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1
作者:plzxwxj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3-23


会员:plzxwxj 友情提供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游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2、了解作者吴承恩及写作背景。 
            3、把握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讨,明确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及人物形象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品中传达出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导入课文。对于《西游记》这部文学作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今天咱们跟着这《西游记》的乐曲,走进这部经典著作,去真切的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二、 知识积累: 
1、 作者: 
吴承恩(约1500—约1582),中国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江苏涟水,后徙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他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后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曾祖吴铭、祖父吴贞曾分别任过县学训导、教谕。其父吴锐,家境贫寒,以经营绸布为生。虽身为商人,却喜读书,六经诸子百家莫不观览。 
  吴承恩自幼敏慧好学,聪明过人,博览群书,年轻时即以文名著于乡里。《淮安府志》记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早年曾希望以科举进身,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以后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归居故里,放浪诗酒,贫病以终。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多种文字流行于世。 
吴承恩一生诗、文、词创作甚多,死后大部亡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包括诗1卷,散文3卷,卷末附小诗38首。 
2、 题材背景: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为防止经文被盗,玄奘在唐王的帮助下修筑了大雁塔,保存经文。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直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3、《西游记》的文学价值: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这种特点,无疑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相关评价:吴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鲁迅 
《西游记》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法国大百科全书》 
三、 字词积累: 
扢腾腾  gē    扌刍chōu    搠 shuò   唿喇 hūlā     哏gén    躧趫  xǐqiáo  裩kūn   狮犭它 shītuó    犭禺独狨yǔróng犭戎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解理清文章大意。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探讨文中的人物形象: 
1、朗读课文,分析《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中,唐僧最终被劫走,红孩儿的阴谋之所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原因之一,红孩儿的精明与其审时度势 
      原因之二,他能抓住唐僧的心理。所谓“君子可欺之以方”,唐僧是一个一心向善的人,平日连蝼蚁都不敢踩死一个。红孩儿变成一个七岁小孩,高呼救命,就是希望以此激起唐僧的同情心和善心,使他能够接近,伺机下手。结果也正她他所预料的,唐僧听到“救命”的声音,确实动了慈悲之心,以至于麻痹了自己的神经,失去了清醒的判断。 
      原因之三,红孩儿抓住了取经队伍中矛盾,尤其是孙悟空和师傅唐僧的矛盾。孙悟空对红孩儿的伎俩有着清醒的判断,所以三番五次催促唐僧快走,不要管闲事。但红孩儿三番五次故弄玄虚,使得唐僧对于悟空的警觉失去了耐心,认为他“虚多实少”,是在捉弄他,并以念紧箍咒相威胁,使得悟空“再也不敢回言”。等到红孩儿以小孩子的涕泪涟涟的面貌出现在唐僧面前,更使得唐僧善心大发,失去了警惕,再也不信悟空的话,再加上猪八戒在中间怂恿,最终让孙悟空驮起了妖怪。这样,孙悟空虽然是取经队伍中的最强者,却没有发言权,而最弱的唐僧,却有着支配的权力,正是这种错位,这种师徒之间的矛盾,给了许多妖怪可乘之机。 
2、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对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的动作、语言的描写。思考以下问题。 
3、本文的选段中,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个唐僧? 
唐僧:迂弱、不辨是非、刚愎自用 
3、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体现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请加以具体分析。 
孙悟空:精明能干、大智大勇。追求个性和自由,有理想,有个性,有能力的人性美的象征。 
4、对小说中的猪八戒的形象,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你是如何看待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的呢?试加以具体分析。 
猪八戒:贪吃懒惰,又过多地计较个人的得失。有很多毛病,往往出地人的本能的欲求,反映了人性的普遍弱点。这无疑有落后、自私、狭隘的一面,同时往往能获得人们的理解和同情。 他不忘情于世俗的享受,但还执著追求理想。他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英雄,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5、沙僧虽然言语不多,你觉得他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沙僧的执著忠诚。 
6、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被认为是“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既有人的思想性格,又有动物的外形和属性,还有神怪的神通。结合课文谈谈孙悟空的“人性”“猴性”“神性”在情节中的具体表现。 
三、分析《西游记》的艺术手法。 
1、以诡异的想像,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比的境界。 
2、《西游记》中的神魔形象之所以能给人以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意把人物置于日常的平民社会中,多色调地去刻画其复杂的性格。 
3、“以戏言寓诸幻笔”,中间穿插了大量的游戏笔墨,使全书充满着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这种戏言,有时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无关乎作品主旨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只是为了调节气氛,增加小说的趣味性。 
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读《西游记》作品。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ppt课件1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课剧本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1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阅读训练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ppt课件4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学思路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练习题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ppt课件3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2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学案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ppt课件2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ppt课件1
吴承恩《西游记》书籍阅读及下载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