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教学反思 >>
《登上地球之巅》评课记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5-13


这是一篇运用“一超四有效”教学模式教学的一堂语文课,是学校组织的一堂阶段性汇报课。一课众评,以下是我们针对这堂课,及自己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和点评。

1、学生还不够自由

“一超四有效”模式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尤其是有效展示这个环节,自认为应该让学生自由说说对于这篇文章他最想说的,可以是一篇文章的疑惑处、兴趣处、感动处。学生记录下精彩的发言,并且互相补充。而这堂课的设计,教师整个按照是按照几个问题来一问一答,每个学生回答完之后老师还要再总结一下答案。这样就显得很拘束。

2、教师缺乏激情的点评

如果一堂课只让学生一个个地说,课堂可能会沉闷和机械。那么老师应该做些什么?我觉得是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精彩处鼓励、肯定,在重点处点拨深入,在疑问处挑拨矛盾。教师恰到好处并富有激情的点评势必会给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犹如投入河中的石子,泛起阵阵的涟漪,甚至掀起层层的波浪。

3、展示形式不够多样化

这个也是困惑整个七年级实验班教师的最大难题。感觉展示课好像又回到了老路上,一问一答。到底如何丰富我们的展示形式,让我们的展示能有序进行呢?确山二中有一种展示形式,在第一堂课学生通过学案自学过课文后,第二堂课小组长上台抽签,排好展示次序,排好展示次序,每个小组展示一个方面。课堂展示螫主动且次序井然。这想这只是一种最简便的展示形式,如何根据不同的文本设计不同的展示形式还需认真学习和探讨。有时我也在想,如果我们能坚持走下去,我们学生适应了这种模式,能力自然会提高,不需要我们的过多指导,他们也大概知道什么样的文本该如何展示,自己设计模式。当然,要达到这个目标,还是“任重而道远的。”的。

4、缺乏反馈

很多语文老师会感觉,一堂课热热闹闹下来,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呢?心里没有底。虽然我们不一定非得像理科那样,每堂课最后出几道题做做,但我们可以根据我们学科的特点,或写一个片段,或赏析两句话,或提两个重点词。反正就像商主任所说的“让学生告诉你他知道的,也要告诉他们你想让他们知道的。”根据这篇文章的核心来检查反馈一下,也是有实际用处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课堂应该达到这种效果,就该少一些框架,多一点自由。要做到这点,老师思想必须解放,否则就难以展开手脚。新的教学模式就难以有进展和突破。

(孔阳阳   卢海滨)

设置的问题应该再精炼些,在这节课上,田老师抛出的问题较多,也较琐碎,这样就形成了“一问一答”的形式,这就不符合“一超四有效”的模式。在对问题的分析中,如“是什么助他们登上了峰顶”和“要学习的精神品质”有重复之处,因此,有些问题应合并。

(苏胜美)

展示的形式太单一。这节课上,学生们展示的形式都是一个代表直接回答。因此,学生的活动太单一。展示课上,学生应如何展示一直是这段时间老师们的困惑。不过,田老师应再想些方式方法,不管是抽组抽号,还是不举手直接发言抑或是小组长指派组员等,应尽可能运用多种形式的展示方式,使课堂气氛再活跃些,尽可能起到触碰学生思维火花的作用。

                                      (王冬艳)

教师过多的引导没有使学生放开手脚,基本上沿袭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展示内容不够多样化。在文本的品读上,不深入,不细致。

                                 (苗江华)

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话应当是引导性的、点拨性的,教师语言不必过多;

一超四有效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展示,如何以形式多样的展示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此模式成败的关键,但在实际教学中,尽管老师们也想了一些办法,但总体看来,展示形式仍然单一,这已成为制约课堂教学发展的“瓶颈”,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出主意,想办法。

教学环节应进一步整合,把队员在登山中遇到的问题,感动自己的细节及队员的品质放在一个环节中,以主问题带动整个课堂,避免旁枝末节,使整节课更简洁干脆。

                               (赵水平)

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一节课中应如何结合?我认为应把人文内容融合在语言工具的载体中,它是一个钱币的两面,只看重一面的课是残缺的。

语文课到底应让学生学习什么?是学习文章内容还是学习如何写文章,并且为什么这么写?

情感与语文教学应紧密结合,一篇文章应该有个情感基调,所有的环节与细节应融在情感教学之中,丧失了情感,课堂将成为一片荒芜的沙漠。

                                       (张敬城)

有两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1、课堂上学生想展示什么?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了,不需要再讲的,哪些是教师应该再讲解或强调的?2、课堂上以什么形式,什么方法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有序地展示自己?

                                       (许艳景)

课堂上展示的内容由字词到课文内容的理解再到语言的赏析及情感,展示的形式是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仍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造成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我认为进行一超四有效的教学模式除了鼓励学生大胆积极的展示之外,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倾听。

                                            (刘毛英)

语文课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培养,这节课上学生读的过少,对于有些经典美句,应该让学生放声朗读,在读中品,在读中悟,在读中学习语言,也可让学生学着模仿写几句。

教师的基本功不错,但面对收与放的问题仍没能灵活机智的处理。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大家应该好好研究一下。

                                             (王军霞)

有效展示的关键之一在于提高学生展示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激励过少,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课堂生成少,教师要费心思为学生的展示构筑平台。

展示什么内容,展示要不要照本宣科,关于文本的内容需要多少时间展示,能力的拓展训练的预习与展示怎样安排,需要再思考。

                                             (王小英)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16
《登上地球之巅》ppt课件(54页)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15
《登上地球之巅》学案4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14
《登上地球之巅》ppt课件(40页)
《登上地球之巅》ppt课件(19页)
《登上地球之巅》ppt课件(38页)
《登上地球之巅》ppt课件(30页)
《登上地球之巅》ppt课件(21页)
《登上地球之巅》ppt课件(33页)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13
《登上地球之巅》中的刘连满最后死了吗?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12
《登上地球之巅》ppt课件(20页)
《登上地球之巅》学案(教师版)
《登上地球之巅》课文缩写及指导
《登上地球之巅》ppt课件(44页)
《登上地球之巅》ppt课件(24页)
《登上地球之巅》flv视频素材
《登上地球之巅》mp3音频朗读(女声清晰版)
《登上地球之巅》ppt课件(9页)
《登上地球之巅》ppt课件16
《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
《登上地球之巅》学案(含答案)
《登上地球之巅》ppt课件15
《登上地球之巅》ppt课件14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11
《登上地球之巅》ppt课件13
作文:登山心得体会(2篇)
《登上地球之巅》课后题及答案
《登上地球之巅》读一读,写一写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实录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反思
《登上地球之巅》字词分析
《登上地球之巅》读后感
郭超人《登上地球之巅》课文阅读
《登上地球之巅》表格式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说课稿2
《登上地球之巅》ppt课件12
《登上地球之巅》练习题
《登上地球之巅》说课稿
《登上地球之巅》课堂实录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10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9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