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4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4-08


 
《论语》选读之《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 
(两课时) 
(福州八中 李智明) 
课程特点与教学建议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关于选修课《先秦诸子选读》中《<论语>选读》单元的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选修课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设计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他们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开设《先秦诸子论著选读》课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的开设方式,是采用综合性的模块,即从先秦诸子各学派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著作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或片段,进行阅读探究。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阅读和分析文本,来体会诸子言论及文章的妙处,来感受他们的深刻思想和智慧,来品味他们多彩的性情和个性。要落脚到人的成长与发展、立身处世、应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上,把对先秦诸子的学习,跟学生面临或关注的人生问题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多做相关性的思考。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充分挖掘先秦诸子那些具有艺术魅力的要素,把对先秦诸子的学习和必修语文课的学习结合起来。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择和编排《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择的材料往往是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而且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第一节《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主要内容是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第二节《当仁,不让于师》,主要内容是孔子与弟子的关系。第三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主要内容是孔子的生存智慧。第四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内容是孔子的“仁”的学说,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第五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义”的持守。第六节《有教无类》,主要内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第七节《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主要内容是孔子“学”这一概念的特殊意义。本单元采用现在这种形式编排,是为了使学生对《论语》及孔子有一系列专题性的了解,也是为了把《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呈现给学生。 
学情分析 
对于孔子和《论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初中学过《<论语>十则》和高中必修一的“名著导读”部分,把《论语》列为必读的内容。近年来,福建省高考把《论语》列为必考“三大文化经典”之一,学生从思想上极为重视。所以,学习本单元,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有基础。但是,《论语》内容言简意丰,博大精深,学生理解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老师有效地指导。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习选文,在学习中涉及材料的思想、表达艺术及词汇等多方面的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比较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了解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使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过程 
本节主要内容是了解孔子“学”这一概念的特殊意义。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我们学习了第1—5则。以下是内容: 
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季氏》) 
2、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 
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 
4、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论语·泰伯》) 
一、疏通了字面意思,理解了并概括了每一则的内容。 
    第1则,孔子从人们获取知识的角度把人分为四个层次:上也、次也、其次也、下矣。 
    第2则,孔子说 “我非生而知之者”,而是“敏以求之者也”。 
    第3则,孔子说自己是个“好学”的人。 
    第4则,孔子好学可以去除“六弊”。 
    第5则,孔子说有礼可以去除四害。 
孔子以好学自许,选文第3则就说到这个问题。但是,他所说的“学”跟我们现在常说的不同。 
第4则选文,提到了“六言”和“六弊”。“六言”指的是六种德行,即“仁”“知”“信”“直”“勇”“刚”六种德行;而“六弊”则是六种弊病,即“愚”“荡”“贼”“绞”“乱”“狂”六种弊病。从一般意义上说,但是如果偏执于德行而不好学,就会产生种种弊端。孔子认为好学就可以防止这些弊病,这意味着他所说的“学”,主要是一种道德修养,简单地说,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礼、修身,二者密不可分,甚至可以互相包含。 
第5则内容则是对第4则的补充,突出学礼的重要性,其中的“勇而无礼则乱”和“直而无礼则绞”,则是直接对应第4则中“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可见,孔子所谓的“好学”很大一方面是指:学礼! 
二、课上联系个人生活体验,交流了学习感受。知道了: 
   (1)“好学”可以让人们——仁而不愚、知而不荡、信而不贼、直而不绞、勇而不乱、刚而不狂 
(2)“学礼”则可以让人们——恭而不劳、慎而不葸、勇而不乱、直而不绞 
三、布置完成课后习题一,写一篇读书札记。 
【第二课时】 
一、温习旧课,交流读书札记。(5分) 
二、学习新课,逐则疏通与概括段义。 
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段解:本则选文记录子夏的话,说的是德先而文后的学习观。子夏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四点:即尊重贤德之人,孝顺父母,尽忠君主,取信朋友,那么这样的人就是学习过的人。可见,他所说的学的内涵主要是指品行修养方面。 
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段解:本则选文记录孔子的语录。这是对“什么是好学”的又一种回答。他认为一个好学的人要做到以下括四个方面:尚俭,敏事,慎言,向道德高尚的人学习并随时改正自己的缺点。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8、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段解:这里,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认为他好学上进,自颜回死后,已经没有如此好学的人了。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他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9、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段解:本则主要说求学目的的不同。 
1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段解:本则提到孝悌的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11、陈亢(gāng)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 (《论语·季氏》) 
    译文: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段解:本则选文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介绍了孔子所说的“学”的两项具体内容。孔子的弟子陈亢怀疑孔子为儿子开小灶,就问孔子的儿子孔鲤有没有从孔子那里得到与众不同的传授,孔鲤回答没有,并讲了关于学《诗》、学《礼》的两件事,陈亢听后却非常高兴,说自己明白了学习《诗》和《礼》的意义。可见,孔子是拿《诗》《礼》等典籍教育后辈,其重点还是在立身处世方面。 
可见,孔子所说的“好学”主要是从人格修养、道德实践的意义上说的,跟现在通常所理解的喜欢学习知识或技能不同。 
三、思考探究: 
1、孔子所谓的“好学”的内涵:学礼、修身,借“好学”来完善个人品德修养。孔子的“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试把本课中出现的加以具体概括: 
对贤人——敬、对父母——孝、对君主——忠、对朋友——信、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事慎言、就有道、正己过、不迁怒、不贰过、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人、学《诗》以言、学《礼》以立、…… 
2、我们知道,孔子不仅这样要求自己,还是这样要求学生,更是这样要求他的儿子。那么,作为一个当代求学的青年,你是怎么看待这样的“好学”呢?请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说说你的理解或感受。对照一下,你觉得自己是个好学的人吗? 
四、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 
原文: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háng)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zhī,恭敬)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判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译文: 
太史公说:《诗》中有这样的话:“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心里却向往着他。我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见他的为人。到了鲁地,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辆、衣服、礼器,目睹了读书的学生们按时到孔子旧宅中演习礼仪的情景,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徘徊留恋不愿离去。天下的君王直到贤人也够多的了,当活着的时候都荣耀显贵,可是一死什么也就没有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传了十几代,读书的人仍然崇他为宗师。从天子到王侯,全国谈六艺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做为判断衡量的最高准则,可以说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五、课外继续阅读《史记·孔子世家》,熟悉孔子的生平。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以《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读孔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书札记。 
平时可以经常访问我们学校的语文组网站,这里有我们试卷、周练的电子版和答案,有同学的优秀的作文和读书札记,还有老师的文章。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ppt课件(24页)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5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ppt课件(22页)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5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4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3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ppt课件5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3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练习题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ppt课件4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ppt课件2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2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ppt课件3
《好仁而不好学,其蔽也愚》ppt课件2(第二课时)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ppt课件1
论语之《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