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好雪片片》教案1
作者:   上传者:liweiyan  日期:09-09-08


《好雪片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哲理深意;
2.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
3.领悟“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意;
4.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著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写作思路;
2.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著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意,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巧妙构思,深邃寓意;
2.以讨论为载体,学生开展探究,主动思索。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和善是一种爱,它如江南三月的小雨,润绿了荒芜的原野;宽容也是一种爱,它像北国九月的冬阳,温暖着冰冷的心房。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走在爱的世界里,我们不仅会收获许多感动,也学会了感动别人。林清玄先生在他的散文集中有一段充满哲理的语言:“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地走人生之路。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手握象牙球,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
今天我们就从林清玄先生的《好雪片片》中去用心感受人世间“最明净的善意”。
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查询庞蕴禅师的相关资料,了解引文“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出处及其原始含义,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为进一步领悟课文的主旨扫清运用典故方面的障碍。
二、字词检查
燠(yù)热   污秽(huì)   笨拙(zhuō)   家当(dàng)   奖券(quàn)
采用抢答的方式,要求学生读出音、说出义。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在信义路上”到“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概括描写流浪老人的衣着外貌及其日常生活情况,交代他的身份以及人们对他的态度。
本部分一、二、三、四段与第五段形成分总关系,第五段是对一、二、三、四段所写内容的总结和补充,第六段交代人们对流浪老人的态度,进一步说明流浪老人的生存处境。
第二部分(从“我每次经过那里”到“鼻子因而酸”)记述第一次买奖券和流浪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情,表现流浪老人善良的心灵。
第三部分(“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到结尾)以议论的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揭示文章的中心。
四、以讨论为载体,学生展开探究,体会文章主旨
1.在作者的笔下,流浪老人的外在形象与生存环境如何?
提示:要注意抓住“歪着脖子”“嘴巴微张”和“甜甜”等关键字词句。
参考答案:作者写流浪老人,没有浓墨重彩,而是粗笔勾勒,运用漫画的笔法,抓住流浪老人身上突出的特点进行描写。写老人的衣着,作者只写了上衣和鞋子;写老人的外貌,作者只写了“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写老人的睡态,作者只写了“嘴巴微张”和“甜甜”的表情。写皮带上绑着的椅子,更是作者的点睛之笔,一个流浪汉的形象就这样跃然于纸上。
讲解: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流浪老人的衣着打扮及其日常生活情况,突出老人一无所有的凄惨处境,与下文写流浪老人善良的心灵形成鲜明的对比。
2.在“我”与老人的交往中,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来表现流浪老人的思想性格?作者想借助流浪老人的言行举止说明一个什么样的做人道理?
提示:侧重思考做人的道理。
参考答案:作者主要选取了两件事:老人卖奖券时都要用红色塑料封套装好;帮“我”扣好纽扣。这些材料表现了流浪老人善良、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性格。作者意在说明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下都要保持乐观心态,拥有一颗善良之心,不断给别人送去温暖。
讲解:两件事,作者写法不一样,前者详后者略,前者重在写流浪老人的动作,后者重在写“我”的感受。作者通过写流浪老人动作“艰困”、态度“慎重”,来表现流浪老人虽然外表污秽但是内心善良;通过写“我”的感受,来表现“明净的善意”给人带来的温暖。这两件事充分地展现了流浪老人慈父般的胸怀,为下文的议论奠定了基础。
3.朗读最后三段议论性文字,思考“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在文中象征着什么呢?这些“好雪”最终落在了什么地方?
提示:结合前后文内容,抓住文章的中心句
参考答案:“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象征着美好的心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它落在人们的心田上,因为明净的善意会给人们带来温暖,给被感动的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讲解:作者运用叙议结合的手法,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用议论点明文章的中心,说明无论处境如何都不能失去善良的本性、都要学会给别人以温暖的人生道理。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庞蕴禅师的话,用“好雪”象征美好的心灵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用“当下即下”暗指给别人的内心深处送去温暖,增加了文章的意蕴,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五、小结
作者在文章中刻画了一位外表污秽、境况凄凉但心地善良的流浪老人的形象。从这个“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的流浪老人的身上,作者“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认识到“不管外表是怎样的污秽”,只要内心有“明净的善意”,那善意就会从内心深处涌现出来。最后作者以议论的笔法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无论境况如何都不能失掉一个人的善良本性,都要学会给他人以温暖。
六、作业
1.词语积累
燠(yù)热 能 污秽(huì)   笨拙(zhuō)  家当(dàng)  奖券(quàn)
2.思考本文的语言特色,完成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如雪般晶莹剔透的善意温暖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也应像作者笔下的那位流浪老人,让心灵的“好雪”当下即下。
二、难点理解
1.本文是一篇哲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表现深邃的意境的?
提示:要了解散文中事理与作者感情的关系。
参考答案:作者借一位外表污秽、境况凄凉但心地善良的流浪老人的形象,表达“不管外表是怎样的污秽”,只要内心有“明净的善意”,那善意就会从内心深处涌现出来的中心。
讲解:散文写作就要善于披事入情、体物察情,要“事”与“意”相合、“志”与“物”相依、“情”与“景”相生。 
2.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
提示:中国散文的传统是“卒章显志”,要重视研读结尾帮助把握全文的主旨。
参考答案:全文的主旨句是文章的最后一句“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当下即是,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讲解:“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象征着美好的心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它落在人们的心田上,因为明净的善意会给人们带来温暖,给被感动的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3.本文的语言朴素自然,字里行间渗透深情,作者在文中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提示:注重从文章的词句中发现特点
参考答案:(1)先抑后扬的手法。(2)善于用细节去刻画人物的形象。(3)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讲解:(1)作者写流浪老人,先写其外表如何的污秽,“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描写了一个满身油腻的老乞丐的形象,而后才写到流浪老人善良的心灵。一抑一扬使流浪老人的外表形象与他的内在心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2)比如:作者写老人的睡态,抓住“甜甜”两字,就写出了老人积极向上的心态,写出了老人内心的明净;作者写老人卖奖券,抓住老人动作的迟缓,就写出了老人的执著和善良。(3)作者用描写来刻画流浪老人的形象,用记叙来表现老人的美好心灵,用议论点明作者的感受,揭示文章的中心。
三、扩展训练
1.课文中流浪老人“明净的善意”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读过课文后,你是否也会想起谁或者有什么感触?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感受。
四、课后作业
1.通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作一篇读后随感。
2.阅读林清玄的其他散文,感受他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表现出感人的力量的特点。

【附】板书设计: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好雪片片》教学设计5
林清玄《好雪片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好雪片片》教学反思(2篇)
《好雪片片》学案
《好雪片片》教案4
《购买上帝的男孩》原文阅读
《好雪片片》ppt课件(25页)
《好雪片片》ppt说课课件
《好雪片片》mp3音频朗读
《好雪片片》ppt课件4
《好雪片片》ppt课件3
《好雪片片》说课稿
《好雪片片》教学设计
《好雪片片》ppt课件2
《好雪片片》ppt课件1
《好雪片片》教案2
林清玄《好雪片片》原文阅读
《好雪片片》阅读练习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