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七单元《诗词五首》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3-03


《诗词五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古典诗词的不同体裁,积累有关古典诗词的文学常识。
    (二)学习古典诗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品味诗词的意境。
    (三)诵读诗词,体悟作者的情怀和诗词中所蕴涵的哲理。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读顺文,并圈出文辞优美、内涵丰富的句子。
    (3)读懂义,指诗词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读。
    2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它滥觞于《诗经》,千百年的发展使之蔚为大观。屈原是中国诗人高标独举的第一人,在他身后,群星璀璨,熠熠生辉。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典诗词,遨游诗的世界,神交我们倾慕已久的诗人。
    3文学常识
    (1)中国古典诗歌的分类
    诗古体诗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曹操《短歌行》)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杂言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近体诗——
    绝句 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
    律诗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七言律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词:两宋成就最高(苏轼《水调歌头》)
    曲:元代成就最高散曲小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套数(睢景臣《高祖还乡》)
    (2)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课文《长歌行》就是一首乐府诗。
    (3)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课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山居秋暝》皆为五律。
    (4)词和词牌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课文所选的两首词“渔家傲”、“长相思”皆为词牌名。
    (5)作家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有《孟襄阳集》。
    王维(约698—761),字摩诘,唐朝著名山水诗人,他在诗歌、绘画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有一著名婉约派词人。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中国清代词人。
    (二)活动过程
    1正音听读
    (1)下列加点的字该怎么读?(板书或以多媒体显示,学生认读后配上拼音)
    朝露待日晞xī
    焜黄华叶衰kūn
    竹喧归浣女huàn
    学诗谩有惊人句màn
    (2)播放古诗词诵读的音像资料,要求同学听准读音,听清节奏,体会情感,领悟意境。
    欣赏美读意在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吟诵诗歌的兴趣。
    2学习《长歌行》
    (1)朗读课文《长歌行》,要求吐字清晰准确,停顿恰当。
    (2)诵读品味
    思考:这首诗哪两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①这首诗哪两句直接抒发了作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言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抒发了作者鼓励人们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②诗人借助什么手法来抒发感情?
    明确:比喻说理和联想。诗以欣欣向荣的园葵起兴,通过一连串的联想:由园葵联想到春秋的更迭,草木的盛衰;由百川联想到时间如江河奔驰,一去不回;最后由自然景象的变化联想到人生,由此归结出主旨:少壮要努力。这种比喻说理的方法把抽象的人生哲理和具体、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逻辑力量和艺术感染力。
    研讨策略:
    ①从描写入手,把握园葵、朝露、阳春等意象的内蕴。前四句诗归纳起来是两句话:“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它们服从于全诗的主题:人生最宝贵的是少壮时期,所以要及早努力。前两句描写了葵叶青青的色泽,沾着朝露的情状:“待日晞”是虚写一笔,是拟葵叶迎着旭日的姿态,诗人就是通过描摹园葵欣欣向荣的景象来说明一天当中最宝贵的是早晨。后两句描写了春天大地更新,万物生辉的蓬勃景象,说明了一年中最可宝贵的是春季。
    ②比兴是乐府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全诗从园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③“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4)吟诵全诗,体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品味舒徐有致、娓娓道来的语言特色。
    3学习《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朗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思考:诗歌的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诵读品味
    ①诗歌的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诗的前两联写诗人登上岳阳城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仲秋八月的一天,诗人登上岳阳城楼,观赏洞庭湖。放眼望去,只见湖水漫溢,都快跟堤岸齐平了,天空倒映在湖面上,天水一色。洞庭湖蒸腾的水气弥漫了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诗人简直感到脚底下的城楼都在晃动。这里“虚”和“太清”都是指天空。诗人不说天空倒映在湖中,而说湖水涵容天空;不说水天一色,而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突出了洞庭湖的宏大气象给诗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云梦泽是古代的大泽,地跨长江南北,后淤积为陆地。如果说“气蒸云梦泽”还只是视觉感受,那“波撼岳阳城”就既是听觉感受,也是触觉感受了。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气势,写得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
    ②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明确:后两联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愿望。
    品读策略:
    ①揣摩诗句的深层含义。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生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济”,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直挂云帆济沧海”)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求官而不得,只好“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了。这里用《淮南子》中的典故,巧为设喻。“垂钓者”,我们可以理解为居官位者,甚至可以理解为指张九龄。诗人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自己从此不再做“坐观”者,而也变为执竿垂钓的人。
    ②知人论世。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诗人赴长安应试时,张九龄(即诗题中张丞相)官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王维在他手下任事,二人为“忘形之交”。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五月至二十四年十一月张九龄出任宰相,诗人希望得到他的引荐,出仕做官,就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这一期间,诗人未到过长安)。“直挂云帆济沧海”是盛唐之人的胸襟的体现,本诗所表达的愿望切合盛唐之气。
    ③这首诗在艺术上非常成功,历来为世人传诵。写景从大处落笔,把洞庭秋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就像一幅泼墨写意画:表意委婉含蓄,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自然过渡,表达“端居耻圣明”的心迹,再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作结,收到委婉达意的艺术效果。
    (3)吟诵全诗,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气势磅礴、雄浑壮阔的洞庭秋色图。
                   第二课时
    (一)学习《山居秋暝》
    1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思考: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为“诗中有画”,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2讨论交流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为“诗中有画”,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明确:作者在诗中描绘了一幅清新、幽静、朗洁的画面,营造了一个幽清明净的氛围。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山)、时间(晚)、季节(秋)、环境(雨)全点出来了。后面明明写了浣女渔舟,怎么说是“空山”呢?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空”)。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是也。初秋的夜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景色之妙,可以想见。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明月的清晖,从松林间隙照射下来,林地上洒满了斑驳的光点;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泻。诗人以动衬静,以亮写暗,以有声写无声,以有声衬无声,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仍然是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山间社会生活的幽静。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
    颔联和颈联同是写景,但前者侧重写物,以物美丽明志洁;后者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松、泉、竹、莲,可以理解为都是对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对诗人理想境界的烘托。
    活动策略:
    ①引导学生诵读、想象、揣摩、品味,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诵读体验。
    ②从意象入手,揣摩意境和意蕴。
    3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明确: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志向。《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原意是说,春天过去了,花儿已凋谢,王孙快回来吧,山里太寂寞冷清了,不能长久居住。这里诗人反弹琵琶,反用其意,甚为巧妙。
    4吟诵《山居秋暝》,感受诗人的情怀。
    (二)学习《渔家傲》和《长相思》
    1朗读两首词,品味比较
    思考:两首词分别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气氛?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活动策略:引导学生诵读品味词的意境,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讨论交流
    ①两首词分别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明确:《渔家傲》上阕一开篇,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长相思》清丽哀婉,不失边塞雄奇风情的羁旅思乡图。
    《渔家傲》首二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句中的动词用得尤为贴切,“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而“转”和“舞”则将人在风浪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无数的舟船在破浪前进,摇摆不定;人在船上,直觉得星河在旋转。以下三句写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天帝,天帝询问自己的去向。
    《长相思》描写羁旅荒凉的塞外,抒发思念故乡的孤寂情怀。上片写长途跋涉的情景。“一程”“一程”的叠用,写出了身离家乡之远,也写出了长途跋山涉水之苦。“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心在关内,心系故园。“夜深千帐灯”,可见军帐之多,队伍庞大,深夜羁旅于野外,思乡之意更浓。“风一更,雪一更”,气候变化渲染了孤寂的氛围,打断了思乡之梦,懊丧之余更怀念宁静祥和的故园。
    ②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渔家傲》抒发作者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
    《长相思》抒发了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写尽了词人的孤寂和伤感,含蓄地透露了词人厌恶扈从生活的情绪。
    ③两首词的语言特色与艺术风格。
    明确:《渔家傲》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长相思》缠绵悱恻,悠长动情,写得清丽自然。
    3诵读体悟。
    (三)总结活动
    1总结积累有关古典诗词的文学常识。
    2背诵诗篇。
    3课外迁移。
    课外诵读李清照的《漱玉词》,比较《声声慢》、《一剪梅》等词与课文中的《渔家傲》在艺术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长歌行
         《乐府诗集》
    园葵
    朝露    由盛而衰       少壮不努力
    阳春          自然规律
    焜黄               老大徒伤悲
    百川    东流不复
          联想     比喻说理(比兴)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望           赠
    涵虚混太清      坐观
    气蒸云梦泽 ←济→
    波撼岳阳城      徒羡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 新雨      幽清明净
    明月 清泉   →
    松、竹、莲
    浣女  渔舟     志趣高洁
         衬托手法
    
          渔家傲     长相思
         宋·李清照   清·纳兰性德
             比较阅读
    天接云涛连晓雾      山一程水一程
    星河欲转舞千帆      风一更雪一更
    
    辽阔壮美           清丽哀婉
    壮阔胸怀           羁旅思乡
    
                     (选自李禧同主编《教案选编》)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七单元《诗词五首》ppt课件(47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七单元《诗词五首》ppt课件(48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七单元《诗词五首》ppt课件2
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七单元《诗词五首》ppt课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