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求知善读》教案及练习
作者:   上传者:   日期:10-01-23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词积累:

手不释卷:手中一直拿着书籍片刻不放。形容勤勉好学或读书入迷。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协调,互相依赖而存在。

多姿多彩:形容形态及颜色很丰富,五彩缤纷。

波澜壮阔:比喻声势浩大。

良师益友:好的老师和对自己有利的朋友,本文用来形容好的书籍的作用。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气象,形容事物进步很快。

瞬息万变:转眼间就变样,形容变化非常快。

学识渊博:指学问精深广博。

才略出众:才智与谋略胜过一般人。

睿智:见识卓越,富有远见了。

记忆犹新:某事留在脑海中的印象很深刻,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犹如刚发生一样。

自暴自弃:指不求上进,甘心落后。

淘汰:⑴用水洗净杂质;⑵留下好的,去掉不合适的保留合适的。本文取⑵义。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高占祥,男,汉族,1935年11月7日生于北京通县。1944年至1945年当童工,1951年5月入北京人民印刷厂工作。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毕业于北京红旗业余大学的中文系和俄语系。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历任541厂党委副书记、北京团市委副书记、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河北省委副书记、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中国文联常务副主席。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会长、中国社会名人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会长、中国国际农业电视协会主席。

2、相关知识:

读书名言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读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因。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惟一正解的方法。——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坎耶里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弥尔顿

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尼克拉耶娃

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赫尔岑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本文以书籍对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人格的塑造和知识获取的重要性为基础展开论述,表明要获得有用的知识,不仅需要苦读,还需要善读,在实践在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争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题记和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2-7),从“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塑造自己人格的重要手段”的层面阐述中心论点。这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5),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的道理。

第二层(6、7),从知识与品德的关系的角度阐述“读书是塑造自己人格的重要手段”。

第三部分(8-12),从求知学习既需要苦读,更需要善读的层面阐述中心论点。这部分也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8),论述了求知学习需要“苦读”的道理,这是从读书的态度而言的。

第二层(9-12),着重论述求知学习更需要“善读”。

三、写作方法

1.层层递进,承转自然。

这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议论文。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紧扣中心,层层深入地展开议论,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中心论点——书籍是知识的载体,因此善于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塑造自己人格的重要手段。接着,从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塑造自己人格的重要手段”两个方面展开议论,阐述了求知读书的重要作用。然后指出了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强调“要求知,不仅需要苦读,而且要善读”。在论述过程中,作者还善于运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接榫合缝,譬如,以“也许有的青年朋友说,现在工作太忙,哪有时间去读书”过渡到“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季节”的论述,既有针对性,又显得自然贴切。又如,“学习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开拓我们的智慧,使我们知识丰富,头脑精明,遇事能辨别是非,分清条理;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我们的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一句,将论述的重点自然地转入到“读书是塑造自己人格的重要手段”这一分论点上。文中类似这样的语句还有不少,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总之,课文的整个论述过程体现了议论文思维缜密,逻辑性强的特点。

3.援古证今,通俗说理。

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篇中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意谓在文章中要引用有关的事例典故以论证文章所要阐述的事理。本文堪称“援古论今”的典范。第4自然段中,作者引用《三国》中“孙权劝学”的典故,生动而通俗地阐述读书可以改变人的素养,青少年要用恒心和毅力读书求知的道理。在第8自然段,作者又引用自己小时候读过的“凿壁偷光”和“雪夜借光”的故事,鼓励青少年要刻苦学习。这些典故和事例,一经作者发掘,显示了现实意义的光辉,很好地起到了“证今”的作用。

4.形象具体,喻巧而理至。

本文在论述中除了运用旁征博引的方法以外,还注意了说理的形象性。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方法阐述事理,使抽象、深奥、枯燥的道理具体化、通俗化,使说理富有生动性和趣味性,让读者容易接受。譬如,在论及书籍的作用时,作者多方设喻,将书籍比喻为“良师益友”、“时代的镜子”、“历史的化石”、“人类文明的阶梯”和驶向生活海洋的一艘船,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读书的意义和作用。又如,在论及知识和道德的关系时,作者以“人生好比一条船,知识才能是船上的设备,而道德修养则是船上的指南针,有了设备而无指南针,这条生命之船就会偏离方向”的比喻,通俗形象地讲清楚了“知识与道德有着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此外,“好书如‘圣水’,坏书似‘魔鬼’。‘圣水’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使读者思想境界升华;‘魔鬼’会使人产生邪念,诱使读者沿坡下滑,甚至会堕入阴暗的深渊”等语句,都能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说理,收到“喻巧而理至”(刘勰《文心雕龙》)的效果。

四、问题探究

引用名言的作用

一篇并不很长的文章,引用名人名言竟达15次之多,读来却无堆砌之感,这是因为这些名言分别从读书的目的、作用和方法几个层面论证论点,而且彼此呼应,句句相承,所以不仅没有冗赘之感,反而使论述更加缜密有力。有的名言之间是互为补充的关系,譬如,文章的第10自然段,笛卡尔、菲尔丁、别林斯基和《礼记》中的名言,互为补充地阐述了读书要“善择”的道理,增强了论述的力度。有的名言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譬如,作者首先引用中外文化名人刘向和培根的名言,强调读书的作用之大,接着引用颜真卿、朱熹的著名诗句论述正因为读书的作用之大,所以要抓住读书的黄金季节,刻苦学习,莫让年华付水流的道理,增强了论述的逻辑性。

【练习解答】

第一题:设计此题,旨在引导学生读懂文意,理清思路。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书籍是知识的载体,因此善于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塑造自己人格的重要手段。采取层层递进的结构展开论证的。结构提纲为:(1)提出论点——书籍是知识的载体,因此善于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塑造自己人格的重要手段。(2)~(5)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6)—(7)读书是塑造自己人格的重要手段。(8)读书的态度:要勤学苦读。(9)—(12)读书的方法:要善于读书。

第二题: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引用典故和故事讲道理的方法及其作用。

《孙权劝学》的故事主要论证“要挤时间读书”的道理,《凿壁偷光》的故事主要论证“读书要学习和发扬古人勤学苦读精神”的道理。它们都证明了读书要有恒心和毅力的观点。引用事例证明观点,可使立论有根基,增强论证的力度。

第三题:设计此题,旨在引导学生体会运用比喻说理的作用。

如:书籍是时代的镜子,历史的化石,人类文明的阶梯。

书籍像一艘船,引导你冲出狭隘的沟谷,驶向生活的海洋。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去挤,它总会有的……

运用比喻说理,可以使抽象、深奥、枯燥的道理具体化、通俗化、形象化,使说理富有生动性和趣味性,让读者容易接受。

第四题:设计此题,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体会引用名言作论据的好处,并从这些名言中吸取营养。

引用名人名言作论据,可使立论更有信度和力度。

【类文品读】

书——善读、慎读、选读

语云:“开卷有益。”这是就书的宏观而言的。然则,微观与读书,当有别论。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孟子的意见,指出对书不能盲从,否则有害无益。这就提出了如何对待书的问题。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这是汉代刘向的看法,但药有良毒之分,善读可以治愚,不善读呢?自然中毒。这就提出了如何正确辨析书的问题。

我们这两位古代学者,像在一问一答。刘向似乎回答了孟子的问题,提出了应该怎样对待书、选择书、阅读书的态度和思考,很有一点辩证的意味。

我们读书,是为了获取正确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是为了获取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来提高我们政治的、道德的、专业的修养和素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的建设者、卓越的开拓者。但是,中外古今书籍浩若烟海,怎样选择书目;如何辨别精华糟粕、是非曲直,怎样吸取精髓、弃去皮毛,都是关系至巨的问题。

有些书,是智慧的殿堂,珍藏着人生思想的精英,是金玉良言的宝库。有些书,却藏垢纳污,孳生并散布着病菌和毒素。

有的书,像希腊神话的美德女神,把人引向坦途,造福人类。有的书,则像希腊神话中的恶德女神,把人引向歧路,危害社会。

过去,在德国有些青年,由于读了希特勒《我的奋斗》一书,走上了纳粹道路,变成了希特勒的殉葬品。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一书,以它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全世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共产党人,献身解放全人类的壮丽理想,创建了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共产党宣言》这部书,就被认为是共产主义的教科书,是“歌中之歌”。

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是旧中国黑暗的象征,而《毛泽东选集》却是新中国的宣言书。

不少青年是在《青春之歌》声中走向生活的;有些青年却在《精神病患者的悲歌》声中走向堕落。

罪恶的书,给人类带来祸患;伟大的书,给人类带来光明。总而言之,不同的书会塑造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社会效果。

我们是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面对浩瀚的书海,不仅需要正确选读,而且需要善读和慎读。因此,切实帮助和诱导青少年正确地对待书与读书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迫切的任务。

1、“开卷有益”是就书的宏观而言,从微观上讲,并不完全是这样,孟子对书的态度是                   ,刘向对书的态度是                           。

2、我们是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在文章中作者还有我们读书目的的详细解说,试用曲线画出来。

 

3、作者用比喻的方法,说好书                       ;罪恶的书                   (用原文回答)。

4、被称为“歌中之歌”的书是                   ,被称为“旧中国黑暗的象征”的书是                      ,被称为“新中国的宣言”的书是                     ,引导青年走向生活的书是                ,诱导青年走向堕落的书是                      。

5、你认为正确的读书态度应该是什么?

 

(参考答案: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犹药也,善读可心治愚。” 2.是为了获取……卓越的开拓者。 3.“是智慧的殿堂,珍藏着人生思想的精英,是金玉良言的宝库。”“像希腊神话中的美德女神,把人引向坦途,造福人类。”“藏垢纳污,孽生并散布着病菌和毒素。”“像希腊神话中的恶德女神,把人引向歧路,危害社会”。4.《共产党宣言》、《中国之命运》、《毛泽东选集》、《青春之歌》、《精神病患者的悲歌》 5.①“选读”,选择对自己成长有益的书。②应“慎读”,书籍浩如烟海,自己时间、精力有限,即使有益的书也要慎读③应“善读”读出深义,读出新义,读出自己的体会。)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求知善读》教学设计2
《求知善读》ppt课件2
《求知善读》ppt课件1
《求知善读》学案
高占祥《求知善读》原文阅读
《求知善读》练习题
鄂教版《求知善读》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