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试卷 >>中考模拟试卷 >>甘肃省 >>
2009年甘肃省张掖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作者:mlngdonghong  上传者:admin  日期:09-10-20


作者EMAIL:mlngdonghong@126.com

2009年甘肃省张掖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有幸参加了今年的中考语文阅卷工作。紧张的四天阅卷,由以往对中考阅卷的神秘猜想转化为了亲身参与的直观感受。每天接近900份的试卷阅卷,累自然是有的,但对自己最大的收获却是对张掖市中考语文的试题和我县学生的答题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感悟。
    今年的语文试卷,试题难易适中,灵活开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也突出了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强调了语文学习注重情感体验、生活感悟和语文知识相结合的特点,展示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试卷分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30分)、古诗文阅读(20分)、现代文阅读(22分)、综合性学习(8分)、写作(40分)五个板块,简约合理,格式规范。题型设计以主观题为主,试题整体难度不大,符合毕业、升学考试命题的特点。总之,09年张掖市中考语文试卷颇为新颖且具有创意,值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思考与研究。
    下面,从命题意图理解、考生答题情况、失分原因剖析三个方面进行逐题分析。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命题意图理解
    基础知识注重积累和运用,综合考查学生语文能力。这部分包括字词基础和语言的实际运用、古诗文的积累、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等内容,共有8个小题。试题设计具有梯度性,且侧重在理解和应用的层面上设题。例如,第1-5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字词句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第6题以介绍家乡的一种土特产为话题,让学生拟写广告词,考查学生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第7题是对学生名著阅读的考查,既考查了学生的基本阅读情况,又引导学生关注古典文学名著,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第8题的古诗文默写,更关注学生对诗词的积累、理解和应用。
2、考生答题情况
    这部分满分30分,大部分考生得分在20分左右,是本试卷失分较严重的一个题。
    第1题考字词的拼音和识记,满分4分。这一题汉字的识记失分的不多,考生都能将“粗犷”的“犷”和“遗忘”的“遗”字写上。但在拼音的标注上失分是比较大的。由于地域的原因,我县学生,特别是家在农村的学生,读音都很不标准。“曲”的正确读音应该是“q‘”,但很多考生都标成了“q“”,而“小憩”的“憩”,有的考生或许就根本不认识这个字,标成了“ti‚n”或“x‰”。
    第2题考查的是成语或熟语的应用,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试题要求根据给出的语言环境写出与“牛”有关的四个成语或熟语。大部分考试只写对了“九牛一毛”,也有各别考生写对了“牛鬼蛇神”和“牛头不对马嘴”,但“泥牛入海”写对的几乎没有。这一题得分都在1—2分。
    第3题出错的不多,题目要求结合语境解释词语,而所给的语境都出自课本。要求解释的词语有出自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中的“料料峭峭”,出自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瀚海”,出自《曹刿论战》中的“牺牲”和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守”。考生只要略加注意,结合以往所学过得知识,就会很容易地得出正确答案。
    第4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能认真分析材料,提炼出主要信息,对整段材料进行综合的理解,得出准确答案也是比较容易的。材料与“梅”有关,考生在初一时就学过毛泽东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考生若能结合以往所学,了解到诗人写景往往是“借景抒情”,诗人写物常常会“托物言志”,那做这道题就容易了。
    第5题是语病修改题,题型由常见的主观性选择题换成了这次的客观性直接改错题,难度很大。所给材料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内容是汶川大地震。根据答题情况看,此题得分普遍不高,甚至有的考生一分未得。原因在于病句的病因设置极具迷惑性和隐蔽性,有的考生不能正确辨识病因,无从下手,如果不是病句加了下划线,有的考生甚至都不认为这两个句子是有毛病的。还有的考生能看出句子的毛病,但不知从何改起。
    第6题就显得有些简单了。试题的乡土气息很浓,要求考生为家乡的特产拟写一条广告词。本题开放性很强,答案是从生活中得来,但对考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其实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考生虽然只要写上就能得分,可新颖且富有创意的做答却不多。当出现为民乐苹果梨拟的“今年过节不送礼,送礼只送苹果梨”的广告词时,阅卷老师无不为之拍案叫绝。
    第7题为名著阅读题。本题与以往的试题相比,最大的创新在于将两部名著“巧妙”地糅合在了一起,综合性较强。前两空考生能根据阅读常识可直接填写,出错率不高。后两空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不过有一部分考生也可以猜到《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是《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后代,但最后一空出的有些偏难,因为考生对名著的了解只局限与对主要人物的认识,因此也就不太知道《水浒传》中的吕方是《三国演义》中吕布的后代,这一空的失分也就很严重。
    第8题的默写填空主要失分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写错别字,如将“天涯”的“涯”写成“崖”,“竞折腰”的“竞”写成“竟”,“知己”的“己”写成“已”。二是整篇记忆意识不强,考生记不起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一句接下来是“映日荷花别样红”。三是理解不准确,各别考生不能正确理解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吟诵喜迎各国嘉宾的《论语》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还有考试因为字迹潦草,书写不工整而失分。
3、失分原因剖析
(1)、字词积累不够,或者记得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试卷考的都是考生在平常学习中常见的一些字词,但都往往被忽略。
(2)、地方方言导致对字词的读音不准,失分较大。其实拼音题也是我县考生最大的语文学习障碍。
(3)、对乡土文化知之甚少。在对家乡特产拟写广告词一题中,家乡的特产大都写得是大蒜、苹果梨等内容雷同的较多。还有考生对“特产”一词理解有误,写成了家乡的名胜和古迹。
(4)、对语言文字的应用不够娴熟。对广告词的拟写大都没有文采,显得单调而无味,有些广告词甚至出现语法上的错误。
(5)、课外书籍读得较少,对名著的了解仅仅局限与最基本的内容。许多考生对名著的了解甚至是从影视剧中来的,可能只记住了几个人或几件事,就更谈不上对名著的更进一步了解了。
(6)、对古诗词的掌握不够扎实。考生往往只在名句上下功夫,背诵古诗文时没有整篇意识。有些同学背了很多诗却不记得诗的题目和作者了,或者还出现了记忆上的混淆。而且考生只重背诵而不重默写,因为不能正确书写而导致失分的现象较多。
二、古诗文阅读
(一)、诗歌欣赏
1、命题意图理解
    欣赏的诗歌是考生在小学就学过的一首唐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设置有三个小题,即9—11题。第9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诗歌语言特色的把握,要求找出首句中能表现诗人做客他乡而产生的孤独感的几个词语。第10小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第11题要求考生对诗歌的最后两句“曲折有数,出乎常情”这一特点进行鉴赏和体会,考察的是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同时还注重对考生知识的领悟和迁移能力的考查。
2、考生答题情况
    第9题设置较简单。试题已经给考生指明了做答的方向,考生也能根据要求很容易地在诗歌的首句“独在异乡为异客”中找到能表现诗人孤独感的“独”和“异”这两个词。第10题也是很简单的。大多数考生都能根据平时所学和对这首诗的理解,准确地回答出诗歌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第11题只有极少数考生能回答出诗歌以“人想我”表达出“我想人”的艺术特色,而对最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则几乎没有考生在答题时设计到。这道题的设置偏难,失分最是严重。
3、失分原因剖析
    诗歌赏析前两题难度适中,考生失分不大。第11题难度较大,对考生的能力要求非常高,许多考生可能连题目都读不懂,根本无从回答。
(二)、文言文阅读
1、命题意图理解
    文言文阅读题的材料选自课本,是考生所熟知的诸葛亮的《出师表》。试卷从文言文字、词、音、义,材料内容、作者观点等几个方面设题,既考查了学生的古文基础知识,又检测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选文节选的是《出师表》中最为经典的一部分,设置了6个小题。第12题是实词的注音和解释,只考查了是“陟”和“昭”这两个词。13题要求考生翻译一个句子,其实是考对虚词的把握和对句子的理解。第14题是开放题,要求写两个当代具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人物,是从思想的层面上对考生进行引导。15题是客观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试题兼顾的知识点较多,设计最好。最后16题和17题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考查考生对文意的把握。应该说,此次中考文言文阅读全面考查初中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命题者的意图明显,设题比较全面,试题难度适中。但《出师表》为课本新增篇目,考前必然为广大师生所重视,且试题过于与课本联系紧密,故不能考查出考生的真实水平。次题仍应沿用以往课内与课外相对比的出题模式为好。
2、考生答题情况
    12题考查的两个实词的意义都是在教学中重点掌握和理解的,大部分考生都能回答上,但对这两个词的注音,考生因为审题不清而忘记了做答,白白丢了分。同样因为审题不清失分的还有第14题。13题对“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一句的翻译,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做题时粗枝大叶,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翻译不够准确,也失了分。15题有点难度,考生大都能认真辨析,得出准确答案。但也有考生平时只注重对实词的掌握而忽视了对虚词的理解,对“宜”和“于”的用法认识模糊,不能选出准确答案。16题四个选项中有两个的迷惑性较大,考生最容易出错。考生如果能认真分析课文,会感觉到诸葛亮在分析形势时是先说有利的客观条件,后说不利的主观条件的。17题最是容易,考试不需要动脑就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轻松地回答出诸葛亮先后主提出的那三条建议的。这个题考生几乎都没失分。
3、失分原因剖析
(1)、审题不严,没有看清题目的要求,如12题要求给加点注音并解释,有许多考生只注意到了解释而忽视了注音。还有14题也是这样,题目要求写得是当代人物,而有的考生就没重视到这一点,分不清人物所处的时代是“古代”还是“当代”,虽然人物也具有相应的精神,但却不能得分。
(2)、对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不牢固,记的似是而非,尤其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不准,如在12题解释“陟”字和翻译13题的句子时,写出的答案就显得模棱两可,不能得到满分。
(3)、课外积累较少,不会融汇贯通,更不能举一反三。如14题有的考生所写的人物虽也属当代,但并不具有诸葛亮那样的精神,白白失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说明文阅读
1、命题意图理解
    选文出自《甘肃名胜大全》,内容极具有地域特色,说明的是甘肃名胜炳灵寺石窟和刘家峡电站。试题考查的都是与说明文有关的一些常识性问题,题目比较简单,都是可以从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第18题考查的是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第19题考查考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第20题和21题则侧重对说明文句子的赏析和用词准确的考查,第22题考查的是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总的来说,本题各小题难易适中,切合学生实际语文能力。
2、考生答题情况
    初中说明文考查的内容都比较简单和单一,考生只要能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常识,都能基本从文本中获得答案。如18题就可以在阅读完材料后准确地做答,因此这个题失分不大,19题也可在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但部分考生语言的组织和概括能力不强,所做的答案内容不够全面,语言表述逻辑性差,得分不高。20题考生都能看出划线句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但部分考生在做答时却忘了将这一点写进去,而有的考生更本就不会赏析句子,答案东拉西扯,漫无边际。21题的题型和做答方法考生在平时就有所训练,基本都能写上,出错率不高,22题关于说明方法的考查也比较简单,考生基本能写对。
3、失分原因剖析
(1)、说明文知识掌握得不准确、不全面,不能准确做答。
(2)、提炼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组织能力差,答案不全面,比如19题和20题,失分就多一些。
(3)、试题分值给的太小,考生在答题时难把握做答的内容,有一定的失分。如22题,既要写出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又要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而分值设置才2分,有误导考生的嫌疑。
(二)、记叙文阅读
1、命题意图理解
    选文是肖复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母亲》,主要考查考生的散文阅读欣赏能力。文章情文并茂、文质兼美,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篇文章从亲情的角度出发,讲述了母爱的伟大。23题、26题和27题要求考生揣摩作者心理,将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考查的是考生对文章的感悟。24题也是对考生概括能力的考查,而25题重在检测考生对全文的整体感知,28题是一道语言拓展题,考查考生对作品的感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2、考生答题情况
    选文与亲情有关,考生最易把握。文段虽然较长,但语言质朴,感情充沛,考生阅读时并无多大的语言障碍。试题设置的并不是多难,考生只要略加分析,自然是会有所收获的。23题各别考生不能将具体内容抽象化,回答不够简洁,失了一部分分。24题较为简单,考生都能从文本中概括出“我”为了抗议母亲所做的那几件事。25题是失分较严重的一道题,大部分考生阅读较为急躁,对文章的情感变化等细节有所忽视,又将试题想象地有些难,因此就不能全面准确地概括出“我”对母亲的情感经历过的变化。26题和27题部分考生对文意的理解不到位,体会比较肤浅,概括不准确,答不出题目的关键,因而得分不高。28题只要做答就可得分,但也有极少数考生对题意理解不准确,答成了对“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这句话的赏析,实为可惜。
3、失分原因剖析
(1)、筛选概括能力欠缺,如第23题不能从原文中去筛选有效信息,第26题和第27题没有紧扣文本去概括,答非所问。
(2)、没有读懂、读透原文,对中心把握也不准,忽视重要的细节,如第25题关于文段情感的变化,考生的做答就不够理想
(3)、审题不清,如28题要求理解句子的含义,有的学生却进行了语言的赏析。
(4)、答题的方法欠缺,句子表达时不能突出“关键词”,如26题部分考生能找出“我”流泪的原因,但不能“感动”这一关键主题。
(5)、书面表达能力不强,语言表述不精炼,如在回答26题时,有些考生写得太多,不仅超过所给的答题范围,而且在试卷右边空袭密密麻麻又写了许多,使卷面看起来很不整洁。
四、综合性学习
1、命题意图理解
    综合性学习设计了两个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语文实践活动。29题以“锦绣甘肃”为主题,要求考生组织一次“走进家乡名胜古迹”活动。此题与考生所处地域联系甚是紧密,要求考生不仅要了解家乡,热爱家乡,还要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的能力。30题以“神七”升天为背景,要求考生设计班级语文活动的开场白,并拟写对联表达喜悦感情。总的说来,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要求考生有一定的观察分析与语言表达能力,拓展空间较大,考查内容较为广泛。
2、考生答题情况
    29题乡土气息浓重,但考生平时只重死读书,甚至不知道家乡民乐有哪些名胜古迹,考生拟写的书名大都是仿照“锦绣甘肃”来做,有创意的书名不多。考生对调查研究此类活动了解甚少,不知道如何来设计活动,所设计的活动大都思路不明,内容空洞,这一题失分较多。30题考生设计的开场白大都按要求使用了“神州七号”、“中华民族”、“祝福”等词,但能和活动实际联系起来的却不多,因此也有失分。考生都根据所给上联“太空探秘,千年梦幻成真事”拟写出一条下联,但却不注意对联的有关要求,能拟出对仗工整,内容和思想性都高的下联的考生不多。
3、失分原因剖析
(1)、平时学习不注意语文实践活动,题型不熟悉,不知道如何来做答。如29题对调查活动的设计,就有许多考生无从下笔。
(2)、考生基础知识欠缺,造句仿句水平差。如拟写的书名大都很平常,拟写得下联结构和内容都不能达到要求。
(3)、不关注课外知识,不注意课外积累。考生平时死读书,对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物几乎知之甚少,遇到向课外延伸的拓展题就犯糊涂。从整道综合性学习题的得分不高就可看出这一点。
五、写作
1、命题意图理解
    今年张掖市中考作文试题在延续去年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又加了一道半命题作文,要求考生在两个试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
    文题一《我心中的____》属半命题作文。考生可以从所给的“祖国”、“偶像”、“牵挂”、“幸福”、“秘密”几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同时还可以自己选填其他词补上,这一限制贴近学生生活,倡导主体体验,有利于考查考生真实的作文水平。作文中叙述主体“我”的情感必须在文中表现出来,这就引导考生从真实的生活经历入手,说真话抒真情。题目还要求文章必须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口吻组织全文,写“我”的经历、感悟、认识。用第一人称叙述,考生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也能给阅卷老师亲切自然,真实生动之感。根据所给的几个词语看,范围紧扣中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都是中学生熟悉的,都能够真实展现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感悟。只要考生平时注意观察和思考,作文素材是不难选取的。
    文题二是一道材料作文,作文题型较为开放。所给的三段材料有单一的中心,都阐述了苦难、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真正的强者的道理。考生在构思时可直接使用这个中心来立意选材,布局谋篇。
2、考生答题情况
      因为作文命题时不设审题上的障碍,无论考生选哪一个写作,都能做到有话可说,背题的作文很少。从两个题目的选择来看,有很多考生选择的是半命题写作,而且大都写成了记叙文,但文章在选材上都显得很普通,内容无新意,得分不是太高,真正高质量的记叙文不太多。选择材料作文的考生大都将文章写成了议论文。因为议论文的写作要求简单,考生都能把握,只要在写作时做到论点清楚,论据合理,论证严密,一般都不会得低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部分考生能从读书中汲取营养,丰富文章的内涵,文笔流畅,富有文采,这类文章的得分都比较高。还有极少数考生审题不严,没有读懂要求,将两篇作文肆意糅合,写作时死拉硬套,牵强附会,使得文章主题不明确。这类作文得分就很低。
3、失分原因剖析
(1)、考生文体意识淡薄,基本技能缺乏,作文写得既不像记叙文,又不像议论文,“四不像”现象很多;
(2)、有的作文形式新颖,但内容空洞,死搬硬套作文形式,缺少生活的气息。有的作文在形式刻意求新、求异,不讲究章法,但内容却空洞无物。
(3)、语言平淡,缺少文采。
(4)、不注重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往往一点到底。
(5)、不写题目;
(6)、字迹不工整,卷面不整洁;
(7)、试题命制不严密,尤其是材料作文。所给的三段材料过于详细,而在“要求”中有没有明确规定不能使用所给得材料,考生写作时就会投机取巧,将其中的事例加以扩写作为自己的论据。
通过试卷分析,可以看到我县平时语文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如下建议:
1、仍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2、教授知识不能拘泥于课本,还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语文,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积累一些课外的知识。
3、要让学生关注和搜集具有时代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信息,不要死读书。
4、加强古诗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会赏析,还要让学生自己学会理解和品味。
5、加强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教学。
6、平时多加强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7、尽管教材在编排上淡化了文体常识,但在教学中仍要加强文体知识的传授和写作训练。
8、作文教学要抓基本功和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不要一味追求创新。
9、注重课外阅读的活学活用,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不仅要动手,还要动脑。
10、对学生的书写要做出严格的要求。
     以上是我对2009年张掖市中考语文试卷及我县考生答卷情况的分析。这次阅卷给我的总体的感觉是,命题较新颖,也比较科学,能够客观、真实地考查考生的语文学习的水平。而考生答卷的情况,却反映出许多问题,形势不容乐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新,夯实基础,教会学生会学习,自觉地学习,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南古中学  董宏)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语文真题
2022年甘肃省陇南市康县中考模拟试语文试题
2022年甘肃省和政县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2022年甘肃省瓜州县中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2022年甘肃武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甘肃省武威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2021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A卷及答案
2021年甘肃省定西市中考语文试卷(pdf版)
2021年甘肃省武威等7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试题(图片版)
2021年甘肃省酒泉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2021年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2020年甘肃白银武威等8市中考满分作文:守望相助
2020年甘肃白银武威等8市中考满分作文:有这样一句话
2020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满分作文:我为我的成功而自豪
2020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满分作文:感动在心中荡漾
2021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一诊语文试题及答案
甘肃省武威市2021年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甘肃省兰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0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图片版)
甘肃省天水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甘肃省武威等7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甘肃省庆阳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图片版)
甘肃省武威等7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20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一诊语文试题及答案
甘肃省庆阳市2020年中考语文冲刺卷
甘肃省2020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
甘肃省2020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
甘肃省秦安市2019-202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甘肃省兰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甘肃省庄浪2019年九年级语文中考最后一模题
甘肃省永昌2019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甘肃省武威市、白银市、定西市、平凉市、酒泉市、临夏州、张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甘肃省天水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甘肃省武威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甘肃省庆阳市2019年高中招生及毕业会考模拟题
甘肃省2019年高中招生水平语文模拟卷(二)
甘肃省2019年高中招生水平语文模拟卷
2019年甘肃省高中招生水平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