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MAIL:huapan926@hotmail.com
《黄英》 教学设计
执教者:南洋中学 潘华 时间:2007年4月26日 下午第1节
执教班级:高二9班 地点:简朴楼10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意象、细节、主题理解文本表现出的平易的写实之美、想象诗意美。
2. 过程与方法:(前期)本课是第二课时,试图从鲁迅先生的评价入手,探寻文章的平易的写实之美、想象诗意美。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深理解传统文化中“菊”的意象所指;了解传统文人秉承陶渊明清风高骨,以贫为清高的志趣;了解作者对女性、抑商重农等传统观念的前瞻思考。
[教学重点] 理解通过人物形象、矛盾冲突所表现出的人情美、诗意美。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对女性、抑商重农等传统观念的前瞻思考。
[教学媒体] ppt
二.[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检查预习效果:请学生概述全文故事及读后对聊斋的总体印象。
2、 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 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 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乖迕,不合常情),知复非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二)自主• 合作 •探究
1. “忘为异类”之平易美:(写实之美)
故事的情节安排,符合事件规律。(结构)
故事的人情世故,符合人之常情。(人情)
人物的生老病死,符合自然规律。(自然 规律)
2. ⑴“偶见鹘突”之诗意美(想象之意象美)
①人物名字,菊精。
②菊花。
③象征物,文中很多细节提及陶渊明。(酒和菊花是陶渊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