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上 >>课文练习 >>
《访李政道博士》同步练习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25


【识记与理解】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 混沌(dùn ) 洗漱(sù ) 食不果(guǒ)腹 察(chá )言观色
B. 模(mú)样 庇(pì) 佑 无耻谰 ( lán )言 返璞(pú )归真
C. 纰缪(miù) 对称(chèn ) 桀(jié)骜不驯 涣(huàn)然冰释
D. 华裔(yì ) 模拟(nĭ ) 戮(chuō)力同心 力挽狂澜( lán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晋升 灰烬 觐见 进退两难 噤若寒蝉
B. 闪烁 硕大 回溯 媒妁之言 数见不鲜
C. 邂逅 亵渎 狡黠 不屑一顾 歌台舞榭
D. 罪孽 啮齿 涅槃 劣迹昭彰 蹑手蹑脚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惊蛰 班斓 文过饰非 按图索骥
B .睿智 泡制 丰功伟绩 真知灼见
C .城隍 慰藉 饶有趣味 日簿西山
D .辩士 斡旋 挺而走险 强弩之末
4.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 正确的一项是 ( )
(1)李政道博士多年来与中国保持着 的关系。
(2)创新不光是要胆子大, 科学的发展还必须要有 的基础。
(3)在国内不一样,学生一进校就分专业,我对此持 意见。
(4)至于科学与艺术,它们 是有相通的地方。
A.亲切 坚固 保留 切实
B.密切 坚固 保存 确实
C.密切 坚实 保留 确实
D.亲切 坚实 保存 切实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那么可不可以这样说,______在哪里做的工作,_________是华裔科学家得奖,我们都感到同样的光荣。
②所以,创新_________要大胆,________具备分析的能力。
A.不管 只要 不仅 更要
B.无论 假如 不光 还要
C.无论 假如 不仅 更要
D.不管 只要 不光 还要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记者:您31岁获得诺贝尔奖,您认为获奖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是天才、幸运?还是其他?
B.我们来想一下:巴基斯坦有没有诺贝尔奖得主?
C.颁奖典礼拿奖的顺序是,物理排在第一位,化学第二位,然后是生物,医学,文学。
D.早上6点钟,电话铃响,说:“毛主席想接见你”。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企业能有今天的规模和声誉,除了员工的协作之外,也是总裁苦心孤诣经营的结果。
B.素质教育的研讨会上,师生代表就品德、知识、能力等问题都络绎不绝地发表个人意见。
C.媚俗作为一种商业策略,在许多作家那里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完全靠迎合大众是无法在文学土壤中扎根的。
D.读书是一场迟延的精神宴席,饥肠辘辘的人们来不及彼此打上个招呼,便埋头书摊,饱食美味了。
8.下面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倾销与反倾销,这本是商战中常见的一种争夺市场的现象。
②他们在与外方打交道时,往往唯唯诺诺,被人一吓就逃,一骂就走,惟恐断了自己的财路。
③然而,在中外贸易战中,出现了苦涩的7:410的交战水平,是值得国人们好好想一想的。
④实际上,你越是退避忍让,客观上就是在被人家赶出市场。
⑤其实,根本原因不难找出,这就是,一些企业至今患有“恐外症”。
⑥只有据理力争,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在国外站得住脚跟。
A.②④⑤①③⑥ B.②④⑤③①⑥
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③②⑤④⑥
【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
(一)
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世界著名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博士多年来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 他独特的影响力为中国科技发展 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001年10月12日,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四楼一间大会议室里,墙上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引起记者的注意。仔细观看,这幅画原来是一幅双面绣,是根据模拟宇宙大爆炸的实验图创作的。图下方是李政道先生的题诗:“问君家何处,来自混沌初。”
9.依次填入第一段划线处的词语,正确的项是(   )
A 作为  靠  或者      B 作为 以 乃至
C 身为 以  或者 D 身为 以  乃至
10.解释下列词语。
斑斓:
模拟:
混沌:
11.(1)第一段介绍李政道博士的
(2)第二段简介访谈的 、氛围。
12.第一段由 个单句构成,最后一个单句的谓语中心词是
(二)
李政道:(仔细回忆了一下)那一天是5月30日,我当时住在北京饭店。早上6点钟,电话铃响,说:毛主席想接见你。我当时还没有起床, 赶紧穿衣洗漱,一个小时后来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书房。毛主席和我握手之后,刚一落座,毛主席就问:“对称为什么重要?对称就是平衡。平衡就是静止。静止不重要,动才是重要的。”我顺手从茶几上拿起一个拍纸簿,把一支铅笔放在上面,向一方倾斜,笔就向下滚动;然后又向另一个方向倾斜,笔又向另一个方面滚动。我这样重复了3 我说:“主席,我 运动的过程是对称的,可是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是静止的。”我解释说,对称不是简单的平衡,运动中也可能是对称的。毛主席对什么是对称很有兴趣。他说,他一生经历的都是动荡, 认为动是重要的。他年轻时念科学的时间不多,有关科学的观念大都是从他读过的一套汤普森写的《科学大纲》(Outline of Science)中得来的。我们的谈话进行了大约一个小时。过了几天,我离开中国回美国,在飞机上,一位服务员给我一包东西,说是毛主席送给我的。我打开一看,是一包书,正是他提到的那套《科学大纲》,4本,英文原版, 是第一版的,在当时已经找不到这个版本了,现在这套书还在我的书房里保存着。
13.“我这样重复了3次”中“这样”指代
14.“在当时已经找不到这个版本了”中“这个版本”指 。 
15.依照原文,上文横线处填入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就   然而  以前  因此  并且
  B.于是  然后  刚才  所以  而且
  C.于是  然而  刚才  因此  并且
  D.就   然后  以前  所以  而且
16.在本段文字中,通过李政道博士的回忆,写了毛主席和他的观点的有不一致之处,你认为根本原因是什么?
◆拓展阅读
穿过岑寂的碎片(有删节)
朱以撒
那方不毛之地一直为我神往。
我常常会留意典籍上、画册上的一些残破纸片。这些纸片总是令我心弦一颤:该不会又是楼兰的碎片吧?凑近前一瞥,十有八七,真是楼兰出土的残破纸片。
楼兰,真是离我太遥远,又太亲近了。
曾经想过,楼兰于我来说,已不是地域上的一个名称了,而是一种精神领域的烙印。
我分外喜爱楼兰的残纸,从外观上看,边缘都被时光的风霜啃噬得斑驳陆离,犹如一片片洞见筋脉的黄叶。这些残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汉字,古朴而稚拙。只是原先,贯穿纸片使其排列有序的细韧皮条,经不起风雨磨洗,不知哪一日清晨呼啦啦分崩离析,这一摞摞记载楼兰心迹的古纸本霎时如天女散花,散乱而破碎,再也无从整理。一些重要的记载被风吹雨打腐烂去,一些关键的词组也剥蚀风化,神秘的气息开始飞扬,越往后越神秘莫测。我想会有一些人,面对那无尽荒漠的方位,踮起脚神往地张望。
我们完全可以在精神上还原、再现当年丰饶的场景啊!
两千多年前的楼兰,何等富庶和滋润呀!这个美丽的绿洲王国有如丰满而妩媚的少妇,林木葱茏,水草茂盛,波光荡漾,百鸟啁啾,真正是一片乐土。它使黄河文化、恒河文化和古腊文化水乳交融。楼兰以它的消失,使人感到再滋润饱满的生命,也会如流星一般,在瞬间化为虚无。
这些古典的碎片由于没有完整性,它使人们也就看到一个碎片的楼兰,只看到那些舞文弄墨的楼兰人迷蒙的背影。楼兰残纸墨迹总是那么素朴,淡墨青衫一般天然动人。当然,有些笔画真的没有写好,读起来真让我皱眉头,不像是专门训练过的书手所为。只是书写中一如既往地不作态,则是我屡屡赞美的。
我觉得没有必要回避斯文赫定这个也许会让人不愉快的名字。20世纪初,这个具有探险血统的人就来到了罗布泊附近的荒漠上,发现了遗弃千年的楼兰遗址,挖掘的序幕就此拉开。有些人有着狼狗一般敏锐的嗅觉,而且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伙、一群。只要破旧的中国哪里有宝藏浮出土面,都会把这伙人招引过来。斯坦因不是到了敦煌,轻易就把藏经洞的珍贵经卷搬走了一大批吗?华尔纳则动了点科学的脑筋,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胶水,专门用来粘走那些活灵活现的鲜艳壁画。
这类事情在那个时节委实太多了。这种登堂入室的文化搬运行径,曾使我们蒙羞并且愤慨不已。
风沙越来越沉重地覆盖在楼兰遗址上,终日无绝,漫过基础,漫过墙堞,漫过城楼,着力剥蚀着突兀处。一切绚丽和辉煌,在如许长的岁月中,被黄沙摧残成一片迷蒙。
只余下楼兰残纸了。它们尽管是残片,却必将长存,就像楼兰上空的长风和楼兰身体上的沙丘一样长存。
我慢慢地走进楼兰,当然是心路历程接近了。楼兰在我心目中破碎万端,和碎片的纸本一个模样。从史料的完整性要求来衡量,碎片使人怜爱不已,但它的物质价值已抵不上完好者。若从审美价值上说,碎片却具有相当强的象征性,借残象以会意,妙在存残之间、藏显之外。
17.作者为什么说:“楼兰,真是离我太遥远,又太亲近了。”(尽量结合原文语句回答)
(1)太遥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亲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两句中加点的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1)这类事情在那个时节委实太多了。
“这类”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古典的碎片由于没有完整性,它使人们也就看到一个碎片的楼兰……
“它”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篇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句,请从文中任选两个比喻句,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1)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面对古楼兰出土的残破纸片,自由地驰骋思想,从而突显自己的文化关怀和审美情趣。
B.作者透过历史残片,再现出古楼兰的辉煌,为我们串连出古楼兰王国的全景舆图。
C.作者对古楼兰出土的大量古籍残片,进行了深入而严密的分析考证,从而为读者还原了古楼兰王国当年丰饶的场景。D.作者面对他在古楼兰腹地考察中发现的历史残片浮想联翩,抒发了对那片古老土地的种种感怀。
E.作者以精神漫游的方式,在古籍残片上营造出历史的氛围,从而予人以美感和启悟。
【积累与运用】
21.写出下列各诗词名句的下句。
(1) 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
(2) 山穷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
(3)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鹊桥仙》)
(4) 《书》曰:“满招损,________。”忧劳可以兴国,_____ ____,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22.下面是关于一海洋生物海蛇尾的介绍,请用简明的文字概述海蛇尾的特点及其功能。(不超过35个字)
一只海星模样的动物挥舞着五条长长的手臂游过来,看上去它没有头也没有眼睛,但事实上每条手臂都遍布着“眼睛”,全身就是一只巨大的复眼。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说,他们在研究这种被称为海蛇尾的动物时,偶然发现它身体表面由碳酸钙构成的骨板是由许多极为细小的凸透镜构成的。海蛇尾没有脑子,但有神经系统。微小透镜可以把光聚焦到神经束上,产生视觉信号。这样,遍布全身的微小透镜就组成了一个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的复眼,与昆虫的复眼相似,它在躲避天敌时非常有用。
23.自选话题仿写句子。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限的;趁有限的青春,去学习无限的智慧。
【写作与体验】
24.“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缤纷生活中的一个角落,一朵浪花,一种现象都会引发你的联想和思考,请你以“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题目自拟;(3)文体不限(除诗歌外);(4)不少于800字。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
【识记与理解】1.C (A漱shù B 庇 bì D 戮lù ) 2.A (jìn。B 中“溯”读sù ,其余都读shuò 。C 中的“黠”读xiá,其余都读xiè 。D中的“劣”读liè,其余都读niè。)3.B(A 中的“班”应为“斑”。C中的“簿”应为“薄”。D中的“挺”应为“铤”。)4.C 5.D 6.B(A 第二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C 最后两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D 引号应删掉。) 7.B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来来往往连续不断。发表意见不能说“络绎不绝”改为“纷纷”较为合适。) 8.C
【阅读与鉴赏】◆课内阅读9.B 10.斑斓:灿烂多彩。 模拟:模仿。 混沌:①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之前的模糊一团的景象;②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11.(1)身份 他对中国的贡献 (2)时间 地点 12.三个 作出 13.“这样”是指前文“我顺手从茶几上拿起一个拍纸簿,把一支铅笔放在上面,向一方倾斜,笔就向下滚动;然后又向另一个方向倾斜,笔又向另一个方面滚动”。14.“这个版本”指英文原版第一版的《科学大纲》。15.B 16.提示:毛主席是政治家、革命家,他所涉及的领域和经历都不同于李政道博士,毛主席自己也说他一生经历的都是动荡,认为动是重要的。而且他年轻时念科学的时间不多,所以两人的观点有不统一之处 ,这是很必然的。
拓展阅读17.(1)太遥远:时间遥远,两千多年前;地域遥远,无尽荒漠的方位;神秘的气象。(2)太亲近:楼兰于我来说,已不是地域上的一个名称了,而是一种精神领域的烙印。我们完全可以在精神上还原、再现当年丰饶的场景啊!
18.(1)“这类”指代的是:登堂入室的文化搬运行径。 (2)“它”指代的是:古典的碎片。19.(注意:(1)必须是比喻句;(2)要结合文章谈比喻的作用。)20.A、E
【积累与运用】21.直挂云帆济沧海;柳暗花明又一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谦受益  逸豫可以亡身。22.海蛇尾体表遍布细小的凸透镜,组成了一只巨大的复眼,利于躲避天敌。23.生命是有限的,奉献是无限的;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奉献中去。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访李政道博士》作业练习
《访李政道博士》ppt课件6
《访李政道博士》学案2
闵捷《访李政道博士》原文阅读
《访李政道博士》学案
《访李政道博士》ppt课件5
《访李政道博士》ppt课件4
《访李政道博士》教学设计2
《访李政道博士》ppt课件3
《访李政道博士》ppt课件2
《访李政道博士》教案1
《访李政道博士》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