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作文中心 >>中考作文指导 >>
全国作文训练第四次讲座----思维方式
作者:   上传者:%u4f1a%u5458%u6ce8  日期:09-02-22


会员:htyj2008 友情提供  

全国作文训练第四次讲座----思维方式

  文学以艺术形象的方式掌握世界决定了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在创作过程中作家的心理活动具有特殊的规律,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创作实例和学生自己的写作经验进行讲授,帮助学生理解。
  重点:形象思维的特征、灵感。
  难点:直觉、灵感。
  第一节形象思维
  一、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
  形象思维有广、狭义。广义是指一种以直观形象为思维载体的高级心理活动,其思维成果是具有认识意义的形象体系而不是抽象的理论概念。狭义则是指文艺创作中创作主体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亦即以表象作为思维运动的材料,以情感作为思维运动的驱动力,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形象体系的一种思维活动。它遵循认识论的一般规律,能达到对于生活的真理性认识。它是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
  其特征是:(以中外作家的创作经验为例证)
  (一)以表象作为思维运动的材料
  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方式进行思维。而在形象思维过程中创作主体是运用具有形象性和可塑造性的表象进行思维活动。形象思维的过程是表象在作家头脑中推移、组接、演变、成熟的过程,它始终不脱离具体的表象。表象贯穿于文艺创作过程的始终,因此形象思维实际上就是一种表象运动--\'神与物游\'。
  (二)以艺术想象作为思维的方式
  想象是通过自觉的表象运动,借助原有的表象和经验以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艺术想象作为思维方式,是通过自觉的表象运动(主要表现为已有表象的分解与重新综合)集众多表象的不同因素于一身,产生出全新的表象--审美意象。通过艺术想象,作家才能创造出超越直接生活经验局限的形象。想象活动中主体高度自由的状态,有利于艺术家的创造。艺术想象与科学想象的区别:首先是艺术想象灌注了创作主体的情感,艺术想象中作家以情取舍、以情贯通、以情渲染,科学想象则是冷静、理智的,排斥情感的参与;其次是艺术想象着意加强对象的个性特征,科学想象必须舍弃对象的个性特征。艺术想象与个性联姻,科学想象与共性相伴。
  (三)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体验,人类的种种创造都伴随着一定情感活动,并以一定的情感为动力。情感进入形象思维之中,成为形象思维的驱动力,作家总是有了情感体验才会产生创作冲动。情感又是艺术形象的催化剂,情感推动想象,组合表象,并将情感注入到组合的表象中,情感形象即由此诞生。情感会推动艺术想象达到高度自由的极致状态。
  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又叫逻辑思维、理论思维,它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心理活动。它以抽象性为特征,在思维过程中剥离事物表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文艺创作中,作家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在形象思维过程中,抽象思维起着促进、深化、规范和引导作用。
  (一)抽象思维对于作家形象感知的促进和深化
  抽象思维可以帮助作家明晰地认识和把握直观感知的形象,从而起到对形象感知的促进和深化作用,但往往表现为间接调节形象感知,起一种模糊引导作用。
  (二)抽象思维在形象思维过程中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抽象思维规范引导着作家的形象思维,它可以帮助作家分析、审视形象构思和艺术传达阶段的一切艺术处理,从而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但它不代替形象思维本身。
  人类思维方式及习惯分类
  一类是偏重于理性的抽象思维;就是运用语言、进行逻辑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及推理。
  另一类是偏重于非理性的形象思维;既运用表象进行非逻辑的分解、组合、类化、联想及想象。
  摘于《有效教学方式全集》
  论作文创新思维
  作者:尚凡红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1212更新时间:2004-6-19
  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所必备的。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命题创新
  作文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命题者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观念的更新,取决于作文命题的开拓与创新。
  命题创新首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掌握人类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增强学生凭借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任务,也是作文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比如,《出发--到达》一题,可以让学生生发联想,用读者本身的人生体验去理解感受,转换成与自己感受相吻合的人生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一个追求的目标达到了,又要去追求另一个目标。\'出发\'和\'到达\'不就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吗?悟透了这一层,结合人生实际进行联想,\'追求\'无时无处不在:学业的进步,友情的发展,事业的开拓,科学的探索,品行的提高,人性的完善,民族的振兴--所有这些都是切合题意的表现题材。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出发\'和\'到达\'的认识不同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思考。
  其次,命题创新还可以从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着手。由于学生成长的家庭及社会环境不同,由于学生个人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不同,我们不能否认,人是有千差万别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看到学生在兴趣爱好、思想认识、情感情趣等方面的差别。正视这些差别,采取话题作文、自命题作文的形式,就能为每个学生展示他们的个性和成长提供机会,从而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二、思路求新
  突破思维定势,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答案的思维方法,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看到一个作文题,往往囿于习惯性思维方式,正像心理学家由贝弗里奇所说:\'在思考同一问题时,我们的思想往往重复同样的途径,这是因为各个观念已经合成为一个固定的思维锁链。习惯性思维程序的造成就好像条件反射一样,这样往往不能使人摆脱无益的思想途径。\'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严重束缚了人的独创性,以致不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人云亦云,写出的的文章缺少个性,缺少新意。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使学生独辟蹊径,写出有新意,写出有创见性的文章。
  比如,以\'说冰\'为话题,让学生写一篇借题发挥、托物寓意的文章。一般学生可能就冰说冰,说冰清玉洁,说冰凉冰冷。此时,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多向思考,拓展思路: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引发出学生胜过教师的观点;从冰由水结成后体积增大,引伸出人在不同环境中可能被塑为不同形象的道理;根据冰与水本为一家,可是结成冰后却高高在上的情况,讽刺那些蜕化变质的人等等。
  三、材料喜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新颖的材料作基础。那么,生活就是我们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搜集、整理材料,进而发挥想象能力,凭借其中丰富的人文意蕴成为哺育学生感知能力的温床,充分而准确地占有源于生活的材料。比如:《一个落榜生的日记》表达的是\'诚信\'的主题,这篇作文写了五天的日记:7月7日这一天,\'我\'因为诚信,并未把背好的文章抄到卷子上去,而是努力写出自己的作文。8月25日这一天,记\'我\'落榜,无力复读,去给一个服装店的老板打工。因为诚信不愿在价格上欺骗顾客而被解雇。9月25日,\'我\'一心一意学美容。11月25日\'我\'拥有了自己的美容院,并且诚实守信地开展经营活动。这篇作文的材料就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在中学生的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四、体裁出新
  美的事物应当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的统一。一篇作文仅仅有美好的内容而缺少形式的美观,仍然不能称作美文。在历年高考中,都会出现许多体裁新颖的作文。比如,有写寓言故事的,有写话剧的,有写书信体的,有写会议记录的,有写日记体的,有写文言小说的,有写新闻的,甚至别出心裁写就诊报告、寻物启事、数理化公式、说明书的,等等。形式的创新确实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千万篇作文中,如果有一篇体裁新颖的作文,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心情一爽。
  五、语言思新
  语言是最具个性化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最具个性化的作家是最具个性化语言的作家。把几部名著拆开后混杂在一起,我们从中拣拾几页,仅从语言方面便可以区分出是哪位作家的作品。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文章的载体。文章要有新意,所运用的语言也必须具有个性。
  语言创新可以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深厚方面下功夫。
  词语生动首先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我们不论要描写些什么事物,要把它表现出来,只有唯一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唯一的动词。要赋予它性质,只有唯一的形容词;人们应苦心探索,非要找出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不可!仅仅找到这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相似词,千万不要以为满足,更不可因为搜索困难随便用一个词来搪塞了事。\'词语的灵活搭配更需要打破常规,大胆想像,敢于创新,这样就可以把静态的事物写活,把动态的事物写得更加逼真,把平常的事写得形象动人。如\'我是常常去读山的,远远的读其苍茫,近近的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细读其沉淀。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这一\'读\'字就是应超常搭配的需要产生的。
  句式灵活常常表现为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语序的选择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安排。如\'宫廷的猜忌、冷漠、倾轧、空虚像阴影死死揪住她的心,让她颤抖;异域的寂寞、无助、排挤、思乡却又像寒流时时侵袭她的心,让她惊骇。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的父兄沙场喋血。\'这个片断准确表现了昭君面对心灵选择时的矛盾心理,前面两个句子是长句,成功地渲染了昭君进退两难矛盾犹豫的压抑感,后面的几个句子是短句,准确地描绘了战争造成的一幅幅惨状,营造了促使昭君痛下决心的催人力量。整散句是字数相近,结构相似,内容互相补充、互相映衬的句子。\'失金者小失,失友者大失,失信者全失。\'\'没有诚信的滋润,心灵也将干涸,灵魂都会枯萎,生命也将失去意义啊!\'整散结合在表达上会产生明显的效果。整中有散,散句就使语气有舒缓之处,也使文章显得摇曳多姿、舒卷自如;散中有整,整句就成了文眼,起到突出、强调作用。
  修辞可使文章语言有色彩,能让读者产生种种感受,甚至调动想像和联想,在心中唤起某种影像。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应用比喻关键是要准确、新颖,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喻体要新。如\'妻子如钟表。漂亮时髦的妻子像手表,随身携带,一刻不离,大家都看得见。老实的妻子像挂钟,只在家里尽她的义务,但不能跟丈夫到外面去。泼辣的妻子像闹钟,只能在家里,她发脾气时,即使是更深夜静,也会放声大闹。健康的妻子像老牌的手表,久用不坏。文弱的妻子像冒牌钟表,一碰就坏,屡修屡坏,派不上用场。\'这段比喻新奇而合理,广博而贴切。善用排比可以扩大表达的容量,形成磅礴的气势。比如:\'人生之舟,不堪重负,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去了才学,有机敏相跟。但失去了诚信呢?失去了,你所拥有的一切:金钱、荣誉、才学、机敏……就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而逝。\'好的作文还善于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借此展示自己的积累,扩大文章的容量,增强文章的辞采。如:\'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铁马去\'的慷慨志向;选择永恒,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寻,需\'要留清白在人间\'高洁。\'
  文句有意蕴主要表现为句子含有丰厚的内蕴,追求警策性、哲理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使句子增加厚重感,让人读后产生思想的享受,以及联想的收获。要写出文句的意蕴,需要常常对事理进行深入的思考,需要常常优化自己的语言习惯。只要有心追求,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写一些这样的句子并不难。如关于生活、思想、学习等,我们完全可以写出类似高考作文中这样一些哲语佳句:\'一次心灵的选择是一次生命质量的提高\',\'在人生的关节和转弯的地方,要学会转身\';\'一生都追赶春天的人,他的生命一定是一朵永开不败的花朵\',\'我们的生活是一本书,在每一页晴朗的日子上,都闪耀着太阳鲜红的印章\'。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健康的情感、高雅的情趣、生动的个性以及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勤于思考,追求创新,久而久之,就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打开创新的大门,见到应有的效果。
  (通讯地址:河南省濮阳市五一路中段中原油田第三高级中学语文组尚凡红)
  理性、感性、悟性
  人的精神世界有三个领域:科学、艺术、人文
  人的思维方式有三类:理性、感性、悟性。
  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人文融理性、感性、悟性于一体,人文中的信仰,给人以悟性,使人虔诚。
  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悟性早已有之,起源最早。中国的《易经》,更多的是悟性的思维,悟性带有神话般的思维方式。从现代意义上看,悟性属于宗教的思维方式。
  感性的思维方式,几乎同悟性同步,早已有之。主要表现为具象思维或形象思维,通过具体的形象,运用语言的描述,进行思维。如形容、比喻、对比、夸张,用于表达人的情感,属于艺术的思维方式。
  理性思维方式发展较晚,虽然古希腊已有闪光的体现,但真正形成应该是近代科学诞生以后。科学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理性社会。
  理性主要表现为抽象或逻辑的思维,包括归纳和演绎的思维。它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统计,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揭示事物的普遍规律,抽象出事物的一般原理。用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其实,理性并非绝对的。人的感性,情感,情绪,自觉,乃至悟性,在人类的认识和实践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仅仅有理性是不够的。所以,理性不是一切,我们需要理性,但不能\'理性主义\'。
  相对于理性主义,或者说对理性主义(绝对化)的反思,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了非理性主义。否定理性在人类认识和实践中的决定性作用,相反认为人的意志、欲望、情绪、直觉、潜意识在人类和实践中具有决定作用,强调整个社会历史过程是人的非理性发展过程。如尼采的\'唯意志论\',大有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味道。
  其实是各自在不同领域较劲,硬要把不可比的东西,拉在一起进行比较。
  理性更强调客观,规律,普遍性;更富于冷静;更有利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其思维方式是抽象或逻辑思维,其精髓是真。理性属于科学的世界。显然,尼采不属于科学世界。
  感性更强调主观对客观的感觉,情感,特殊性;更富于激情;更有利于对情感秘密的揭示;其思维方式是具象或形象思维,其精髓是美。感性属于艺术的世界。
  悟性则集中于内心世界,几乎与外部世界无关,强调心灵的感悟,自我的完善;更提倡虔诚;更有利于探讨心灵的健康;其思维方式是悟,心灵的感悟,悟之以道,抚之以心,其精髓是善。悟性属于宗教世界。
  理性、感性、悟性,科学、艺术、宗教,各有各的思维方式,各有各的评价标准。在研究认识论上,人们往往把三个领域的不同认识方法混为一谈,扯在一起比长短、论是非。结果不得其解。
  当然,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这三个领域,三种思维方式,其发展的早晚和强弱,大有差别。但是,这三个领域,三种思维方式,是否有较为完善的发展,倒是关系甚大,甚至决定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兴衰。
  古老的阿拉伯民族,古老的东方世界,何以反而落到发展中世界的地步?他们有长古的悟性,也有丰富的感性,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可引以自豪。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缺乏理性,缺乏对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认识的工具和武器。理性来自科学,来自对事实的观察、实验、调查、统计、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理性来自对普遍规律的揭示,来自对一般原理的追寻。他们往往错误地把更适合情感世界和宗教世界的认识方法--感性和悟性--直接用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所以总是不得其解。
  美国学者怀特有一句话很精彩:\'科学是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去处理事物的特殊性,艺术则是根据事物的特殊性去处理事物的普遍性。\'
  我们往往总是强调特殊性,而忽略了事物的普遍性。用艺术的思维方式代替科学的思维方式。用\'抓典型\'代替找规律。
  现实的中国还有一个缺陷,祖先的悟性也尊之不够。心灵世界总是缺了点什么。科学世界是无神的,而心灵世界则有神无害。该科学的地方不科学,该宗教的地方不宗教。或者说,该理性的地方不理性,该悟性的地方不悟性。
  我们看看发达国家,或平常所说的西方世界,他们则科学、艺术、宗教三个领域,都有各自的地位,各自的世界,都受到应有的尊重,理性、感性、悟性均各有其道,各有其所,各有其属。
  人的精神世界,理性、感性、悟性,缺一不可。
  人的认知,科学、艺术、宗教,缺一不可。
  人的心灵,真、善、美,缺一不可。
  理性不能证明上帝的存在,也推不出佛主的诞生,也无法塑造孙悟空的形象,既不能给人以情感的满足,也不能给人以心灵的寄托;同样,感性和悟性怎么也悟不出牛顿三大定律,悟不出基因学说来,悟不出青霉素,核磁共振,当然也无法造出汽车、飞机、电冰箱、彩电。
  只有理性、感性、悟性集于一身,又不混为一谈,那才是完善的人。
  如果说,科学晓之以理,艺术动之以情,那么宗教抚之以心。
  比如,\'色即空,空即色\';\'菩提本无树,平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上帝赐予我们一切,感谢上帝的恩赐。上帝创造了宇宙,上帝创造了人类。--这是宗教的语言。不科学,但宗教。很有悟性。
  又比如,白发三千丈,沉鱼落雁之美,羞花闭月之貌。--这是艺术的语言。不科学,但艺术。很有感性。
  再比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力与加速度成正比。--这是科学的语言。不宗教,也不艺术,但很科学。十足的理性。
  当然,有时候不同领域的词汇,也互相借用。不过,那只是\'一借\'而已。比如,瓦特看到开水壶盖被冲起,从而发明蒸汽机的顿悟,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提出万有引力的顿悟,爱因斯坦关于空间和时间是相对的顿悟,都是符合事实的,符合逻辑的,是理性的思维。只是借用\'悟\'字,以说明那是一种极具创新性的理性思维。又如,基督教也接受\'宇宙爆炸说\',也是\'借来\'说明上帝就是这样创造了宇宙,绝非理性思维。再比如,我们常说,某些艺术(如小说、电影)太假,不真实。那是指太不符合大多数人审美的感觉,不美。不是指科学的真实。有时说,\'艺术的真实\',那也是借用而已。历史剧的困境就在这里。历史是科学,必须真,剧是艺术,只须美。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初三议论文写作训练
2022届初三作文辅导:考场作文获得高分的诀窍
中考作文专题指导: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我生活在_____之中》(附文体详解及范文精评)
部分中考满分作文结尾集锦
中考作文指导:最受师生喜欢的6篇满分作文
中考作文指导:几种常见的记叙文开头方式
记叙文的构思技巧
考场上打开作文思路的几种快捷方式
倒挂的油画——记叙文,怎样使情节波澜起伏
作文提分之题记
中考语文作文拟题要求
中考作文20个注意事项
2017年中考作文预测及题解
2017中考作文预测
考场作文六大误区剖析
写人开头与结尾的方法【写作知识】
记叙文写作专题讲座:语言、动作、外貌描写
初中作文写作指导
考场作文常见问题及建议
作文训练指导:精彩标题欣赏
中考作文指导:给结尾添彩的六大技巧
作文开头结尾专项训练及相关素材
中考复习:作文写作十大技巧及(话题作文拟题目、半命题作文拟题技巧)
中考作文得高分技巧“一二三四五六”口诀
中考语文作文应该如何补习
看图作文答题技巧:学会析图
作文题记的写法
考场作文结尾出彩六法
中考作文指导写作技法之虚实相生
中考作文考场十大技巧顺口溜
中考作文指导:如何精彩用语
中考作文,应注重三种意识
2014年中考作文预测
中考作文的构思技巧
中考记叙文构思的基本套路(《中考作文技法》)
贵州省各地州市2013年中考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展评(5份)
2013年中考语文作文技巧自由命题作文
中考作文写作宝典
中考复习:作文技巧总汇
中考语文应试作文“三眼淘汰法”
中考语文满分作文亮点解析之材料新颖
作文选材技巧例谈
作文指导:作文应试策略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结尾例说
作文开头写法(15页)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