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复习题 北师大版初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 一、古诗文默写、课文内容填空: 1、学而不思 , 2、 ,可以为师矣。 3、成语“举一反三”是由“ ”演化而来的。 4、孟子的“奕秋诲奕”的故事,通过对比的方法,告诉我们学习知识要做到“ ”, 切不可“ , ” 5、鲁迅的《读书杂谈》中主要阐明了每个人要在 的基础上培养“嗜好的读书”的习惯,这充分印证了孔子的“ ” 6、本书的主编孙绍振在《读书的三种姿势》中,阐明了 、坐着读书和 的利弊,其中“坐着读书”也不能全盘吸收,要“批判”的对待书中的知识。孟子对此的警告是 。 7、关于借书的话题,袁枚认为“ ”台湾当代作家柏杨的观点是 ,并要求成立 。 8、唐代边塞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的最后两句是 , 。 《从军行》(其四)中表明作者 坚定决心的句子是 , 9、王维的边塞诗《使至塞上》是一首 诗,颔联是 , ;颈联是 , 。 10、 ,却话巴山夜雨时。 ,白雨跳珠乱入船。 11、试问卷帘人, 。知否,知否? 。 12、毛泽东的《浪淘沙 北戴河》的下阕是: , , 。 , 。 二、单项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瞻前顾后 绝处缝声 忍俊不禁 掂量 B.小心冀冀 头晕目眩 返老还童 自卑 C.得失之患 心无旁骛 问心无愧 骈文 D.心旷神怡 举世无双 正襟危坐 搏徒 2.下列多音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 A.系着 关系 维系 B.参差 出差 差错 C.弹琴 弹弓 评弹 D.着急 着落 沉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同学们都炯炯有神地认真钻研课文。 B.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C.《红岩》这部小说塑造了共产党员江姐的英雄事迹。 D.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 A.他还欠款2000元。 B.我们十个人一组。 C.你第一次干这样的工作,难免不出差错。 D.上级通知马老师5月26日前去报到。 5.从上下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________。 A.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C.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D.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6. 修改病句有误的一项是:( ) A. 能否接受别人的意见,是一个人进步的重要因素。 修改:能否接受别人的意见,是一个人进步的重要条件。 B. 通过讨论,使我明确了认识。修改:通过讨论,我明确了认识。 C. 县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的工作。 修改:县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的问题。 D. 我们要学习“海空卫士”王伟同志英勇无畏。 修改:我们要学习“海空卫士”王伟同志英勇无畏的精神。 7. 选出填入下边横线处的四句话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 柔石故居门前原来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上有一座石板铺成的桥上镂着“金桥柔石”四个 (1)柔者,温顺也;石者,刚硬固执也。 (2)柔石正是从这座小桥走向了刑场,也走向了不朽。 (3)柔石这个笔名正缘于此。 (4)令人叫绝的是,柔石的性格也暗合了这两个字。 A. (1)(4)(3)(2) B. (1)(3)(4)(2) C. (2)(4)(1)(3) D. (3)(4)(1)(2) 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中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从直接的经济意义上讲,野生动物是我们人类可利用的资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类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 )首先应该强调保护资源,然后( )谈得上合理利用。 A. 不仅 而且 所以 也 B. 虽然 但是 因此 才 C. 如果 那么 因此 才 D. 虽然 而且 所以 就 9.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人的设计别具匠心,使这幢楼既富有民族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气息。 B.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描写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C.虽然引用的都是相同的材料,但两篇文章的观点却迥然不同。 D.晚会上,他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10、 能听出说话要点和言外之意,才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一个顾客在酒店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身问酒店老板:“你们这儿一星期能卖掉多少桶啤酒?”老板得意洋洋回答说:“35桶。” 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星期卖掉70桶的办法。” 老板很惊讶,急忙问道:“什么办法?” 顾客说:“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1)顾客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2)老板急于讨教卖酒的办法,暴露出他什么心态?
北师大版初二语文第五单元练习 一、默写填空: 1、王之涣的《 》抒写戍边士卒离愁的诗句是: , 。 2、“青海长云暗雪山, 。”是唐代 诗派的 的诗句。 3、毛泽东的《水调歌头 长沙》“一桥飞架南北, 。 , ,高峡出平湖。”中“一桥”指的是 桥。“高峡出平湖”的愿望已经实现。 4、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 , 。表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5、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在他的东林书院的门上写了一副对联是: ; 。 6、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不失色于人, 。 7、读书的好处很多,汉代的刘向说:“书犹药也, 。” 二、字、词、句 8、成语填空: 捉 见 、风 日 、肆无 、 欲试、前 后 、长歌 哭 引 高歌、 花一现、马失前 、连 不断、 然不同、众目 。 9、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语句。 A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B广泛阅读。 C 喜好,特殊的爱好。 D 精神空虚,没有寄托。 10、下面几句话中的加线词语,有三处不够恰当,请找出加以改正。 (1)中国政府一向主张和平解决国际间①的争端。 (2)目前,正是中国电影在国际上②崭露头角的时候,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使中国电影走向国际③。 (3)通过制订中央银行法和采用国际间④通行的会计制度,中国的银行也将全面与国际⑤市场接轨。 序号: 改正:
11、下列加线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简陋lòu 翅膀chì 厨师chú 戳穿chuō B、缓慢huǎn 筋斗jīng 节奏zòu 倔强jiàng C、泛滥luàn 翡翠fěi 径自jìn 机械xiè D、废墟xū 风筝zheng 勾当gōu 间隙xì 12、下列词语中的共同字与例词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 A、例词:差遣 钦差 参差 差事 B、例词:间隔 间接 间距 间歇 C、例词:应和 和谈 和面 和蔼 D、例词:折服 折断 折叠 折旧 13、选词填空 草原上的草才是真正的草绿色。它不是都市工业污染的 ;不是乡村农业污染的 ;不是园林移来植去的 ;也不是尘埃与人眼中疲惫不堪,下过一千次水,褪过一百次色的 。 A、灰绿 B土绿 C旧绿 D生绿 14、 对下面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及汉代的边塞”。 B.“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 C.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北师大版初二语文第五单元练习 一、基础部分: 1、找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俯瞰 撒骄 羞涩 肆无忌惮 B、谛听 窒息 勘探 一筹莫展 渲染 C、调侃 荒冢 褶皱 认人宰割 D、牵强 狂燥 烦躁不安 纵横捭阖 2、给加线的字注音: 搭讪 锉刀 蝉蜕 引吭高歌 温驯 叨扰 缱绻 曝晒 簇拥 捉襟见肘 恣情 率性 3、下列词语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觅食mì 水藻zǎo 恬静tián 赐予cì B、狡黠xiá 铸就zhù 忍让rěn 苍穹qióng C、脑髓suí 蝉蜕tuì 抽屉ti 渺小miǎo D、真谛dì 炫耀xuàn 虚妄wàng 矜持jīn 4、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B. 经过努力,使我市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经济活力城市”。 C. 听了李先生英雄事迹报告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D. 在音乐会上,一张张笑脸沉浸在欢乐之中。 5.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莫衷一是 目瞪口呆 南辕北辙 凭心而论 B.马失前蹄 孪生姐妹 谈笑风声 披荆斩棘 C. 黄腔走版 螳臂当车 铁壁铜墙 童颜鹤发 D. 生生不息 不敢苟同 心旌摇荡 文质彬彬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这个比喻 三层意思,需要深入挖掘,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妙处。 ②近年来,内地作家 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关于市场经济题材的好作品。 ③无权无职的平民百姓,虽然人微言轻,但他们送给为官者的外号,褒贬清楚,爱憎分明,很能 民意。 ④这又让我们见识到怀疑的残酷。它只需要一点借口,就可能将一个 的生命顷刻间置于死 A.包涵 作客 阐明 灵活 B.包含 做客 阐明 鲜活 C.包含 作客 说明 鲜活 D.包涵 做客 说明 灵活 7.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个人最爱听评书了,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和睡觉。 B.这位教授正在讲堂里口若悬河地讲着法律知识,他的儿子却在家中被执法机关缉拿归案。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修养、举止言谈都显得格格不入。 8.积累语言,写出上句或下句: 辅车相依, 。 天网恢恢, 。 ,人以群分。 ,自知者明。 ,不耻下问。 失之毫厘, 千里之堤, 流水不腐, 。 绳锯木断, ,金石为开。 盛名之下, 。 近朱者赤, 不入虎穴, 。 疾风知劲草, 笔落 风雨,诗成 鬼神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非 无以明志,非 无以致远。 落霞与 齐飞, 共长天一色。 ,路有冻死骨。 双飞翼, 一点通。 ,天高任鸟飞。 ,天下谁人不识君! 忽如一夜春风来, 从善如流, ,内举不避亲。 不是春, 春满园。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不要人夸好颜色, 。 利于病, 利于行。 兼听则明, 闻过则喜, 知彼知己, ;不知彼而知己, ;不知彼不知己, 。 二、根据解释归纳成语: 1、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2. 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3. 读书就有好处。 、 4. 形容活跃地呈现在纸上。 5. 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 6. 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7. 大力夸张形容。 8. 形容名声坏到了极点。 9. 长期都这样,就把它当成了常规。 、 10.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四.写出下列语句的上句或下句。 (1)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谦受益。 (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5)_______________,不耻下问。 (6)______________,孰不顺成? (7)_______________,宽以待人。 (8)_______________,渔人得利。 (9)_______________,则不如无《书》。(10) ,饿死莫做贼。 (11)非学无以广才, 。 (12) ,闲谈莫论人非。 (13)惜钱休教子, 。 (14) ,神灵庙祝肥。 五、阅读下文,完成1—5题 黄生借书说(节选)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行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 , , ,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2)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3)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4)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2、解释加线的字: 其切如是。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通籍后, 辄省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第1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证了 的观点。 4.本文的作者是朝 (代)的 (人名)。他晚年号为 ,本文选自他的 。除此之外,还有作品集 5、节选的第一段,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目的是 6、把文中的空缺句子写在横线上。 课外阅读练习 读书啊读书 ①读书啊读书。自识了字,便年复一年地读着。不记得读没读过\'看图识字\',连环画是看过的,对图的兴趣还不如对文字大。读了课文,读了小说,\'文革\'时读\'语录\',此后就什么都读,医书也读,再以后便自己也写了。热衷于买书,买来的书倒不怎么热心读它了。书是借来的好看。直到去年底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分送亲友,很希望他们能读一遍。谁知会不会呢? ②人是不可能将书读尽的。有的书可读多遍(比如自己的书),有的书翻一翻就放回书架了,今生今世也许永不读它。读书原是做笔记的,记下让以后的自己读它而不必读原著。后来发现自己并不翻阅笔记,便不做了。这样可读得飞快,读得不累。 ③所读的书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在床上看完的。这不合用眼卫生守则,但合另外的科学。若身体静了,书才读得下去,读来才有益。何况身体放平,脑中血量充沛,大脑才活跃得起来。 ④读书就是读书。若读的同时想到升官、发财、中奖、应考,以及什么\'颜如玉\'的,此书休矣。读通一本书不是容易的事。小时候觉得十分乏味、差劲、恶劣的书,长大或许能 A 。相反,以前曾认为最像样的书,再读或许会冷笑数声。在书中看出意思和看出没意思都不容易。 ⑤读书不是为了写作。否则,可读的书就非常有限了。所写的东西也非常有限。读得入了神,书中自有分子向脑中运动,不牵强,不突兀。当然,也可边读边想的,想想作者何以要这般写。能作这种触景生情的思想,也是读书的乐趣之一。 ⑥但最大的乐趣无过于挑剔了。能将一本书读出破绽来,可算是读得入门了,小到找出个错字,大到将一本书据理否决了。我曾当过几天教师,学校不大正规,上课就可以随意发挥。边教课文,边以小人之心将课文的宇词段改上一改,自以为得计,心中有了幸福之感。我改过杜甫的诗,他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采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历来都说写出了李白神韵。我想,将末句中的\'臣\'换作\'爷\'就更好了,\'自称爷是酒中仙\'。…… ⑦既然不满意别人写的,那就自己试着写写。读书的遗憾也造就作家。 ⑧读书的困难是借书不易,买书贵而不易,藏书不易。最大的障碍却是读着读着便没了兴致。读书要是不能越读越宽广深入,难免读没了兴致。没了兴致而硬读,则苦不堪言矣。恰如临考的学子, B 然而怒气冲冲,考完也就完了。 ⑨人是越来越聪明了,发明了电影,发明了舞会、音乐茶座等等好东西。最好的是发明了电视,有声有色地将故事演给人们看,而且足不出户,如唱堂会。据说在英国,将名著录进磁带的做法时兴起来了。我是个落伍者,既无舞技又不去茶座,连电视都绝少看。在我看来,冬夜躺在被窝中,点一支烟,捧一册好书,身下有条电热毯或脚下有只烫婆于,读到夜深人静,读到东方既白,这便是无上的享受了。…… 1.作者围绕自己的读书生活谈了方方面面的问题。你觉得下面哪种说法最能准确地概括本文 A.读书的乐趣 B.读书的感悟 C.读书的方法 D.读书的苦恼 2.从下面几段中找出能概括该段意思的句子。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第⑥段中加线的字注音。 挑剔( ) 破绽( ) 4.第④段和第⑧段中各有一处空白,请根据上下文选择下面的词语填空。 手不释卷 爱不释手 A ____________ B __ _____ 5.第①段中说\'书是借来的好看。\'袁枚《黄生借书说》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请写出《黄生借书说》中的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段中的\'颜如玉\'指什么?为什么说读书的同时想到\'升官、发财……\'此书休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⑥段中的\'但最大的乐趣无过于挑剔了\'是承接上文哪一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⑦段说\'读书的遗憾也造就作家\',你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⑨写电影、舞会、音乐茶座、电视等,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谈到读书\'挑剔\'的乐趣。作者把杜甫写李白的诗作了改动,你以为改得如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喜欢\'冬夜躺在被窝中,点一支烟,捧一册好书……读到夜深人静,读到东方既白。\'说说你的读书习惯并做简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