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狱中杂记》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4-10


一、方苞及成文背景: 
1、作者 
    方苞:清代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为文主张一种“义法”,要求做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并讲求词语的“雅洁”。这些主张在当时很有影响。在实践中,方苞以及其他桐城派作者成就虽然不很高,思想内容比较空虚,但大抵能够写得明白晓畅,在行文的结构、修辞方面有一些可取的地方。 
2、背景 
    康熙五十年(1711),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戴名世在《南山集》《与余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此事被御史赵申乔揭发,戴名世全家及其族人牵累定死罪者甚多。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名字,被捕入狱。开始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行步狱。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旗,以奴隶身份入值南书房。康熙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后累官至礼部侍郎。本文是方苞出狱后,追述他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 

二、解题: 
“杂记”,是古代散文中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 
本文以“杂记”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如用方苞提出的古文“义法”来衡量,繁富的材料就是“义”,即“言之有物”;井然有序的记叙就是“法”,即“言之有序”。 

三、导读提示: 
    方苞因受戴名世的牵连而被捕入狱,他亲身体验、观察和了解到清王朝刑部监狱的种种黑暗现实,以严肃、质朴的文笔描写了牢狱的恶劣环境,揭露了狱吏的贪赃枉法、滥用酷刑和囚犯中的无辜者含冤蒙屈、痛苦无告的不幸遭遇。 

四、导读过程: 
    1、全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段,自开头至“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第二段,自“余日”至“于是乎书”;第三段,自“凡死刑狱上”至“信夫”;第四段,自“部中老胥”至“人皆以为冥谪云”;第五段,自“凡杀人”至结尾。对照注释,细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第一段,自开头至“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写刑部狱中瘟疫流行情景,揭露造成瘟疫的根源。 
    第二段,自“余日’’至“于是乎书”,写刑部狱中系囚之多的原因,揭露刑部狱官吏诈取钱财的罪恶。 
    第三段,自‘‘凡死刑狱上”至“信夫”,写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心狠手辣,揭穿刑部狱敲诈勒索的黑幕。 
    第四段,自“部中老胥”至“人皆以为冥谪云”,写胥吏放纵主犯,残害无辜,主谳者不敢追究,揭露清代司法机构的黑暗与腐败。 
    第五段,自“凡杀人”至结尾,写胥吏狱卒与罪犯奸徒勾结舞弊,揭露刑部狱成了杀人犯寻欢作乐牟取钱财的场所。 
    2、本文写狱中的黑暗现实,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做了怎样的归结,表现作者怎样的局限性? 

    3、把本文你认为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整理出来,并举一反三,总结你的学习体会。 

五、检测练习 
1.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窦(dòu)穴   遐迩(ěr)老胥(xū) B.户牖(yǒǔ)  违(wéi)背 矜(jīn)疑 
 C.骈(pián)文 俾(bǐ)使 大辟(pì)  D.罹(lí)难   绞缢(yì)  日晷(guǐ) 
2.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是(这)疾易传染          与饮食之气相薄(迫) 
  B.俾(使)困苦不可忍        而轻者、无罪者罹(遭受)其毒 
  C.行刑者先俟(等候)于门外  富者就(于是,就)其戚属 
  D.贫亦罄(尽)衣装          有郭四者,凡(总共)四杀人 
3.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①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馀   
②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B.①主缚者亦然           ②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C.①牖其前以通明         ②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 
 D.①余叩所以            ②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 
4.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天时顺正                    B.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 
C.吾辈无生理矣                 D.唯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馀 
5.下列加线词语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B.贫者则面语之 
C.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D.夜缒而出,见秦伯 
6.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利系者之多                         利:获利 
B.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                剂:(财产的)等差 
C.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羁:捆绑 
D.情罪重者反出在外                   情:案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B.①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①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D.①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 
②其孰能讥之乎                               ②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言同,(余)于是乎书             B.(胥)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C.狱具矣,胥某谓(某姓兄弟)曰      D.(某姓兄弟)复请之,吾辈无生理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写胥吏贪赃枉法的一组是 
①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②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③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             ④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⑤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       ⑥但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③④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掌管刑狱的官员枉法作恶的现象,不仅普遍见于下级官吏,还涉及许多“部”级官员。可见在“康熙盛世”时,吏治腐败的问题已很严重。 
B.封建家长以“不孝”的罪名对子女提起诉讼,左右邻居也帮着把“忤逆”之人捆入牢房。为这样的事都能坐牢受罪,作者为此感慨不已。 
C.胥吏之所以胆敢篡改判决书的内容,就是因为他摸准了上级的心理:主审官宁可让案子错下去,也不愿因为事后追究错案的责任而丢官。 
D.作者在狱中了解到许多黑幕,对于那些从他人口中听来的事实,作者也向同牢的犯人一一印证,体现了桐城派作家注重考据的行文特点。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  

②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 

③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狱中杂记》ppt课件(9页)
《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狱中杂记》ppt课件(55页)
《狱中杂记》导学案3
《狱中杂记》同步练习
《狱中杂记》mp3音频朗读
《狱中杂记》教案2
《狱中杂记》学案
《狱中杂记》导学案
《狱中杂记》练习题
《狱中杂记》ppt课件4
《狱中杂记》ppt课件3
《狱中杂记》ppt课件2
《狱中杂记》ppt课件1
《狱中杂记》课堂练习
《狱中杂记》原文和译文(全)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