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钓台的春昼》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5-20


《钓台的春昼》教案

辽宁北镇高级中学  安国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领悟作品中传递出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全文,体会作者内心的感伤与忧郁之情。

    3情感与态度:

    理解郁达夫率真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

    掌握文章“郁达夫式”独特的抒情写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预习·

    ①易读错的字音

     咫(zhǐ)尺   溯(sù)江   拜谒(yè)   恻(cè)隐

     盛筵(yán)  酩(mǐng)酊(dǐng)大醉

    ②易混字、多音字

     溯sù   溯源    谒yè 拜谒     恻cè恻隐    柝tuò 击柝

     朔shuò 朔风    羯jié羯鼓     测cè测量    坼chè 坼裂

     芜wú   芜杂    痒yǎng骚痒    瞰kàn鸟瞰

     抚fǔ   抚摸    烊yàng打烊    龛kān神龛

    ③熟语积累

     恻隐之心:对受苦受难的人表示同情心。

     浮名虚誉:虚的名誉。

     高谈阔论:漫无边际的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断垣残壁: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酩酊大醉:形容大醉的样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他的名字,在中国人民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他的名字。”这个人就是郁达夫。今天我们将学习这位文学大家的一篇名作《钓台的春昼》。这篇作品在寄情山水中,透露出作者于社会动荡年代的一缕忧思,贯穿全篇的,则是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音,对这种主观情绪的抒写,让这篇游记散文尽显其独特魅力。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展示)

    三、课文分析

    1阅读全文,整体感知,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分组进行)

    明确:本文共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访严子陵幽居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18段),访严子陵幽居的经过。

    第二部分可分为四层:

    一层(第2—7段)夜访桐君;

    二层(第8—13段)山水访古;

    三层(第14、15段)昼临钓台;

    四层(第16—18段)壁间题诗。

    

    2鉴赏第一部分:

    阅读第一部分,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去钓台访严子陵幽居的缘由(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明确:

    (1)一九三一年,岁在辛未,……我接到了警告,就仓皇离去了寓所。

    (2)一种乡居的倦怠,忽而袭上心来。

    3赏析第二部分:

    第一层:

    (1)请说出在夜访桐君这部分作者的心情,并找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苦闷

    A淡云微月,正在作雨的时候。

    B夜渡无人,群动静息,独立江边(他乡日暮的悲哀)。

    C船家的说话冗慢悠长,恩恩乌乌。

    D山路崎岖,栅门虚掩。

    E空旷天空,半规月影几多散乱着的船里的灯光,也忽明忽灭。

    (2)请谈谈这里景物描写的特点。

    明确:写景与抒情的有机结合。全文是由大量的写景和抒情的片段互相交错、编织而成的,这使得这篇散文在整体上具有一种中国古典诗歌常有的情景交融的意象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显情。

    

    第二层:

    (1)作者的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找出具体句子。

    明确:

    轻松:“这道观大门外的景色,真神奇极了。”“我竟忘记了时刻,忘记了自身。”

    怨恨:“好梦虽被打破,但因这同吹筚篥似的商音哀咽,却很含着些荒凉的古意。”

    恐惧:山幽水清,“指东话西”,昏然入睡,“寂寂地看不见一个人类”,“废垣残瓦”,“阴森”。

    (2)作者在此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以动衬静(反衬)

    第三层:

    (1)文章中描写钓台荒凉萧瑟的景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讨论)

    明确:作者于寄情山水中一边力图沉醉于大自然之中,试图忘却尘世纷扰;一边又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不满现实的牢骚和关心民众的情怀。

    第四层:

    (1)本段写下钓台后作者在严陵祠中的所见所感,作者为什么会信手题诗?

    明确:祠壁上所见的作者同乡夏灵峰的“略带感慨的”诗引发了作者的伤时愤世之情,所以作者也在祠壁上题上了来钓台途中梦中所背诵过的那首感时伤怀之作。

    (2)这首诗在这篇散文的中间和结尾部分两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首诗使文章具有明显的感伤色彩。这种感伤色彩正是这篇散文的情感基调之一。

    (3)此处作者又以自己在祠堂中显得特别响亮的喝茶声和院后听起来特别响亮的鸡鸣声来写什么?

    明确:作者以反衬的手法极写祠堂及周围环境的幽静。

    

    4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全文以作者游踪为线索,历叙桐君揽胜,钓台登临,山水访古,壁间题诗等,充分展现了山明水秀的富春风光,着力营造了一种幽静沉寂的气氛和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于时政的愤懑之情和对于自身生存状态的感伤之情,并以对国民党“中央党帝”的愤慨和对“文化高压”的不屑贯穿全篇,表现了作者率真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5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复杂的情感?

    1930年3月国民党下令通缉鲁迅、郁达夫等人,郁达夫被迫避难。1931年初,国民党加剧了对左翼文艺运动的文化“围剿”,“左联五烈士”被秘密杀害。郁达夫离沪避难浙江,“乡愁一动”,返乡游历。因为家居的索寞,便产生了探访钓台的愿望,欲借以排解胸中的郁积和愤懑之情。1932年回忆旧游、感怀时政而成此文。

    

    6文章中的作者浓烈的主观感受是如何表现的?

    明确:

    第一,抒写自然景物时,突出主观的感觉印象。如描写严子陵钓台,处处突出一个“静”字。

    第二,文中处处有一个“我”,这是郁达夫的“我”,和别人的绝不混同。

    第三,假托梦境,以诗入文,坦陈胸怀,评讥时政。

    

    7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作品是怎样围绕线索展开的?

    明确: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以游踪为线索。作者当时在故乡富阳,由富阳到桐庐县城夜游桐桐君山,第二天乘船到钓台。按照游览时间的先后顺序,一一写来,而在乘船由桐庐到钓台的途中,则以梦幻的手法,穿插往事并引出所做的诗,抒发心中的愤慨之情。

    

    8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①写景与抒情的有机结合。全文是由大量的写景和抒情的片段互相交错、编织而成的,这使得这篇散文在整体上具有一种中国古典诗歌常有的情景交融的意象美。②善于以比较、反衬(及适度的夸张)等手法来表现文中所描写的两处景点的静幽和秀美的特色(如作者对于钓台山一带江山景物的描绘)。③善于借景抒情(如作者对于钓台山的荒凉、阴森景象的描绘中实际上隐藏着或表现了作者自己内心的阴郁之情和苍凉之感。)

    (2)线索清楚,结构完整。

    (3)描绘细密,突出钓台荒凉萧瑟的景象。

    (4)文字清新,行云流水。

    (5)“郁达夫式”独特的抒情写法。

    描写景物,突出一个“静”字,这是《钓台的春昼》的一个特色,也是郁达夫散文一贯的风格。本文描写严子陵钓台,以“静”为中心,层层渲染。先写山水环境的静,再写双桨轻摇,虽有声而更反衬出静,从钓台的建筑、草木到自然气候和人的心理,把作者所感受到的这“太古的静,死灭的静”以及和这种“静”紧密相联的“颓废荒凉的美”的特征,渲染到极致,善于调动读者的主观感受,从而产生共鸣。

    

    “郁达夫式”的抒情的另一个特别是:文中处处有一个“我”。从文字中,我们能够读出“我”忧时伤世,愤世嫉俗,有骨气,有才情,却又感伤苦闷,多愁善感,但也能超然洒脱,放达不羁,“我”是一个矛盾体。“我”的感情的表现方式,是由景生情、直抒胸臆。如在鱼梁渡头独立江边时,“心里头却兀自感到了一种他乡日暮的悲哀”;在桐君山道观前面,就想“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以养天年”,把浮名虚誉一起抛开。

    

    9分析与探究:“郁达夫式”独特的抒情写法在我们的考场作文中能运用吗?

    明确:(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钓台的春昼》读后感(2篇)
《钓台的春昼》强化复习
《钓台的春昼》ppt课件2
郁达夫《钓台的春昼》mp3音频朗读
郁达夫《钓台的春昼》赏析
《钓台的春昼》ppt课件1
《钓台的春昼》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