包容力?从海底世界的神秘到海所融会的世间的水,从自然界的水循环到跨越时空的对历史和文明的包容。从这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学者独特的感受力,面朝大海,普通人呼吸到的是海潮,而作者呼吸到的却是海魂。这种跨越时空的联想使人感受到的是有生命力的海。更为奇特的是感受着海浪对船的颠簸,竟使作者联想到大海就像生命的摇篮,更像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人们对大海的依恋正是一种心灵的回归,大海以自己独特的魅力赐予人类新生与活力。作者的联想与沉思使文章的主题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大气磅礴的语言
文章吸引人的还有它气势磅礴的语言,能让人的精神为之一爽。比如:“本来,地球上并没有生命,是大海这个母亲,她亿万年来哼着歌儿,不知疲倦的摇着,摇着,摇出了浮游生物,摇出了鱼类,又摇出了两栖动物,脊椎动物,直到有猴、有猿、有人。”“科学家说,物质是不灭的,那么捧起一掬海水,这里该有属于大禹那个时代的氢,也该有哥伦布呼吸过的氧。”“那清风碧波,像是从天上,从地下,从四面八方,从我的五脏六腑间一起涌过。”无论是写景,还是由景致产生的联想,都显得特别的大气。品读这样的语言,让人的眼界变得开阔,胸襟变得恢宏。生活中的点滴不如意又算得了什么?人的心灵在接受着洗礼。
3.生机盎然的景物描写
文章的第二段描写了大海波澜壮阔的场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大海雄壮的美。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大海里,我们看到了水构成的天与地,时起时伏的波、星星点点的雨、湿湿蒙蒙的雾,构成了这个庞大的世界。天边垂下的波涛、地心里泛起的浪花,像大军、像野马、像棉垛……作者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感官,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各方面。人手,将海的壮美浓墨泼洒,极尽描绘之能事。特别是描写站在礁石上感受海风、拇浪的洗礼这一段,作者已将心这一特殊感官与大海融为一体。为了将景致表现得更为真切,作者大量运用了修辞手法。如:“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排,浩浩荡荡,如冲锋陷阵的大军”,“她们笑着、叫着,舔食着天上的云朵,吞没了岸边的沙滩,狂呼疾走,翻腾飞跃”……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后场面显得格外壮观,又特别真实可感。同时,作者又选用了恰当的动词和形容词,将场面的动感与恢宏传达得淋漓尽致。
四、重难点导析
⑴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本文看起来写了很多的地点,内容很多,但只要结合每一段首句、段末句去思考,思路就会清晰地显现出来:一、二段写大海的壮丽图景,三、四段写作者的联想,五、六段写沉思。
(2)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文章通过对海的博大、壮阔的描述,引出有关海的种种联想,进而引出海与人类的关系。作者纵情赞美了海的壮阔之美,让我们感受到人类乃至人类历史在大海面前的渺小。从作者深邃的思考中,我们懂得了大海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人类心灵的家园。读到此处,我们能真切感受到作者对大海深沉的爱。
【练习解答】
一、本文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大海的壮丽图景,第三、四、五、六段比较集中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这些段落是借过渡语句衔接在一起的;第二自然段的结尾“又激荡起我浑身的热血。海啊,原来是这个样子。”暗示下文写自己的感受;第三自然段结尾“我这时却觉得这茫茫的大海蓝得像一个神秘的梦。”神秘在何处?第四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自己的联想,本段结尾“于是,我明净的心头又涌上一汪蓝色的沉思。”引出下文的思考。文章就是这样巧妙地、自然地进行了过渡与衔接,上下文浑然一体。
二、由眼前的大海,作者联想到了大海的神秘及博大;引起了作者对人与大海的关系的沉思:大海不仅是生命的摇篮,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正因为大海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最终又成为了人类心灵的归宿。
三、作者借助于联想、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手法,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感官,采用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的顺序将海的壮美浓墨泼洒,将大海写得情趣盎然,又特别真实可感。同时,作者又选用了恰当的动词和形容词,将场面的动感与恢宏传达得淋漓尽致。
四、阅读提要:
第一部分:先点题,然后写海的壮丽图景。
第二部分:由自己散步所想引出自己对大海的联想,抒发自己对大海的赞美之情。
第三部分:由大海引出的沉思。
【类文品读】
青春
曾经多么迫切地盼望长大。不知不觉,你的肌肉强壮了,你的思维敏捷了,你开始忙活着自己的事情。这时,你会感到年轻真好,青春时光真好,青春的时光如一块块砖石,垒起人的四堵墙——
你的健康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力量,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风采。青春因此而充满活力,你可以努力去开创你钟爱的事业。这世界很大,你可以把目光投向远处,然后执著的踏上跋涉的征程。
你的勇气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激情,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动力。世界对你而言是一片空白,你可以用自己行动的画笔,重重去描绘。你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你有能力直面困难并战胜困难,同时要会总结经验,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你的年龄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优势,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资本。只有在此刻,一个人才能够做出人生事业的多项选择。尤其是,此时你有能力承受失败和挫折,你有机会脱颖而出,你有时间从头再来。
你的单纯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个性,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品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你都应品尝一下。你不需要所谓的成熟,你没必要在乎别人如何评价你。因为单纯,青春才会留下美好的回忆。珍惜单纯的心境,会使你的人生充满睿智的思考。
四堵墙,支撑住你青春的大厦。可是,请别忘记:青春短暂。如果有那么一天,你羡慕他人的成就超过自己,你感悟自己原本可以做得更出色,那时,你就浪费了人生中一段宝贵的时光。青春岁月里,金钱我们可以不要,享受我们可以舍弃,惟有宝贵的时光不可丢弃。我们脚下原本是遍地荆棘,没有我们辛勤的开垦,就绝不会花团锦簇。当每一个日子忙忙碌碌又不露痕迹地逝去,你要想,我们青春的每一刻度都弥足宝贵,自己生命中的这块砖,是否坚实地砌在了青春的大厦上。为了无愧于我们自己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让我们珍惜时光,珍惜青春这沉甸甸的日子,让我们的生命更充实更辉煌。
1.为什么作者认为“年轻真好,青春时光真好”?
2.从全文看,作者告诫了我们什么?(列出要点)
3.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文中语句“你的勇气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激情,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动力”的理解。
4.你认为“支撑住你青春的大厦”的,除了文中的四堵墙还有什么?请选择一个谈一谈你的见解。
5.大海在人类生存发展中起到哪些作用?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并联系课外知识写成提要来回答。建议同学们先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查阅有关资料,再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1、因为年轻使人健康,有勇气,有优势,更单纯。 2、告诫我们青春短暂,要珍惜青春。 3、年轻人做事有激情,果敢有力,不怕失败,勇往无前。 4、略 5、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听潮》导学案
《听潮》ppt课件(42页)
《听潮》flash课件1
《听潮》ppt课件5
鲁彦《听潮》原文全文阅读
鲁彦《听潮》mp3音频朗读
鲁彦《听潮》原文阅读
《听潮》ppt课件4
《听潮》ppt课件3
《听潮》ppt课件2
《听潮》教学设计3
《听潮》教案2
《听潮》ppt课件1
《听潮》图片素材(2张)
《听潮》同步练习
《听潮》教案1
《听潮》教学实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