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试题分析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12-17 |
会员:yuhaijun128 友情提供
高考作文试题分析
点评:全国的一卷的作文,也是一个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影射的都是现实,就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人才的培养,是这个问题,怎么认识人的特长,扬长避短,你刚才说一个是取长补短,一个是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我觉得自己有短处,别人有长处,把别人的长处学来,来取长补短。教练的话,青蛙的话,仙鹤的话都不是靶心,都是自成道理,都有道理,所以你选其中任何一个角度写都可以,但是你不能一会儿站在游泳教练的角度,一会儿又站在青蛙的角度,我觉得一篇好的考场文章,800字左右,它应该角度小一点,这是我一贯讲的,角度要小一点,而且内容要集中一点,你不能这个角度说几句,那个角度说几句,最后你这篇文章就散乱不堪了,杂乱无章了。寓言故事是远距离辐射现实,马上想到现实和它什么能产生一种对应,然后就来写现实生活,这样把内容写得集中一些,我刚才说挖掘深刻一些,这样就可以了,内容新鲜一些。
点评:全国卷二的作文,沿袭了去年的命题模式。不同的是,今年有三个不同的故事(色盲,方便面,干洗机),去年只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因而,材料蕴涵的主旨意思比去年的要显豁得多,学生不容易写离题偏题,得分也不会太低。材料包含的机理是:矛盾的发现解决/问题的出现探求。面条供不应求和污渍洗不去,都是矛盾、问题。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又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方便面和干洗机的发明就是矛盾和问题的最终解决。写这个作文,文科学生有优势。考试作文表达只要平实流畅,语言表达得准确、清晰、连贯、得体即可,如果能做到语言生动鲜明,富有穿透力、感染力,便是好文章了。
点评:今年北京作文题采用了比较平稳的方式,即话题作文的形式;虽是命题作文,但是给出了两句歌词,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引导性,命题作文对考生来说减少了审题的难度,学生可以有很多切入的角度,写议论文和抒情散文都比较容易。这种命题作文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思考深度。命题作文对大家的限制比较多,但是今年北京的作文题目内涵还是很丰富的;因为它是一个比喻性的命题,翅膀帮助人飞翔,意思就是说帮助人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信心、坚强、乐观等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对象,题目还是比较宽泛的,考生只要认真审题,就能写出不错的文章。
点评:这个题目之所以被大家评为最好写的题目,因为这次的考生多数是90后,这是写他们自己这个群体,自己最了解自己。以时代划分群体的性格、个性等特征是80后出现后,才有的90群体。他(她)们身上是否真有与80后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有不同的区别,这就需要对比,叛逆、个性、张扬是不是可以概括,值得很好地讨论。光说区别不行,但别忘记了共同性,与70、80后的共通性,哪些要延续与学习,哪些个性可以推崇,可以言无不尽。在行文中可以说一个点,但切记别空泛地天马行空,要让老师都认可他们的孩子的确有这些特征。
点评:上海作文题未做任何要求,就很好写。第一角度,郑板桥的这种书法体是他独创,就是一种创新,考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写,结合现实也好,结合自己曾经也有类似的经历也好等。第二角度,可以写成议论文,书法艺术也好,或者是其他学科门类等,都要在继承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社会才能进步。不能简单的模仿,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能获得成功,否则就只能生活在别人的影响下。估计,这两个角度写的考生较多。也可以剑走偏锋,谈郑板桥这种书法体独一无二,但评判标准是否值得推敲?还可以谈到网络时代,写书法的人少了,如何弘扬我国的传统艺术等等。
点评:这个题目比较好写,一是考生自己,二是说故事。要先拧出一个故事出来,这个故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从各种故事刊物上看到,还可以是听别人说的。但这个故事也不是信手拈来即可,还要进行过滤。要选择那些具有积极意义的,高考作文都需要以积极进步思想的为主,不然就不能拿高分。可以让人感悟,让人感动。获得启示,获得启迪。
点评:明星代言也是当下关注的热点。观点都列出来了,就直接写议论文,比较容易,事例也很多。考生应围绕道德法律、社会公德等方面紧紧围绕主题,诸如如何有效监管,达到多赢的局面,这个观点要写好了,就容易夺得高分。
点评:今年的山东卷作文,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的结合,体现了不在审题立意上过度难为考生的命题宗旨,材料既是一种限制,也是对考生思路的提示。材料提示我们可以从写现实人生和写社会变迁的角度切入,也可以从历史中人或物的角度切入。也就是说,既可关注现实,又可回顾历史。但一定要写清什么见证了什么,开口要小,越具体越好。这个题目还有一个命题思路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计民生。总之,从社会热点角度可写的东西应该有很多,但一定要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
点评:这个题目不难写,贴近生活,但出彩不容易。写好这类题目,要有发散思维,关键是要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品位,思路不要狭隘了。可能有的考生看到这个题目信手拈来,有的考生却无从下手。原因是:平时生活中有的人对时尚很关注也很感兴趣,所以得心应手。而有的考生不理解时尚,觉得时尚离自己很远。其实不然,时尚经常挂在某些人的嘴边,频繁出现在报刊媒体上。追求时尚似已蔚然成风。可时尚是什么呢?无论是精神的或是物质的,细细品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尚。时尚是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它的触角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定义,例如2006年世界的时尚是世界杯,2008年的奥运会等。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例如有的人是读书,而有的人是健身等。只要你是个人爱生活的人,时尚无处不在。考生要想赢取高分,应该多在“时尚”上深刻立意,关注与社会热点、人文关怀或历史新潮有关方面的理性思考,要避开衣食住行和大众文化,更不能写对低俗文化或不良现象的的追捧。
点评:不难看出这一材料的命题立意是要引导考生对生活中那些“充满困难却又蕴含机遇和挑战的时刻”体会、反思 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考生要先注意读懂“弯道超越”本来的含义,在此之后,要重点咀嚼“弯道”被引申赋予的新的意义即,“充满困难却又蕴含机遇和挑战的时刻” 。做好前两步才能真正理解材料的最后一句话——“要把握好了这一时刻,就能超越对手,超越自己”。“这一时刻”所指的是什么时刻是写作切入的关键。
点评:浙江卷的作文,1.其突破口是“你”的确定,“我”也要融进去。从文体来看似乎写为人物故事要好些,也可写成多片断体叙事散文,如把“我”设定为台湾同胞,具体可为余光中、连战等,写这些人对大陆母亲的情感。还可写成抒情散文。
2.“绿叶对根的情意”说的是人要有感恩之心、回报之意。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话题。以写记叙文为佳。
点评:2009年福建作文题是半命题作文。半命题形式既有利于考生个性的张扬,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而这正是福建省命题人员的命题出发点。 写半命题作文,创新的突破点在补全题目上。谨慎于前,方能潇洒于后。只有在补题上煞费苦心,才有望一挥而就,写出情文并茂的考场作文。
“这”,指示代词,比较近的事和物。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也”,表示同样。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感悟、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
点评:江西的作文素材是全球主要是国人高度关注的事件。“兽首拍卖”引发中国民众热议,近百人组成律师团追索。对这一热门新闻事件,可议点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法国人的做法,二是中国人特别是蔡铭超的举动。本文要求考生将重心放在后者。这需要学生既要有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又要有卓见。并能做到议论独到,分析深刻。但此作文题是热门新闻事件,考生如果平时没能关注、关心,那就无从下手,就无论而言,故高考无论是何种命题,只要考生关注生活,就有话可写。
点评:作文命题较为平易,作文命题的性质像一个缺省话题的话题作文。此题可以引发考生乃至整个社会对“常识”的反思,既涉及了道德,也涉及了文化,还有自然科学等。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有话可说。也就是说,命题者只提供了一个话题范围,学生只要在话题范围内作文便是符合题意。和去年“不要轻易说‘不’”这一作文题相较,广东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审题难度显然有所降低。只要抓住“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看法”这个关键信息,就能够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来。
“常识”即普通知识。“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普通知识”是“知识”的初级形态,亦即“经验知识”。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哲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知识的总体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作文审题要抓住“常识”普通性一面,写出对“普通知识”看法即可。
点评:体现了新大纲变化的精神,保持了课改的稳定性,可以说,稳定中有变化,继承中新意不够。试题材料的选取既体现了名家名篇的时代精神,又让学生感到似曾相识;既体现了各知识点考察的意图,又稳定了一线的教学,符合实际情况。如社科类材料是,唐诗和当代某些优秀文艺作品都能体现时代精神。作文延续了去年材料作文的模式,有现实的针对性,同时,也降低了审题难度。材料围绕对一个乞讨者的看法,几个高中生展开了讨论。讨论中,形成了两种看法。在一般的材料作文中,有几类人物,就可以从几个角度立意;有几个原因,就可以从几个角度立意;有几种情感,就可以从几个角度立意。如从本材料中提炼观点,小赵的就是“善举”,小孙的是“冷静思考后,不放弃行善”,小李的是“诚信的缺失”,小钱的是“别误入诚信的圈套”,小周的是“善良的人值得称赞”。但是,多角度立意中往往有个最佳立意,也就是中心立意,也最符合命题者的意图,也能写出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作文,所以,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是材料的“核心”。作文的最佳立意,就是要坦荡无私的顺从内心法则,心存善念,多行善举,勿以善小而不为,勿因有人欺骗而不为。
点评:说实在的,这个题目写起来并不难。踮:动词。即提起脚跟,用脚尖着地。踮起脚尖,即是一个引体向上提升的动作。大凡踮起脚尖,都是有目的性的动作,比如露天看演出,比如树下摘果子,比如矮个测量身高,比如雨后过烂泥路,比如留守儿童盼归……种种。这些都是一个引体向上努力的动作,踮起脚尖是为了提升自身的高度,实现目标。但思维就此搁浅,文章也许会落入俗套。你是否想过,只要踮起脚尖,稍稍地抬起我们的头,提升我们的眼光,我们就能看到行进的“路”——或蜿蜒,或狭窄,或陡峭,或险滩……提前做好行进的准备,而不至于盲目乐观或消极悲观,最终顺利到达远方: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只要你踮起脚尖,我们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至于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通过发散思考,这个题目可以和“好奇”“梦想”“面子”“盼归”“修路” “借助”“方向”等话题联系起来,进行巧妙转化即可。写作时诀窍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写作此类“实”题,你可以来点“虚”的升华。
写议论文:踮起脚尖:(提纲一)①什么“踮起脚尖”? ②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小而言之: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所以踮起脚尖。大而言之只要踮起脚尖,提升我们的眼光,我们就能看到行进的“路”。③怎样“踮起脚尖”?①要正确认清自我;②要有不怕艰苦的精神.
写记叙文:写我高考体检时踮起脚尖的经历,可以与我的人生体悟精神追求联系起来。
点评:这是一个填充式的半命题作文。每一位考生都能有话可写,有感可发。填充的内容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是关键。可填些什么呢?可填具体的处所,从而演绎各种具有生活味和人情味的故事,还要反映所站的人物的复杂情感。可联系自己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的抉择来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情节取胜;或可站在局外者的角度来写别人的故事或历史上的遗事等,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以深刻犀利见胜。
点评:这个题目比较好写,立意广泛,关键是要有创新。立意新了就容易出彩,不要千篇一律。发挥发散思维,熟悉的可以是人、物、思想或者自己曾经美丽的家乡。发挥想象,可以由一段感人的故事赞美你熟悉的人,也可以由一个熟悉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恩。发挥逆向思维,最陌生的也可能是最熟悉的。不管写什么,只要写身边的事,考生肯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种题目忌讳大而空,动不动写就地震后的志愿者、援建单位的工人、五次到灾区的温总理等,都是不得要领的。实际上,写写自己的亲人,比如父亲、母亲。他们辛勤劳作的背影等,难道就不行吗?而且在行文时,可以将“陌生”这个词提出来,让“陌生”与“熟悉”相互对举,陌生的面孔 ,熟悉的子弟兵;陌生的笑容, 熟悉的志愿者。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