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的周庄》教案4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3-29 |
《绝版的周庄》教案
淞浦高级中学 苏敏 (2006年11月2日)
学习目标:
1、 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诗意优美、充满感性的语言风格并且理解感受作者对周庄的痴迷眷恋。
2、 领悟作者在情感表达中阐释了自己对周庄现实境遇的深沉忧思。
教学说明: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可发展性,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拓展基础内涵,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脱离学生实际的现状,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三维教学目标并非完全独立与割裂的三个方面 。事实上,“三维教学目标” 既互相渗透又相互依托。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在领略周庄之美的过程中,掌握作品诗意优美的语言表现技巧及其对作者痴迷眷恋于周庄情感的推动作用,并通过语言的品味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对周庄现实境遇的深沉之思,使学生洞察到经济繁荣和娱乐至上之时,其中隐含着文化危机,启发他们意识到在传统与现代的对峙当中当呵护传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情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度,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是美不胜收的奇诡山川,田园水乡。她们或雄浑壮阔,或恬静柔美,或“大漠孤烟直”,或“小桥 、流水、人家”。今天,我们就跟随当代作家王剑冰的脚步,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水乡周庄。
二、课文朗读:
越是好的文学作品,越能经受得住我们反复的咀嚼和诵读,我们走进周庄,不妨也从朗读开始。老师先来读第一段。
播放弦乐,教师配乐朗读课文第一段。
请同学们在音乐旋律当中把文章读完,并思考周庄如诗如画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通过语言品味,感悟周庄之美、感受作者对周庄的痴迷眷恋:
1、 周庄之美:古朴、柔美、宁静、民族味儿等等。
2、 表现周庄之美的语言亦如诗如画:比喻、比拟、排比、第二人称等。
3、 感受作者对周庄的情感:喜爱,近乎痴迷眷恋。
四、领悟作者对周庄现实境遇的深沉忧思:
1、 引导学生关注全文的第2段的后半部分内容(周庄的美是否发生了变化?)
2、 分析第3、4段:
① 第一句“周庄是以苏州的毁灭为代价的”是否真的显得突兀?
第2段的末尾“只是…有些猝不及防…被打破…”等已做好铺垫。
② 文中“周庄是以苏州的毁灭为代价的”中“毁灭”具体是指什么?
“苏州脱掉了…,现代得多了…。尽管…还…,已远不是…”
③ 资料补充:苏州观前街的今昔对比,加深理解“苏州的毁灭”。
④ 对“代价”一词的理解:(在苏州的)“毁灭”中得以保全(周庄的美)
⑤ “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作者未给予回答,引出对第4段的分析。
“富贵茶庄”耐人寻味之意。
⑥ 再一次品味“…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一句,饱含了作者对周庄怎样的一种情感?
五、分析第5段:
①对作家三毛的人生经历补充。
②为何说“三毛搂着周庄像搂着久别的祖母”?
③周庄在三毛心目中的地位:故乡的化身。
④第三次体会“…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一句,饱含了作者对周庄怎样的一种情感?
是一种隐忧。作家的笔触并没有仅仅倾诉一己之情上,而是在情感表达中阐释了自己对周庄现实境遇的深沉忧思。当感性情感上升为理性思索后,文章显现思想的深度。
六、文章题为“绝版的周庄”,有什么含义?
①周庄历经九百年的风雨,和繁华现代的苏州相比,依旧以自然朴实动人,可谓是一位“绝版”的江南古典秀女。
②周庄作为江南水乡古镇的独特韵味,她的古朴雅致是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更无法东施效颦。
③不要让周庄步了“苏州的毁灭”的后尘,一旦成了追忆的“绝版”古镇,将令人扼腕痛惜。
注:学生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
七、品读文章最后两段,分析“梦境”、“幻觉”的含义
① 美仑美奂的境界,给人无限的遐想。
② 一晃即逝,难以企及,暗含作者隐忧。
③ 感性、理性的完美融合。
八、结语与作业布置:
让我们深深记住刚才从我们眼前闪过的这位古典秀女的美丽身影,她走过了900年的风雨,才走到今天,如果让她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毁灭,那么,我们将是历史的罪人。周庄究竟该何去何从,我们也来出出主意,想想办法。请看资料:
周庄镇的镇长庄春地曾不无感慨地说自己在受“夹板气”。因为,享受现代文明的城市人不断涌向周庄,想要追寻昨天古朴、纯真的意蕴;而生活在周庄的人却盼望着和现代接轨,盼望尽快改善自己的生活。如何在这一矛盾中取得最佳的平衡点,你能否谈谈你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九、附板书:
周庄 古朴 情:喜爱(感性)
柔美
宁静 思:隐忧(理性)
民族味儿
……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