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远景图》教学实录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1-27 |
《桥梁远景图》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2、巩固对说明文文体知识的掌握,感悟阅读技巧。
3、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点:
1、辨析说明方法,体会作用。
2、品味说明文及语言的准确、严密。
3、训练对关键句(段首概括句、过渡句和使用分号的句子)的敏感。
实录:
一、析题导入,认识作者
师:“远景图”是什么意思?
生:人们对某种事物未来情况的合理想象。
师:这篇说明文写的是对什么事物的合理想象呢?
生:桥梁。
师:什么时候的桥梁?
生:未来的。
师:由此可知,本文是一篇科幻说明文。同时,我们还应知道,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生齐:未来的桥梁。
师:谁来说说作者的资料?
生1:茅以升,著名科学家,生于1896年,去世于1989年,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生2:他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被誉为“现代桥梁之父”。
师:你能从课外收集资料,是个会学习的好学生。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思路
师:现在请同学们大声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三项要求,一是借助注释和词典读准字音,了解词义;二是将读不流利的句子多读一读;三是勾画关键句子,一定要注意——(生齐:段首概括句。)
师:现在交流你勾画的关键句子。
生:“桥是什么”“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便宜”“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美”……
师:同学们勾画的句子基本都是段首概括句,这说明大家注意了对一段内容的概括与把握。但是同学们丢了一个最为关键的句子,再找一找。
生:现在就让我来作为幻想家,为将来的桥梁,绘出一幅远景图吧。
师:为什么说这句最为关键呢?
生:因为这句是过渡句,总领下文。
师:这就是读书的技巧和智慧。抓住文中那些关键的句子,在思考理解的时候,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看看1、2两段的内容,想想课文分为几部分?
生:三部分。第一段讲桥梁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桥梁的结构,3——13段讲桥梁的远景图。
(板书:桥梁重要性、结构、远景图)
师:同学们,看这三段的内容,知道本文的说明顺序了吗?
生:逻辑顺序。
师:桥的三部分结构是一般桥梁的共性,还是某种特殊桥梁所特有的?
生:一般桥梁的共性。
师:相对于一般桥梁,未来桥梁应该属于——(生齐:特殊桥梁)知道哪种逻辑顺序了吗?
生:由一般到特殊。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写法
师:我们先看一般桥梁的结构。同学思考桥由几部分构成,为了说明桥的结构,作者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桥由三部分构成,桥墩,基础和桥梁。作者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师:在这里打比方,有什么好处呢?
生: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桥的结构,易于理解,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师:我们再来看未来的这种特殊桥梁。先观察5——13段的段首概括句,有何不同呢?
生:5——8段写的是未来造桥产生的变化,9——13段写的是未来桥梁形状的变化。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未来造桥的变化。同学思考未来的桥梁造得又快又好的原因,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删掉“几乎”一词行不行?
师:又快又好的原因是什么呢?
师:原因有几点?
生:三点。
师: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第二句有两个分号,是由三个分句构成的。
师:标点符号不仅仅表示朗读的停顿、节奏,还能给我们很多理解方面的提示。这是细节,希望同学们不要忽视。那说明方法呢
生:第一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未来桥梁建造速度之快,说服力强。
师:说明语言呢?
生: “几乎”这个词说明了听说以后还需要一点时间,才能看见“一桥飞架”。如果去掉这个词,这句话的意思就变成未来造桥不需要时间了,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所以不能删掉。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师:你的表达真完整,你的语言也是准确严密的。未来的说明文大作家!
师:就这么学。抓住三点:未来造桥变化的原因,说明方法和语言。下面我们分三组学习6、7、8段。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讨论,完善答案。
师:现在请小组代表汇报。
第一组:未来桥梁便宜的原因有三点,一是使用的新材料重量轻、强度高,二是用凝固剂把软土变成硬土,未来的桥墩基础不必沉到那么深,三是构件的制造自动化,水下工程由机器人操作,架桥时用电脑控制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劳动力。
师:打断一下,要是用一句话,该怎么回答?
生:采用了这些新技术,当然桥的成本就低了。
师:这句话在本段中起了总结的作用。接着汇报。
生:在这一段中,我们没发现说明方法。
师:那就说语言吧。
生:“差不多”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因为它说明架桥需要的人力非常少。如果去掉,就变成一点都不需要了,不符合客观事实。
师:第一组的发言相当精彩。二三组甘于落后吗?
生齐:不甘于落后!
师:请第二组汇报。
生:未来桥梁造得美的原因有,构件柔和、肥瘦相间,姿态各异、色彩不同,人行道上还有亭台楼阁的点缀。
师:概括精炼完整,条理清楚。
生:本段第三句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未来桥梁构件的柔和优美,趣味性强。语言……我们组没找出来。
师:这段语言准确严密的体现确实不够明显,咱们还用老办法,你看看去掉哪个词,那句话的意思就变了。
生:“各有不同的色彩”中的“不同”,如果去掉,我们就只能知道各个构件虽然有色彩,但是否相同,就不知道了。所以,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师:你善于思考,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真了不起!下面请第三组大显身手。
生:将来桥梁造得的原因是开桥、关桥的时间大大缩短,而且桥上有自动远距离控制的设备,对于水陆交通,两不妨碍。“桥孔可以用极轻的材料如玻璃钢制成”一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材料极轻的特点,说服力强。
师:举例子的标志是哪个词?
生:如。
师:抓住标志,辨认说明方法就容易多了。还有什么说明方法呢?
师:其他人有补充吗?
生:作比较。
师:什么和什么比?
生:现在的和未来的桥梁比。
师:有什么好处?
生:突出强调了未来桥梁、关桥时间大大缩短的优点。
师:说明语言呢?
生:“往往不在桥长而在桥高”中的“往往”,说明了造桥费用大的原因基本上全是桥高,但也有极少数情况下是桥长的原因。
师:除了“往往”,还有其它词语吗?只说词语,不做具体解释。
生:“却用得很少”的“很”字。
生:“可就大不同了”中的“大”。
生:“可以大大缩短”的“大大”
生:“桥孔立刻自动关好”的“立刻”。
师:我们再联系上一课的“绝大部分”一词,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生:好像,好像都是表示程度的词语。
师:对,我们找的词语,基本上都是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未来造桥技术的先进,进一步体会了说明方法的作用和语言的准确严密。那未来桥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1、将来的桥会造得又快又好。
原因在于标准化的建造材料和自动化的建造技术。
师:这样一来桥就会造得又快又好了,有多快呢?
生: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已是“一桥飞架”了。
师:这样的话人们的出行就要方便多了。
师:未来的桥还会有哪些了不起呢?
2、生:将来的桥会造得很美。
一是桥的轮廓变化,二是桥的构件变化,二者都会给人以舒适和谐的感觉。
师:不仅式样新颖,而且给人带来舒适与方便。文中怎样形容这种感觉的?
生:“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
师:它的原意是说,不管有什么困难,保持一个平常心,在困难面前走路就像在散步一样悠然。在这里是说走在桥上就像散步一样悠闲。
师:带着体会读读吧。
师:未来的桥还会有哪些了不起呢?
3、将来的桥会建得很低。
一是费用低,二自动控制,水陆交通兼顾。
师:在这里作者用“现在的桥”和“将来的桥”作对比这是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4、将来的桥会更小巧轻便。
是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架建的桥。
师:这样的桥真得方便极了。如果遇到河,像老师这样不会游泳的人,也不用“望洋兴叹”了。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意思。
师:总结“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师:带着体会读读吧。
师:未来的桥还会有哪些了不起呢?
5、将来的桥会“无梁飞渡”
将来的车子会长“翅膀”,桥墩有反击力,共同打造了“无梁飞渡”的神奇。
师:带着体会读读吧。
师总结:茅以升用他对未来桥梁的既超凡又合理的想象带我们进行了一次难得的科学旅行。你对未来的桥又有哪些合理的设想呢?
让学生以图配文的形式描绘和介绍他们心中的桥梁远景图,可以汇集成册、开办专栏,将阅读学习提升为综合文化活动。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初衷,或者说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领悟说明文的阅读技巧,体现在解析题目,辨识说明对象、文章体裁,理清思路辨别顺序,说明方法的辨认和作用的感悟,说明语言及分号作用的体会,段首概括句的把握等等环节。这种目标的指向是考试,很明确。但这种设计适合于好学生,对中下等的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所以,课堂上活跃的总是少数的好学生。第二课时活跃的学生才多了,因为有“画画”这一环节。语文课上的画画,训练的主要是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对阅读技巧的领悟,我很难找到一种像画画一样的形式让大多数学生活跃起来。——苦恼1
这堂课的设计思路,是比较清晰。但是可能正是因为这种清晰,才导致学生处处被老师牵着走:我不断抛出一个个任务、问题,再由学生完成、回答。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削弱。——苦恼2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