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失街亭》教案6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8-07




                            失街亭  

教学目标:

1、  了解小说《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掌握文中生字词。

2、  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进而分析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

3、  了解诸葛亮深谋远虑、赏罚分明、严于自责的优良作风和马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死守教条的错误。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鱼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也是同名小说的卷首词。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三国故事,不少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三国故事?

生: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赤壁大战,过五关斩六将,失街亭斩马谡,草船借箭……

师:看来,大家真是对三国故事十分熟悉啊。其中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失街亭》。历史上的街亭山高谷深,地势险要,它是诸葛亮率军初出祈山,攻打魏国的咽喉要道,成为蜀魏两军必争之地。蜀军一路上士气高昂,接连获胜,不料,在战局的关键时刻,街亭一战,失去进取中原的据点和有利形势,导致了诸葛亮初出祈山的全局失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失街亭”。我们知道,诸葛亮一向神机妙算,常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次为什么失掉了如此重要的街亭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对诸葛亮这个人物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在了解主人公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作者和《三国演义》。

【作者介绍】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据说,他曾跟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张士诚有不错的关系,曾给张士诚当过幕客。他“有志图王”,足见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后来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了中国,他改而从事“稗史”的编写工作。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三国演义》介绍】

       《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最完整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内容,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裔、后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其中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曹操和关羽,这三人构成“三绝”。

诸葛亮:“智绝”。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曹操:“奸绝”。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关羽:“义绝”。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的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勇猛有余,智略不足,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作者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被塑造成“义”的化身,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由此可见,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与课文有关的内容】

本课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第九十五回是“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本课截去了司马懿调兵遣将进攻街亭一段和他率兵占领列柳城一段,这两段写司马懿善于用兵,而本课重点人物是诸葛亮,故而截去。本回又大段截去“武侯弹琴退仲达”,即“空城计”的内容。第九十六回是“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后半部分内容是写孙吴与曹魏的明争暗斗,故截去。节选部分集中表现诸葛亮深谋远虑、料敌如神、赏罚分明和马谡刚愎自用、言过其实。

【生字词】(见课本)

【故事情节】

给出7到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孔明点将:司马懿、张邰挥师西进,诸葛亮料其必取街亭。参军马谡愿前往防守,并立下军令状。诸葛亮令王平协助防守绘制“图本”;又唤高翔“屯兵”街亭东北之列柳城,以作策应;再派魏延屯扎街亭之后。遂令赵云、邓芝出箕谷为疑兵,自统大军以姜维为先锋取眉城。

马谡拒谏:马谡“屯兵山上',王平规劝,马谡不听,二将分兵。

双方激战,蜀失街亭:司马懿围困街亭,断绝汲水道路,放火烧山,蜀兵不战自乱,马谡冲出重围,魏延来救,陷入包围之后,王平来救,魏王二人回寨不成,来投高翔。三将谋复夺街亭,连连中计,迫不得已,退守阳平关。

布置退兵,挥泪执法:诸葛亮闻街亭、列柳城俱失,跌足长叹,布置撤军。回汉中后,赞赏赵云,挥泪斩马谡。

【故事线索】

师:本文人物众多,矛盾错综复杂,请思考作者是通过什么线索把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矛盾冲突组织在一起的?

生:全文以街亭的攻守为线索展开情节,处处离不开街亭的攻守。

师:那么如果按照小说情节的四个阶段来看,应当如何解释?哪里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生:它是以战前孔明派将点兵为故事开端,以马谡拒谏为故事发展,以战中双方激战,蜀失街亭为故事高潮,以战后孔明布置退兵,挥泪斩马谡为故事结局。我们看出情节错综复杂,波澜曲折。但是线索十分清晰,结构井然有序。

【分析人物形象】

师: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三国演义》与数字“三”很有缘,比如说“桃园三结义”“三分归晋”“三绝”“三顾茅庐”等等,你能在分析人物性格时找出课文中与“三”有关的东西吗?

生:三笑,三哭,三次嘱托。

诸葛亮的“三嘱”—— 一嘱马谡:“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廓,又无险阻,守之极难。”把困难说在前面,叮嘱马谡要明确责任,做到心中有底。二嘱马谡:“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说对手的情况,提醒马谡不可骄狂自大,草率从事。三嘱王平:“……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成图本来我看。……戒之,戒之。”叮嘱王平要商议行事。

师:很好,那么,这些嘱托表明孔明的什么性格特点呢?

生:虑事周密,用兵谨慎,审时度势的军事才能和知己知彼,机智多谋。

    师:很好,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用兵的奇才,是“神算子”,是“智多星”,已经超出了“人”的能力。那么,诸葛亮是不是一个不吃人间烟火的“神”呢?他有没有人的感情?在故事的哪一个情节中体现出来?

生:一哭——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在马谡临终嘱托与伤心痛哭之后,诸葛亮想起二人往日情同手足的交情,鼻子一酸流出了眼泪。看出诸葛亮有情有义,这是“伤心之泪”。二哭——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

师:“流涕”的程度深还是“挥泪”的程度深?

   生:“流涕”更深,表现出更悲痛伤心。

   师:这时候诸葛亮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生:蒋琬劝阻,天下未定,不可诛杀智谋之臣,但是马谡早已立下“军令状”,“军中无戏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诸葛亮既爱惜马谡,又不得不处治马谡,显示出他内心巨大的矛盾,这是“无奈之泪”。三哭——“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

   师:“大哭”相比“流涕”程度变化怎么样?

   生:更深。

   师:你又怎么理解这时候诸葛亮的心情?

   生:未听先帝遗嘱,有负先帝重托,痛惜、悔恨内疚、自责,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这是“悔恨之泪”。

   师:看来诸葛亮真是声泪俱下,五脏俱焚啊!这个平生统率千军万马,征战沙场,谈笑风生的军师,也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时候。“大哭不已”淋漓尽致的刻画出诸葛亮此时的真实情态。那么,在“斩马谡”这一情节当中又能看出诸葛亮的什么性格特点?

     生:赏罚分明、公正严明,不徇私情、重情重义、勇于自责。

      师:《三国演义》写诸葛亮,总体上把他当作智慧的化身,而《失街亭》中却写到他用人的失误,而且写了他的勇于自责,有情有义,这就使“近妖之诸葛”有了很浓的人情味,我们也知道了诸葛亮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而不是那种既能呼风唤雨,又能料知后事的神,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更有魅力。让我们一起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一部分朗诵一遍。

   (全班朗诵从“谡自缚跪于帐前”到课文结尾。)

师:好,刚才我们分析了诸葛亮的性格,现在我们来看《失街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马谡。

生:一笑——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这里笑丞相多心,魏兵怯弱表现了他的麻痹轻敌,他早就把诸葛亮的千叮咛万嘱咐当作了耳边风,而且语气里还有点笑话军师谨慎多余的意味。二笑——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当王平向他提出合情合理的建议的时候,马谡满口理论,什么“凭高视下,势如破竹”,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把自己熟读兵书当作炫耀的资本,完全听不进王平的一词半语。这个片断写出了马谡的闭目塞听,刚愎自用,只会纸上谈兵。三笑——马谡在山上见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言下之意是,有我马谡重兵把守,居高临下,司马懿根本不在话下。表现他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师:这三次笑表现出马谡麻痹轻敌,闭目塞听,刚愎自用,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夸夸其谈,目中无人。那么,马谡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呢?

生:马谡很勇敢,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自动请缨,立下军令状,表现了大无畏精神,也就是我们说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生:失街亭后,马谡自缚请罪,显示了他勇于负责任,光明磊落。

【经验教训】

师:看来赤诚之心更是难能可贵!看来马谡还不愧是一名伟丈夫!我们应客观地全面地评价一个人,在败军之将身上也有闪光点。

师:现在我们进行一个讨论:从诸葛亮和马谡身上,我们能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吗?

生1: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办事要灵活机智,不可死搬教条。

     生2:作为领导者处理事务要善于纳言,不可狂妄自大;骄傲自大,盲目轻敌必然导致失败。

    生3:在矛盾面前要知己知彼,深思熟虑;出了问题要分析原因,勇于自责。 

    生4:领导者要做到赏罚严明,执法严肃。

    生5:全面的看问题,辨证地看问题。

   生6:居高位者,爱惜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荐人才、保护人才,固然难得,但选准人才、用准人才,更属不易。

【总结】

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分析,我们容易看出,课文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描写他们的言行表情直接表现他们的性格特点,另外还通过什么手法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对比和衬托,另外比如通过写王平的谨慎谦恭反衬马谡的自骄蛮横;通过写司马氏父子的机谨善谋反衬马谡的无能。这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人的方法。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失街亭》ppt课件(24页)
《失街亭》ppt课件(36页)
《失街亭》ppt课件16
马谡《失街亭》故事梗概
《失街亭》ppt课件15
《失街亭》ppt课件14
《失街亭》原文阅读
《失街亭》与《群英会蒋干中计》比较鉴赏
《失街亭》教学设计(2课时)
《失街亭》与《群英会蒋干中计》比较鉴赏实录
“失街亭”是诸葛亮的过错吗?
《失街亭》说课稿
《失街亭》mp3音频朗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教案及练习
《失街亭》ppt课件13
《失街亭》综合能力练习
《失街亭》基础训练
《失街亭》阅读能力训练
《失街亭》ppt课件12
《失街亭》ppt课件11
《失街亭》ppt课件10
《失街亭》课堂实录
《失街亭》教学实录
《失街亭》同步练习
《失街亭》flash课件9
《失街亭》课件8
《失街亭》课件7
《失街亭》课件6
《失街亭》课件5
《失街亭》课件4
《失街亭》课件3
《失街亭》课件2
《失街亭》课件1
《失街亭》课件
《失街亭》教案4
《失街亭》教案3
《失街亭》教案2
《失街亭》教案1
《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学方案设计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