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列宁格勒的树》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8-27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文章礼赞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强健的精神、高贵的人格,表现了高贵的人生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及其产生的表达效果。

3.情感目标:领悟列宁格勒的人们在坚苦卓绝的环境中所具有的宁死不屈、百折不挠、坚强高贵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在叙述中采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群体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列宁格勒人民的人性光芒与人格的高贵。

【教学建议】

1.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过着幸福宁静的生活。我们远离战争、饥饿和寒冷,战争的残酷、恐怖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的人们难以想象的。你们知道生活在巨大的战争阴影下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吗?今天我们走进《列宁格勒的树》,去看看被围困了900天的列宁格勒城的人们在生命面临威胁的时刻,宁愿冻死也不砍伐一棵树的壮举,让我们的灵魂接受一次洗礼,去感受一下人性的光辉吧。

2.介绍时代背景。60多年前,德国法西斯出动70万大军、1200架飞机、1500辆坦克和12000门火炮妄图一举拿下这座城市,却遭到苏联军民英勇顽强的抵抗,德军迅速占领列宁格勒的企图化为泡影。于是,希特勒下令严密封锁该城,企图以断水、断粮等手段征服列宁格勒,从而开始了长达900天的围困期。面对险恶的处境,300多万英雄的列宁格勒军民没有屈服,他们顽强抵抗,依靠在拉多加湖上开辟的“生命之路”,传奇般地战胜了饥饿的威胁,挫败了德军的罪恶计划。列宁格勒保卫战紧紧拖住并消灭了德军大量有生力量,为苏军取得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战役的辉煌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残酷的战争也使列宁格勒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据材料记载,列宁格勒在围困期因饥寒交迫致死的人多达64万人,死于德军炮火空袭的有21万余人。

3.初读课文,积累字词。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自己找出生僻或认为重点的字词,通过标音、注释来解决疑难、重点字词。

踉跄(liàng qiàng) 冻馁(něi) 

不堪回首 战云密布 阴云惨淡 魔剑高悬 座无虚席

4.探究课文。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说说最使你感动的语句有哪些,找出来细细读一读,品一品,讨论交流:哪些细节、哪些语句最让你感动?

(2)重点讨论分析课文的第4自然段。请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具体地描绘一下当时的场景。本段写了悲惨的一幕,但作者没有对这一情节进行过多地描写、渲染,只交代了三个必要的细节,小棺材、冻馁而死的孩子、旧铺板。他追求的不是煽情,而是以叙述来说明问题,我们同样被打动了。看来,打动人心不光靠描写、渲染的手法,叙述同样能产生感动的效果。

(3)作者一边进行冷静地叙述,一边又在叙述中进行对比,请同学们说说对比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一方面是如此严酷的饥寒,“人们卖房屋,变卖首饰,变卖家具,卖一切可卖之物,只为换取一点可怜的口粮和棉毯”;另一方面却是:“在最艰苦的900天内,列宁格勒城里的人们,没有为生计砍伐过一棵树”“没有谁去砍树生火取暖。”

(4)光有这样的对比似乎还不太充分,因而作者在此基础上,又采用了议论、抒情的手法加以补充,请同学们找出这样的句子。(把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是怎样的人们?那是一群精神强健人格高贵的人。)——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起了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的作用。

 (5)能用《日历》里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他们是如何度过每一天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他们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

 (6)900多个日日夜夜啊,人们生活在饥寒交迫中,即使一个又一个离家失所的人冻死在街头,人们也没有砍伐一棵树来取暖,人们何以把树看得比人的生命更重要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生命是无价的,但并不代表它是最宝贵的,正如裴多菲在诗中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树的绿色是被围困的人们心中的希望,唯一的精神寄托。正是这一片绿支撑着他们熬过900个苦难的日子。

(7) 同学们知道老山兰的故事吗?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们的钢铁战士血洒南疆,誓守国土,在炮火硝烟中,日夜陪伴我们战士的,就是绿色的兰花,战士们取名“老山兰”。他们把从阵地上采撷来的兰花栽在废弃的空罐头瓶里或栽在阵地前沿的土里,甚至栽在了钢盔里。战士们精心呵护着它们,那墨绿色的叶片给炮火硝烟中的战士们带来丝丝生活的慰藉,绿是生命,是和平,是希望,多少人为了心中的那片绿挺身而出。和平年代,我们应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绿,人类与绿色应和谐相处。想想战争年代的那些人们吧!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摧残眼前的这片绿呢?请爱护眼前的一草一木吧,我们将会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和力量。

5.阅读比较、探究

如果以《列宁格勒的树》为材料,你会如何接着写《每天诞生一次》或《日历》呢?试动笔写写看。

[参考答案]在《列宁格勒的树》的故事里,可以找到上述两篇文章的种种影子,包括共同的、不同的方面。如果与《日历》接,可以放在保存岁月的最好方式是把岁月变成永久的诗篇之后,或者放在书写每一天的日历那段之后。如果与《每天诞生一次》接,可以接到扑向崭新的太阳那句之后,也可以接到篇末。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接写方式,比如也放到《日历》的篇末。

此项练习的主要目的是互相解读这几篇课文,并不在一定要写成完全融为一体的一篇文章。还有,可以引用故事的基本素材,也可以只引用片段,还可以打乱顺序,比如从剧院天天开演说起。还要指导学生在叙述故事时不要原文照抄,内容要适度,文字要与主篇接近。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课文中提及过的图片:比如列宁格勒保卫战的图片,音像等。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感受列宁格勒保卫战,领悟列宁格勒的人们在坚苦卓绝的环境中所具有的宁死不屈、百折不挠、坚强高贵的精神。

2.配乐朗诵课文中的精彩对比片段。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初步体会列宁格勒人民的人性光芒与人格的高贵

3.时代背景的介绍,课堂上提到的老山兰的故事。

课件使用目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三)教学资料要求

1.列宁格勒保卫战的图片,音像等。

2.介绍时代背景。

60多年前,德国法西斯出动70万大军、1200架飞机、1500辆坦克和12000门火炮妄图一举拿下这座城市,却遭到苏联军民英勇顽强的抵抗,德军迅速占领列宁格勒的企图化为泡影。于是,希特勒下令严密封锁该城,企图以断水、断粮等手段征服列宁格勒,从而开始了长达900天的围困期。面对险恶的处境,300多万英雄的列宁格勒军民没有屈服,他们顽强抵抗,依靠在拉多加湖上开辟的“生命之路”,传奇般地战胜了饥饿的威胁,挫败了德军的罪恶计划。列宁格勒保卫战紧紧拖住并消灭了德军大量有生力量,为苏军取得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战役的辉煌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残酷的战争也使列宁格勒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据材料记载,列宁格勒在围困期因饥寒交迫致死的人多达64万人,死于德军炮火空袭的有21万余人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列宁格勒的树》教学实录
《列宁格勒的树》《孟庙的树》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列宁格勒的树》ppt课件(17页)
《列宁格勒的树》教案4
《列宁格勒的树》ppt课件(18页)
《列宁格勒的树》教学设计3
《列宁格勒的树》导学案2
《每天诞生一次》《列宁格勒的树》导学案2
《列宁格勒的树》ppt课件3
《列宁格勒的树》导学案
《每天诞生一次》《列宁格勒的树》导学案
《列宁格勒的树》ppt课件2
《每天诞生一次》《列宁格勒的树》《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练习题
《列宁格勒的树》教案1
《列宁格勒的树》ppt课件1
比较•探究:《每天诞生一次》《列宁格勒的树》《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练习
《列宁格勒的树》阅读练习
李专《列宁格勒的树》课文阅读
《每天诞生一次》《列宁格勒的树》《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每天诞生一次》《列宁格勒的树》教案
《列宁格勒的树》图片教学素材(12张)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