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作文中心 >>高考作文指导 >>
高考作文要忌“十多十少”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8-27


出处:http://taochengyuwen.blog.163.com
高考作文要忌“十多十少”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特级教师  赵秋羽
 
2011年高考就要临近了。这是一场决定人生命运的拼搏。有人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这话不无道理。那么,如何才能“得作文——得语文——得天下”呢?我想,只要克服考场作文常犯的 “十多十少”的毛病,就可以如愿以偿得天下了。
考场作文常犯的“十多十少”的毛病是:
符合题意的多,切合题意的少;
泛泛而写的多,具体描写的少;
罗列材料的多,分析材料的少;
胡编乱造的多,真情实感的少;
雷同的材料多,新鲜的材料少;
牵强附会的多,扣题紧密的少;
眼界狭小的多,境界开阔的少;
无病呻吟的多,关注社会的少;
文体杂交的多,体裁规范的少;
字迹缭乱的多,卷面整洁的少。
 
1.符合题意的多,切合题意的少
能做到符合题意的考生有75%,能做到切合题意的只有20%。为什么呢?关键在于缺乏深刻的思考。例如,一道作文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 年前,他总是带领他的学生们去一个宽敞的大礼堂上课、开会,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多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10 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考生拿过考卷就动笔写,中心大多数是“细节决定成败”、 “态度决定一切”、“贵在坚持”、“论坐前排后排的利与弊”、“学会聆听”;甚至有人脱离材料内容,写日本的强国之路、中国的改革开放等等。
很少有人冷静思考,为什么爱坐前排的学生成功的比例高?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其实,只要经过思考,不难得出结论:是积极进取的心志、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早就了人们事业的成功。而这些正是平时一点一滴长期培养出来的优秀品质这才叫“切合题意”。
命题作文,如《不要轻易说“不”》。很多人都写了“不”,比如我们不要干什么事。但是却都忽略了“不轻易”这个重点,所以都是符合题意的,只能达到二类文.只有把“不轻易”和“不”都突出了才是切合题意,有望进入一类文。
“开放性和限制性”并举是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本文的开放性是指,对成功的关键因素探讨不具有规定性,只要符合事理即可;限制性是指,不可以随心所欲的立意,不能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2.泛泛而写的多,具体描写的少。
写人记事只是泛泛叙述,没有重点部分的具体描写;切记,没有细致描写的文章不能叫记叙文。什么叫描写?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大和尚和小和尚,大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这叫叙述。
从前有座巍峨的高山,山上树木葱茏,野花点缀林间。在绿树掩映之中,有个香烟缭绕的古庙,庙里坐着个胖胖的大和尚和一个瘦削的小和尚,大和尚正在眉飞色舞地给小和尚讲故事。——这叫描写。
我们的作文就是缺少这些生动的描写。
3.罗列材料的多,分析材料的少;
部分同学似乎掌握了议论文的一个错误的公式:一个论点+三个事例=一篇论文。没有对所举实例的分析,没有理论的阐述,这不是论文。叙事不能代替说理,故事不能没有分析。
4.胡编乱造的多,真情实感的少。
“真”是作文的灵魂,作文就是真实的“你”。即使虚构的故事真实的自己也应该在里面。如果你写我应经大学毕业当了市长,如何如何,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你编的,不会感人。常有同学说,我写“随笔”感觉挺好的,为什么一到写考试作文,就不会写了?是的,随笔妙在袒露一个真实的自我。心有所动而作,情有所感而发,缘情为文,因思而作,顺理成章。没有枷锁,没有敷衍,没有卖弄,生活的本色反而尽现。“写”是倾诉、宣泄,“读”它,也便如交谈般亲切。由于少了题材、主题、体裁、表达等等的束缚,春花秋叶四时更替,烦恼苦闷欢声笑语,宇宙万物众相百态,凡人小事点滴琐记,无一不可以信手拈来,斐然成篇。写作的冲动往往来自“刹那”的引发,因而一篇文章常常是 “一页心灵史”。随笔妙在“随便”。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有什么就写什么,“一颗水落地,任它南北东西流淌而已。”这种表达的灵活性给了写作主体最大的自由性,轻松自然,不畏惧,不厌烦,文思自然如水而流,如泉而涌。如果在考场之上,大家也如此,岂不更是妙笔生花?
事实如何呢?请看我们的考卷:全班集体离婚、父亲一律外遇、母亲一律辛苦,荒唐至极,哪有生活与艺术的真实?
同时注意,真情实感也分好坏,不写思想偏激的文章,不要以抨击社会为荣,不要否定时代主流意识,不要用鲁迅对付国民党的态度对待现实社会。这些都违背了高考的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5.雷同的材料多,新鲜的材料少。
很多人总喜欢把自己知道的几个老旧事例往题目里面套。大家都爱写爱举古人、名人的例子,我想屈原、司马迁、爱迪生、居里夫人,一定能被评选为最受考生欢迎的人物,因为司马迁已经被考生在考场上连续宫刑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了;爱迪生天天发明灯泡。我曾对考生提出一个口号,叫做“消灭爱迪生,保护司马迁”。意思是不要再在作文里出现爱迪生发明灯泡的事了,不要让司马迁再受宫刑了。多用点新颖的材料,比如历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就很好。      
6.牵强附会的多,扣题紧密的少。
高考作文题:“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论点:有时跳出事物却能看到更美。
论据:一个女人,她披上龙袍,登上宝座,威仪震慑四海。也许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她是流芳百世的名主还是遗臭万年的贵妃。一座无字碑,功过后人评定,如那花香,风吹万里也有淡出的一天,融融月,淡淡风。她治理的国家兴盛是世人所能看到的,同为女性,我更偏爱于她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明君。
论点归纳正确,论据却牵强附会,不能支持论点,更不能表现中心。
7.眼界狭小的多,境界开阔的少。
行文“低幼化”现象严重。自从1998年高考小作文《妈妈只洗了一只鞋》开始,作文选材的低幼化越来越明显。从选材区间来说,许多考生热衷于写幼儿园、小学的生活;许多人在写家中的小花瓶破碎了,究竟是谁打坏的;放在抽屉里的几元钱不见了,是谁偷的;有一本复习资料究竟借不借给同学看,自己的橡皮找不到了,是谁拿的;题目做不出来怎么办……或者自编童话“月亮姐姐”、“太阳公公”、“龟兔赛跑”。2009年全国1卷考题“小动物运动会”也有此倾向。我们不是说这些材料不能写,而是说一个高中毕业生有价值的生活不应该只是这些。
写高中阶段的生活也很少,涉及教育改革、学习思想的变化,或自己经历的挫折曲折及其感悟等更少。因为作文是要考察考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及创造性思维的.我们的同学视野境界应当开阔一点,思考问题应该深入一点,关注社会生活,探索事物本质,感悟世间真理,从而写出真正有价值的文章来。
 8.无病呻吟的多,关注社会的少。
无病呻吟的第一表现就是滥用题记。题记应是高度概括本文中心的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可是许多同学为写题记而写题记,无病呻吟。所写题记,干脆不是题记。例如:                     
“今天晚上的星星很少,不知道它们跑哪去了,赤裸裸的天空,星星多寂廖。我以为伤心可以很少,我以为我能过的很好,谁知道一想你,思念无药,无处可逃。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袜子和你身上的味道,我想念你的吻和手指淡淡烟草味道,记忆中曾被爱的味道······
                          ——题记
   【首段】辛晓琪的一首《味道》就这样拨动了记忆深处那脆弱的心弦。我想,大抵,我也是在怀念着一种味道吧。”
(选自某生作文《怀念你的味道——给母亲的第一封信》)
其实,将“——题记”去掉,直接做文章的开头,那再好不过了。
无病呻吟的第二表现就是文章实在无话可说,就写小学就写过的素材,什么上车让座,买饭排队,帮助盲人,节约用水,要不然就写过时的热点“九八抗洪”“5.12地震”……毫无新意,无病呻吟。
考生应该掌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提出全新观点,解决焦点问题,引起读者兴趣,吸引考官眼球。如,北非动荡、日俄争端、房价居高、文凭贬值、交通拥堵、人才外流等等话题,是人们颇感兴趣的问题,若能提出新的见解,定会有意外收获。
9.文体杂交的多,体裁规范的少。
高考对文体的要求是“符合文体要求”。意思是写什么文体像什么文体。而许多考生不考虑文体要求,文章写得四不像。写议论文,讲了一堆故事不讲道理;写记叙文,开头结尾都议论,中间夹个故事。还有的平分秋色,记叙议论各占50%的比例,说不清是何文体。要不然,就充斥网络语言,无法判断文体。所以,我们应该规范文体。虽然,在历年高考中,都有考生用古文作文或写诗歌获得了满分,但是我们不提倡这些另类文体。我们还应该从切实提高写作能力出发,进行常规的记叙类、议论类的文体训练,而不应该投机取巧、凭侥幸取胜。
10.字迹潦草的多,卷面整洁的少。
高考作文要得高分,给阅卷老师留下好的“第一印象”的确很重要。先说什么是不好的印象。字迹潦草,歪歪斜斜,勾勾抹抹,全篇涂改混乱之处太多;还有字数不足,到800格就停,或过多分段、以空格充数,800字的文章分出20段。不论内容如何,这些就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反之,就会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会有意外收获。
另外,谈谈高考作文“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这四个层面的要求问题。这是高考大纲中作文发展等级的层面的要求,是满分作文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但是,很多考生望而生畏,认为做到一个方面都很难,何况四个方面都做到了?
这是一个误解。我们是否发现,我们所见到的满分作文,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实际情况是,评卷老师掌握的标准为,四个方面中,只要有一个方面突出就可以得满分。因此,我们尽可以发挥长处,回避短处,突出一点,向满分的目标前进。
最后,谈谈全国新课标卷的作文走向的预测问题。今年是河南等省区进入新课改高考的第一年,考生很关心全国新课标卷的作文走向问题。要看清未来,必须回顾历史。纵观恢复高考30年,作文考试经历了这样一种走势:
题型
年代
年数
立意特征
材料运用
命题/半命题作文
(1979—1989)
11年
内容紧扣标题
没有材料可引
材料作文
(1990--1998)
9年
立意的唯一性
必须引用材料
话题作文
(1999--2005)
7年
立意的自由性
不要引用材料
扣住话题即可
新材料作文
(2006--2010)
5年
立意的多角度
议论文引用材料记叙文不引材料
从上表看,每种作文形式约经历10年时间。相对不太理想的“话题作文”还持续了7年。依此类推,目前比较理想的“新材料作文”,至少应该以10年为一个周期,而到2010年才实行了5年。所以,推断2011年高考应该仍是“新材料作文”。
在这距离高考仅几个月的时间里,考生的作文备考重点有两方面:一是了解并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做法,也就是作文章法的基本要求;二是作文最新素材的搜集,如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关心时事政治,掌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
上述要求都做到了,你的人生梦想就有可能实现了。最后,祝广大考生美梦成真!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高考作文答题注意事项
向人民日报学写高考作文
高考考场作文结尾技法例析
高考作文万能开头结尾大全
如何写好高考作文题目
高考作文指导:六大实用文体写作范本
材料类作文写作指导
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新冠疫情”高考作文导写与参考范文
新课改作文考试试题与例文
高考作文考场应急处理十个方法
新时代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复习:阅卷老师最欣赏7种议论文结构!附范文参考+结构分析
高考作文指导:时评文怎么写才能拿高分?
高考作文标题高分攻略
高考满分作文训练法
高考复习:记叙文常见的几种结构模式
议论文写作审题、 拟写提纲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七种写作方法及范文
2017年最新模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写作指导(8篇)
高考作文开头方法
关注核心素养,必考六大“母题”——2017届高考六大话题及作文题预测
高考作文常用诗句整理汇集(共205句)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模型
高考高分作文结构模板
任务型作文的基本段落及要求
高考作文指导之开头与结尾指导
晓物识人,谈古论今——谈高考作文的构思与行文
历年高考作文题(2006-2015年)
历年高考作文27种精典开头方式及精彩范例​
关于2015年高考作文的几点看法
高考语文作文押题指导
高考作文写作升格——思想行文(含范例)
高考作文写作升格——策略(含范文及点评)
高考作文指导:美文是这样炼成的
高考作文冲刺高分终极大法(23页)
作文指导:运用并列式论述(横式结构)的经典文章
高考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高考作文“八个”问题及注意事项
高考作文高分技巧之一巧用课本材料
高考作文高分技巧之反复点题、凸显主旨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技巧
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文三十种句式
高考作文指导:文质兼美,精心打造议论性散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