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课外读物 >>诗词鉴赏 >>
《清平乐·六盘山》原文译文及赏析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3-15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成忠臣毛体书风摘句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原名“长征谣”。)[1]
 
作品注释
(1)望断:久久地望着,直到看不见,望尽。
(2)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3)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 
(4)六盘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市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
(5)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6)漫卷:任意吹卷。
(7)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
(8)缚住:擒住。
(9)苍龙:是一种凶神恶煞的龙。指国民党反动派。作者自注:“苍龙,指蒋介石,不是日本人。因为当时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介石。
按:以上语与意均本自宋人刘克庄《贺新郎》。[2-3]
作品译文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创作背景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机会主义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 10月7日,在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县),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六盘山位于宁夏南部山区,海拔2800多米,古代人们称之为大陇山。如今在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的推波助澜下,六盘山已为全国各地的人们所认识,每年大量的游客慕名前来,感受毛泽东主席在《清平乐·六盘山》中描写的那种意境。六盘山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当年,毛泽东写下《长征谣》的时候,也就意味着长征最为艰难的岁月已经过去。今天人们可以从隧道中轻而易举地翻越六盘山,而在长征中六盘山则是横亘在陇东高原上的一座天险。1935年、1936年,红二十五军、中央红军先后翻越六盘山。1935年9月,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中由一三军团和中央领导机关组成的陕甘支队北上。10月5日,红军进入宁夏西吉县境内。这时,国民党军为了阻截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合,在六盘山一带设置重兵。在六盘山周边有国民党毛炳文两个师、东北军何柱国的骑兵部队,门炳岳及西北马鸿宾的部队,形势相当严峻。根据敌情毛泽东决定从敌人兵力比较薄弱的青石嘴一带突破包围,穿越平银公路,直插六盘山东边的泾源阳清村。在前进路上,红军战士意外发现在青石嘴一带驻扎有敌人的一个骑兵团。这时已接近中午,敌人正在开火做饭,戒备相当松散。于是红军乘敌不备,发起突袭,消灭了敌军,而且缴获了100多匹战马及十多车物资。红军用缴获的物资迅速装备了一个骑兵侦察连。后来成为开国上将的梁兴初就是这支骑兵侦察连连长。毛泽东在翻越六盘山的过程中,一边爬山,一边构思了最初的《清平乐·六盘山》即《长征谣》。兰州大学文学院的庆振轩教授认为,《清平乐·六盘山》是1935年10月7日,红军翻越六盘山时,毛泽东登上山顶所作,定稿是在这一年的12月。毛泽东在攀登到六盘山山顶上,极目四望,真正体会到了秋高气爽的北国风光之后,回想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如今都已成为过眼云烟,那些至今仍坚持战斗在南方的同志们怎么样了呢?经过二万五千里艰险路程,无数战斗锻炼过的红军一定能够战胜所有的困难,开创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来。想到这些,一种难以言表的思绪涌上心头。于是,也就诞生了一首名传千古的绝妙好词。
毛泽东最初写《长征谣》除了抒发自己的情意外,还有鼓励红军战士行军的作用,所以最初的《清平乐·六盘山》带有行军歌曲的性质。庆振轩教授介绍说,阿英曾经在他的《敌后日记》中抄录了1942年8月1日新四军《淮海报》副刊上刊登的两首毛泽东诗词,其中有一首是《长征谣》,当时是这样的:“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两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两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带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4]
赏析
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登上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
上半阕一开始,诗人从眺望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眷恋,接着又起豪气,“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从爽朗、舒畅的秋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城的关口已经到达,浩瀚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
下半阕,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接着吐出胸臆,化用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中三行:“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而这里的“苍龙”出自唐代颜师古的评注中引用汉代服虔的话:“仓龙,太岁也。”仓龙同“苍龙”,“太岁”是古人所说的凶神恶煞,这里引伸为蒋介石反动集团就是“苍龙”。虽然最后两句用的是设问句,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
这首词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上、下半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情景交织,浑然一体。整诗洋溢着革命胜利的豪情,应用高亢雄壮的语气。为毛泽东在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词。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抒发了“长缨在手”定当“缚住苍龙”的革命豪情。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活板》节奏划分朗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译文
《石壕吏》原文译文及赏析
杨万里《小池》原文译文及赏析
崔珏《哭李商隐》原文译文及赏析
杨万里《小池》赏析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译文及赏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袁枚《春风》原文及翻译
陆游《朝饥示子聿》赏析
杜甫《戏为六绝句》原文及译文
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原文译文及赏析
刘因《秋莲》原文译文及赏析
陆游《归次汉中境上》原文及翻译
《山坡羊·潼关怀古》拼音版
《村居》原文译文及赏析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原文译文及赏析
《十五夜望月》原文译文及赏析
《稚子弄冰》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峤《风》原文及翻译
袁枚《荆卿里》原文译文及赏析
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原文译文及赏析
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原文译文及赏析
《敕勒歌》原文译文及赏析
毛滂《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原文译文及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及翻译
李白《长相思·其一》《长相思·其二》原文及翻译
黄庭坚《清平乐》原文及译文及赏析
《静女》拼音版
白居易《南湖早春》原文及翻译
《清平乐·六盘山》教案1
《清平乐·六盘山》mp3音频朗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