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教学设计5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9-08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一、教学设想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是一篇文言选文,篇幅短小,文意易懂,而简短的文字下蕴藏的却是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诚信,这种力量恰恰是当今社会所需要所呼唤所倡导的。充分挖掘文中蔡勉旃具备的人格魅力,可以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荡,进而完成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思想的升华。  
一、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1.学生能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2.学生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教法设计  
设置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设置情境:老师向学生借一笔钱,问需不需要打一个借条。  
在现今社会,借贷巨款,即使是再要好的朋友,都会签合同或立字据以防不测,但是在我国古代,就有一个叫蔡勉旃的人,他的一个好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却没有立下任何的字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如果你借给了朋友一笔钱,你会不会让朋友打一个借条呢?正是因为蔡勉旃所具备的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才会让他的朋友在寄放钱财时放心地不立字据。从而使学圭认识到“诚信为做人之本”。  
(二)感知课文  
1. 提问学生:请同学们进行第一遍阅读,快速的默读课文,并借助字典为生字词注音。  
2.  提问学生:请同学们进行第二遍阅读,大声的朗读课文后,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遇到疑难问题先与讨论小组讨论,如果不能解决就举手与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商讨解决。  
3  提问学生:请一个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进行第三遍阅读。在他读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起思考一个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解析课文  
1.提问学生: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蔡勉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重诺责,敦风义”)  
2.提问学生:本文是如何体现蔡勉旃“重诺责,敦风义”的呢?   
(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  
4.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本文主题:“诚信为做人之根本”。  
5.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事例?谈谈你对这些事例的看法。  
6、在现实社会,“不立券”的做法值不值得提倡?  
借助《今日说法》的实例,就有关金钱和诚信的话题展开讨论。  
这个问题很具有现实争议性,教师既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又应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既要勉励学生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保持诚信的优良品质,又应给学生保护自己的正当权利不受损害的有益指导。  
翻译  
吴县有一个叫蔡璘,字勉旃的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勉旃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把我当知己,所以不告诉你。”最终蔡勉旃用车子把千两白银运着送还给他。  
   
戴震难师  
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语气、语调  
2、用“△ ”符号标记出需要重锤敲打的词语   
3、结合文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复述故事   
文学常识  
戴震(1724——1777),清代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字东原,安徽休宁人。他身处康乾盛世,学识渊博。但他幼时家贫,其父母靠“商贾东西行营于市”,贩布“以就口食”。他十岁时才会说话,但他能“过目成诵”,学习知识喜欢追根就底,敢于怀疑、批判传统的经典。  
段玉裁(1735——1815),戴震的学生,清代语言文字学家、经学家。  
文章翻译  
先生到十岁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藏积蓄久的缘故吧。他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还不肯停下来。老师教授《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 以下,戴震问私塾先生:“这里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曾子记述的?又凭什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曾子的弟子记录的?”私塾先生说:“这是朱熹说的。”戴震接着问:“朱熹是什么朝代的人?”私塾先生说:“朱熹是宋朝的。”  
戴震接着问:“孔子、曾子是什么时代的人?”私塾先生说:“孔子、曾子是周朝的人。”戴震接着问:“周朝、宋朝相隔多少时间呢?”私塾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接着问:“既然这样,那么朱熹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私塾先生没法回答,说:“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是年:这        乃:才      盖:大概,表推测      能言:说话  
就傅:跟随老师          日:每天     千言:字    休:停      为:是    何以:凭什么   几何:多少   即问:马上  何时:什么时候        
几二千年:差不多      相去:距离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非常:不寻常       
何以知然:这些       
1、作者赞扬了什么?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精神  
2、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  
3、你尝到过怀疑的甜头吗?  
戴震的性格特点: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略写:“是年能言”,却聪明过人  详写:五问塾师   
先生是年乃能言(这,指示代词)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大概,表推测)  
就傅读书(靠近跟随)(师傅、老师)  
师应之曰(回应、回答)  
即问(当即,就)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互相)(距离)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这样)(那么)  
师无以应(没有)(可以用来)  
此非常儿也(不是)(平常)  
先生是年乃能言(说话)  
日数千言(字)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话语)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多少)  
二千年矣(几乎,将近)  
   
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  
明人陈献章也曾说过:“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戴震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他成为了一代学术大师和思想大师,华罗庚大胆见疑、科学释疑,成为了著名的数学家。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友人“寄千金,不立券  
重诺责       
(侧面烘托)  
敦风义    
言:“券在心、不在纸”  
          
行: “召其子至,归之”  
p;        “卒辇而致之”  
(正面描写)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课文梳理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教案6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导学案3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导学案(2篇)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ppt课件3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学案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教案(含同步练习)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表格式教案3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教案2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ppt课件2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教案1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同步练习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