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刘东山》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5-30


《刘东山》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本文的情节结构。 
2、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3、品味人物形象,对人物能作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作家简介 
宋懋澄明文学家、藏书家。字幼清,上海人。勤学好藏书,万历年间与王圻、施以经、俞汝楫称四大藏书家,所藏尤多秘本及名人手钞本。能诗文。不少作品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反映倭寇罪行。所著有《九籥集》,清代列为禁书。 
三基础知识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跗注()恨人紧辔()抚膺()同舁()笊篱() 
啖数十斤殆尽()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将驴马若干头到京师转卖()②东山意少年易欺() 
③先辈平生捕贼几何?()④手绝弓矢() 
3.指出句子中活用的词并作解释。 
①语间盖轻盗贼为无能也()②乃公有事,不得同儿子前行() 
③身衣短衣()④夜中独出() 
4.《刘东山》选自,作者,字。明后期诗文及小说家。凌濛初《拍案惊奇》中的《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八兄奇踪村酒肆》一篇,就是根据这篇写的。 
四文本探究 
1熟读文章,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2 文中少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3 这篇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4 这篇文章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说明这个道理的? 
五课内阅读完成1—3题。 
1.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①何以应其复求?(      )②时与卿并辔任丘路也()③乃往时马上少年也()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昔年诸兄弟于顺城门闻卿自誉,令某途间轻薄,今当十倍酬卿,然河间负约,魂梦之间,时与卿并辔任丘路也。 
②少有动静,两刀有血吃也。 
3.文中是怎样描写十八兄的,这体现了传奇小说的哪些特点? 
六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明季吴县洞庭山乡,有樵子者,貌髯而伟,姓名不著,绝有力。每暮夜樵采,独行山中,不避蛇虎。所得薪,人负百斤而止,髯独负二百四十斤,然鬻于人,止取百斤价。人或讶问之,髯曰:“薪取之山,人各自食其力耳。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吾力倍蓰①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且值贱,则吾薪易售,不庸有利乎?”由是人颇异之,加刮目焉。 
  髯目不知书,然好听人谈古今事,常激于义,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尝荷薪至演剧所,观《精忠传》。所谓秦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众咸惊救。髯曰:“若为丞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众曰:“此戏也,非真桧。”髯曰:“吾亦知戏,故殴,若真,膏吾斧矣!”其性刚疾恶类如此。 
洞庭有孤子陈学奇,聘邹氏女为室,婚有期矣。女兄忽夺妹志,献苏宦某为妾。学奇泣诉于官,官畏宦势,无如何也。学奇讼女兄,宦并庇兄不得伸。学奇窘甚。一日,值髯于途,告之故,且曰:“若素义激,能为我筹此乎?”髯许诺:“然需时日以待之,毋迫我也。”学奇感泣。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显者以其多力而勤,甚信爱之,得出入内闼。邹女果为其第三妾。髯得间,以陈情告。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昆仑②。髯曰:“毋迫。”一日,显者夫人率群媵游天平山,显者不能禁。髯嘿贺曰:“计行矣!”于是密具舟河干。众妾登舆,髯舁第三舆,乃邹氏也。出门,绐③其副,迂道疾行,至河干,谓女曰:“登舟!”舟遽开,帆疾如驶。群仆骇变,号呼来追。髯拳三人仆地,不能出声。徐去,则女舟已至陈门矣。学奇得室忻感,谓古押衙④不是过也。髯谓学奇,亟宜鸣之官以得妻状。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询知义由于髯,赐帛酒花彩以荣之。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自是义樵名益著。 
  【注】①蓰:五倍。②昆仑:即昆仑奴,唐传奇《昆仑奴》中的义士。③绐:欺骗。④古押衙:唐传奇《无双传》中的义侠,押衙为官名。 
(清·顾彩《髯樵传》,选自《虞初新志·卷八》)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有樵子者,貌髯而伟 伟:身材魁梧 
B.人或讶问之 讶:惊讶,奇怪 
C.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赡:赡养 
D.迂道疾行,至河干 干: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髯目不知书,然好听人谈古今事 
然需时日以待之,毋迫我也 
B.一日,值髯于途 
  询知义由于髯 
C.若素义激,能为我筹此乎 
  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 
D.亟宜鸣之官以得妻状 
  赐帛酒花彩以荣之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髯樵) 
B.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所谓秦桧者)流血几毙 
C.吾亦知戏,故殴,若真(是秦桧),膏吾斧矣 
D.学奇泣诉于官,官畏宦势,(学奇)无如何也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部与髯樵设计搭救邹女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 ) 
①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 
②女泣如雨,诉失身状 
③髯曰:毋迫 
④于是密具舟河干 
⑤出门,绐其副,迂道疾行 
⑥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 
A.①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⑥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髯樵胆量过人,常常在夜间独自上山砍柴,不怕碰上毒蛇猛虎。 
B.髯樵低价出卖自己的柴草,主要是为了更容易把柴卖出去,这样也照样能获利。 
C.以砍柴为生的髯樵,虽然目不知书,但有勇有谋,疾恶如仇。 
D.营救邹氏、帮助陈学奇夫妇团圆的义举,使人们对髯樵刮目相看,褒奖有加。 
七课外补充 
小说鉴赏方法总结 
㈠总说 
①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形式。它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对人物的关系、命运、性格、行为、思想、情感、心理状态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进行具体的艺术描写。 
②小说的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情节、环境 
③小说鉴赏基本步骤 
1.依托文字理清情节线索; 
2.通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透过形象挖掘主题内涵; 
4.研究写作技巧,如语言特性、叙述角度节奏等 
㈡小说鉴赏的具体方法分析 
①人物形象鉴赏:颦笑言语见真性 
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形象表现主题和思想倾向。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一般方法有: 
1.正面描写:通过对人物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的正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2.侧面描写:借他人之口对对象进行描写。 
②情节鉴赏:文似看山不喜平 
作为生活的反映,小说中的矛盾冲突,也自有一个发展过程,包括几个基本环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作品还有序幕和尾声。 
常见情节安排技巧: 
1 节奏。节奏是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情节的进展也应张弛有致、起伏有序、缓急有度。 
2.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可形成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效果。 
3.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期待的问号,它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蓄势)。 
4.巧合: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 
5.其它 
蒙太奇、“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③环境鉴赏:一草一木总关情 
环境是小说表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展示,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山川草木、风花雪月,自然环境提供了人物活动的背景,营造出小说特定的氛围。它不仅作为人物活动的空间范围存在,而且常常与小说人物的情感密切相关。社会环境是环绕在人物周围的社会关系,民风、民俗的总和。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待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时令、地点。 
2、渲染故事气氛。 
3、表现烘托人物形象。 
4、推动情节发展。 
④叙事技巧:笔端变幻风云生 
视角、详略、顺序、虚实、抑扬、铺垫等。 
视角分类特点长处短处 
全知视角作者居高临下,全知全能叙述自由,便于展开广阔复杂的生活场景与读者有一定的间隔 
限知视角作者与读者是处在平等的位置上亲切、自然、真实不能叙述视角之外的内容 
第二人称很少见 
视角转换依照情节需要变换视角造成悬念,推动情节发展,使小说显得摇曳多姿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刘东山》练习题
《刘东山》ppt课件(16页)
《刘东山》ppt课件2
《刘东山》ppt课件1
《刘东山》译文
宋懋澄《刘东山》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