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小学教学反思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9-10


【案例描述】 

  以前,我以为只要上课多提出问题,造成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就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题不分大小难易,统统搬上课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以“思”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起点,也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于是,让学生质疑这一环节走入了课堂。我教学中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因性,放飞学生的天性。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我精心准备的一节公开课。从选材、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做头饰,到三番五次的试教,我都认为自己的课万无一失,一定会按预定的教学环节进行。但在正式讲课时,这些“计划”却被一系列的“意外”搅乱了。不过也正是这些“意外”,使我抓住了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下面,就是令我难忘的经历。

  课堂上,学生在读完几遍课文之后,经过充分讨论,交流了他们学到的知识。我暗自惊喜:“开门红,我节课没问题了。”再看看听课的老师个个喜笑颜开,我更加高兴。正在得意之际,我班的“智多星”王凯举手了。我想:还会有什么问题呢?让不让他问?不让他问,会挫伤他的积极性。况且,针对课文提问又是一种提高阅读效果的最佳方法,我们在教学中不正是要鼓励学生质疑、解疑吗?我犹豫一下后,笑着说:“王凯你有什么问题?”他问道:“老师,燕子妈妈为什么让小燕子去三次菜园才高兴地笑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一番争论,解决了他的问题后,学生们提问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争先恐后地提问:“燕子妈妈为什么高兴地笑了?”“燕子妈妈不怕小燕子累吗?”“冬瓜为什么是青的?”、、、、、、要解决这些问题,这节语文课就要成为自然课、思品课等综合课了,从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看,这节课无疑是失败的。

  面对学生因自己会提问而欣喜的笑脸和期待答案的眼光,我心乱如麻。从内心讲,我希望按预定的环节进行教学。既然这节课在师生互动中产生了问题,我就要想方设法去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发挥,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求知欲。于是我顺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权利,很快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思路也特别开阔,创造性火花不断闪现。

  李芳说:“我觉得燕子妈妈不爱小燕子。”她的答案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论。我想,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性,他们的见解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如果我因此而讽刺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在声声讽刺中消失。我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老师是相信、尊重他们的,让他们都有成功的体验。我微笑地告诉学生:“我认为李芳的想法很特别,请她谈谈原因好吗?”学生因我的宽容也同声说:“好!”李芳说:“我妈妈很爱我,可她不像燕子妈妈那样,让我干这干那,所以我认为她不爱小燕子。”我顿时明白了,六七岁的孩子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里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呵护着一个孩子,难怪孩子会这样讲。于是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同学们既然你们都觉得燕子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那你们能谈谈你们的爸妈平时是怎么爱你们的吗?”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谈了父母对自己的种种关爱,体会到父母很辛苦,认为父母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对自己真正的爱。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完了,但它引发出来的思考远不止这些。老师应该充分理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使语文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紧密衔接。老师不单是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而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平时,每节课教师是主人,有时学生思绪稍有张驰,马上被我们拉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表面是想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但每次涉及质疑问难,都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那么,我们如何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

1.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

  陶行知先生曾说:“创设力量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自由学习,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参与的乐趣,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普遍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什么都感到好奇的少年表现更加突出。教师应利用教材,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疑。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在质疑问难中,教师为学生主动提问提供机会,并且针对学生学习的疑难,尊重学生的学路,以学路带教路,于关键处随机点拨,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这不仅无碍于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还会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因此教学中我们要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从不敢提问到想问、敢问、善问,激发求知欲望,使教学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让学生的思维轻舞飞扬。

  “疑”是创新学习课堂的主轴承,思维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之一。教材是一座创造的宝库,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问题,多求异,少求同,敢于标新立异。很多教师对于学生提出异议,就很生气,即使是对的,也要顶回,其实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果在那节课中,直接批评那位学生,那样,学生就不会那么深刻地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艰辛了,当然更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相信学生也会很受打击,以后可能只会循规蹈矩地遵循所谓的“正确与否”,从此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面对这一新要求,许多教师感到无从下手。实际上,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孕育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这种新理念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扳手腕》教学反思
《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
《独果》教学反思
《“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教学反思
《在金色的沙滩上》教学反思
《家是什么》教学反思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教学反思
《起死回生》教学反思
《班长的苦恼》教学反思
《新年的礼物》教学反思
《荒芜的花园》教学反思
《找骆驼》教学反思
《聪明的牧童》教学反思
《爱写诗的小螃蟹》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反思
《矛与盾》教学反思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反思
《野草》教学反思
《南沙卫士》教学反思
《白衣天使》教学反思
《你,浪花的一滴水》教学反思(2篇)
《奶奶最喜欢的铃儿》教学反思
《我们爱祖国》教学反思
《聪明的使者》教学反思
《飞檐走壁的虎将》教学反思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2篇)
《竹乡之歌》教学反思2
《快乐的小公鸡》教学反思(2篇)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表格式教案3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ppt课件2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ppt课件1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2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案1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实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