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湖南省 >>
湖南省衡阳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12-15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满分 150分             时量 150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内讧hòng      哂笑shĕn        断壁残垣huán       不落窠臼kē
  B、勖勉xù         太监jiàn        拓片tà              一蹴而就cù
C、惊悚sŏng      愤懑măn         怙恶不悛quān       狼奔豕突shĭ
  D、熟稔rěn        舐犊shì         绯闻fēi             良莠不齐xiù
2、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一位代表激动地说,党的干部要敢于碰硬,要有为民造福的远大抱负,不能只想自己加官晋爵。
B、我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一惯主张是:在和平统一的框架内政治解决问题,采取一切措施尽力避免内战。
C、以复古形式为更新手段,用生涩艰深来骄正平滑浅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常用套数。
D、和港版《射雕》相比,央视版《射雕》尽管在武打设计上别出新裁,总体水准却略逊一筹。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国总统大选倒计时进入第七天,选情越来越紧张,周三盖洛普民调显示,71%的美国选民认为奥巴马将成为下一任美国总统。最终的投票结果会花落谁家,我们将拭目以待。
B、他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历经层层筛选,终于走到了飞行员选拔的最后一关,同来的二十多人只剩下他一人,这时已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C、随着国家食品安检局对奶制品查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食品生产行业的一系列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暴露了出来。
D、目前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已经席卷全球,在各大新闻媒体上,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诸如股市大跌、楼价跳水、工人失业等令人沮丧的报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B、某报记者一篇报道地方强制拆迁,侵害群众利益的文章,惹恼了当地官员,他们竟派公安人员到报社拘传记者,其根本原因是滥用公权在作怪。
C、刚刚过去的特大的我国南方罕见的冰灾雪灾,让我们记住了唐山市13位普通农民自费救灾的慷慨豪情,也让我们在这种可歌可泣的英雄义举中感受到了寒冬里特殊的温暖。   
D、我省药品食品监督部门已着手对全省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诚信度等级进行分类管理,不良记录的多少,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诚信等级。
 
 
5、在下面两种情境下,用语最得体的一组是                                      )
   情境一:某同学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 
   情境二:某同学正在发言,你作为主持人,需要插话,想打断他。 
   A、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B、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C、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D、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从论议,诵《易》先王圣人之道术,究遍人情,相视而叹。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二人俱同舆而之市,游于卜筮中。天新雨,道少人,司马季主闲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辩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阴阳吉凶之本。二大夫再拜谒,司马季主观其状貌,如类有知者,即礼之,使弟子延之坐。坐定,司马季主复理前语,分别天地之终始,日月星辰之纪,差次仁义之际,列吉凶之符,语数千言,莫不顺理。
宋忠、贾谊矍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曰:“吾望先生之状,听先生之辞,小子窃观于世,未尝见也。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污?”司马季主捧腹大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今夫子所贤者何也?所高者谁也?今何以卑污长者?”
二君曰:“尊官厚禄世之所高也贤才处之今所处非其地故谓之卑言不信行不验取不当故谓之污。夫卜筮者,世俗之所贱简也。世皆言曰:‘夫卜者多夸严以得人情,虚高人禄命以悦人志,擅言祸灾以伤人心,矫言鬼神以尽人财,厚求拜谢以私于己。‘此吾之所耻,故谓之卑污也。'
司马季主曰:“公且安坐。公见夫被发童子乎?日月照之则行,不照则止,问之日月疵瑕吉凶,则不能理。由是观之,能知别贤与不肖者寡矣。贤之行也,直道以正谏,三谏不听则退。其誉人也不望其报,恶人也不顾其怨,以便国家利众为务。故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今公所谓贤者,皆可为羞矣。卑疵而前,孅趋而言;相引以势,相导以利;比周宾正,以求尊誉,以受公奉;事私利,枉主法,猎农民;以官为威,以法为机,求利逆暴,譬无异于操白刃而劫人者也。初试官时,倍力为巧作,饰虚功执空文以誷主上,用居上为右;试官不让贤陈功,见伪增实,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食饮驱驰,从姬歌儿,不顾于亲,犯法害民,虚公家,此夫为盗不操矛弧者也,攻而不用弦刃者也,欺父母未有罪而弑君未伐者也,何以为高贤才乎?”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诵《易》先王圣人之道术       诵:述说
B、猎缨正襟危坐                 危:高,高处
C、矫言鬼神以尽人财             矫:假托,假借
D、事私利,枉主法               枉:歪曲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矫言鬼神以尽人财              ②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B、①日月照之则行,不照则止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二人俱同舆而之市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①禄非其功,不受也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的主旨是借司马季主之口讥讽尊官厚禄者,斥其谋求个人的利益,歪曲君主的法令,掠夺农民的财产,依仗官位逞威风,利用法律做工具,追逐私利,逆行横暴。
B、文章深刻地刻画了司马季主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勾勒了世之贪位慕禄者卑污、可憎的嘴脸。贤者与不肖者相互映衬,一褒一贬,爱憎分明。
C、宋忠、贾谊认为司马季主所处的地位是低微的,职业是污浊的,司马季主连连发问,对宋忠、贾谊的看法以有力的反驳,使这两位大夫哑口无言,自讨没趣。
D、本文侧重写司马季主与宋忠、贾谊的对话,语言描写突出,文中反复推论,说理透彻,词锋犀利,极富个性。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如类有知者,即礼之,使弟子延之坐。(3分)
译文                                                                           
                                                                               
(2)夫卜者多夸严以得人情,虚高人禄命以悦人志。(3分)
译文                                                                           
                                                                              
(3)其誉人也不望其报,恶人也不顾其怨,以便国家利众为务。(3分)
译文                                                                           
                                                                              
10、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句  (4分)
 
尊 官 厚 禄 世 之 所 高 也 贤 才 处 之 今 所 处 非 其 地 故 谓 之 卑
 
言 不 信 行 不 验 取 不 当 故 谓 之 污
 
三、古代诗歌鉴赏与名句默写(13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7分)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依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1)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来”“去”二字,有人说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何处?
(3分)
 
(2)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
 
 
 12、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4分)
①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李白《蜀道难》)
②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荀子(《劝学》)
(2)古文默写(任选一题作答,2分)
①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②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贾谊《过秦论 》)
四、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13~14题每小题3分,15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近十几年“全球变化”和“大洋钻探”研究中的最大进展之一,在于对地圈与生物圈相互关系的认识的突破,结果使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提高到一个空前的新高度。
地学与生命科学的结合,并不是新命题。地质学创立伊始,就与生物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地质年代便是以生命演化为序的。但传统的生物地层学是建立在化石形态的肉眼鉴定基础之上的,难免有片断性和表面性。世纪之交,地球科学向地球深处和地球以外发展,生命科学向愈益深入的微观世界进军,正是在这里产生了两者交叉的新层次:地下深处微生物的发现,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的层面上,开拓了全新的研究领域。
70年代末“Al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深海热液活动和热液生物群,说明地球上不仅有我们所习惯的“有光食物链”,还存在着“黑暗食物链”。前者依靠外源能量即太阳能,在常温和有光的环境下,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质,后者依靠地球内源能源即地热支持,在深海黑暗和高温的环境下,通过化合作用(chemosynthesis)产生有机质。甚至数千米深海海底下面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
“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直到极地冰盖、火山热泉和洋底地层,几乎无所不在。生物的分类,也扩展到古菌、细菌与真核生物三大类。地球历史的85%只有前两类组成的原核生物,它们从还原到氧化环境都有分布,在地球系统的时空坐标中占据一大片,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只是真核生物中的一部分。
从金属矿到水合物,从火山口到岩溶洞,无处不有微生物的活动,许多原来以为“无机”的地质过程,其实都是生命活动的结果。传统地质学里生物的“主角”是大化石,其实改造地球的首先是原核生物,它们的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默默无声地“耕耘”了40亿年,直到今天才有可能得到重新评价。生命深化史的研究很像社会历史,引人注目的恐龙、鳞木固然重要,但真的要揭示机理,还非要深入到原核生物不可。全面看来,地球生态系统的根本基础在于原核生物,它们才是“真的英雄”;而我们熟悉的大型生物其实是生态系统的顶层,相当于社会史里的“帝王将相”。寻找地球和生命系统演变的规律,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到分子生物和生物地球化学的水平,才能理解地球系统的运作。
13、下列对“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及其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立在用肉眼鉴定的化石形态基础上的生物地层学,已经显示出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
B、地学向地球深处和地球以外发展,生命科学向愈益深入的微观世界进军,于是产生了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
C、对极端条件下生存的原核生物进行研究,标志着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研究领域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
D、要理解地球系统的运作,就要由对大化石的研究转为对地下深处微生物的研究,深入到分子生物和生物地球化学的水平。
1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原核生物的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直到今天人们才有可能重新评价它们在改造地球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B、将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近十几年“全球变化”和“大洋钻探”研究中的最大进展。
C、“深部生物圈”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以前以为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处于极端条件下的地层,如极地冰盖、火山热泉和海洋地层,分布的生物主要是真核生物。
D、地球生态系统的根本基础在于原核生物,所以人们的研究只要深入到原核生物,就可以探寻出地球地质过程的机理。
15、简答题(6分)
⑴“有光食物链”与“黑暗食物链”产生有机质有何不同?(3分)
 
 
⑵ 为什么说“地球生态系统的根本基础在于原核生物”?结合文章最后两段,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
⑴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⑵ 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的地方。
⑶ 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⑷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遮天蔽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
⑸ 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⑥ 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淼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⑺ 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绕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⑻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屑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⑼ 我究竟来自何方?
⑽ 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⑾ 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如塄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
⑿ 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⒀ 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⒁ 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⒂ 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0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16、作者在文章前一部分写到了新会、洛舍、杭州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请概括说说作者眼中这三个故乡的景物有什么共同点,作者对这三个故乡的内心感受又有哪些相似性。(4分)
 
 
17、你认为作者情感上最倾向于哪一个故乡?为什么作者最倾向于这一个故乡?(5分)
 
 
 
18、作者在文中说,“我究竟来自何方?”而文题却作了肯定的回答:“故乡在远方。”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故乡有着怎样的认识?(6分)
 
 
19、为了表达对远方故乡的追寻,作者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探究。(7分)
 
 
 
六、个性拓展题。(注意:选作20题或21题、22题)(6分)
20、“近八成中学生没时间读课外书”的新闻,经《人民日报》(2009年04月23日)报道后,立刻引起热议。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在哪里?请结合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观点鲜明,见解中肯,就事论理,表达流畅、得体,不超过200字。(6分)
今天(2009年04月23日)是第14个“世界读书日”。如今,可供阅读的图书异常丰富,可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时间却在随着年级升高、功课增加而减少。有关中学生读书问题的问卷调查显示,虽然有74.5%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可取代,但在现实中只有7.6%的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77.8%的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在阅读内容上,休闲类娱乐类杂志受到热捧。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2分)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某媒体在网上就这一热点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
   (1)您生病时有前往大医院就诊的打算吗?
有   马上去或可能会去    不打算去
24%       29%            47%
   (2)影响您光顾大医院的主要因素是:
药品价格    医院服务态度    滥开检查项目   滥开药品   办理手续不简便
41%         16%              29%         14%            15%
请你结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一个结论。
结论:                                                             (2分)
22、某学校高二年级将赴贫困山区进行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年级学生分会发起了一个“多背一公斤”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准备行李时多带点书籍、文具等捐给当地贫困的学生。请你以组织者的身份,用“多背一公斤”开头拟写两句宣传词。要求句式整齐,运用修辞方法,能体现活动的宗旨,有感召力。(4分)
多背一公斤,                                                      ;(2分)
多背一公斤,                                                      。(2分)
七、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沙漠里,父子同种胡杨树。树苗成活后,儿子时常浇水,父亲却很少照看。几年后的一场沙尘暴,使儿子种的胡杨很多被连根拔起,而父亲种的树只掉了一些枝叶。儿子很诧异,父亲解释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结合自己的生活与感受,请以“扎根深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注意卷面整洁,不得套作。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B(A、huán应为yuán ,  C、măn应为mèn ,D、xiù应为yǒu)
2、A(B、惯—-贯,C、骄--矫”,D、新—-心)
3、A(B、“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事情的成败、好坏完全出于一个人的策划,C、“雨后春笋”是褒义词误用为贬义词了,D、“司空见惯”后面不能跟宾语。)
4、D(A、“大约”与“多”重复,B、句式杂糅,可去掉“在作怪”,C、语序不当,应该把“特大的”放到“冰灾雪灾”前面。)
5、B(先说“已经超时了”与“你停一下”感觉都生硬。)
6、B(危:端正) 
7、C(C 、动词,到;A、①连词,来,②、介词,用,拿;B、①副词,就;②就是,是;D、①代词,他的;②表揣测语气,大概。)
13、B(“于是产生了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错,文中“地学与生命科学的结合,并不是新命题。地质学创立伊始,就与生物学界结下了不解之缘”说明早已产生了交叉;原文中说“产生了两者交叉的新层次”,说明进入了新的交叉阶段。)
14、A(B.“最大进展”应为“最大进展之一”;C.“分布的生物主要是真核生物”错,原文第三段说的是“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D.“只要…就…”是充分条件,不合原意,应该是必要条件“只有…才…”。)
15、⑴有光食物链依靠外源能量即太阳能,在常温和有光的环境下,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质,黑暗食物链依靠地球内源能源即地热支持,在深海黑暗和高温的环境下,通过化合作用产生有机质。(3分)
  ⑵因为改造地球的首先是原核生物,它们的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如要寻找地球和生命系统演变的规律,就非要深入到原核生物不可。(3分)
16、三个故乡的景色都很美,充满诗情画意。(2分)内心感受都是陌生的、茫然的、有些隔膜。(2分)
17、小兴安岭。(1分)因为那里是我度过青春年华的地方,(1分)是经历了二十年的岁月,(1分)“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的地方。(2分)
18、作者所认识的故乡不仅是祖辈生活过的地方,(2分)还是自己曾经留下奋斗足迹的地方,(2分)更是自己在不断寻觅、创造着的精神家园。(2分)
19、示例:(1)运用了对比手法(2分)。作者把祖籍新会、洛舍和出生地杭州的景物人事的美好与喜爱并随之相生的陌生、茫然、隔膜、格格不入的感受进行对比,(2分)同时又将这种感受与北大荒的景物人事进行对比映衬,(1分)表现了作者从纤弱走向坚强和不断寻觅追求、创造自己精神的家园过程。(2分)(如答“欲扬先抑”,“逐层铺垫”等,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0、示例:(6分)
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学生本身。课外阅读与课本学习不矛盾,与高考不矛盾,它只会促进对课本学习、提高高考成绩;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不要为自己疏于读书找种种借口,时间是挤出来的,何况如今报纸杂志阅读、网上阅读和传统的书本阅读异常丰富;休闲类娱乐类杂志固然有其价值,但一旦忽视传统书籍的经典作品,势必会影响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所以我主张,作为学生应该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也可从学校、教育体制角度来谈。)
21、结论:生病时一部分人不去医院就诊与药品价格高、医院滥开检查项目关系较大。(2分)
22、示例:①多背一公斤,就多一片关爱的绿阴;②多背一公斤,就多一盏希望的明灯。(本题意在考察情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简明连贯,切合情境,切合对象得体,能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为有文采有创意,每句2分)
23、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宋忠任中大夫,贾谊任博士,有一天放假相偕外出洗沐,边走边讨论讲习先王圣人的道理,并且广泛地研究当时的人情,因而相对慨叹。贾谊说:“我听说过,古代的圣人,如不在朝廷做官,就必在医师、卜者的行列里,到目前为止,我已见过三公九卿,以及朝中士大夫,他们的情况,都可以说已经了解了,我们试着去看看那些卜算者的风采吧!”两人同车到市上,并游览到卜筮的馆子里。天刚下着雨,路上行人很少,司马季主正闲坐在里面,三四个弟子侍陪着他。他们正在讨论天地间的道理,日月运转的情形,推究阴阳吉凶的本原。两位大夫很礼貌地求见,司马季主看他们的状貌,好像心里有数的样子。上前以礼相见,叫弟子引他们就座,坐定之后,司马季主再继续前面的话讲下去,分析天地的起源与终止,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还参入仁义之间的关系,陈述吉凶的符兆,说了好几千言,而且所说的无不条理顺畅。
宋忠、贾谊非常惊异而有所领悟,整理冠带,修正衣襟,低头恭敬地端坐着,说:“我看了先生的容貌,听了先生的说话,私下观看当今之世,不曾见到啊!像您这样的高人,为什么要处在这低微的行业里,而做这种污诞的行径呢?”司马季主捧腹大笑说:“看大夫的模样,好像是有道术的人,现在怎么会说出这样鄙陋的话呢?措辞怎么会这样粗野呢?到底你们认为的贤者是怎样的人?所认为高尚的人是谁呢?怎样拿地位、行位污诞来加在长者的头上呢?”
两大夫说:“尊贵的官爵和优厚的俸禄是世人所认为高尚的,只有贤才才能高居上位置,今天先生所居留的不是那种地位,所以说是低微。说话不能令人尽信,行为不能切合实际,取用不合情理,所以说是污诞。卜筮者是世俗所轻视的。世人都说:‘卜者多喜欢夸大怪诞之辞,来迎合人们的心意,虚伪地抬高他人的禄命,来讨人们的高兴。擅谈灾祸,来使人们忧伤,假借鬼神,来诈尽人们的钱财,要求厚得的拜谢,来求自饱。'这都是我们所认为可耻的行径。”
司马季主说:“二公暂且安座!二位见过披发童子吗?日月照着他,他就行走,不照就停止。问他日月的疵暇和吉凶,却不得顺理回答,由此看来,能知道分别贤人与不肖的人实在太少了。大凡贤者的行为,都是以率直的言辞来做正直的劝谏,三次劝谏不被接受就引退下来。他你誉别人,并不希望别人的回报,讨厌别人,并不顾别人的怨恨,只以便利国家大众为急务,所以做官如果不合他的意愿的就不出任,俸禄如果不能和他的劳力相称的也不接受;看到心术不正的人,虽然官居高位也不尊敬他;看到行为有污点的人,虽居尊位不愿屈居其下;因此对于做官,得到了并不认为可喜丢弃了也不觉得遗憾。如果不是他的罪过,虽然屡受羞辱,也不会觉得内心有愧怍。现在你们所说的贤者,都是些足以令人觉得可耻的人。他们很自卑的寻求进身之阶,说些过分恭维的话,互相以权势相攀引,以利益相诱导,相与亲密地摈斥正人君子,为的是要求尊宠名誉,为的是要享受公家的俸禄,从事私人的利益,枉屈主上的法令,渔猎贫苦的农民;只知道利用官位作为威势,利用法令作为工具,追求私利而做出横逆残暴的行为,这和拿着白刃去抢劫有什么差别?当他们开始试用为官的时候,会加倍努力地从事技巧诈骗,巧饰虚假的功劳,捏造不实的结果来蒙骗主上,因此能居上位甚至升官。他们在试官的进修,不会让真正贤者陈述功劳,见到虚假的会把他添油加醋变为实在,把没有的变成有,把少的变成多,为的是讲求便利取得荣势和尊位;大吃大喝,犬马声色,无所不来,把亲人抛在一边不管,专做犯法害民的勾当,虚耗公家的财帛,这种人和手里拿着矛箭的强盗有可差别?只是攻击人家却不用弓刀罢了。期骗父母却未定罪,杀了国君未被讨伐的人,如何认为是高人贤才呢?”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新高考全国I卷)
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届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届湖南省高考前压轴语文试卷
湖南省衡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岳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届湖南省部分地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湖南省2022届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卷语文试题
湖南省衡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2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湖南省十六校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2022届湖南省益阳市高三二模(4月调研)语文试题
湖南省2022届高考模拟语文试卷(一)
2022届湖南省新高考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湖南省常德市2022届3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湖南省岳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南省岳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2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二)
湖南省衡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届湖南省十六校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2022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
湖南省2022年六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卷语文试题
湖南省娄底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湖南省常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湖南省邵阳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湖南省株洲市2022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怀化市2022届第一学期高三诊断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湖南省2022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湖南省五市十校2022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湖南省广东省两校2022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湖南省2021年11月期中联考高三语文试题
湖南省五市十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
湖南省郴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湖南省2022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湖南省邵阳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湖南省邵阳202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湖南省湘潭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湖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2022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