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教学实录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11-13 |
教与学的目标
1.以一个中国公民的眼光审读1945年日本签字投降仪式中的若干细节;
2.以一个世界公民的胸怀解读日本签字投降的意义。
教与学的时间
一课时(40分钟)
教与学的过程实录
一、组织教学
教师导语:我们先来看一面某个国家的国旗(多媒体展示)。对!这是面下垂的日本国旗。旁边纸张泛黄的那份文件,就是1945年它战败后签署的投降书。中间“落日”两字,是当年亲历其事的一位中国记者发回的一篇新闻特写的标题。可惜,60多年过去了,“落日”不落呀!下面请允许我提请诸位以一种百倍于以往的肃穆态度将教科书翻至78页。我们一起重温60多年前的这段历史。
学生翻看教科书。
二、实施教学
(一)了解背景
教师:大家要注意文章的标题《落日》。(学生插嘴:一语双关)对!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下面,请大家看屏幕,先了解一下日本与太阳有着什么样的关联。
多媒体展示:日本与太阳的关系——《山海经•海外东经》:“下有旸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扶桑即指日本。这一观点以中国权威性辞书《辞海》(***年版)为代表,此书“扶桑”条释文第二义说:“按其方位,约相当于日本,故后相沿用为日本的代称。”主要根据是;一,《隋书•东夷传》记载说,日本曾在一份致隋炀帝的国书中,自称“日出处天子”,而称炀帝为“日没处天子”,这样日出其间的东方大树扶桑,一定是指日本。二,唐代诗人王维曾为日本友人作过一首诗,叫做《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有“乡树(国)扶桑外,主人孤岛中”之句,既然唐代改倭国称日本,那么诗句中的扶桑,也就应该是指日本。三,我国近现代著名学者鲁迅和郭沫若在诗文中,曾一再用扶桑代称日本
| |
| 标题: |
《落日》教学实录 |
| 文件大小: |
13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